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吻合器的柔性摆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8593发布日期:2020-11-06 13:1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用于吻合器的柔性摆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吻合器的柔性摆头装置。



背景技术: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吻合,类似于订书机。根据适用范围不同,主要可分为皮肤吻合器、消化道(食道、胃肠等)圆形吻合器、直肠吻合器、圆形痔吻合器、包皮环切吻合器、血管吻合器、疝气吻合器、肺切割缝合器等。

用于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包括管体部分以及设置于管体部分前端的钳口部分,钳口部分包括推刀和钉仓组件,所述钳口部分和管体部分之间设有摆头装置,以驱动钳口部分的摆动。

现有的摆头装置,可参见中国专利cn107970052a,包括摆头中心轮、拉杆、弹性件、卡位件、以及若干个与所述卡位件匹配的卡槽。拉杆一端与吻合器的钳口部分(即工作头)可活动的直接连接(比如转动连接),另一端偏心连接在摆头中心轮上。手术时,医护人员通过旋转摆头中心轮使拉杆沿吻合器的轴向运动,从而带动吻合器的钳口部分(即工作头)摆动。上述摆头机构能实现钳口部分(即工作头)的摆动,但是由于拉杆与钳口部分(即工作头)为刚性机构连接,工作时的最大摆头角度基本限制到45°左右,并且摆头时越接近极限角度45°,摆头力会越大并且机构运转越卡涩困难并且击发力越大。

如何提升吻合器的摆头角度范围,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吻合器的柔性摆头装置,以提升摆头角度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吻合器的柔性摆头装置,所述吻合器包括一管体部分以及设置于管体部分前端的钳口部分,所述钳口部分的尾端与管体部分的前端以一枢轴铰接,以使钳口部分相对管体部分能够转动;

所述柔性摆头装置包括一柔性机构以及摆头拉杆;所述柔性机构包括柔性绳、转向凸起、两个固定连接点以及多个补偿作用部,所述转向凸起设置于管体部分上,所述两个固定连接点以钳口部分的轴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钳口部分上;所述柔性绳的中部绕过转向凸起,而其两端定位于两个固定连接点上,围绕成一环形;且,所述柔性绳上的一处与所述摆头拉杆定位连接;所述补偿作用部对应于柔性绳设置于钳口部分上;

工作状态下,所述摆头拉杆沿管体部分长度方向运动时,拉动柔性绳绕转向凸起移动,驱动所述钳口部分摆动;当钳口部分与管体部分呈一直线时,所述柔性绳呈张紧状态,而当钳口部分摆动折弯时,所述补偿作用部抵触作用于柔性绳,仍使柔性绳保持张紧状态。

上述方案中,有以下变化和进一步较佳方案:

1、上述方案中,所述两个固定连接点的连线穿过所述枢轴。

2、上述方案中,所述两个固定连接点的连线位于钳口部分上所述枢轴的前侧。

3、上述方案中,所述补偿作用部至少为两个,这两个补偿作用部位于柔性绳围绕成的环形的内侧;当钳口部分向一侧摆动折弯时,一补偿作用部抵触作用于柔性绳使柔性绳保持张紧状态,而当钳口部分向另一侧摆动折弯时,另一补偿作用部抵触作用于柔性绳使柔性绳保持张紧状态。

4、上述方案中,所述柔性绳要求是抗拉强度高、伸缩性小材质的绳体,比如不锈钢绳。

5、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向凸起的周向上设有圆弧过渡角,更佳是所述转向凸起为一滚轮。

6、上述方案中,所述柔性绳绕成的环形所在平面与所述枢轴垂直相交。

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和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柔性机构,该柔性机构主要为一柔性绳,该柔性绳在钳口部分和管体部分间绕成一环形,柔性绳两端以固定连接点固定于钳口部分上,而柔性绳的中部绕过管体部分上的转向凸起,柔性绳上一处与摆头拉杆固定连接,当摆头拉杆沿管体部分移动时,由于柔性绳的长度一定又不能被拉伸,就拉动柔性绳绕转向凸起移动,这就带动了固定连接点的运动,从而驱动钳口部分绕枢轴完成摆动,上述结构使钳口部分与摆头拉杆间为柔性连接,钳口部分与摆头拉杆间不存在干涉,钳口部分的摆头角度大幅增加,甚至能达到±120°,且摆动过程顺畅不卡涩。

另外,在钳口部分的摆动过程中,由于设有补偿作用部抵触作用于柔性绳保持柔性绳的始终张紧状态,提高了钳口部分的摆头角度的稳定性,钳口部分受外力触碰,摆头角度也不会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基础上加连接片和盖子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摆头角度为60°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摆头角度为90°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摆头角度为120°时的状态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管体部分;2、钳口部分;21、钳口部分本体;22、转接头;3、柔性机构;31、柔性绳;32、转向凸起;33、固定连接点;34、补偿作用部;4、摆头拉杆;5、枢轴;6、连接片;7、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所示:

一种用于吻合器的柔性摆头装置,所述吻合器包括一管体部分1以及设置于管体部分1前端的钳口部分2,所述钳口部分2的尾端与管体部分1的前端以一枢轴5相铰接,以使钳口部分2相对管体部分1能够转动。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所述柔性摆头装置包括一柔性机构3以及摆头拉杆4。所述柔性机构3包括柔性绳31、转向凸起32、两个固定连接点33以及多个补偿作用部34,两个固定连接点33以钳口部分2的轴向中心线a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钳口部分2上;所述转向凸起32设置于管体部分1上;所述柔性绳31的中部绕过转向凸起32,而其两端定位于两个固定连接点33上,围绕成一环形,所述补偿作用部34对应于柔性绳31设置于钳口部分2上。且,所述柔性绳31上的一处与所述摆头拉杆4定位连接。

如图1所示,钳口部分2由钳口部分本体21和转接头22组成,所述两个固定连接点33以及多个补偿作用部34均设于转接头22上,钳口部分21包括了钉仓、钉砧以及推刀等。

参见图1至图6所示,工作状态下,所述摆头拉杆4沿管体部分1长度方向运动时,拉动柔性绳31绕转向凸起32移动,驱动所述钳口部分2摆动,当钳口部分2与管体部分1呈一直线时,所述柔性绳31呈张紧状态,而当钳口部分2摆动折弯时,所述补偿作用部34抵触作用于柔性绳31,仍使柔性绳31保持张紧状态。

较佳是:这两个固定连接点33的连线穿过钳口部分2的枢轴。或者,这两个固定连接点33的连线位于钳口部分2上所述枢轴5的前侧,如图中所示。以此,保证钳口部分2的摆头角度最大化。

所述补偿作用部34至少为两个,这两个补偿作用部34a、34b位于柔性绳31围绕成的环形的内侧。当钳口部分2向一侧摆动折弯时,一补偿作用部34a抵触作用于柔性绳31使柔性绳31保持张紧状态,而当钳口部分2向另一侧摆动折弯时,另一补偿作用部34b抵触作用于柔性绳31使柔性绳31保持张紧状态。

具体图中补偿作用部除34a、34b外另有两个:34c、34d。两个补偿作用部34c、34d位于柔性绳31围绕成的环形的外侧,从外侧抵触作用于柔性绳31。

所述柔性绳31较佳为金属绳,比如不锈钢绳,实际是其他材质也可以,最好是抗拉性好、伸缩性小材质的绳体。

所述柔性绳31绕成的环形所在平面与所述枢轴5垂直相交,此为较佳。

参见图1和图3所示,所述柔性绳31与固定连接点33的具体固定形式是:固定连接点33处设有柱体,所述柔性绳31的端部设计为套圈形,柔性绳31的端部套设于固定连接点33处的柱体上,再往两固定连接点33处的柱体上盖设一盖子7,以挡住柔性绳31,防止柔性绳31端部从固定连接点33的柱体上脱落。

参见图1和图3所示,所述钳口部分2和管体部分1的铰接的具体形式是:所述管体部分1上两侧各向钳口部分2伸设有一连接片6,该连接片6的后端与管体部分1卡固,而连接片6的前端开孔套置于枢轴5的端部上,以形成铰接。具体在管体部分1的外部再套设外壳(图中未示出),以阻挡限制住连接片6。

本实施例采用一柔性机构,该柔性机构主要为一柔性绳31,该柔性绳31在钳口部分2和管体部分1间绕成一环形,柔性绳31两端以两个固定连接点33固定于钳口部分2上,而柔性绳31的中部绕过管体部分1上的转向凸起32,柔性绳31上一处与摆头拉杆4固定连接,当摆头拉杆4沿管体部分1移动时,由于柔性绳31的长度一定又不能被拉伸,就拉动柔性绳31绕转向凸起32移动,这就带动了固定连接点33的运动,从而驱动钳口部分2绕枢轴5完成摆动,上述结构使钳口部分2与摆头拉杆4间为柔性连接,钳口部分2与摆头拉杆4间不存在干涉,钳口部分2的摆头角度大幅增加,甚至能达到±120°,且摆动过程顺畅不卡涩。

另外,在钳口部分1的摆动过程中,补偿作用部34a、34b、34c、34d轮流抵触作用于柔性绳31,钳口部分1向下偏转60°时(如图5所示),是以补偿作用部34a抵触柔性绳31的内侧的上部,而当钳口部分1再偏转至90°时(如图6所示),除补偿作用部34a抵触柔性绳31的内侧的上部外,还有补偿作用部34d抵触柔性绳31外侧的下部,甚至钳口部分1还能偏转至120°(如图7所示)。当钳口部分1向上偏转-60°时,是以补偿作用部34b抵触柔性绳31的内侧的下部,而当钳口部分1再偏转至-90°及-120°时,除补偿作用部34b抵触柔性绳31的内侧的下部外,还有补偿作用部34c抵触柔性绳31外侧的上部,以此保持柔性绳31的始终张紧状态,提高了钳口部分2的摆头角度的稳定性,钳口部分2受外力触碰,摆头角度也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补偿作用部34a、34b、34c、34d的数量以及具体设置位置为举例,实际中可以按情况设置,只要在钳口部分偏转时能保持柔性绳31的张紧状态均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