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心综合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30594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 益气";《吴普本草》载其"治心腹痛";《滇南本草》日:"补心生血,养心定志,安神宁心,健忘 怔忡,惊悸不寐";《品汇精要》:"主养阴血,除邪热"。
[0026] 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经、肾经。辛香温燥。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 止痛。《本草备要》谓其〃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 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 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气香升散。功效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本经》言其〃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 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0027] 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归肝、肾经。苦而不燥,温而不烈,性质和缓,可升可降。 功效行血补血,舒筋活络。《本草纲目拾遗》曰:"其藤最活血,暖腰膝,已风瘫""壮筋骨,已 酸痛,和酒服……";《饮片新参》言其"去淤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
[0028] 苏木,味甘、咸,性平。归心、肝、胃、脾经。气和性缓,可升可降。功效行血祛瘀, 消肿止痛。《唐本草》谓其"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海药本草》载其"主虚劳血癖气 壅滞;产后恶露不安,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 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瘥。"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咸寒下行。功效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圣 济总录》言其"治小儿慢惊风,心神闷乱,烦懊不安,筋脉拘急,胃虚虫动,反折啼叫";《补缺 肘后方》曰:"治伤寒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欲起走"。
[0029] 桑枝,味苦,性平。归肝经。气和性缓,可升可降。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 《本草图经》曰"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 疗口干";《本草备要》言其"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
[0030] 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大肠经。芳香行散,可升可降。功效温中行气 止痛,健脾消食导滞,《日华子》载其:"治心腹一切气",《本草纲目》曰"木香乃三焦气分之 药,能升降诸气"。
[0031] 生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气和性缓,可升可降。《本草正》曰:"甘 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 外,下药得之缓其速。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 故称国老。" 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 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能滋阴润燥,用于阴虚症及燥症。
[0032] 马尾千金草:生长于悬岩绝壁或生有苔藓植物的古老树桠间。性状干燥全草青绿 色,细长,多分枝,质柔软光滑,略有光亮,鳞叶排列紧密,不刺手,多无根部;如有根部残留, 则可见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绵毛。以青色、干爽、长条者为佳。性味《广西中药志》:"平,淡。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湿。治跌打损伤,肌肉痉挛,筋骨疼痛。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治跌打,腰痛。〃②《广西中药志》:〃舒筋活络,祛风湿。治肌肉痉挛,骨节疼痛。〃③《广 西药材》:〃治风湿脚症,并治神经衰弱。〃 辟汗草:性味辛;甘;微苦;性凉。归经肝;脾;胃经。功能主治清暑化湿;健胃和中。主 暑湿胸闷;头胀头痛;痢疾;疟疾;淋症;带下;口疮;口臭;疮疡;湿疮;疥癣;淋巴结核。
[0033] 柚皮:性味辛甘苦,温。①《唐本草》:〃味甘。〃②《本草求原》:〃苦辛。〃③《四 川中药志》:〃性温,味辛苦甘,无毒。〃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脾、肾、膀胱三经。〃功能主 治化痰,消食,下气,快膈。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滞,咳喘,疝气。①《列子》:〃已愤厥 之疾。〃②陶弘景:〃下气。〃③《纲目》:〃消食快膈,散愤懑之气,化痰。〃④《四川中药 志》:"解酒毒,治肾脏水肿,宿食停滞,湿痰咳逆及疝气。〃 白豆蘧:性味辛,温。①《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②《医学启源》:〃气热,味 大辛。〃归经入肺、脾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雷公炮 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③《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经。〃功能主治行气,暖 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①《开宝本草》:〃 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②《本草图经》:〃主胃冷。〃③《医学启源》:〃《主治 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④杨士瀛:〃 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⑤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 气。〃⑥《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⑦《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绿萼梅:蔷薇科梅属植物绿萼梅PrunusmumeSieb.etZucc.var.viridicalyx Makino,以花入药。冬末至次年早春采摘初开放的花朵,晒干。性味苦、微甘,平。功能主治 平肝和胃。用于胸胁胀痛,胃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0034] 红花栝楼: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 400-1540m的山谷密林、山坡疏林及灌丛 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性味味甘;微苦;性寒;小毒。功 能主治清肺化痰;解毒散结。主肺热咳嗽;胸闷胸痛;便秘;疟疾;疮疖肿毒。
[0035] 狮子七: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狭叶红景天Rhodiolakirilowii(Regel)Regel [SedumkirilowiiRegel],以根状莖及根入药。草春或秋末采,除去须根及泥土,晒干。性 味涩,温。功能主治止血化瘀,调经,固涩。用于跌打损伤,腰痛,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白带, 痢疾。
[0036] 本发明用于治疗颈心综合征的药物组方机理如下: 君药:钩藤、羌活、鸡血藤、阿胶。肝风内动,风邪流注经络,则血脉凝聚不行,血脉不行 又可致风邪不能流行,故用钩藤平肝熄风,羌活祛风通络,阿胶补血,用鸡血藤行血活血,舒 筋活络,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0037] 臣药:丹参、川芎、苏木、地龙、马尾千金草、柚皮、白豆蘧、绿萼梅、狮子七。绿萼梅、 狮子七缓解胸闷,川芎与丹参配伍,共成行气活血之功。苏木,行血散瘀,消肿止痛,地龙为 血肉有情之品,通络作用较强,二者配伍共奏活血通络之功。
[0038] 佐药:葛根、桑枝、木香、辟汗草、红花栝楼。血不利则为水,桑枝祛风除湿,通利关 节,于君臣配伍,加强君臣药的活血通络之功,葛根解肌舒筋,木香,通调全身之气机,健脾 消食,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红花栝楼缓解胸闷,是为佐药。
[0039] 使药:生甘草。生甘草,协和寒热、平调升降,调和诸药,起到和的作用,为使药。 [0040] 总之,颈心综合征的发生多有肝风内动的基础,风邪长久流注经络,则血脉凝聚不 行,同时血脉不行又加重风邪的凝滞,正如明朝李中梓《医宗必读》中言"治风先治血,血行 风自灭"。钩藤平肝熄风,治本。血以活为贵,丹参、鸡血藤、苏木活血祛瘀。气为血之帅,气 行则血行,木香行气宽胸,川芎行气活血,行气、活血二法并用,相得益彰。张仲景在《金匮要 略?水气篇》中指出:"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羌活、桑枝祛风除湿,通利关节,既可加强钩 藤平肝熄风之功,又可加强鸡血藤、丹参、苏木的活血祛瘀之效。地龙为血肉有情之品,通络 熄风,加强诸药的功效,甘草调和诸药。处方组成君臣佐使俱全,配伍严谨,相辅相成,具有 平肝熄风、活血通络之功效,标本兼治,适用于颈心综合征的患者。
[0041]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 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42] 实施例1膏剂1 处方:钩藤450份、川芎250份、丹参200份、羌活150份、葛根300份、鸡血藤300份、 苏木20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