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腰椎滑脱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滑脱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多数学者选择“复位一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一后路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品种繁多,有学者将这些器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与滑脱椎体相邻的上、下椎体支撑螺钉为支点,在撑开滑脱椎间隙以解除椎体间相嵌的同时,通过连接棒中间的提拉螺钉,对滑脱椎体进行提拉复位,即被称之为撑开提拉式腰椎滑脱复位固定系统(固定3个节段),如DICKHOU和RF(RF系列中也有只固定2个节段的,属下一类)等;另一类固定器是以与滑脱椎体相邻的下位椎体固定螺钉为杠秆支点,通过与杠杆另一端相连的复位螺钉,对滑脱椎体进行提拉复位(固定2个节段)。
RF II器械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最成功的器械之一,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短节段内固定器,主要用于I度、II度滑脱。RF.II器械依据其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A、B、C三部分:①A一提拉部:包括提拉钉和连接棒的一半,其作用是复位滑脱椎体;②B一撑开部:为连接棒的另一半,依靠两个螺钉在连接棒上水平移动实现椎间隙撑开和压缩;③C一成角部:依靠角度螺钉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其中A、C两部分有侧方锁定螺钉,A部还有一个固定提拉部的水平螺帽。RF—II在广泛应用十多年后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①整体结构仍偏复杂,水平操作,侧方锁紧,操作繁琐,手术时间长;②撑开结构的机械撑开力量强大,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不容易掌握,容易导致神经牵拉损伤、椎弓根爆裂等并发症;③整体结构粗大,不利椎体间植骨和椎间融合器(BAK)或钛钢螺纹融合器(TFC)的应用操作;④角度螺钉的应力集中,导致术后容易断钉。此外,该种复位方式的前提条件是坚强固定,即螺钉必须在椎弓根内有牢固的把持力,但是对于老年患者和骨质疏松症患者,提拉复位的方法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医源性的伤害,需要其他有效的复位方法和工具来替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椎滑脱复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腰椎滑脱复位装置,包括手柄、连接杆和拨片,所述拨片为扁平状结构并且拨片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防滑颗粒和凸起,连接杆的一端与手柄相连,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拨片相连,拨片与连接杆之间呈一个角度并且该角度不为零,手柄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手柄长度调节装置和手柄角度调节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拨片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涂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手柄、连接杆和拨片均采用医用陶瓷材料制作。
所述腰椎滑脱复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暴露椎体后,分别在滑移椎体和下位椎体植入不锁紧的螺钉以及不锁紧的棒;
步骤二,以下位椎体为杠杆,将腰椎滑脱复位装置的拨片自椎体后方深入滑移椎体前方,缓慢进行撬拨,可见滑移椎体明显上升;
步骤三,待滑移椎体复位后逐个拧紧螺钉,即可完成对滑移椎体的复位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仅需该装置就可以在助手帮助下完成III度以上腰椎滑脱的复位,无需撑开及提拉等动作,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螺钉的松动及相关并发症,非常适合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腰椎滑脱患者;该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拨片长度、宽度、手柄与连接杆之间的长度和角度,使用效果好,技术和装置容易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腰椎滑脱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腰椎滑脱复位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拨片,2-连接杆,3-手柄,4-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腰椎滑脱复位装置,包括手柄3、连接杆2和拨片1,所述拨片1为扁平状结构并且拨片1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防滑颗粒和凸起,连接杆2的一端与手柄3相连,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拨片1相连,拨片1与连接杆2之间呈一个角度并且该角度不为零,手柄3和连接杆2之间设置有手柄长度调节装置和手柄角度调节装置。拨片1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涂层。手柄3、连接杆2和拨片1均采用医用陶瓷材料制作。
所述腰椎滑脱复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暴露椎体后,分别在滑移椎体和下位椎体植入不锁紧的螺钉以及不锁紧的棒;
步骤二,以下位椎体为杠杆,将腰椎滑脱复位装置的拨片自椎体后方深入滑移椎体前方,缓慢进行撬拨,可见滑移椎体明显上升;
步骤三,待滑移椎体复位后逐个拧紧螺钉,即可完成对滑移椎体的复位和固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以往的手术中,申请人进行撬拨复位时使用的是刮匙,但刮匙头端较短,接触面积小,容易嵌入椎体中,造成医源性的椎体骨折。此外刮匙头端设计的目的是刮除骨质,撬拨的作用不大,特别容易打滑,复位效果差,且力道很难掌握。该装置的拨片呈扁片状结构,接触面积大,不易因局部压力过大造成椎体骨折,拨片表面有防滑颗粒、凸起和防滑涂层,最大程度的增加把持力,对重度滑脱(I I I度、IV度)的病人有很好的效果。根据患者椎间隙高度的不同及滑脱程度的不同,将拨片1设计成不同尺寸,满足个体化需求;由于手术操作中空间非常狭小,对于椎间隙很狭窄的患者,复位难度更大,如果复位器没有角度设计,那么在进行撬拨复位时很容易造成视野的遮挡,不能在直视下操作,手术风险加大。我们设计的撬拨复位器在连接杆2处有角度设计,拨片1与连接杆2所呈角度可为锐角、直角及钝角,拨片1长度和宽度可根据滑脱程度进行选择,手柄3与连接杆2之间长度及所呈角度可以进行选择,可以根据术者的习惯调整不同角度,并且可以作为支点进行撬拨,复位难度明显下降,且损伤硬膜和神经的风险也明显降低。
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仅需该装置就可以在助手帮助下完成III度以上腰椎滑脱的复位,无需撑开及提拉等动作,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螺钉的松动及相关并发症,非常适合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腰椎滑脱患者;该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拨片长度、宽度、手柄与连接杆之间的长度和角度,使用效果好,技术和装置容易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