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00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柱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的人体脊柱外固定装置。
目前用于人体脊柱的复位、固定和矫形的各种装置有很多,但主要是以内固定形式的类型为主,至今尚未见到脊柱外固定装置。而内固定装置的特点是,往往通过一次手术机会达到治疗目的,愈合后还需要再住院手术取出内固定两个过程。如果第一次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需要调整内固定位置时,必须再次手术才能完成,这样不仅给病人增加经济负担而且又给病人多增加一次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脊柱复位、固定和矫形的脊柱外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外固定装置由螺纹钉、螺帽和带槽钢板或组合钢架组成。螺纹钉的长度为100-240mm,直径为4-7mm,其固定在椎骨部位的螺纹钉前端有长度为40-70mm的松质骨螺纹(即木螺纹);暴露在体外的螺纹钉尾端和中间段,尾端为正方体或正多边体,其作用是为了通过该部位在体外可以自如地将螺纹钉拧入或拧出椎骨,该尾端的长度为5-30mm;螺纹钉中间段分为机械螺纹和无机械螺纹两部分,靠尾端部位有机械螺纹,靠前端部位没有螺纹(当然螺纹钉中间段也可以是全部都有机械螺纹)。带槽钢板为长方体型医用钢板,中间有一条沿钢板长边方向且上下相通的直线槽,直线槽的大小为保证上述螺纹钉能够从该槽中穿过且留有充分间隙,另外,直线槽在钢板的上下面位置均有半球形凹面,其作用是和特制的半球形螺帽的球面端配合将螺纹钉固定在钢板的某一位置上且又能保证螺纹钉能够有任何角度转动,钢板的长度为100-300mm,宽为10-25mm,厚为5-15mm;所述的半球形螺帽的一端为半球形状,具有轴向万向转动功能,另一端为半圆矩形形状,主要起平面固定作用。组合钢架由钢架连杆、凸形连接器或方形连接器和锥形螺帽构成,而钢架连杆又分为支撑杆和横拉杆,支撑杆和横拉杆均为长棒杆状,且表面有机械螺纹,其作用是能通过特制的锥形螺帽将其固定;所述的特制的锥形螺帽的一端为圆锥体形状,另一端为半圆矩形形状;而且支撑杆和螺纹钉通过凸形连接器连接,支撑杆和横拉杆通过方形连接器连接,两者均采用上述特制的锥形螺帽将其调节和固定。
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将螺纹钉中有松质骨螺纹的前端固定在椎骨的椎弓根和椎体部位,其余部分经过肌肉、皮下组织穿出皮肤,暴露在体外,体外部分的螺纹钉(机械螺纹部分和尾端)用半球形螺帽和带槽钢板或锥形螺帽、连接器和钢架连杆固定。根据病情需要调整螺帽,以钢板或钢架为支撑点,发挥螺纹钉的牵引、撑开、加压作用,以达到对脊柱的复位、固定和矫形作用而实现治疗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外固定装置具有术后可以反复多次调整的特点,能够对脊柱进行高质量的复位和矫形,且成功率高。同时在达到治疗目的愈合后,立即由体外直接拆除外固定装置,不需二次手术,既为病人减少了痛苦,节省了时间,又能为病人减轻了经济负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钉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槽钢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放大);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半球形螺帽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B剖面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架连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C-C剖面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凸形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D-D剖面图;
图11为图9的E-E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形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
图12的F-F剖面图;
图14为
图12的G-G剖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锥形螺帽结构示意图;
图16为
图15的H-H剖面图;
图17为
图15的俯视图;
图18为螺纹钉和带槽钢板配套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螺纹钉和组合钢架配套使用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按以下尺寸设计1、螺纹钉总长度130mm,直径为5mm,前端1有长度为50mm的松质骨螺纹(即木螺纹),尾端2是长度为10mm的正方体,中间段分为机械螺纹和无机械螺纹两部分,靠尾端2部位有机械螺纹3,靠前端1部位没有螺纹,如
图1所示。
2、带槽钢板宽为18mm厚为10mm总长度为200mm的长方体型医用钢板,直线槽4的宽度为7mm,直线槽4在钢板的上下面位置均有跨度为12mm的半球形凹面5,如图2和图3所示。
3、半球形螺帽内径为6mm,一端为半球形状6,另一端为半圆矩形形状7,如图4、图5和图6所示。
4、支撑杆和横拉杆长棒杆状,表面有机械螺纹8,如图7和图8所示。
5、锥形螺帽一端为圆锥体形状9,另一端为半圆矩形形状10,如
图15、
图16和
图17所示。
实施例1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螺纹钉11和带槽钢板12为一腰椎滑脱病人治疗,病人的病情是腰4在腰5之上向前滑脱(移)。如
图18所示,将6根螺纹钉11具有松质骨螺纹的前端1同定在腰3、4、5椎骨,螺纹钉11的部分中间段和尾端2穿出体外;将螺纹钉11的体外部分用带槽钢板12套住,带槽钢板12前面用一般普通螺帽13后面用半球形螺帽14配套固定。矫止时,腰3和腰5的螺纹钉11首先固定在带槽钢板12不动,调节腰4带槽钢板11后面的半球形螺帽14,同时放松带槽钢板12前而的普通螺帽13,使腰4螺纹钉11向后牵引移动,腰4椎体亦随之向后移,直到满意复位为止,再将所有螺帽紧紧固定在该位置,即达到复位目的。由于带槽钢板12的中间槽4在保证螺纹钉11通过后还保留有充分的间隙,所以螺纹钉10穿过钢板槽11后,可以存在一定角度的可变性,从而保证治疗质量。
实施例2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螺纹钉11和组合钢架配套为病人治疗。患者为脊柱侧弯疾病。如
图19所示,脊柱侧弯的上、下两端各有2枚螺纹钉11固定在椎骨上,并穿出体外。螺纹钉11的体外部分用凸形连接器15、锥形螺帽16和将上、下螺纹钉11连接起来。在脊柱侧弯凸侧最高点椎体,再用2枚螺纹钉11固定在椎骨上,并穿出体外,通过凸形连接器15、锥形螺帽16将横拉杆19和螺纹钉11连接,同时用方形连接器18和锥形螺帽16将支撑杆17和横拉杆19连接起来。矫正时,只要将支撑杆17上的凸形连接器15分别向上下移动,同时将横拉杆19往支撑杆17方向拉近,脊柱在两种合力的作用下对侧弯的脊柱起到矫直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脊柱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脊柱外固定装置包括将螺纹钉(11)固定在椎骨部位,采用半球形螺帽(14)和带槽钢板(12)或组合钢架将其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纹钉(11)由前端(1)、中间段和尾端(2)三部分构成,其中用于固定在椎骨部位的螺纹钉(11)前端(1)有长度为40-70mm的松质骨螺纹(即木螺纹);螺纹钉(11)尾端(2)为长度为5-30mm正方体或正多边体;螺纹钉(11)中间段分为有机械螺纹和无机械螺纹两部分,靠尾端(2)部位有机械螺纹(3),靠前端(1)部位没有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螺纹钉(11)的中间段也可以是全部都有机械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钢板(12)为长方体型医用钢板,中间有一条沿钢板长边方向上下相通的直线槽(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直线槽(4)在钢板(12)的上下面位置均有半球形凹面(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该带槽钢板(12)的长度为100-300mm,宽为10-25mm,厚为5-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螺帽(14)的一端为半球形状(6),另一端为半圆矩形状(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合钢架由钢架连杆、凸形连接器(15)或方形连接器(18)和锥形螺帽(16)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脊柱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钢架连杆分为支撑杆(17)和横拉杆(19)两种,支撑杆(17)和横拉杆(19)均为长棒杆状,且表面有机械螺纹(8)。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脊柱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锥形螺帽(16)的一端为圆锥体形状(9),另一端为半圆矩形形状(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脊柱的复位、固定和矫形的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脊柱外固定装置由特制的螺纹钉、不同类型的螺帽和带槽钢板或组合钢架组成,具有术后可以反复多次调整的特点,能够对脊柱进行高质量的复位和矫形,成功率高,而且在达到治疗目的愈合后,可以立即由体外直接拆除外固定装置,不需二次手术,既为病人减少了痛苦,节省了时间,又能为病人减轻了经济负担。
文档编号A61F5/01GK2348786SQ9821447
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20日
发明者姜国祥 申请人:姜国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