一种骨水泥推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8048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水泥推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骨水泥推注装置。



背景技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两者均需要将骨水泥(PMMA)作为填充物质通过通道注入到椎体内,在椎体内部骨小梁间渗透、扩充,并聚合固化。因此,骨水泥渗漏是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有研究指出,常温下,骨水泥尚处于稀薄期,骨水泥粘度低,流动性大,如在此期注射骨水泥,骨水泥渗漏率在50%以上;骨水泥处于黏稠期,特别是在较高黏度的状态下注射骨水泥,则渗漏率可降至10%左右;混合后10min以上,在高黏度(面团期)下注射骨水泥,则完全看不到骨水泥渗漏。因此,骨水泥的黏度是影响骨水泥渗漏的关键因素,而骨水泥的整个聚合时间与温度成反比,温度越低聚合时间越长,面团期得到延长,控制好注射时的骨水泥黏度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关键环节。

现有技术中,延长骨水泥聚合过程的普遍方式是:提前将骨水泥冷藏降温来延长骨水泥的聚合过程,但在实际应用中仍会受到手术室室温(一般为18-25℃)的直接影响,因而无法明显延长骨水泥的聚合过程。

本发明致力于研究可以隔绝骨水泥受推注装置外的手术室温度的影响,同时保证骨水泥能够在较低温度环境下使用,可明显延长骨水泥的面团期,进而有效预防或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的推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水泥推注装置,实现了在进行手术时,可以通过在空腔内注入冷凝剂来保证骨水泥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在较低温度环境下使用,可明显延长骨水泥的面团期,且不受手术室温度的影响,进而有效预防或减少骨水泥发生渗漏的事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骨水泥推注装置,包括:

骨水泥管,所述骨水泥管的用于放置所述骨水泥;

所述骨水泥管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设有推注机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封闭端设有用于所述骨水泥流通的流通孔;

所述骨水泥管的外侧围设有外管壁;

所述外管壁与所述骨水泥管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用于放置冷凝剂。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放置骨水泥的骨水泥管的外侧设置用来放置冷凝剂的空腔,在进行手术时,可以通过在空腔内注入冷凝剂来保证骨水泥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在较低温度环境下使用,可明显延长骨水泥的面团期,且不受手术室温度的影响,进而有效预防或减少骨水泥发生渗漏的事件,进一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也避免了患者遭受二次手术所带来的费用、风险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本发明申请的骨水泥推注装置结构简单,虽然增设了一层外管壁,但外管壁与骨水泥管的外侧壁之间的空腔的大小是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制造的,并不影响骨水泥推注装置使用时的便利性,也不会给手术过程带来麻烦;可在进行手术时及时使用,也可在进行手术之前先分别冲入骨水泥和冷凝剂,并进行适度的冷藏之后,需要使用时再拿出来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管壁上设有用于向所述空腔注射或导出所述冷凝剂的第一通孔。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方便冷凝剂进入或导出骨水泥推注装置,避免冷凝剂只进不出,实现冷凝剂的清理、添加、更换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设有密封盖。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冷凝剂通过第一通孔流出导致骨水泥处于面团期的时间变短,因此将第一通孔通过密封盖盖住,保证进入空腔内的冷凝剂不会从第一通孔流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管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空腔相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分设于所述外管壁;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用于所述冷凝剂的流通,并形成所述骨水泥的冷却循环回路。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外管壁上设置形成冷凝剂循环流通的两个通孔,从而能够保证骨水泥始终处于一稳定的状态,保证了骨水泥注射时始终处于稳态,不会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稳定情况;保证了手术始终以最优的状态进行,从而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注机构包括活塞和手柄;所述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骨水泥管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手柄设置在远离所述流通孔的一端,用于推拉所述活塞在所述骨水泥管内做往复运动。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一引流柱,所述引流柱一端与所述骨水泥管的封闭端连接,所述流通孔贯穿所述引流柱用于引出所述骨水泥管内的所述骨水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监测所述空腔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外管壁的外侧设有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显示器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空腔内设置温度传感器,且通过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温度显示器来表征骨水泥的温度,进而表征了骨水泥是否处于面团期,从而为医生控制手术进程提供了依据,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成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管壁的材质为透明的材质。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方便医生观察冷凝剂注入空腔内的情况,制作外管壁的材质优选为透明的材质,这样方便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注入冷凝剂,或冷凝剂是否已填满空腔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冷凝剂的进口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流经所述进口端的冷凝剂的流速或流量。

本技术方案中,冷凝剂的多少与温度传感器测试出来的温度是相关联的,因此怎样保证骨水泥面团期的时间,可以通过传感器来控制冷凝剂的量,从而实现骨水泥温度控制的智能化。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冷凝剂为液体、固体或气体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骨水泥推注装置,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在放置骨水泥的骨水泥管的外侧设置用来放置冷凝剂的空腔,在进行手术时,可以通过在空腔内注入冷凝剂来保证骨水泥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在较低温度环境下使用,可明显延长骨水泥的面团期,且不受手术室温度的影响,进而有效预防或减少骨水泥发生渗漏的事件,进一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也避免了患者遭受二次手术所带来的费用、风险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本发明的骨水泥推注装置结构简单;可及时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发明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在空腔内设置温度传感器,且通过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温度显示器来表征骨水泥的温度,进而控制手术进程,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成功。

3.本发明中,还可以通过手术的需要来选择冷凝剂的类型、流量、流速等,以及空腔的大小、形状等,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同时节约骨水泥推注装置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骨水泥推注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骨水泥管,110.开口端,120.封闭端,121.流通孔,200.外管壁,210.第一通孔,300.空腔,400.推注机构,410.活塞,420.手柄,500.温度传感器,600.温度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和2所示,一种骨水泥推注装置,包括:用于放置骨水泥的骨水泥管100,骨水泥管100的一端为开口端110,开口端110设有推注机构400,另一端为封闭端120,封闭端120设有用于骨水泥流通的流通孔121;骨水泥管100的外侧围设有外管壁200;外管壁200与骨水泥管100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冷凝剂的空腔300。

值得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在进行手术时或进行手术之前向骨水泥管内注入骨水泥,并向空腔注入冷凝剂,使得骨水泥在进行手术时或进行手术之前就保持在面团期进行备用,在进行骨水泥注射时,冷凝剂不仅起到冷凝骨水泥的作用,还具有隔绝手术室室温对骨水泥性质的影响,在冷凝剂的保护作用下,骨水泥可以较长时间地处于面团期,直至骨水泥注射手术的完成,由于注入病人体内的骨水泥是处于面团期的,因此骨水泥在人体内时或成型时均不易发生渗漏事件,从而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有效避免了病人遭受二次手术所带来的费用、风险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本发明是在原有骨水泥管上增设一外管壁,结构非常简单,可随取随用,非常的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更优的是冷凝剂的类型可以为液体、固体或气体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这样,在应用时,可以根据手术预算的时间向空腔内注射不同类型、并有不同冷凝时间的冷凝剂,可操作性强,因地制宜,不仅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以避免冷凝剂的最优化利用。空腔的大小、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计,比如手术时间较短的时候,可以采用空腔容积较小的骨水泥推注装置;而手术时间较长时,可以采用空腔容积较大的骨水泥推注装置,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外管壁200上设有用于向空腔300注射或导出冷凝剂的第一通孔210。当在进行骨水泥注射手术时,空腔300内的冷凝剂未满而骨水泥的面团期需要延长时,可以通过第一通孔210向空腔300继续注入冷凝剂,进而延长骨水泥的面团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预防或减少骨水泥渗漏的概率;当手术完成时,通过第一通孔210可将空腔300内的冷凝剂导出,这样,实现了骨水泥推注装置的再利用,节约手术成本。为了避免当第一通孔210处于骨水泥推注装置的低处时,导致冷凝剂从第一通孔210流出,于是在第一通孔210上(即外管壁外侧)设置一与第一通孔210相适配的密封盖(图中未标示)。当需要通过第一通孔210向空腔300内注入冷凝剂时,拧开密封盖;当不需要通过第一通孔210向空腔300内注入冷凝剂时,拧紧密封盖。为了进一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降低骨水泥渗漏的概率,可在外管壁200上设置第二通孔(图中未标示),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210形成一骨水泥的冷却循环系统,冷凝剂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210之间的一进一出,从而保证了冷凝剂可以始终处于某一稳定的面团期的状态,这样确保了骨水泥进入病人体内时的状态时恒定的,大大地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的概率。当然,此时的冷凝剂必须通过动力装置(图中未标示)来实现循环流动的状态,第一通孔210和第二通孔可分别连接冷凝剂的循环利用系统,使得冷凝剂循环再利用。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控制冷凝剂的流速或流量的大小来进一步控制骨水泥应处于的状态。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推注机构400包括活塞410和手柄420;活塞410的外侧壁与骨水泥管100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手柄420设置在远离流通孔121的一端,手柄420用于推拉活塞410在骨水泥管100内做往复运动。空腔300内设有用于监测空腔300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00;外管壁200的外侧设有温度显示器600;温度传感器500与温度显示器600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温度显示器600显示空腔300内的温度,进而根据显示的温度来表征骨水泥管100内的骨水泥是否处于面团期,进而判断此时的骨水泥是否是注射的良好时期,为预防和减少骨水泥渗漏进一步提供保证。为了方便观看空腔300内冷凝剂所处的状态或冷凝剂是否充满空腔300等情况,优选将外管壁200制成透明状态,可采用聚苯乙烯(PS,Polystyrene)、聚氯丁烯(PC,Polychloroprene)、聚丙烯(PP,Polypropylene)、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聚酰胺(PA,polyamide;俗称尼龙)流通孔121贯穿有一用于引出骨水泥管100内骨水泥的引流柱(图中未标示)。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500还可以与进入空腔300内的骨水泥的进口端连接(当第一通孔210是冷凝剂的进口端时,此时温度传感器500与第一通孔210连接,此时,第二通孔是冷凝剂的出口端;当第二通孔是冷凝剂的进口端时,此时温度传感器500与第二通孔连接,此时,第一通孔210是冷凝剂的出口端),这样温度传感器500可以根据其监测到的温度来控制进入空腔300内冷凝剂的流速或流量,进而使空腔300内的温度始终处于某一恒定的温度或某一温度范围内,这样确保了骨水泥管100内骨水泥所处的温度或温度范围,进而保证了骨水泥所处的物化状态,进而保证了骨水泥可以长时间地处于面团期状态,在有效预防和降低骨水泥渗漏的概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冷凝剂冷却循环系统的智能化及人性化,进而提高整个推注装置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