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肢体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897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肢肢体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上护理器械,特别是一种上肢肢体固定器,适用于医疗、护理和战伤救护。
以往在给燥动患者输液时,采用木板和绷带固定,以免患者燥动将输液脱出或外漏。但操作复杂,费时费力,木板易移位,绷带缠绕少了固定不牢,缠绕多了影响患者血液循环,也不便于对患者输液部位的观察。另外以往在下送战伤骨折伤员时,往往也采用木板、树枝加绷带,来固定伤员骨折的肢体,也是费时费力,并且在运送伤员时骨折处容易发生错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简易轻便的上肢肢体固定器,解决燥动患者输液问题,为抢救赢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临床护士也不需因患者燥动将输液脱出或外漏而对患者反复进行输液。本实用新型如用于骨折伤员的上肢体,在运送途中要求能有效地防止骨折处错位。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如下方式完成的具一定刚性的金属长条的上端固定一个内里有软质内衬的肘部塑料托壳,依靠一根附尼龙搭扣的固定带和一个金属扣环把患者或伤员的肘部固定起来。另一内里也有软质内衬的手、腕部塑料托壳,固定在一个导向固定套上,再套在以上具一定刚性的金属长条的下端,用螺钉和翼形螺帽进行最后紧固,以适应患者或伤员肢体长短不同的需要。也是采用附尼龙搭扣的固定带和金属扣环将患者或伤员的手、腕部同时固定起来。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肢肢体固定器的外形图。
参照
图1,具有一定刚性的金属长条〔3〕上端固定一个肘部塑料托壳〔12〕,肘部塑料托壳〔12〕上固定有一个附尼龙搭扣的固定带〔1〕、金属扣环〔13〕和肘部软质内衬〔2〕。
一个导向固定套〔10〕上固定一个手、腕部塑料托壳〔8〕,导向固定套〔10〕套在金属长条〔3〕的下端,由紧固用螺钉和翼形螺帽〔9〕最后定位。
手、腕部塑料托壳〔8〕上固定有两个附尼龙搭扣的固定带〔4〕、〔6〕和两个金属扣环〔11〕、〔7〕,手、腕部塑料托壳〔8〕内里固定一个手、腕部软质内衬〔5〕。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轻便、舒适、可长可短,能将患者或伤员肘部和手、腕部同时固定,用脏了可以清洗。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金属长条〔3〕和金属扣环〔13〕、〔11〕、〔7〕以及紧固用螺钉和翼形螺帽〔9〕等金属部件最好都经电镀表面处理。肘部软质内衬〔2〕和手、腕部软质内衬〔5〕可用发泡橡胶或发泡聚氨脂塑料制成。金属长条〔3〕的最下端可紧套一个铆钉之类临时紧固件,以防手、腕部塑料托壳〔8〕、导向固定套〔10〕等失去(请见附
图1)。
权利要求1.一种属于医学上护理器械的上肢肢体固定器,其特征是(1)金属长条[3]的上端固定一个肘部塑料托壳[12];(2)肘部塑料托壳[12]上固定有附尼龙搭扣的固定带[1]、金属扣环[13]和肘部软质内衬[2];(3)导向固定套[10]上固定一个手、腕部塑料托壳[8],导向固定套[10]套在金属长条[3]的下端,由紧固用螺钉和翼形螺帽[9]定位后紧固;(4)手、腕部塑料托壳[8]上固定有①附尼龙搭扣的固定带[4]、[6];②金属扣环[11]、[7];③手、腕部软质内衬[5]。
专利摘要一种属于医学上护理器械的上肢肢体固定器,适用于医疗、护理和战伤救护。在一个金属长条上端固定一个肘部塑料托壳;另一个手、腕部塑料托壳固定在导向固定套上,套在金属长条的下端,可上、下调整移动,最后紧固定位。在肘部塑料托壳和手、腕部塑料托壳内固定有软质内衬,患者或伤员上肢的固定靠三根附尼龙搭扣的固定带和三个金属扣环进行。本实用新型轻便、舒适,可清洗。
文档编号A61F5/04GK2072392SQ9020792
公开日1991年3月6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6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6日
发明者金兰, 宋保华 申请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