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9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及其生产方法。
长寿是人类美好的愿望,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少年来众多学者对其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已应用于实践,但其效果尚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脑血管疾病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下列中药成分黄连、黄芩、黄柏、焦山栀、地龙。
各中药的重量成分是黄连 15-35%黄芩 20-40%黄柏 10-30%地龙 2-7%焦山栀 15-25%。
一种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生产工艺,取黄连、黄芩、黄柏、地龙、焦山栀的成分混合泛丸,制成丸药。
混合泛丸时,各中药组分的重量配比是黄连 15-35%黄芩 20-40%黄柏 10-30%地龙 2-7%焦山栀 15-25%。
本发明的产品用于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及预防,具有明显的疗效,本品能改善微循环功能,增加脑供血,提高脑细胞活力,软化血管等。用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前后对脑血流的影响(一)
用脑力再造丸治疗前后对脑血流的影响(二) (
X+SD)
**P<0.01 *P<0.05用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前后体外血栓和血脂比较(X±SD)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 ★★P<0.01病例1岑××,女,67岁,退休干部,安徽蚌埠人。患有脑血管硬化、高血压、供血不足,服用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一月后,经检查,全血粘度、血栓长度、血栓湿重、干重等有关指标均有所改善,达到基本正常范围。服用五个月后,头痛、头晕明显好转,睡眠良好。
病例2李××,男,41岁,干部,江苏泰县人,患有脑供血不足症,整天头昏,连看书、看报也不行,几乎不能正常上班。服用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半月后,效果明显,头几乎不昏,睡眠也好了。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取黄连、黄芩、黄柏、地龙、焦山栀的成分按下列重量组份混合泛丸,制成丸药;黄连25%,黄芩30%,黄柏20%,地龙5%,焦山栀20%。
具体制作时,将上述中药用直接粉碎法、乙醇提取法、水煎取汁法制成药粉、药液两种形态,然后起模,即先取一定量的药粉,加一定量的药汁搅拌均匀,制成软材(以手揉之成团,按之即散)18目制粒,20-22目筛去粗块,置包衣锅内,加药汁药粉至一定大小的小母丸,40目筛去细粉,30目筛去粗块,即得丸模,在70℃以下干燥3小时。然后进行成型,即将一定大小的母丸置包衣锅内,喷药汁,以40-45kg/100kg的粉为度,加粉加药汁需均匀分布,用量适中,并不断用手搓碎粉块、叠丸,并由里向外翻拌,使丸粒均匀增大,由于机器的转动使大粒集中在锅口,小粒集中于锅底,所以加粉时,应加在锅底附近,使小丸粘附药粉,缩小丸粒差。成型时加速成丸速度,严格控制滚动时间,加粒后滚动3-4分钟为宜,每次要适当增加用粉量,以不产生过多小丸为度,不断加药汁加粉,反复泛制,按规定过筛逐级分等,近成品时,用一定细度的药粉盖面,直至8目以上,6目以下为止。
成丸后再进行干燥、上光、灭菌处理,具体过程是(1)干燥将已泛制的湿丸80℃左右干燥,定时翻动,均匀干燥;(2)上光将干燥后的丸药过8目、6目,取6目以下8目以上的药丸80kg左右置打光锅内,加入0.1-0.2%米心蜡滚动丸粒表面光亮即可;(3)灭菌热压灭菌(120℃左右,15-20分钟)灭菌后置冷,入烘箱干燥1-2小时。另外也可待包装完成后用环氧乙烷灭菌。然后进行包装。
本品为口服制品,一般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每日服3次,每次4克。
实施例2在泛丸时,各中药成分的用量为(重量)黄连17%,黄芩38%,黄柏25%,地龙3%,焦山栀17%。
其余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在泛丸时,各中药成分的用量为(重量)黄连32%,黄芩23%,黄柏15%,地龙6%,焦山栀24%。
其余均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制成黄连、黄芩、黄柏、地龙、焦山栀,各中药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黄连 15-35%黄芩 20-40%黄柏 10-30%地龙 2-7%焦山栀 15-25%。各成分重量之和为100%。
2.一种防治脑血管疾病药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黄连、黄芩、黄柏、地龙、焦山栀,按以下成分及重量百分比混合泛丸黄连 15-35%黄芩 20-40%黄柏 10-30%地龙 2-7%焦山栀 15-25%。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该药物的生产方法,产品包括黄连、黄芩、黄柏、地龙、焦山栀。生产工艺包括取各中药成分泛丸制成丸药。本发明用于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中风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明显的疗效,生产工艺简单。
文档编号A61K9/20GKCN1062453SQ94113997
公开日2001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21日
发明者于夫, 季庆云 申请人:于夫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专利引用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