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动化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8042发布日期:2020-05-19 20:5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自动化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护理康复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自动化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术后进行护理,以便患者尽快康复,而刚刚术后的患者不宜活动,需要躺在病床上,而褥疮是病床患者的重大威胁,由于术后的患者不宜翻身活动,经常患有褥疮,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智能自动化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从而能够避免褥疮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自动化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自动化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包括箱体,箱体顶侧的开口内设有两列数个左右对称的条形板,左右两个条形板的相邻侧分别铰接连接,左侧条形板的底侧分别开设第一倒t型滑槽,第一倒t型滑槽内分别活动安装第一倒t型滑块,第一倒t型滑块能够沿第一倒t型滑槽左右滑动,条形板的下方分别设有与箱体底部固定连接的竖管,竖管的上端分别轴承连接同轴的丝母的底侧,丝母内分别螺纹配合安装丝杠,左侧的丝杠与右侧的丝杠螺纹旋向相反,丝杠的下端仅能够在竖管内上下移动,左侧的丝杠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倒t型滑块的底侧铰接连接,右侧的丝杠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条形板固定连接,丝母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同轴的环形斜齿轮,左右对称的两个竖管之间分别设有横轴,横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电磁离合器的输入轴,电磁离合器的输出轴分别固定安装斜齿轮,斜齿轮分别与对应的环形斜齿轮啮合配合,电磁离合器与箱体的底部分别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电机,电机转轴的外端固定安装主动齿轮,横轴外周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同轴的齿轮,其中一个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所述的条形板的顶侧分别开设均匀分别的球面凹槽,球面凹槽内分别活动安装球体,球体仅能够在对应的球面凹槽内转动,球体大于二分之一的部位位于球面凹槽内,且球体足够的密集。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所述的条形板为圆柱体,圆柱体的底侧分别开设条形凹槽,第一倒t型滑槽开设于条形凹槽的顶侧,右侧的丝杠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条形凹槽的顶侧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所述的箱体左侧与右侧的上部分别开设条形透槽。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所述的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磁离合器、电机通过电路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所述的竖管的内壁分别开设条形滑槽,条形滑槽内分别活动安装滑块,滑块分别与对应的丝杠的下端固定连接,滑块仅能够沿对应的条形滑槽上下移动。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将床板分成数段条形板,并使条形板交叉升降,相邻的条形板能够交叉对患者形成支撑力,从而使患者与床板的接触点不断交叉变换,从而避免患者某一处皮肤长时间被压迫造成的褥疮,且左右相邻的条形板铰接连接,能够使一侧的条形板沿与相邻侧条形板之间的铰接轴转动,从而实现帮助患者翻身,同时根据需要,使条形板前后阶梯分布,能够帮助患者坐起与躺下,使患者头部处于高位或低位,帮助患者的康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发明时,对条形板从后向前进行1、2、3...标号,患者躺在条形板形成的平面床板上,给电磁离合器同时通电,再给电机通电,电机通过主动齿轮带动齿轮、横轴转动,相邻的横轴通过齿轮传动,故前后相邻横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此时横轴分别通过电磁离合器带动对应的斜齿轮转动,斜齿轮通过环形斜齿轮带动丝母转动,丝杠带动对应的条形板向上或向下移动,此时左右同侧的条形板上下移动方向一致,前后相邻的条形板移动方向相反,然后再使电机反向转动,从而使条形板交叉对患者形成支撑,避免长时间一处支撑导致患者产生褥疮,同时交叉支撑有利于支撑处皮肤的排汗,奇数标号或偶数标号条形板对患者形成支撑力时,患者随条形板上下移动,使患者处于移动中,该阶段适用于具有移动能力的患者使用,患者不断上下移动,有利于锻炼患者平衡性;当仅使奇数标号或偶数标号条形板对应的电磁离合器通电,再控制电机的正反转,使奇数标号对应的条形板支撑时高度不变,偶数标号对应的条形板向下移动,然后再使偶数对应的条形板向上移动形成支撑,此时奇数标号对应的条形板向下移动,该交叉支撑过程中,患者的身体高度保持不变,能够使患者平躺的环境相对平稳,适用于手术后移动能力较差的患者;当患者需要翻身时,将患者推动左侧的条形板的顶侧,然后仅使左侧的奇数标号或偶数标号条形板对应的电磁离合器与电机通电,对应的丝杠向上移动,奇数标号或偶数标号或条形板沿与右侧的条形板的铰接轴顺时针转动,患者随左侧的条形板转动,从而使患者整体同步翻身,避免手动辅助翻身时患者肢体翻身不同步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当患者能够坐起来时,首先给电机通电,再依次给奇数标号的条形板对应的电磁离合器从前向后通电,位于头部方向端部的条形板先向上移动,相邻的条形板再依次逐渐向上移动,奇数标号的条形板逐渐形成坡面,辅助患者坐起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

图5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智能自动化的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顶侧的开口内设有两列数个左右对称的条形板2,左右两个条形板2的相邻侧分别铰接连接,左侧条形板2的底侧分别开设第一倒t型滑槽3,第一倒t型滑槽3内分别活动安装第一倒t型滑块4,第一倒t型滑块4能够沿第一倒t型滑槽3左右滑动,条形板2的下方分别设有与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的竖管5,竖管5的上端分别轴承连接同轴的丝母6的底侧,丝母6内分别螺纹配合安装丝杠7,左侧的丝杠7与右侧的丝杠7螺纹旋向相反,丝杠7的下端仅能够在竖管5内上下移动,左侧的丝杠7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倒t型滑块4的底侧铰接连接,右侧的丝杠7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条形板2固定连接,丝母6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同轴的环形斜齿轮8,左右对称的两个竖管5之间分别设有横轴9,横轴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电磁离合器10的输入轴,电磁离合器10的输出轴分别固定安装斜齿轮11,斜齿轮11分别与对应的环形斜齿轮8啮合配合,电磁离合器10与箱体1的底部分别通过支撑杆12固定连接,箱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电机13,电机13转轴的外端固定安装主动齿轮14,横轴9外周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同轴的齿轮15,其中一个齿轮15与主动齿轮14啮合配合。本发明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将床板分成数段条形板,并使条形板交叉升降,相邻的条形板能够交叉对患者形成支撑力,从而使患者与床板的接触点不断交叉变换,从而避免患者某一处皮肤长时间被压迫造成的褥疮,且左右相邻的条形板铰接连接,能够使一侧的条形板沿与相邻侧条形板之间的铰接轴转动,从而实现帮助患者翻身,同时根据需要,使条形板前后阶梯分布,能够帮助患者坐起与躺下,使患者头部处于高位或低位,帮助患者的康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发明时,对条形板2从后向前进行1、2、3...标号,患者躺在条形板2形成的平面床板上,给电磁离合器10同时通电,再给电机13通电,电机13通过主动齿轮14带动齿轮15、横轴9转动,相邻的横轴9通过齿轮15传动,故前后相邻横轴9的转动方向相反,此时横轴9分别通过电磁离合器10带动对应的斜齿轮11转动,斜齿轮11通过环形斜齿轮8带动丝母6转动,丝杠7带动对应的条形板2向上或向下移动,此时左右同侧的条形板2上下移动方向一致,前后相邻的条形板2移动方向相反,然后再使电机13反向转动,从而使条形板2交叉对患者形成支撑,避免长时间一处支撑导致患者产生褥疮,同时交叉支撑有利于支撑处皮肤的排汗,奇数标号或偶数标号条形板2对患者形成支撑力时,患者随条形板2上下移动,使患者处于移动中,该阶段适用于具有移动能力的患者使用,患者不断上下移动,有利于锻炼患者平衡性;当仅使奇数标号或偶数标号条形板2对应的电磁离合器10通电,再控制电机13的正反转,使奇数标号对应的条形板2支撑时高度不变,偶数标号对应的条形板2向下移动,然后再使偶数对应的条形板2向上移动形成支撑,此时奇数标号对应的条形板2向下移动,该交叉支撑过程中,患者的身体高度保持不变,能够使患者平躺的环境相对平稳,适用于手术后移动能力较差的患者;当患者需要翻身时,将患者推动左侧的条形板2的顶侧,然后仅使左侧的奇数标号或偶数标号条形板2对应的电磁离合器10与电机13通电,对应的丝杠7向上移动,奇数标号或偶数标号或条形板2沿与右侧的条形板2的铰接轴顺时针转动,患者随左侧的条形板2转动,从而使患者整体同步翻身,避免手动辅助翻身时患者肢体翻身不同步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当患者能够坐起来时,首先给电机13通电,再依次给奇数标号的条形板2对应的电磁离合器10从前向后通电,位于头部方向端部的条形板2先向上移动,相邻的条形板2再依次逐渐向上移动,奇数标号的条形板2逐渐形成坡面,辅助患者坐起来。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条形板2的顶侧分别开设均匀分别的球面凹槽20,球面凹槽20内分别活动安装球体21,球体21仅能够在对应的球面凹槽20内转动,球体21大于二分之一的部位位于球面凹槽20内,且球体21足够的密集,球体21足够的密集,增加支撑的舒适性。患者躺在条形板2的顶侧时,球体21的顶部对患者形成支撑,当患者左右前后移动时,球体21能够在球面凹槽20内转动,便于患者移动身体,且球体21凸出的顶部对患者形成支撑力时,能够对患者进行按摩,具有活络经脉的功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条形板2为圆柱体,圆柱体的底侧分别开设条形凹槽,第一倒t型滑槽3开设于条形凹槽的顶侧,右侧的丝杠7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条形凹槽的顶侧固定连接。条形板2前后呈阶梯状分布时,条形板2前后侧的曲面能够为患者提供支撑力,增加使用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箱体1左侧与右侧的上部分别开设条形透槽30。将与患者臀部对应的条形板2降至最低时,通过条形透槽30能够将痰盂盆放于该条形板2的顶侧,此时能够痰盂盆能够接住患者大小排便。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箱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控制器50,控制器50的输出端分别与电磁离合器10、电机13通过电路连接。控制器50的单片机内被植入控制程序,通过控制器50一侧的按钮能够向控制器50输入控制指令,从而使控制器50协调控制电磁离合器10与电机13,使条形板2交叉升降、沿铰接轴转动、前后阶梯分布,使与臀部对应的条形板2单独下降,便于使用痰盂盆帮助患者排便,实现康复护理装置的智能化。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竖管5的内壁分别开设条形滑槽60,条形滑槽60内分别活动安装滑块61,滑块61分别与对应的丝杠7的下端固定连接,滑块61仅能够沿对应的条形滑槽60上下移动。丝杠7上下移动时,丝杠7带动滑块61沿对应的条形滑槽60上下移动,避免丝杠7随丝母6转动,增加丝杠7移动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