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冠状病毒防喷溅和减少病毒气溶胶扩散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4842发布日期:2020-05-26 16:2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防喷溅和减少病毒气溶胶扩散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冠状病毒防喷溅和减少病毒气溶胶扩散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

2020年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命名为covid-19),感染人群较多,人被传染后,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要隔离处理,在隔离区配置有护理床、手术床等,病患躺在护理床或手术床上,医护人员对病患进行检查,如有创插管或咽拭子采集检查时,有的病患会产生呛咳或由于病患气道高压力产生的分泌物喷溅,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医护人员的感染。

基于前线的实战,病患在使用呼吸机时,可能造成含新型冠状病毒唾液分泌物飞溅,造成医护人员感染,同时也会导致隔离空间形成高密度新型冠状病毒气溶胶,进而可能造成医护人员受到含高滴度气道分泌物的喷溅所带来的风险。医护人员日夜攻关,开发防喷溅装置,期望早日能应用于医护人员的防护,降低因抢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能带来的医护人员的感染率。

咽拭子采集是检测有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一项重要检查。采集咽拭子需要患者取下口罩,头向上扬起,一个张嘴的动作,意味着可能产生大量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飞沫。而且拭子又是直接刺激患者咽部,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咳嗽和恶心,随之喷出的飞沫会喷溅在采集人员的面罩上极易造成操作者感染。

另外,病患生病时,会出现局部位置需要检查和处理,因此,可研发一种局部打开的防护罩来对病患检查或手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向外扩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防喷溅和减少病毒气溶胶扩散的装置,设计该罩主体的目的是有针对性的对病患不同区域进行护理时只打开该部位的盖体,其他部位的盖体封闭,进而防止新型冠状病毒喷溅和减少病毒气溶胶扩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防喷溅和减少病毒气溶胶扩散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透明结构的罩主体,该罩主体为拱形体结构,其靠近病患头部区域的左右侧部以及靠近病患头部区域的头部盖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开孔,在各开孔上均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防护盖;

其中,所述罩主体,其靠近病患头部区域的左右侧部且置于开孔下侧区域,设置有侧孔,所述侧孔外侧盖接有第二防护盖;

所述罩主体,其远离头部的一端安装有尾盖板,该尾盖板预留有足够腿部伸出的缺口;

所述罩主体,其罩体顶部连接有排风装置,该排风装置出风端连接有灭毒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罩主体包括:

拱形主体,该拱形主体两侧部靠近病患头部区域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第一开孔,拱形主体的两端形成拱形口;所述拱形主体拱顶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排风装置通过法兰连接于该拱形主体的连接孔上;

两根加强筋条,其上设置有与所述侧孔配合的拱形曲部,所述两根加强筋条分别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拱形主体的两个直端内侧,其两边端部开设有t型卡孔,所述尾盖板和头部盖板分别盖接于所述拱形主体两端的拱形口且其通过螺丝螺帽固定于所述两根加强筋条上,所述头部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其中螺帽卡入所述t型卡孔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尾盖板和头部盖板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支撑条,该支撑条的杆部贴紧所述拱形主体内侧面以形成支撑所述拱形主体的支撑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尾盖板和所述拱形主体的连接处、所述头部盖板和所述拱形主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条。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盖包括全面盖板或带孔盖板,所述带孔盖板上设置有过孔,所述第一防护盖或带孔盖板磁吸于所述开孔上并将开孔盖住。

更进一步的,所述全面盖板包括:

两块第一全面盖板,其分别磁吸于所述两个第一开孔上且其能够将所述第一开孔全覆盖;

与所述第二开孔数量对应的第二全面盖板,该第二全面盖板磁吸于所述第二开孔上且其能够将所述第二开孔全覆盖;

所述第一全面盖板为可弯曲形防护盖板,其内侧面贴设有第一3m磁性胶框,所述第一开孔边缘贴设有与所述第一3m磁性胶框配合的第二3m磁性胶框;

所述第二全面盖板为可弯曲形防护盖板,其一面贴设有第三3m磁性胶框,所述第二开孔边缘贴设有与所述第三3m磁性胶框配合的第四3m磁性胶框。

更进一步的,所述带孔盖板包括:

两块第一带孔盖板,其分别磁吸于所述两个第一开孔上且其能够将所述第一开孔全覆盖;

与所述第二开孔数量对应的第二带孔盖板,该第二带孔盖板磁吸于所述第二开孔上且其能够将所述第二开孔全覆盖;

所述第一带孔盖板为可弯曲形防护盖板,其内侧面贴设有第一3m磁性胶框,所述第一开孔边缘贴设有与所述第一3m磁性胶框配合的第二3m磁性胶框;

所述第二带孔盖板为可弯曲形防护盖板,其一面贴设有第三3m磁性胶框,所述第二开孔边缘贴设有与所述第三3m磁性胶框配合的第四3m磁性胶框。

更进一步的,各过孔安装有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与过孔的连接处为密封结构,所述防新型冠状病毒长度足够医护人员对所述罩主体内的病患进行检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护盖上边边缘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罩主体上,其为可弯曲形防护盖板,该可弯形防护盖板弯曲后,在不受外力作用下能够恢复覆盖所述侧孔上;

所述侧孔为拱形侧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排风装置包括通过法兰与所述罩主体拱顶密封连接的第一导风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导风管出风端的抽风泵;

所述灭毒装置包括消毒液灭毒装置、可加热的灭毒装置中的一种;

所述消毒液灭毒装置包括内置有消毒液的消毒剂桶具,该消毒剂桶具通过第二导风管连接于所述抽风泵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管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消毒剂桶具内的消毒液液面以下,所述消毒剂桶具顶部盖件的任意一位置设置有出气孔,该出气孔上设置有防新型冠状病毒排出的过滤部;

所述可加热的灭毒装置包括电热壶,该电热壶通过第二导风管连接于所述抽风泵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管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电热壶内的水面以下,所述电热壶设有加热部以对壶内的水加热,其顶部盖件的任意一位置设置有出气孔,该出气孔上设置有防新型冠状病毒排出的过滤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装置上的罩主体设置有多个部分的开窗,医护人员可打开防护盖对病患进行检查或手术,操作完成后,再将防护盖盖住开孔。本发明的装置有针对性的对病患不同区域进行护理时只打开该部位的盖体,其他部位的盖体封闭,进而减少了防护罩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

拱形侧孔的作用是用于呼吸机的罩部和管部进入,该拱形侧孔的设计,有效的减少了防护罩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

防护盖板上设计有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医护人员在检查病患时,不需要打开防护盖,即可操作医疗器械,不需要直接与病患直接接触,进而减少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本发明设置的排风装置通过抽风泵的工作,将罩主体内的空气排至消毒剂桶具内的消毒液液面以下,此设计一是能够加速罩主体内的空气流通,二是进一步减少罩主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冠状病毒防喷溅和减少病毒气溶胶扩散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结构的罩主体一侧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结构的罩主体另一侧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拱形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头部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加强筋条、拱形主体和尾盖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全面盖板与拱形主体的磁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全面盖板与拱形主体的磁吸结构示意图及第二全面盖板可弯曲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全面盖板与拱形主体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加强筋条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一端结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种罩主体加设有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形成第二种罩主体的一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一种罩主体加设有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形成第二种罩主体的另一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种罩主体的爆炸图。

图15为本发明排风装置及与排风装置连接的灭毒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照附图1-15,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防喷溅和减少病毒气溶胶扩散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透明结构的罩主体100,该罩主体为拱形体结构,其靠近病患头部区域的左右侧部以及靠近病患头部区域的头部盖板7上均设置有多个开孔,在各开孔上均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防护盖;

其中,所述罩主体,其靠近病患头部区域的左右侧部且置于开孔下侧区域,设置有侧孔12,所述侧孔12外侧盖接有第二防护盖8;

所述罩主体,其远离头部的一端安装有尾盖板2,该尾盖板2预留有足够腿部伸出的缺口;

所述罩主体100,其罩体顶部连接有排风装置200,该排风装置200出风端连接有灭毒装置300。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罩主体包括:

拱形主体1,该拱形主体1两侧部靠近病患头部区域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第一开孔11,拱形主体1的两端形成拱形口;所述拱形主体1拱顶中部设置有连接孔13,排风装置200通过法兰连接于该拱形主体的连接孔13上;

两根加强筋条6,其上设置有与所述侧孔12配合的拱形曲部61,所述两根加强筋条6分别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拱形主体1的两个直端内侧,其两边端部开设有t型卡孔62,所述尾盖板2和头部盖板7分别盖接于所述拱形主体1两端的拱形口且其通过螺丝螺帽固定于所述两根加强筋条6上,所述头部盖板7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71,其中螺帽卡入所述t型卡孔62内。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尾盖板2和头部盖板7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支撑条5,该支撑条5的杆部贴紧所述拱形主体1内侧面以形成支撑所述拱形主体1的支撑结构。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尾盖板2和所述拱形主体1的连接处、所述头部盖板7和所述拱形主体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条9。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护盖包括全面盖板或带孔盖板,所述带孔盖板上设置有过孔43,所述第一防护盖或带孔盖板磁吸于所述开孔上并将开孔盖住。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全面盖板包括:

两块第一全面盖板3,其分别磁吸于所述两个第一开孔11上且其能够将所述第一开孔11全覆盖;

与所述第二开孔71数量对应的第二全面盖板4,该第二全面盖板4磁吸于所述第二开孔71上且其能够将所述第二开孔71全覆盖;

所述第一全面盖板3为可弯曲形防护盖板,其内侧面贴设有第一3m磁性胶框31,所述第一开孔11边缘贴设有与所述第一3m磁性胶框31配合的第二3m磁性胶框32;

所述第二全面盖板4为可弯曲形防护盖板,其一面贴设有第三3m磁性胶框41,所述第二开孔71边缘贴设有与所述第三3m磁性胶框41配合的第四3m磁性胶框42。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带孔盖板包括:

两块第一带孔盖板30,其分别磁吸于所述两个第一开孔11上且其能够将所述第一开孔11全覆盖;

与所述第二开孔71数量对应的第二带孔盖板40,该第二带孔盖板40磁吸于所述第二开孔71上且其能够将所述第二开孔71全覆盖;

所述第一带孔盖板30为可弯曲形防护盖板,其内侧面贴设有第一3m磁性胶框31,所述第一开孔11边缘贴设有与所述第一3m磁性胶框31配合的第二3m磁性胶框32;

所述第二带孔盖板40为可弯曲形防护盖板,其一面贴设有第三3m磁性胶框41,所述第二开孔71边缘贴设有与所述第三3m磁性胶框41配合的第四3m磁性胶框42。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各过孔43安装有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10,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10与过孔43的连接处为密封结构,所述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10的长度足够医护人员对所述罩主体内的病患进行检查。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防护盖8上边边缘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罩主体上,其为可弯曲形防护盖板,该可弯形防护盖板弯曲后,在不受外力作用下能够恢复覆盖所述侧孔12上;所述侧孔12为拱形侧孔。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风装置200包括通过法兰与所述罩主体100拱顶密封连接的第一导风管201、连接于所述第一导风管201出风端的抽风泵202;

所述灭毒装置300包括消毒液灭毒装置、可加热的灭毒装置中的一种;

所述消毒液灭毒装置包括内置有消毒液的消毒剂桶具203,该消毒剂桶具203通过第二导风管204连接于所述抽风泵202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管204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消毒剂桶具203内的消毒液液面以下,所述消毒剂桶具203顶部盖件的任意一位置设置有出气孔,该出气孔上设置有防新型冠状病毒排出的过滤部;

所述可加热的灭毒装置包括电热壶,该电热壶通过第二导风管204连接于所述抽风泵202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管204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电热壶内的水面以下,所述电热壶设有加热部以对壶内的水加热,其顶部盖件的任意一位置设置有出气孔,该出气孔上设置有防新型冠状病毒排出的过滤部。

实施例2:

第一种罩主体的检查方式一,如图1-10所示,病患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需要定时检查。在检查时,病患躺在病床上,将本发明的装置盖在病床上,病患头部至腿部被盖住,病患部分腿部从所述尾盖板2上的缺口伸出且预留有间隙以使空气进入防护罩内。

如图1-4所示,第二开孔71【图4】设置有2个,与其配合的第二全面盖板4也设置有2片,当病患的头部需要检查时,穿戴好防护服、防新型冠状病毒口罩、眼罩的医护人员打开其中一个第二全面盖板4,将检测设备的检测部从第二开孔71伸进拱形主体1内对病患头部进行检测。此时,其余的两个第一全面盖板3是闭合的,此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了防护罩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扩散,检测完成后,将第二全面盖板4吸合在第二开孔71上,操作极为方便。

实施例3:

第一种罩主体的检查方式二,如图1-10所示,病患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需要定时检查。在检查时,病患躺在病床上,将本发明的装置盖在病床上,病患头部至腿部被盖住,病患部分腿部从所述尾盖板2上的缺口伸出且预留有间隙以使空气进入防护罩内。

当病患的胸部区域需要检测时,穿戴好防护服、防新型冠状病毒口罩、眼罩的医护人员打开其中的一个第一全面盖板3,另外一个第一全面盖板3和各第二全面盖板4是闭合的,医护人员将检测设备的检测部从第一开孔11【图3】伸进拱形主体1内对病患胸部区域进行检测,此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了防护罩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扩散,检测完成后,将第一全面盖板3吸合在第一开孔11上,操作极为方便。

实施例4:

第一种罩主体的检查方式三,如图1-10所示,病患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需要定时检查。在检查时,病患躺在病床上,将本发明的装置盖在病床上,病患头部至腿部被盖住,病患部分腿部从所述尾盖板2上的缺口伸出且预留有间隙以使空气进入防护罩内。

咽拭子采集,根据实际需要,穿戴好防护服、防新型冠状病毒口罩、眼罩的医护人员打开其中的一个第一全面盖板3,另外一个第一全面盖板3和各第二全面盖板4是闭合的。

病患张嘴,医护人员将拭子伸入病患嘴内,当采集完成后,取出拭子,关闭第一全面盖板3。此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了防护罩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扩散,检测完成后,将第一全面盖板3吸合在第一开孔11上,操作极为方便。

实施例4:

第一种罩主体的呼吸机使用方式,如图1-10所示,病患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需要定时检查。在检查时,病患躺在病床上,将本发明的装置盖在病床上,病患头部至腿部被盖住,病患部分腿部从所述尾盖板2上的缺口伸出且预留有间隙以使空气进入防护罩内。

当病患危重需要使用呼吸机时,穿戴好防护服、防新型冠状病毒口罩、眼罩的医护人员打开其中的一个第一全面盖板3或第二全面盖板4以及第二防护盖8,将呼吸机的罩部和管体从拱形侧孔进入,医护人员将呼吸机的罩部固定。操作完成后,关闭第一全面盖板3或第二全面盖板4,第二防护盖8由于是可弯曲形防护盖板,其弹力使拱形侧孔只留下很小的间隙。此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了防护罩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扩散。

实施例5:

第二种罩主体的呼吸机使用方式,如图3-13,病患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需要定时检查。在检查时,病患躺在病床上,将本发明的装置盖在病床上,病患头部至腿部被盖住,病患部分腿部从所述尾盖板2上的缺口伸出且预留有间隙以使空气进入防护罩内。

第二种罩主体加设了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10,其除也具备第一种罩主体的全部功能外,医护人员可以手伸入第一带孔盖板30或第二带孔盖板40的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10对病患进行检查,不需要打开第一带孔盖板30或第二带孔盖板40,此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了防护罩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扩散。

另外,实施例4中的操作改用本实施例5中的第二种罩主体,利用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10来对呼吸机的罩部和管体进行操作,此时,不需要打开第一带孔盖板30或第二带孔盖板40。此种方式进一步有效的减少了防护罩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扩散。

当然,第二种罩主体加设的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还具备其它便利性操作。

实施例6:

消毒剂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原理: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rna新型冠状病毒,耐热性差,外面的包膜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比较敏感。一旦包膜被消毒剂破坏后,rna也非常容易降解(如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在水溶液中产生的次氯酸可分解出新生态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使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物质发生氧化作用),从而使新型冠状病毒失活。

如图1、3、4、12、13、14所示,拱形主体1拱顶中部设置有连接孔13,排风装置200通过法兰连接于该拱形主体的连接孔13上。

本发明中的消毒液灭毒装置的工作原理:将消毒剂桶具203内装有适量的消毒液,盖上消毒剂桶具盖并固定第二导风管204,使第二导风管204的出风口置于消毒液液面以下【本发明将第二导风管204的出风口置于消毒液液面以下且接近消毒剂桶具203的内底面】。

在本发明中,抽风泵202为单向抽风泵,其抽风方向只能从第一导风管201经该抽风泵202输出至第二导风管204。

抽风泵202可设计成多个风档电路,医护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调至适合的档位。抽风泵202工作后,罩主体100内的空气经第一导风管201、抽风泵202、第二导风管204,最后进入消毒剂桶具203。罩主体100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会跟随空气进入到消毒液并被消毒液灭杀。本发明将抽风系统连接含能杀灭新冠新型冠状病毒消毒剂的消毒剂桶具进行过滤,避免抽出的风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在消毒剂桶具203的出风口安装有过滤部,过滤部可使用类似防新型冠状病毒口罩类似的可排气过滤结构【如n95口罩】,此处设计的过滤部能够使未灭杀的新型冠状病毒阻挡于消毒剂桶具203内部。若需要对未灭杀的新型冠状病毒处理时,将出风口封闭,倒置消毒剂桶具203,即可对过滤部内面以及消毒剂桶具203上部壁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消杀处理。

本发明设置的排风装置200通过抽风泵的工作,将罩主体内的空气排至消毒剂桶具内的消毒液液面以下,此设计一是能够加速罩主体内的空气流通,二是进一步减少罩主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

实施例7:

本发明的消毒液灭毒装置能够被可加热的灭毒装置替代,替代部分是消毒剂桶具203,消毒剂桶具203使用电热水壶式加热结构替代,电热水壶式加热结构的进风端连接排风装置200。电热水壶式加热结构的容器装水,加热部对水进行加热至56℃以上。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在温度56℃以上且加热至少30分钟能够被灭杀【温度越高,新型冠状病毒存活的时间越短】。

首先,电热水壶式加热结构对其内的水加热至56℃以上并持续加热,然后,第二导风管204的出风端进入到水面以下,开启抽风泵202,新型冠状病毒进入水体内,保持56℃以上的水温对新型冠状病毒持续灭杀【温度越高,新型冠状病毒存活的时间越短】。

在电热壶的出风口安装有过滤部,过滤部可使用类似防新型冠状病毒口罩类似的可排气过滤结构【如n95口罩】,此处设计的过滤部能够使未灭杀的新型冠状病毒阻挡于电热壶内部,由于电热壶内持续高温,被阻挡的新型冠状病毒会随着时间被灭杀。

实施例7的设计,一是能够加速罩主体内的空气流通,二是进一步减少罩主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装置的罩主体设置有多个部分的开窗,医护人员可打开防护盖对病患进行检查或手术,操作完成后,再将防护盖盖住开孔。本发明的装置有针对性的对病患不同区域进行护理时只打开该部位的盖体,其他部位的盖体封闭,进而减少了防护罩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拱形侧孔的作用是用于呼吸机的罩部和管部进入,该拱形侧孔的设计,有效的减少了防护罩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外部传播。防护盖板上设计有防新型冠状病毒手套,医护人员在检查病患时,不需要打开防护盖,即可操作医疗器械,不需要直接与病患直接接触,进而减少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