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软折叠套芯式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998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软折叠套芯式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涉及医用导尿管。
应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是医疗上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导尿管,以其软硬程度可分为胶塑质软型导尿管和金属质坚挺型导尿管两种。当应用于尿道狭窄的病人的导尿术时,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本人曾研制了《带套芯的导尿管》,把软型导尿管与金属套芯的坚挺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尿道狭窄病人的导尿术效果优良,已申请了专利,获得了专利权。专利号96228591.9。
对尿道并不狭窄的病人实施导尿术,是医疗临床上最多见的导尿术。常见于危重病人的尿液监护、膀胱原性尿潴留、尿液标本的采取、膀胱造影及膀胱冲洗等。这些病人多不存在尿道狭窄,使用胶塑质软型导尿管独立插管,即可完成导尿术或其他治疗目的。在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进一步研究发现,应用胶塑质软型导尿管独立插管所完成的导尿术及导尿管留置术,存在以下弊端一、目前所使用的具有独立插管功能的软型导尿管,在具备独立插管功能的同时,也就具备了相应的硬度和推进性能,以具备这种硬度的软型导尿管从柔软娇嫩的尿道粘膜的紧密吻合中插过去,不仅疼苦不堪,也常造成尿道粘膜的损伤。二、以上述导尿管导出尿液后,膀胱容积缩小,如导尿管进入膀胱的部分过长(通常为1-3cm),这过长的部份将可能触及膀胱内膜,尤其在导尿管留置术时,病人体位的变化或其他原因,时常使导尿管的体外部份受到牵拉和摆动,这种牵拉和摆动力,可以直接传递到导尿管插入尿道及膀胱的部份上,造成导尿管对尿道粘膜及膀胱内膜的冲撞、磨擦,出现膀胱内膜的损伤。医疗临床上,导尿管留置病人,在不存在原发性泌尿系感染或出血的情况下,在尿液常规检查中,发现较多的红细胞、白细胞。这是膀胱内膜受到损伤的客观指标。三、以上述导尿管做导尿管留置术时,导尿管在尿道内持续存在,尿道粘膜因此受到挤压,缺血、变性、渗液、坏死是常见的情况。尤其在男性尿道的弯曲处,尿道粘膜更易于被上述导尿管的挺直性所压迫,缺血、坏死更为突出。四、以上弊端,均增加泌尿系感染的可能,也有继发尿道狭窄的报道。五、进尿口易于吸附在膀胱内膜上,影响末段尿液的排出当导尿管与尿袋密封式连通垂吊在病床下时,尿液下流的虹吸力等于尿液的比重乘以导尿管进尿口至尿袋的垂直距离。如膀胱内的压力小于尿液下流的虹吸力时,导尿管的进尿口易于吸附在柔软的膀胱内膜上,时常出现尿液排出受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超软折叠套芯式导尿管》。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由超软折叠导尿管(1)和套芯(2)构成,其特征是,超软折叠导尿管(1)分为结构不同的体内段(3)和体外段(4)。由于男性尿道明显较长(男性尿道长17-20cm。女性尿道长3-4.5cm),近似于女性尿道长度的5倍,因此,男性用超软折叠导尿管(1)的体内段(3)的长度,明显大于女性用导尿管体内段(3)的长度。借此,将导尿管分为男型与女型两种,体内段(3)以环状骨架(7)和包裹骨架的超软层(8)构成。环状骨架(7)以质地较硬,具有良好韧性和弹性的胶塑等材质制成园环状或螺旋状,环与环之间呈平行性延续连接或螺旋状连接。环状骨架(7)的外周包裹柔软程度大于现有导尿管柔软程度的胶塑等材质制成的超软层(8),超软层(8)的表面光滑。超软折叠导尿管(1)的体外段(4)一般设计成一段,也可增设二、三段备用,以胶塑等材质做成角状凸凹形管状体。也就是说,体外段(4)的管壁呈折叠式形状。与体内段(3)直接或间接的连接贯通。体内段(3)的顶端设有两个方向不同的进尿口(5)和(6)。超软折叠导尿管(1)不具备独立的插管功能,需要在套芯(2)的置入和推进下,将超软折叠导尿管(1)通过尿道插入膀胱,完成导尿术或导尿管留置术。套芯(2)以金属或其他具有适当硬度和韧性的材质制成,具有良好的推进性能。套芯(2)可以置入和退出导尿管(1),两者为松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一、由于组成尿道粘膜及膀胱内膜的细胞组织娇嫩易损,因此导尿管应具有尽量大些的柔软性。现有技术的导尿管,因必需具备独立通过尿道插入膀胱的功能,所以,设计硬度较大,本实用新型是依靠套芯(2)的坚挺性将导尿管的体内段插入膀胱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导尿管(1)的体内段(3)的表层具有超过现有导尿管的柔软程度,表面光滑。以这种超软的体内段(3)涂上润滑剂插入膀胱时,具有较小的刺激性、损伤性和挤压性。二、本实用新型的体内段(3)的环状骨架(7),即具有维持管腔通畅性的作用,又具有较小的挺直性,易于弯曲,在做导尿管留置术时,对男性尿道的弯曲处的压迫轻微。三、本实用新型体内段(3)的顶段设有的两个进尿口,有效的避免了单一进尿口所可能出现的进尿口吸附现象,有利于末段尿液的排出。四、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段(4)管壁的折叠式造形,具有易于弯曲和伸长的特点,当受到纵向力的牵拉或横向力的推拉时,首先出现体内段(4)的折叠结构的伸长和弯曲,缓冲或化解纵向作用力或横向作用力向体内段(3)的传递,保护尿道粘膜及膀胱内膜免受牵拉性刺激和损伤,而且有效的维持了体内段(3)在尿道及膀胱内位置的稳定性。体外段(4)的这种积极作用,在导尿管留置术时最为显著,必要时可以将备用的体外段(4)连接贯通,用以增强缓冲或化解牵拉力的作用。
本说明书附图
,是该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其中(1)是超软折叠导尿管,(2)是套芯,(3)是超软折叠导尿管(1)的体内段,(4)是超软折叠导尿管(1)的体外段,(5)和(6)分别是体内段(3)前段的两个进尿口,(7)是体内段(3)的环状骨架,(8)是体内段(3)的超软外层。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件超软折叠导尿管(1),分为结构不同的体内段(3)与体外段(4),与现有导尿管的一体化构造明显不同。本实用新型的体内段(3)由环状骨架(7)及外周包裹的超软外层(8)构成,环状骨架(7)以硬度和韧性较大的胶塑等材质制成,环与环之间最好呈平行性或螺旋状延续连接,超软层(8)由柔软程度超过现有导尿管的柔软程度的胶塑等材质包裹环状骨架(7)而成形,表面光滑。如生产厂家的工艺水平较低时,也可将环状骨架(7)与超软外层(8)简化成为单一的超软型体内段(3)。在临床操作时,将体内段(3)的表层涂上润滑剂插入尿道进入膀胱时,同样具有减轻刺激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段(4),将现有导尿管的园管状内外光滑的管壁,改制成角状凸凹形管壁。其凸角的顶点在外壁,凹角的顶点在内壁,凸角与凹角之间,由一条统一的边,延续连接成折叠式管壁。当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段(4)受到外力牵拉时,首先出现折叠角度的变化,产生伸长或弯曲,使作用到体外段上的力得以缓冲和化解。本实用新型的超软折叠导尿管(1)失去了现有导尿管独立进行导尿管插管的硬度和推进性,进行导尿管插管的操作时,首先将金属套芯(2)置入超软折叠导尿管(1)的管腔内,借助套芯(2)的坚挺性,将超软折叠导尿管(1)的体内段(3)通过尿道插入膀胱,然后退出套芯,完成导尿术。套芯(2)可由金属或其他具有适当硬度和韧性的材质制成芯管、芯棒或蛇皮管状。体内段(3)的顶段设两个方向不同的进尿口(5)和(6)。考虑到男女尿道在长度上的巨大差异,故此男性用体内段(3)的长度基本等于男性尿道的最大长度加上导尿管插入膀胱的长度。女性用体内段(3)的长度的计算方式与男性用体内段(3)的计算方式相同。并借此将本实用新型分成男型和女型两种。
权利要求1.超软折叠套芯式导尿管,它由超软折叠导尿管(1)及套芯(2)构成,其特征是超软折叠导尿管(1)由结构不同的体内段(3)与体外段(4)两部分组成,体内段(3)的顶段设有两个进尿口(5)和(6),套芯(2)可置入或退出导尿管(1),两者为松配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软折叠套芯式导尿管,其特征是所说的体内段(3)由环状骨架(7)及外周包裹的超软层(8)组成,超软层表面光滑,男性用超软折叠导尿管(1)的体内段(3)较女性用体内段(3)较长。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软折叠套芯式导尿管,其特征是所说的体外段(4)的管壁为折叠形,与体内段(3)直接或间接的衔接贯通,体外段(4)一般为一段,也可增设二、三段备用,在导尿管留置时,体外段(4)可适当加长。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软折叠套芯式导尿管,其特征是所说的超软折叠导尿管体内段(3)顶段的两个进尿口(5)和(6)的方向不同。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软折叠套芯式导尿管,其特征是所说的套芯(2)可用金属或其他材质做成芯棒、芯管或蛇皮管状。
专利摘要一种超软折叠套芯式导尿管,它由超软折叠导尿管及套芯构成。导尿管分为体内段与体外段,体内段以环形骨架及外周包裹的超软层构成。男性用导尿管的体内段较长。导尿管的体外段具有伸缩性和易弯曲性。导尿管的顶段设有两个进尿口。套芯具有推进性能,用以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其总体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导尿管应用于病人时所造成的痛苦和损伤。
文档编号A61M25/00GK2347608SQ98214168
公开日1999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7日
发明者曹向阳, 曹书芹, 曹书雨 申请人:曹向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