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外置式通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1242发布日期:2021-05-19 02:4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的外置式通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软性内窥镜的附件,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的外置式通道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外科手术已悄然从微创向无创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医用软性内窥镜的插入管的外径则越来越小,从而使得插入管能够进入狭细的自然腔道。
3.为了实现内窥镜插入管的超细外径,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去除通道管,以尽可能减小插入管的外径。这种软性内窥镜在工作时如果需要使用通道管,可以将一个半硬性的外置通道管绑在内窥镜的插入管上。但是,由于该软性内窥镜的使用环境是狭细腔道,而现有的外置式通道管的捆绑操作难度很大,经常会操作失败。另外,虽然现有的外置式通道管采用了半硬性材料,但是仍然很难避免在捆绑操作过程中对患者的腔道内壁造成刮伤。
4.因此,现有的超细内窥镜,只能用于疾病的检查,由于没有通道管,无法进行活检或治疗等操作,导致医生陷入可以看到却无能为力的窘境。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窥镜的外置式通道装置,它可以极少占用腔道空间。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的外置式通道装置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7.包括通道管,通道管的形状为扁管;先端箍套,固定连接所述通道管的前端内侧;先端箍套为圆环形;以及通道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通道管的末端;所述通道手柄的侧部开设有绑带固定孔。
8.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管的内侧壁为与所述先端箍套的外壁相吻合的弧形。
9.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管的内侧壁为与所述内窥镜的插入管外壁相吻合的弧形。
1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管的截面为弯月形。
1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道手柄内固定设置有一y形通道,通道手柄上开设有第一接管定位孔和第二接管定位孔;所述y形通道的第一接管固定设置于第一接管定位孔内,y形通道的第二接管固定设置于第二接管定位孔内;y形通道的第三接管与所述通道管相连通。
1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管的前端内侧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先端箍套的外壁。
1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管的末端通过锥形管固定连接所述通道手柄。
14.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管的材料采用软性材料;所述先端箍套的材料采用弹性材料。
15.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先端箍套的内径比所述内窥镜的插入管先端部的外径小
5%以下。
16.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管的壁厚为0.05~0.15mm。
17.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极少占用腔道空间,能够随内窥镜的插入管一起进入狭细的自然腔道,从而使超细内窥镜能够用于活检或治疗操作。
19.本实用新型的通道管在自然状态下呈扁弧形,安装于内窥镜时,其通道管贴敷于插入管的一侧而不会突出于插入管,因此不会在插入操作过程中对患者自然腔道的内壁组织造成刮伤。
附图说明
2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以下说明仅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所述原理可按多种方式应用,以实现许多不同的可替代实施方式。这些说明仅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内容的一般原理,不意味着限制在此所公开的实用新型构思。
21.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且与上文的总体说明和下列附图的详细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的外置式通道装置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25.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4是图3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5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道管和先端箍套的连接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道管处于撑圆状态的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与内窥镜的组装示意图。
31.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32.1为通道管,
ꢀꢀꢀꢀꢀꢀꢀꢀꢀꢀꢀꢀꢀꢀꢀꢀ
2为先端箍套,
33.3为通道手柄,
ꢀꢀꢀꢀꢀꢀꢀꢀꢀꢀꢀꢀꢀꢀ
4为第一接管,
34.5为第二接管,
ꢀꢀꢀꢀꢀꢀꢀꢀꢀꢀꢀꢀꢀꢀ
6为绑带定位耳,
[0035]2‑
1为连接件,
ꢀꢀꢀꢀꢀꢀꢀꢀꢀꢀꢀꢀꢀꢀ6‑
1为绑带固定孔,
[0036]
7为锥形管,
ꢀꢀꢀꢀꢀꢀꢀꢀꢀꢀꢀꢀꢀꢀꢀꢀ
8为第三接管,
[0037]
10为外置式通道装置,
ꢀꢀꢀꢀꢀꢀꢀ
30为绑带,
[0038]
21为内窥镜手柄部,
ꢀꢀꢀꢀꢀꢀꢀꢀꢀ
22为内窥镜插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
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4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的外置式通道装置10,包括通道管1,通道管1的前端固定连接先端箍套2,通道管1的末端通过锥形管7固定连接通道手柄3;
[0041]
如图2、图3所示,通道手柄3内固定设置有一y形通道,通道手柄3上开设有第一接管定位孔和第二接管定位孔;y形通道的第一接管4固定设置于第一接管定位孔内,y形通道的第二接管5固定设置于第二接管定位孔内,第一接管 4作为器械的插入口,第二接管5用于有必要时接入气体或液体输入管;y形通道的第三接管8与通道管1相连通,如图4所示;
[0042]
通道手柄3的侧部设置有绑带定位耳6,绑带定位耳6上开设有绑带固定孔 6

1。
[0043]
通道管1为一扁管。通道管1的前端内侧通过连接件2

1固定连接先端箍套2的外壁。如图5、图6所示,通道管1的内侧壁为与先端箍套2的外壁相吻合的弧形。作为一优选实施例,通道管1的截面为弯月形。
[0044]
优选地,通道管1的壁厚(即内侧壁和外侧壁的壁厚)为0.05~0.15mm。
[0045]
通道管1的材料采用具有韧性的软性材料。当器械从第一接管4伸入通道管1,或者通过第二接管5对通道管1注入气体或液体时,通道管1能够发生形变,成为如图7所示的内径φb为0.5~3.8mm的圆形或近似圆形。
[0046]
先端箍套2的材料采用弹性材料,如tpu。作为一优选实施例,先端箍套2 的内径φa比内窥镜插入管的先端部的外径小5%。
[0047]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没有工作通道的超细内窥镜(外径小于1.5mm),此时该外置式工作通道作为超细内窥镜的工作通道,能够随内窥镜的插入管一起进入狭细的自然腔道,从而使超细内窥镜能够用于活检或治疗操作。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具有工作通道的普通直径的内窥镜,此时该外置式工作通道作为内窥镜的第二工作通道。
[0048]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0049]
将先端箍套2箍于内窥镜插入管22的先端部,同时通过绑带30将通道手柄3与内窥镜的手柄部21捆绑在一起,使内窥镜具有外置通道管,如图8所示;
[0050]
将该具有外置通道管的内窥镜插入患者的自然腔道,然后使器械通过通道手柄3的第一接管4插入通道管1内,进行检查或治疗。此时通道管1起着器械工作通道的作用,使得器械能够沿着工作通道达到检查或治疗的部位。
[0051]
本实用新型的外置通道管采用厚度为0.05~0.15mm的极薄的软性材料制成扁圆状并且能够贴敷于内窥镜插入管的一侧而不会突出于插入管,所占用的人体腔道空间最小,非常容易通过狭细的自然腔道,并且不会在插入操作过程中对患者自然腔道的内壁组织造成刮伤。
[0052]
由于人体的自然腔道组织具有弹性,当器械伸入通道管1使通道管1发生形变时,器械能够很容易沿着通道管1到达并伸出内窥镜的先端,因此即使通道管1原始内孔较小,
也能够实现器械的顺畅通过。
[0053]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