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多孔锚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3766发布日期:2020-09-15 19:1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空多孔锚钉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锚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灌注骨水泥或其他促进愈合的生物制剂半流体的中空多孔锚钉组件。



背景技术:

创伤骨科和运动医学临床手术中经常需要使用锚钉进行肌肉骨骼附着部的软组织修复,比如踝关节侧副韧带撕裂、膝关节侧副韧带撕裂、肘关节侧副韧带撕裂、肩关节盂唇撕裂和肩袖撕裂等。使用时,先将锚钉植入人体骨组织,后再通过锚钉尾端的缝线进行软组织缝合固定,以实现肌肉骨骼附着部的软组织修复。一般情况下,患者骨质坚强,锚钉把持力足够。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的患者不断增多。临床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肌肉骨骼附着部软组织损伤合并骨质疏松症甚至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情况,此类合并症存在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质松软、强度较差,而传统的锚钉为实心结构,虽然锚钉本身强度很大,但在松软的骨质中把持力往往不够。此时再按照传统方式植入锚钉,往往会发生锚钉失效的情况,或者术中置钉困难、锚钉固定不牢,甚至缝合过程中锚钉直接拔出,或者术后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发生锚钉拔出的情况,造成潜在的并发症,影响患者功能康复,甚至有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空多孔锚钉组件,结构设计新颖,多孔结构的设计有利于灌注骨水泥获得即刻力学稳定或其他促进愈合的生物制剂半流体或者便于骨组织后期长入孔隙,使植入人体骨组织的锚钉更牢固,把持力更强,有利于合并存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肌肉附着部的软组织修复,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空多孔锚钉组件,包括锚钉和对接的可拆卸式扭紧机构,所述锚钉为中空多孔结构,尖端为锐利的头部,其内部为一中空通道,锚钉外侧壁为凸起的自攻螺纹,位于所述自攻螺纹之间空隙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均与所述中空通道连通。

所述扭紧机构的内部设置另一中空通道,并与所述锚钉内部的中空通道及侧壁通孔相连通,一起组成供半流体状的液体流动的通道。

上述半流体状的液体不仅限于骨水泥,也可为骨形成蛋白bmp悬液或者相关多肽悬液或者各种细胞因子悬液、凝胶或者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或者其他促进愈合的生物制剂半流体等。

所述扭紧机构为起子样结构,所述锚钉与起子样结构对接的端面上设置至少两个牛耳环状结构,所述起子样结构的前端部刚好卡入两个牛耳环状结构的空当与其相抵,并能拧动所述锚钉。

上述锚钉的端面附有两个或多个牛耳环状结构,其作用是预穿高强度缝线,用于软组织修复缝合。

所述起子样结构用来转动锚钉,将所述锚钉拧入人体骨组织中,在拧入后也可直接拉动移开,使用方便。

进一步,所述扭紧机构的手柄部为圆柱状、多棱柱状、纺锤状或其他符合人体工学的起子形状,并在接触面带磨砂或凹槽波纹状,以增加扭紧机构的把持力。

较佳的,所述扭紧机构前端部的横截面呈鞍形状,两侧边设置用于收纳缝线的凹槽。

所述扭紧机构前端部及凹槽的外围设有结合紧密的套管,所述缝线一端悬挂于锚钉端面的牛耳环上,另一端延伸至凹槽内收纳,再整体套在所述套管内,以防止拧动扭紧机构时,缝线与所述扭紧机构发生缠绕、打结等。

较佳的,所述凹槽内设置一个缝线的固定环,用于固定所述缝线的另一端。

所述扭紧机构的尾部对接特制的转接头,连接普通的注射器或者高压半流体灌注枪,通过所述注射器或高压半流体灌注枪向扭紧机构的内部中空通道加压灌注骨水泥或其他促进愈合的生物制剂半流体。

进一步,所述锚钉侧壁的多个通孔沿着螺纹方向呈间隔距离分布。

所述锚钉侧部的通孔的截面为扁椭圆形、圆形或者方形,或者其他有利于半流体流出的不规则形状等。

所述锚钉侧部的通孔的截面呈扁椭圆形,其长轴与锚钉长轴方向一致,其短轴方向开孔的宽度不超过通孔所在锚钉部位横截面周长的六分之一,这样形式的开孔力学强度足够,扁椭圆形的孔又增加了通孔的出口面积,更有利于半流状液体的流出。

所述锚钉的直径在3-6mm,比较适用于植入人体骨组织,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中空多孔锚钉组件设置多孔结构与内部的中空通道,优点体现在:(1)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通过灌注骨水泥获得即刻的力学稳定;(2)对于普通患者,也可以灌注骨形成蛋白bmp悬液或者相关多肽悬液或者各种细胞因子悬液、凝胶或者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等促进愈合的生物制剂半流体等,以促进组织修复,缩短术后康复时间;(3)对于普通患者,即使不做任何灌注,多孔结构也便于后期骨组织长入孔隙,锚钉把持力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锚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情形时扭紧机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锚钉,11、中空通道,12、通孔,13、牛耳环,131、圆孔,2、扭紧机构,21、中空通道,22、套管,23、手柄,2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与图3,一种中空多孔锚钉及配套组件,包括锚钉1和对接的可拆卸式扭紧机构2,所述锚钉1为中空多孔结构,尖端为锐利的头部,其内部为一中空通道11,锚钉1外侧壁为凸起的自攻螺纹,位于所述自攻螺纹之间空隙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2,所述通孔12均与所述中空通道11连通。

扭紧机构2的内部设置另一中空通道21,并与所述锚钉内部的中空通道及侧壁通孔相连通,一起组成供半流体状的液体流动的通道,该液体为骨水泥或者其他促进愈合的生物制剂半流体。

图1中多个箭头所示方向即为骨水泥或其他促进愈合的生物制剂半流体流动的通道。

扭紧机构2为起子样结构,其手柄部为圆柱状,所述锚钉1与起子样结构对接的端面上设置两个牛耳环13,所述起子样结构的前端部刚好卡入两个牛耳环13的空当与其相抵,并能拧动所述锚钉1,牛耳环13上设置有圆孔131,其作用是预穿高强度缝线,用于软组织修复缝合。

所述起子样结构用来转动锚钉1,将所述锚钉1拧入人体骨组织中,在拧入后也可直接拉动移开,使用方便。

如图2所示为两个二耳环13时,对应的扭紧机构2的中通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所述扭紧机构2前端部的横截面呈鞍形状,两侧边设置用于收纳缝线的凹槽24。

扭紧机构2的前端部及两个凹槽24外围设有结合紧密的套管22,所述缝线一端悬挂于锚钉端面的牛耳环13上,另一端延伸至凹槽24内收纳,再整体套在所述套管22内。

套管22与扭紧机构2接触很紧,缝线整个收纳在套管22内,避免在扭紧机构2拧动锚钉1时,缝线和扭紧机构2之间发生缠绕、打结。

参看图4,另一种情形是当锚钉1上面设置三个牛耳环13时,对应的扭紧机构2的中通部分的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对接原理一样。此时扭紧机构2前端部为三个凹槽24,分别收纳从三个牛耳环13预穿出来的三根高强度缝线。

参看图1,扭紧机构2的尾部对接特制的转接头,连接外部普通的注射器或者高压半流体灌注枪,通过所述注射器或者高压半流体灌注枪向扭紧机构2的内部中空通道21加压灌注骨水泥或其他促进愈合的生物制剂半流体,并顺着锚钉1的中空通道11及通孔12流入人体组织,在骨水泥凝固后使锚钉1与人体骨组织融为一体,固定更牢。其他促进愈合的生物制剂半流体也可以加速组织修复,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如图3所示,所述锚钉1侧壁的多个通孔12沿着螺纹方向呈间隔距离分布。

所述锚钉1侧部的通孔12的截面呈扁椭圆形,其长轴与锚钉1长轴方向一致,其短轴方向开孔的宽度不超过通孔12所在锚钉1部位横截面周长的六分之一,这样形式的开孔力学强度足够,扁椭圆形的孔又增加了通孔12的出口面积,更有利于半流状液体的流出。

锚钉1的直径设为5mm,比较适用于植入人体骨组织,牢固可靠。

本发明中空多孔锚钉组件的特点是,设置多孔结构与内部的中空通道,优点体现在:(1)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通过灌注骨水泥获得即刻的力学稳定;(2)对于普通患者,也可以灌注骨形成蛋白bmp悬液或者相关多肽悬液或者各种细胞因子悬液、凝胶或者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等促进愈合的生物制剂半流体等,加速组织修复,缩短术后康复时间;(3)对于普通患者,即使不做任何灌注,多孔结构也便于后期骨组织长入孔隙,锚钉把持力更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