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消痰的新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364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消痰的新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消痰的新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是涉及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喷泉式自动消痰卫生器。
在专利申请号为92112430.9中,曾描述过一种不用倒痰的、依靠水葫芦净化的喷泉式自动消痰卫生器。此后不久,在一次新产品展览会上又看到同时摆有一种不用水葫芦净化、并且带有两侧烟灰缸及果皮纸屑投放口的喷泉式自动消痰卫生器。据介绍,这种自动消痰卫生器是利用带三根液位探针并由集成块、变压器和继电器等元器件组成集成电路控制电炉开关,定时定量地把由上面痰水导管输送下来的痰水送入一个位于电炉上、且内带痰水分离装置待关机停泵无水喷流过后自动烧干集痰器里面的痰,然后自动停电,待下次痰满到高位探针且下班关机停泵后再自动烧痰灭菌,省去人工天天倒痰洗痰盂的赃累工作同时又可大量减少空气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随地吐痰的传染病菌。据介绍,由于所用的水是10%以上的消毒盐水,因此可以长置不臭,省去天天换水。但演示结果,由于痰与水不同,快烧到底的低液位探针由于粘连长长的痰丝,使本应发出停电讯号的低液位探针却继续指示通电,致使整个集痰器全部烧坏。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自动消痰的新方法及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自动消痰卫生器,它能有效地消痰灭菌不受光温气候的影响,而且简单可靠,不会烧坏集痰器。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原装置连接220伏家用电炉(12)的导线上串联一个由浮痰推动集痰器(7)内的浮筒(5)上升、并通过其上带顶端接触电极(2)的螺栓(21)与上方两个固定在绝缘板(36)上的导线电极(3)、(1)组成控制烧痰的浮筒开关(45)和一个由水泵供水增重且底部开有滴漏小孔的盛液筒(19),并通过其上可以在支承物孔洞中自由滑动的螺栓(23)、套在螺栓(23)外的压力弹簧(25)、挡簧体(26)和固定在螺栓(23)顶端的接触电极(31)以及其上方的两个固定在绝缘板(28)上的导线电极(32)、(42)组成定时启动电炉的滴漏开关(46),由于浮筒的浮动升降,是靠其可以在集痰器的顶盖孔洞中自由滑动的螺栓(21)定位的,但也可以去掉顶盖而利用集痰器盛液部分的形状使浮筒得到定位。当开机启动微潜电泵20时,消毒盐水18经连接水泵喷水管30涌出进入上储水箱40的集水护盖39和痰水导管6流入集痰器过滤分离,盐水从排水管22或其它水泵出水处排入盛液筒19,满后溢出流入下储水箱17,受液重影响,盛液筒19便会克服压簧25的弹力使固定在盛液筒螺栓23顶端的接触电极31脱离与其上方连接导线的两个相对隔开电极的接触,从而使电炉导线断开无接通桥梁,永远不能启动电炉。而当关机停泵时,集痰器通过上面汇集下来的浮痰聚集到一定厚度便会使浮筒上浮,并通过浮筒上的螺栓21顶端的接触电极2与其上方两个相对隔开的电极1和3合上接通;再加关机停泵后,由于上面再无水流入盛液筒19,而使盛液筒的滴漏小孔得以逐渐滴干而减轻重量,使上面的压簧25的弹力得以恢复,并使脱离后的接触电极重新合上接通,从而使串联在电炉导线上的两个开关全部接通通电烧痰,一直烧到大部分是水分的浮痰蒸发降低液位至浮力不足以支持浮筒及其上面的接触电极而脱离接触停电;直到下一次再收集到足够支持浮筒上浮的痰再接通其上方断开导线的两个电极,而且又是下班关机停泵,滴漏开关滴干恢复弹力重新合上接通时再启动电炉烧痰。这种依靠浮力开关和液重滴漏开关控制烧痰灭菌和只能在下班关机一段时间后,甚至规定半夜用电高峰过后才滴干烧痰灭菌,不仅简单可靠,不会烧坏集痰器,而且可以避开用电高峰,节约能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动消痰卫生器主体结构A-A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自动消痰卫生器局部结构B-B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自动消痰卫生器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自动消痰卫生器电炉自动控制线路图。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在原装置连接220伏家用电炉12的导线上串联一个由位于集痰器7内的塑料或其他轻薄隔水材料制成的密封浮筒5、下面和该浮筒中心螺纹连接或整体连接的塑料或其他绝缘材料制成的螺栓21、固定在螺栓21顶端且中心开相应螺纹孔或其他连接孔的接触铜片电极2,以及位于该铜片电极2上方并用金属螺丝4和37固定在绝缘板36上的两块相对隔开、防止断开导线电流贯通的固定铜片电极3和1组成的浮筒开关45和一个由位于支承箱8的下面且底部开有滴漏小孔的塑料盛液筒19、下面和该盛液筒底壁中心螺纹连接或整体连接的塑料螺栓23、套在螺栓23外面的压力弹簧25、螺母或插销做的挡簧体26、固定在螺栓23顶端的接触铜片电极31,以及位于该电极31上方并用螺丝33和41固定在绝缘板28上的两个相对隔开防止断开导线电流贯通的铜片电极32和42组成的液重滴漏开关46。螺栓23可以在其孔筒中自由滑动并用两个金属螺丝27固定在支承箱8的侧壁上的金属支承框24,也可以直接放置在支承箱8的底壁上。用两个金属螺丝43固定在该支承框24上的绝缘板28,也可以直接固定在支承箱8的底壁上。为了方便,浮筒开关的绝缘板36是用两个金属螺丝35固定在集痰器7的顶盖上,也可以固定在支承箱8的顶壁。当开机启动微潜电泵20的开关时,消毒盐水18经连接水泵喷水管30涌出进入上储水箱40的集水护盖39和痰水导管6流入集痰器7,然后经集痰器内的滤网34过滤,盐水从排水管22排入盛液筒19,满后溢出流入下储水箱17。受液重影响,通过盛液筒19上的螺栓23和挡簧体26,便会克服压簧25的弹力使固定在该螺栓23上端的接触铜片电极31脱离与其上方的两块相对隔开的铜片电极32和42接触,从而使这两个电极连接电炉其中一条导线断开的两头无接通桥梁;而当关机停泵时,集痰器7通过痰水导管6汇集集水护盖39下来的浮痰聚集到一定厚度,一般10毫米以上时,浮筒5就会上浮,并通过其固定螺栓21顶端的接触铜片电极2与其上方两块相对隔开的铜片电极1和3合上接通(见图1由离字变虚线合字),从而使这两个电极连接电炉其中一条断开导线两头形成通路,再加关机停泵后,由于集痰器7的排水管22再无水流入且盛液筒19逐步滴干而减轻重量,使压簧25的弹力得以恢复,并使其上的接触铜片电极31与其上方两块相对隔开铜片电极32和42合上接通(见图2由离字变虚线合字),从而使这两个电极连接电炉其中另一条断开导线的两头重新形成通路,至此,连接220伏交流电的家用电炉12的两条导线已全部接通开始烧痰,浮筒5将随着不断烧沸蒸发的液位下降其螺栓顶端的接触电极2脱离接触使电源断开,直到下一次再收集到一定量足够支持浮筒上浮的痰,再接通其上方断开导线的两个电极且又是下班关机停泵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电炉烧痰,由于痰液绝大部分是水分,烧焦后剩余的碳粒很少很薄,加上被盐水冲走一部分透过滤网34进入下储水箱17被定期从排污管10排掉外,视每天进痰量大小,一般只需半年到一年清洗一次或更换集痰器即可。
人总是要吐痰的。城市空气中很大一部分传染病菌是来自痰液蒸发或痰纸在日晒雨淋粘连转运过程中传播到空气中的。至今还没有发现一种有效的以消痰灭菌为主的自动消痰卫生器,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方案及其实际试用是第一次实现了这个目的。它的推广必将大大减少城市中的病菌及其对空气和水的污染。
上述未提到的附图标号说明9--烟缸活动底板;10--排污管;11--弹性压板;13--溢水孔;14--透明水位管;15--自动消痰卫生器外壳;16--垃圾活动门;38--水下彩灯;44--纸屑果皮投放口。
实施例2本发明自动消痰卫生器外形还可以是圆筒形。
实施例3本发明的浮筒开关45和液重滴漏开关46可以全部串连在电炉一边的一条导线上。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消痰的新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两侧由活动底板(9)和弹性压板(11)组成的烟缸(29)、至少一面设有纸屑果皮投放口(44)和正面下方设垃圾活动门(16)组成的卫生器,以及上部设集水护盖(39)、上储水箱(40)、水下彩灯(38)、痰水导管(6)、集痰器(7)、带溢流孔(13)的透明液位管(14)、痰水滤网(3 4)、排水管(22)、连接220伏交流电电炉(12)、隔水支承箱(8)、消毒盐水(18)、微潜电泵(20)、喷水管(30)、下储水箱(17)、排污管(10)和外壳(15),其特征是在连接220伏交流电电炉(12)的导线上串联一个由浮痰推动集痰器(7)内的浮筒(5)上升、并通过其上带顶端接触电极(2)的螺栓(21)与上方两个固定在绝缘板(36)上的导线电极(3)、(1)组成控制烧痰的浮筒开关(45)和一个由水泵供水增重且底部开有滴漏小孔的盛液筒(19),并通过其上可以在支承物孔洞中自由滑动的螺栓(23)、套在螺栓(23)外的压力弹簧(25)、挡簧体(26)和固定在螺栓(23)顶端的接触电极(31)以及其上方的两个固定在绝缘板(28)上的导线电极(32)、(42)组成定时启动电炉的滴漏开关(4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和装置,其特征是螺栓(21)上部(可以在集痰器(7)的顶盖孔洞中自由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和装置,其特征是浮筒(5)是塑料制成的密封浮体。
全文摘要
一种自动消痰的新方法及其装置,其主要特征是在连接220伏交流电电炉的导线上串联一个由带固定螺栓接触电极的浮筒、以及其上方两个隔开的导线电极等组成浮动开关控制烧痰和一个由带滴漏小孔及固定螺栓的盛液筒、套在该筒螺栓外的压力弹簧、挡簧体及其顶端接触电极和上方两个隔开电极等组成滴漏开关来限定只有停机无水流时才能启动电炉自动烧痰,省去天天倒痰又传染疾病并和丢垃圾结合一起,广泛用于各种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
文档编号A61J19/00GK1135880SQ9510611
公开日1996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15日
发明者吴中威 申请人:吴中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