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7214发布日期:2019-10-18 21:2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临床医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使用时能够防止从气管中脱落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气管导管是在临床上使用较为频繁的医疗装置,用以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患者以及做全身麻醉的患者身上,由于全麻患者全身肌肉松弛需要帮助其进行机械呼吸。在临床上气管导管插入到患者的气管内后,通常将气管导管的外端与硬牙垫一起固定,用胶布、寸带等双固定的方式,以防止移位或脱出,而且在固定的时候要注意寸带固定不宜过紧,以防管腔变形等,导致气管导管在固定的时候操作较为复杂。另外,在上述方式固定气管导管时,对要长时间气管插管的患者容易发生胶布及牙垫脱落,导致存在气管导管脱出的风险,而且将胶布粘在患者的脸部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等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管导管,通过在气管导管的中后部设置防脱落装置,能够在临床使用时,更加快速简便的将气管导管固定,不用再使用胶布或者寸带等辅助固定工具,完全避免了因为胶布和牙垫脱落而导致的气管导管从患者口里滑脱的风险,也避免因为胶布长时间粘贴在患者皮肤上而导致过敏的现象;另外,针对对防脱落装置的设计,在克服上述问题的情况下还能够使本发明的气管导管使用更加灵活,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适应性的调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前部设置有梭形囊体,在管体的中后部设置有用以为所述梭形囊体充气的充气支管,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还设置了与所述管体一体设置或者可拆卸设置的防脱落装置,所述防脱落装置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中后部,用以防止气管导管在使用时脱落。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脱落装置为环绕设置在管体上的套囊,且所述套囊与所述管体一体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后部设置有用以为所述套囊充气的第一支管。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套囊的后侧壁与所述管体的外侧壁相垂直。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囊的进气口设置在中部,在所述管体上设置有两个紧固环,且两个所述紧固环分别设置在所述套囊前部和后部,所述紧固环用以调节使用时所述套囊的膨大位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脱落装置包括固定件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以将所述固定件在所述管体上的限位调节。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件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且所述固定件由硅胶材料制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外侧壁上的环形突起以及所述固定件中空内侧壁上的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环形突起相配合。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件内并排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管体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个环形突起。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脱落装置设置在距所述管体前端的20-22cm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气管导管上设置防脱落装置能够将其卡在使用者的上下齿之间,防止其在临床使用时由于非暴力等原因导致的气管导管从患者口里脱出,根据临床使用时的特点,本发明将防脱落装置设置成和管体一体设置的套囊结构和可以拆卸及调节位置的固定件结构,更加方便医生的选用。另外根据患者气管到口腔的距离不同,本发明气管导管中的防脱落装置还能够做适应性的调整,使用更加灵活,更能够满足临床上的不同患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梭形囊体;3、套囊;4、第一支管;5、充气支管;6、紧固环;7、固定件;71、环形突起;7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经口气管导管的使用快速而方便,在全身麻醉肌肉松弛以及呼吸骤停时较常使用,但经口气管导管固定困难,通常是使用胶布和牙垫进行缠绕固定,将胶布粘贴到病人的面部,在抢救或者救治的过程中由于病人身体移动会使叫胶布脱落或者牙垫移位等原因导致病人的气管导管脱出口腔,严重时会导致病人窒息而危及生命,另外,胶布长时间粘贴在病人的皮肤上也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所以给临床医疗带来了众多的不便,通过临床上的实践实验,通过将气管导管的中后部设置一个膨大的部件(及本发明中的防脱落装置),将该部件挡在病人的口腔内能够有效的防止气管导管在使用时的脱出,而且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设计,即使病人在意识恢复初期由轻微的拉扯也不会将气管导管拉出来,从而保障了病人的呼吸顺畅,避免临床风险。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前部设置有梭形囊体2,在管体1的中后部设置有用以为所述梭形囊体2充气的充气支管5,在管体1上环绕设置有和其一体设置的防脱落装置,防脱落装置为套囊3,所述防脱落装置设置在所述管体1的中后部,用以防止气管导管在使用时脱落。所述套囊3与所述管体1一体设置,在所述管体1的后部设置有用以为所述套囊3充气的第一支管4,在使用时,首先将气管导管通过患者口腔插入到气管的预定位置,然后使套囊3恰好位于患者的口腔中,通过第一支管4对套囊3进行充气,使其与患者的牙齿内侧相接触,气管导管的后端通过上下牙齿之间的缝隙穿出接通氧气,通过套囊3式的防脱落装置能够避免气管导管固定时的繁琐操作,而且相对于胶布的固定更加的牢固。

优选的,为了防止在使用状态下,气管导管的轻微画出,本发明所述套囊3的后侧壁与所述管体1的外侧壁相垂直,即套囊3为直径大于气管导管直径的圆柱体结构或者与牙齿内侧接触端设置成柱体结构,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气管导管的位移,利用人体腔的特点将气管导管稳定的固定在患者体内,通过临床实验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套囊3直径比气管导管的直径大1-1.6cm,长度为0.8-1.5cm为宜。

在临床中根据患者身高及其气管长度等特点,防脱落装置的位置会有差异,通过临床实验表明,不同患者之间气管插管的位置相差0-3cm之间,所以为了适应该情况的变化,将本发明所述套囊3的进气口设置在中部,在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两个紧固环6,且两个所述紧固环6分别设置在所述套囊3前部和后部,且能够沿管体1进行前后滑动,根据患者身体的不同特点,可以在插入气管导管时,调节紧固环6的位置,使套囊3的后端与牙齿的内侧恰好平齐(该测量依据为后部的紧固环6与患者的牙齿平齐),这样充气时能够使套囊3的前部恰好与牙齿的后部接触,从而利用牙齿防止气管导管的脱出。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前部设置有梭形囊体2,在管体1的中后部设置有用以为所述梭形囊体2充气的充气支管5,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还设置了与所述管体1一体设置或者可拆卸设置的防脱落装置,所述防脱落装置设置在所述管体1的中后部,用以防止气管导管在使用时脱落。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脱落装置包括圆柱形的硅胶固定件7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1外侧壁上的环形突起71以及所述固定件7中空内侧壁上的凹槽72,且所述凹槽72与所述环形突起71相配合,在使用的时候,将硅胶固定件7沿管体1滑动,使固定件7上对应的凹槽72卡在环形突起71上,从而达到对固定件7的定位。

如实施例1中,根据患者不同的生理特点,在所述固定件7内并排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环形凹槽72,优选的3个,每个间隔0.5cm,在临床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患者气管前端距口腔的距离调节固定件7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固定位置。

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和人体的生理结构特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所述防脱落装置设置在距所述管体1前端的20-22cm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