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处理器具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46935阅读:来源:国知局
a成为全开状态。
[0079]由于止挡件33与处于自然状态的螺旋弹簧35相接触的接触位置P2恒定,因此能够将半开状态下的防滑面12a、13a的打开角度设为恒定。
[0080]作为弹性构件使用在内部贯穿有线连接部32的螺旋弹簧35,从而在止挡件33从接触位置P2移动至压缩位置的期间压入滑动件42所需的力与止挡件33的、从接触位置P2向顶端侧的位移大致成正比地增加。因此,操作滑动件42的手术者能够容易地识别被配置在接触位置P2与压缩位置之间的止挡件33的位置。
[0081]而且,由于被压缩至成为紧密缠绕状态的螺旋弹簧35无法继续压缩,因此手术者能够容易地识别防滑面12a、13a为全开状态。
[0082]由于成为紧密缠绕状态时的螺旋弹簧35的基端的位置恒定,因此能够将处于全开状态的防滑面12a、13a的打开角度设为恒定。
[0083]螺旋弹簧35配置于顶端罩构件11的内部、即把持钳子I的顶端侧。由此,在压入滑动件42并设为第2使用形态、第3使用形态时,能够抑制护套31、操作线34等伸长而防滑面12a、13a的打开角度改变。
[0084]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了螺旋弹簧35的顶端安装于支承面15b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螺旋弹簧35的顶端不安装于支承面15b,而仅是在螺旋弹簧35内贯穿有线连接部32。这是因为,即使如此构成,也能够利用线连接部32支承螺旋弹簧35。但是,通过将螺旋弹簧35的顶端安装于支承面15b,能够使螺旋弹簧35的位置更稳定。
[0085](第2实施方式)
[0086]接着,参照图4?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0087]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2取代第I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I的螺旋弹簧35而具有板簧(弹性构件)51。
[0088]板簧51由不锈钢、树脂等形成为以在自然状态下朝向厚度方向的一方凸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在板簧51上形成有沿自身的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51a。板簧51在圆筒部15内以自身的厚度方向与长度方向D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板簧51通过在通孔51a内贯穿有线连接部32而被支承于线连接部32。
[0089]自然状态下的板簧51的外径设定得比顶端罩构件11的环状构件15a的内径大,通孔51a的内径设定得比止挡件33的外径小。
[0090]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51未安装于支承面15b,而是配置在支承面15b与止挡件33之间。
[0091]优选的是,在圆筒部15内的比板簧51靠基端侧的位置设置自圆筒部15的内周面突出的突出片15d。通过如此构成,板簧51向基端侧移动的情况受到限制,能够使圆筒部15内的板簧51的位置稳定。
[0092]如此构成的把持钳子2在防滑面12a、13a成为闭合状态的第I使用形态下,止挡件33配置在与板簧51分开的分开位置Pl。
[0093]而且,通过压入滑动件42,从而如图5所示,止挡件33向与处于自然状态的板簧51的基端相接触的接触位置P2移动。此时,防滑面12a、13a成为分开了恒定距离的半开状态,把持钳子2成为第2使用形态。由于处于自然状态的板簧51的基端的位置相对于顶端罩构件11恒定,因此处于半开状态的防滑面12a、13a的打开角度也成为恒定的值。
[0094]若进一步压入滑动件42,则止挡件33如图6所示进一步向顶端侧移动。由此,利用止挡件33和支承面15b沿长度方向D弹性压缩板簧51且板簧51的弯曲伸长并接近于平坦的形状,防滑面12a、13a的打开角度变大。
[0095]若止挡件33以直至板簧变形为平坦的形状的方式向顶端侧移动并到达压缩位置P3,则止挡件33无法继续向顶端侧移动。此时的防滑面12a、13a成为打开角度最大的全开状态,把持钳子2成为第3使用形态。
[0096]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2,能够容易地将钳子构件12、13调节为防滑面12a、13a的打开角度为恒定的值的半开状态。
[0097]而且,由于弹性构件是板簧51,因此与像第I实施方式那样使用螺旋弹簧35的情况相比,弹性构件的长度方向D的长度变短。由此,能够缩短把持钳子2的长度方向D的长度。
[0098]在把持钳子2的第3使用形态下,通过使板簧51变形直至成为平坦的形状,从而无法进一步压入滑动件42。因而,手术者能够容易地识别防滑面12a、13a为全开状态。
[0099]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51也可以将边缘部的一部分安装于支承面15b。即使如此构成,通过借助滑动件42压入止挡件33,也能够使板簧51变形为平坦的形状。而且,能够使板簧51相对于顶端罩构件11的位置稳定。
[0100](第3实施方式)
[0101]接着,参照图7?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0102]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3取代第I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I的线连接部32、止挡件33、操作线34以及螺旋弹簧35而具有操作线(线状构件)61和弹性构件62。
[0103]操作线61的顶端以连接于共同转动轴22的状态贯穿于圆筒部15和护套31,操作线61的基端安装于滑动件42。
[0104]弹性构件62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为圆筒状。弹性构件62的内径与罩16的外径(一对罩16排列的方向的一对罩16整体的外形)相等,或者设定为稍微小于罩16的外径的程度。弹性构件62在外套于一对罩16时,通过与罩16相接触的接触部62a (参照图8)使压缩力作用于罩16的外周面,从而弹性构件62被支承于一对罩16。弹性构件62中的未与罩16相接触的非接触部62b处于未作用有除重力以外的外力的自然状态。
[0105]在本实施方式中,钳子构件12、13的基端是卡定部12b、13b。
[0106]如此构成的把持钳子3如图7所示,在防滑面12a、13a成为闭合状态的第I使用形态下,卡定部12b、13b配置在弹性构件62的管路内并且配置在与弹性构件62的内周面分开的分开位置。
[0107]而且,通过压入滑动件42,从而如图9所示,卡定部12b、13b向径向外侧移动,并向与处于自然状态的弹性构件62的非接触部62b相接触的接触位置P2移动。处于自然状态的非接触部62b的位置相对于顶端罩构件11恒定,因此成为半开状态的防滑面12a、13a的打开角度也成为恒定的值。
[0108]若进一步压入滑动件42,则如图10所示,卡定部12b、13b进一步向径向外侧移动,并移动到使非接触部62b向径向外侧变形的压缩位置P3。
[0109]此时,由于共同转动轴22与操作线61 —起向顶端侧移动,因此防滑面12a、13a成为打开角度最大的全开状态,把持钳子3成为第3使用形态。
[0110]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3,能够容易地将钳子构件12、13调节为半开状态。
[0111]由于钳子构件12、13的基端是卡定部12b、13b,因此能够使由卡定部12b、13b使其变形的弹性构件62远离被设于钳子构件12、13的顶端侧的防滑面12a、13a。由此,能够防止在防滑面12a、13a打开时弹性构件62成为障碍。
[0112]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定部12b、13b分别设于钳子构件12、13的基端。但是,卡定部既可以设于钳子构件12、13中的一者上,也可以设于钳子构件12、13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
[0113]另外,弹性构件62形成为了圆筒状,但是基于与长度方向D正交的平面的弹性构件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多边形等。
[0114](第4实施方式)
[0115]接着,参照图11?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0116]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把持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