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0792发布日期:2020-09-11 22:0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获取更为清晰的组织场景图像或诊治操作图像,需要及时对镜头及镜内环境进行冲洗,所以系统中设计有水、气通路及装置。其中水、气通路起始端设计在导光部上,使用时外接水瓶,并由导光部内部管路在冷光源中引入气体,并通过控制操作部上按键实现水气通断,完成冲洗功能。水瓶装置中设计有与导光部中水气口对接的接头,通过二者对接构成完整无泄漏的水气通路。

现有的内窥镜水气接口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旋转连接的方式使水瓶端接头ⅱ与导光部端接头ⅰ对接,旋转过后为了保证管道a1与管道a2导通,通常将管道a1的截面设计呈环形,将管道a2的截面设计呈环形,系统的气体通过管道a1进入管道a2,送水时水从管道b1进入管道b2,然后传输到内窥镜头端处。隔离密封圈ⅲ起着水、气管道两者之间的隔离密封,对相关结构件的加工精度较高,对密封圈的性能要求较高,且可靠性风险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靠性高的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包括导光部外壳和用于连接到导光部外壳上的水瓶接头,所述的导光部外壳内设有送水通道和送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部外壳上设有与送水通道连通的水管接头以及与送气通道连通的气管接头,所述水管接头的轴线与气管接头的轴线平行,所述的水瓶接头内具有与水管接头配合设置的送水插孔以及与气管接头配合设置的送气插孔。

水瓶接头与水气瓶之间具有接管,接管内设有用于连通送水插孔与水气瓶的第一管路以及用于连通送气插孔与水气瓶的第二管路,第一管路靠近水气瓶的一端位于水气瓶内液面之下,第二管路靠近水气瓶的一端位于水气瓶内液面之上。需要送水时,气体由送气通道进入气管接头,再由送气插孔和第二管路进入水气瓶,使水气瓶内压强增大,气体挤压液体并使液体依次经第一管路、送水插孔、水管接头和送水通道传输到内窥镜的头端处。由于水管接头和气管接头单独设置,装配时只需将水管接头与送水插孔对接、气管接头与送气插孔对接即可,装配方便,可靠性高。

在上述的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中,所述的导光部外壳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的水管接头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定位在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的气管接头通过第二定位结构定位在第二安装孔内。第一安装孔方便了水管接头与导光部外壳的连接,第二安装孔方便了气管接头与导光部外壳的连接。其中,水管接头可与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气管接头可与第二安装孔螺纹连接。

在上述的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中,所述的导光部外壳内设有内窥镜壳体,所述的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轴向定位在内窥镜壳体上的第一基座、设于第一基座上的外螺纹一和设于水管接头内的与外螺纹一配合的内螺纹一,所述的第一基座内具有轴向设置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的送水通道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水管接头连通。

在上述的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基座穿设在内窥镜壳体内,且所述的第一基座远离水管接头的一端具有抵靠在内窥镜壳体的内壁上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的水管接头靠近第一基座的一端抵靠在内窥镜壳体的外壁上。

第一限位部呈环形,送水通道与第一连接孔密封连接。安装时,将第一基座放入内窥镜壳体内,并使第一基座穿过内窥镜壳体,将水管接头由导光部外壳的外部插入第一安装孔,并使水管接头与第一基座螺纹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与水管接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直到第一限位部抵靠在内窥镜壳体的内壁上且水管接头抵靠在内窥镜壳体的外壁上时完成装配,不仅实现了水管接头的连接,还实现了第一基座的轴向定位。

在上述的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中,所述的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轴向定位在内窥镜壳体上的第二基座、设于第二基座上的外螺纹二和设于气管接头内的与外螺纹二配合的内螺纹二,所述的第二基座内具有轴向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的送气通道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气管接头连通。

在上述的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中,所述的第二基座穿设在内窥镜壳体内,且所述的第二基座远离气管接头的一端具有抵靠在内窥镜壳体的内壁上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的气管接头靠近第二基座的一端抵靠在内窥镜壳体的外壁上。

第二限位部呈环形,送气通道与第二连接孔密封连接。安装时,将第二基座放入内窥镜壳体内,并使第二基座穿过内窥镜壳体,将气管接头由导光部外壳的外部插入第二安装孔,并使气管接头与第二基座螺纹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与气管接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直到第二限位部抵靠在内窥镜壳体的内壁上且气管接头抵靠在内窥镜壳体的外壁上时完成装配,不仅实现了气管接头的连接,还实现了第二基座的轴向定位。

为了实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更为稳定的轴向定位,可将内窥镜壳体用于抵靠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内壁设计成平面,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的轴线与该平面垂直;同时将内窥镜壳体用于抵靠水管接头与气管接头的外壁设计成平面,水管接头和气管接头的轴线与该平面垂直。可将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连为一体。

在上述的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中,所述的水管接头与第一安装孔之间设有密封圈一,所述的气管接头与第二安装孔之间设有密封圈二。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提高了连接的密封性。为了对密封圈一和没密封圈二进行定位,在水管接头上设置环形槽一,将密封圈一置于环形槽一内,在器官接头上设置环形槽二,将密封圈二置于环形槽二内。

在上述的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中,所述的水管接头与送水插孔之间设有密封圈三,所述的气管接头与送气插孔之间设有密封圈四。密封圈三和密封圈四提高了连接的密封性。为了对密封圈三和没密封圈四进行定位,在送水插孔内设置环形槽三,将密封圈三置于环形槽三内,在送气插孔内设置环形槽四,将密封圈四置于环形槽四内。

在上述的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中,所述水管接头的外径为φ1,所述气管接头的外径为φ2,φ1≠φ2。当φ1≠φ2时,送水插孔的孔径与送气插孔的孔径不相等,避免水瓶接头错装,实现防呆。另一种防呆方式是将水管接头的截面设计成与气管接头的截面形状不同的形状,例如水管接头的截面为方形,气管接头的截面为圆形,此时送水插孔的截面与水管接头的截面相同,送气插孔的截面与气管接头的截面相同。

在上述的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中,所述的水管接头远离导光部外壳的一端至导光部外壳的距离为l1,所述的气管接头远离导光部外壳的一端至导光部外壳的距离为l2,l1≠l2。

当φ1≠φ2且两者外径尺寸差别较小时,无法通过肉眼进行有效区别,因此可将l1与l2的长度设计成不同尺寸,在避免水瓶接头错装的同时实现快速装配。

在上述的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中,所述的水瓶接头内设有永磁铁一,所述的导光部外壳内设有永磁铁二,所述的永磁铁一与永磁铁二相吸。永磁铁一的n极与永磁铁二的s极正对设置,或永磁铁一的s极与永磁铁二的n极正对设置。

为了保证装配后水瓶接头与导光部外壳之间受力均匀,将永磁铁一的数量设置为偶数个且呈对称结构分布,永磁铁二的数量与永磁铁一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永磁铁一最少为两个。

为了保证装配后水瓶接头与导光部外壳之间受力均匀,还有一种设置方式是将永磁铁一设计呈环形,与水瓶接头同轴设置,将永磁铁二设计呈环形,与永磁铁一同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水瓶接头与导光部外壳通过永磁铁一与永磁铁二磁性对接,连接和拆卸方便;水管接头和气管接头单独设置,有效避免的系统运行过程中水气混合的风险发生,装配好后密封性好,可靠性高;同时增加防呆设计,避免水瓶接头错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提供的内窥镜水气接口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气连接装置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气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气连接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瓶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7中b-b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内窥镜;2、水气瓶;3、冷光源主机;4、图像处理器主机;5、图像显示器;6、导光部外壳;7、水瓶接头;8、送水通道;9、送气通道;10、水管接头;11、气管接头;12、送水插孔;13、送气插孔;14、第一安装孔;15、第二安装孔;16、内窥镜壳体;17、第一基座;18、第一限位部;19、第二基座;20、第二限位部;21、密封圈一;22、密封圈二;23、密封圈三;24、密封圈四;25、永磁铁一;26、永磁铁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2所示,电子内窥镜1系统主要包括内窥镜1、水气瓶2、冷光源主机3、图像处理器主机4、图像显示器5等几部分组成。本内窥镜1水气连接装置,设于水气瓶2与内窥镜1的导光部之间,用于将水气瓶2连接到内窥镜1的导光部上。

如图3和图4所示,内窥镜水气连接装置包括导光部外壳6和用于连接到导光部外壳6上的水瓶接头7,导光部外壳6内设有送水通道8和送气通道9,导光部外壳6上设有与送水通道8连通的水管接头10以及与送气通道9连通的气管接头11,水管接头10的轴线与气管接头11的轴线平行,水瓶接头7内具有与水管接头10配合设置的送水插孔12以及与气管接头11配合设置的送气插孔13。

如图2和图7所示,水瓶接头7与水气瓶2之间具有接管,接管内设有用于连通送水插孔12与水气瓶2的第一管路以及用于连通送气插孔13与水气瓶2的第二管路,第一管路靠近水气瓶2的一端位于水气瓶2内液面之下,第二管路靠近水气瓶2的一端位于水气瓶2内液面之上。需要送水时,气体由送气通道9进入气管接头11,再由送气插孔13和第二管路进入水气瓶2,使水气瓶2内压强增大,气体挤压液体并使液体依次经第一管路、送水插孔12、水管接头10和送水通道8传输到内窥镜1的头端处。

如图5所示,导光部外壳6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4和第二安装孔15,水管接头10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定位在第一安装孔14内,气管接头11通过第二定位结构定位在第二安装孔15内。第一安装孔14方便了水管接头10与导光部外壳6的连接,第二安装孔15方便了气管接头11与导光部外壳6的连接。

具体的,如图5所示,导光部外壳6内设有内窥镜壳体16,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轴向定位在内窥镜壳体16上的第一基座17、设于第一基座17上的外螺纹一和设于水管接头10内的与外螺纹一配合的内螺纹一,第一基座17内具有轴向设置的第一连接孔,送水通道8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水管接头10连通。如图5所示,第一基座17穿设在内窥镜壳体16内,且第一基座17远离水管接头10的一端具有抵靠在内窥镜壳体16的内壁上的第一限位部18,水管接头10靠近第一基座17的一端抵靠在内窥镜壳体16的外壁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8呈环形,送水通道8与第一连接孔密封连接。安装时,将第一基座17放入内窥镜壳体16内,并使第一基座17穿过内窥镜壳体16,将水管接头10由导光部外壳6的外部插入第一安装孔14,并使水管接头10与第一基座17螺纹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18与水管接头10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直到第一限位部18抵靠在内窥镜壳体16的内壁上且水管接头10抵靠在内窥镜壳体16的外壁上时完成装配,不仅实现了水管接头10的连接,还实现了第一基座17的轴向定位。

如图5所示,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轴向定位在内窥镜壳体16上的第二基座19、设于第二基座19上的外螺纹二和设于气管接头11内的与外螺纹二配合的内螺纹二,第二基座19内具有轴向设置的第二连接孔,送气通道9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气管接头11连通。如图5所示,第二基座19穿设在内窥镜壳体16内,且第二基座19远离气管接头11的一端具有抵靠在内窥镜壳体16的内壁上的第二限位部20,气管接头11靠近第二基座19的一端抵靠在内窥镜壳体16的外壁上。

如图5所示,第二限位部20呈环形,送气通道9与第二连接孔密封连接。安装时,将第二基座19放入内窥镜壳体16内,并使第二基座19穿过内窥镜壳体16,将气管接头11由导光部外壳6的外部插入第二安装孔15,并使气管接头11与第二基座19螺纹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20与气管接头11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直到第二限位部20抵靠在内窥镜壳体16的内壁上且气管接头11抵靠在内窥镜壳体16的外壁上时完成装配,不仅实现了气管接头11的连接,还实现了第二基座19的轴向定位。

为了实现第一基座17与第二基座19更为稳定的轴向定位,如图3和图4所示,将内窥镜壳体16用于抵靠第一限位部18与第二限位部20的内壁设计成平面,第一基座17与第二基座19的轴线与该平面垂直;同时将内窥镜壳体16用于抵靠水管接头10与气管接头11的外壁设计成平面,水管接头10和气管接头11的轴线与该平面垂直。

如图5所示,水管接头10与第一安装孔14之间设有密封圈一21,气管接头11与第二安装孔15之间设有密封圈二22。密封圈一21和密封圈二22提高了连接的密封性。为了对密封圈一21和没密封圈二22进行定位,在水管接头10上设置环形槽一,将密封圈一21置于环形槽一内,在器官接头上设置环形槽二,将密封圈二22置于环形槽二内。

如图4所示,水管接头10与送水插孔12之间设有密封圈三23,气管接头11与送气插孔13之间设有密封圈四24。密封圈三23和密封圈四24提高了连接的密封性。为了对密封圈三23和没密封圈四24进行定位,在送水插孔12内设置环形槽三,将密封圈三23置于环形槽三内,在送气插孔13内设置环形槽四,将密封圈四24置于环形槽四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防呆,水管接头10的外径为φ1,气管接头11的外径为φ2,φ1≠φ2。当φ1≠φ2时,送水插孔12的孔径与送气插孔13的孔径不相等,避免水瓶接头7错装,实现防呆。

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防呆方式:将水管接头10的截面设计成与气管接头11的截面形状不同的形状,例如水管接头10的截面为方形,气管接头11的截面为圆形,此时送水插孔12的截面与水管接头10的截面相同,送气插孔13的截面与气管接头11的截面相同。

当φ1≠φ2且两者外径尺寸差别较小时,无法通过肉眼进行有效区别,如图3所示,水管接头10远离导光部外壳6的一端至导光部外壳6的距离为l1,气管接头11远离导光部外壳6的一端至导光部外壳6的距离为l2,l1≠l2,在避免水瓶接头7错装的同时实现快速装配。

如图6所示,水瓶接头7内设有永磁铁一25,导光部外壳6内设有永磁铁二26,永磁铁一25与永磁铁二26相吸。永磁铁一25的n极与永磁铁二26的s极正对设置,或永磁铁一25的s极与永磁铁二26的n极正对设置。

为了保证装配后水瓶接头7与导光部外壳6之间受力均匀,将永磁铁一25的数量设置为偶数个且呈对称结构分布,永磁铁二26的数量与永磁铁一25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如图8所示,永磁铁一25为两个。

作为另一种连接方式,为了保证装配后水瓶接头7与导光部外壳6之间受力均匀,将永磁铁一25设计呈环形,与水瓶接头7同轴设置,将永磁铁二26设计呈环形,与永磁铁一25同轴设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