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处理器具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546935阅读:来源:国知局
钳子4取代第3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3的顶端罩构件11、护套31以及弹性构件62而具有顶端罩构件71、护套72以及覆盖管73。
[0117]在顶端罩构件71中,罩16被相对于圆筒部15扩径,在罩16与圆筒部15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有台阶部16a。
[0118]护套72是设于顶端侧的顶端侧护套75和设于基端侧的基端侧护套76通过焊接等相连接的结构。
[0119]顶端侧护套75的外径设定得与圆筒部15的外径大致相等,基端侧护套76的外径设定得与罩16的外径大致相等。在顶端侧护套75与基端侧护套76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有台阶部76a。
[0120]覆盖管73由氟树脂等具有柔软性、另一方面按压卡定部12b、13b也难以变形的材料形成。在覆盖管73的内周面上安装有圆筒状的止挡构件77。止挡构件77的内径设定得稍微大于圆筒部15的外径以及顶端侧护套75的外径,并且设定得小于罩16的外径以及基端侧护套76的外径。作为形成止挡构件77的材料,能够适当地使用树脂、金属等。
[0121]在覆盖管73内贯穿有顶端罩构件71和护套72,在长度方向D上,在顶端罩构件71的台阶部16a与护套72的台阶部76a之间配置有止挡构件77。
[0122]如此构成的把持钳子4通过拉回滑动件42、并且相对于护套72压入覆盖管73并使止挡构件77卡定于顶端罩构件71的台阶部16a而成为防滑面12a、13a成为闭合状态的第I使用形态。此时,在长度方向D上,覆盖管73的顶端设定为配置在比卡定部12b、13b靠顶端侧的位置。在把持钳子4的第I使用形态下,卡定部12b、13b配置在与覆盖管73的内周面分开的位置。
[0123]在从该第I使用形态开始保持着覆盖管73相对于护套72的位置的状态下,压入滑动件42。由此,如图12所示,共同转动轴22与操作线61 —起向顶端侧移动,防滑面12a、13a的打开角度变大,并且卡定部12b、13b抵接于覆盖管73的内周面,卡定部12b、13b无法向径向外侧移动。此时的防滑面12a、13a成为半开状态,把持钳子4成为第2使用形态。
[0124]如图13所示,通过相对于护套72拉回覆盖管73并使止挡构件77卡定于护套72的台阶部76a,从而在长度方向D上,覆盖管73的顶端配置在比卡定部12b、13b靠基端侧的位置。若在保持着该状态的状态下进一步压入滑动件42,则卡定部12b、13b向径向外侧移动而防滑面12a、13a的打开角度变大,从而防滑面12a、13a成为全开状态,把持钳子4成为第3使用形态。
[0125]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4,能够起到与所述第3实施方式的把持钳子3相同的效果。
[0126]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结构的变更等。而且,当然能够适当地组合并利用各个实施方式所示的各个结构。
[0127]例如,在所述第I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设为了钳子构件12、13两者绕转动轴17转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将一个钳子构件固定于顶端罩构件,并且仅另一个钳子构件绕转动轴17转动。
[0128]另外,在所述第I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设为了内窥镜处理器具是把持钳子。但是,内窥镜处理器具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切开用的双极钳子、缝合器等。
[0129]产业h的可利用件
[0130]根据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处理器具,能够容易地将一对钳子构件调节为打开角度为恒定的值的半开状态。
[0131]附图标记说曰月
[0132]1、2、3、4把持钳子(内窥镜处理器具);11、71顶端罩构件(支承部);12、13钳子构件;12a、13a防滑面(相对面);12b、13b卡定部;15b支承面;17转动轴;31、72护套;33止挡件(卡定部);35螺旋弹簧(弹性构件);35a线材;51板簧(弹性构件);51a通孔;P2接触位置。
【主权项】
1.一种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该内窥镜处理器具包括: 护套; 支承部,其安装于所述护套的顶端部; 钳子构件,其配置在比所述护套靠前方的位置并被支承为能够绕设于所述支承部的转动轴相对转动,且具有一对相对面; 线状构件,其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于所述护套,随着该线状构件远离所述转动轴而在比所述转动轴靠顶端侧的位置使所述一对相对面相互接近,随着该线状构件接近所述转动轴而使所述一对相对面相互分开; 弹性构件,其被支承于所述线状构件或所述支承部;以及 卡定部,其设于所述线状构件或所述钳子构件, 当所述线状构件以远离所述转动轴的方式移动而所述一对相对面相互抵接时,所述卡定部与自然状态的所述弹性构件分开, 当所述线状构件以接近所述转动轴的方式移动而所述一对相对面相互分开了时,所述卡定部向与所述自然状态的所述弹性构件相接触的接触位置移动, 通过使移动到所述接触位置的所述卡定部以接近所述转动轴的方式进一步移动,从而使所述弹性构件弹性变形,并且使所述一对相对面之间比所述卡定部位于所述接触位置时进一步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是线材呈螺旋状缠绕、并且相邻的所述线材在所述自然状态下沿螺旋的轴线方向分开的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在所述螺旋弹簧内与所述螺旋的轴线方向大致平行地贯穿并支承有所述线状构件, 所述卡定部设于比所述螺旋弹簧靠所述线状构件的基端侧的位置, 所述支承部在比所述螺旋弹簧靠顶端侧的位置具有用于支承所述螺旋弹簧的支承面,当所述线状构件以接近所述转动轴的方式移动时,利用所述卡定部和所述支承面沿所述护套的长度方向压缩所述螺旋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线状构件能够以接近所述转动轴的方式移动到所述螺旋弹簧被弹性压缩且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线材相互抵接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是以所述弹性构件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护套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在所述自然状态下以向所述长度方向的任一侧凸的方式弯曲的板簧, 在所述板簧上形成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 在所述板簧的所述通孔内贯穿并支承有所述线状构件, 所述卡定部设于比所述板簧靠所述线状构件的所述基端侧的位置, 所述支承部在比所述板簧靠顶端侧的位置具有用于支承所述板簧的支承面, 当所述线状构件以接近所述转动轴的方式移动时,利用所述卡定部和所述支承面使所述板簧变成接近于平坦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所述线状构件能够以接近所述转动轴的方式移动至所述板簧变形为平坦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形成为筒状,并通过外套于所述支承部而被支承于所述支承部,所述卡定部设于至少一个所述钳子部,当所述线状构件以接近所述转动轴的方式移动时,所述卡定部使所述弹性构件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处理器具,其中,所述卡定部设于所述钳子构件的基端。
【专利摘要】内窥镜处理器具包括:护套;支承部,其安装于所述护套的顶端部;一对钳子构件,其配置在比护套靠前方的位置并被支承为能够绕设于支承部的转动轴相对转动;线状构件,其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于护套,随着该线状构件远离转动轴而使分别设于一对钳子构件的比转动轴靠顶端侧的位置的相对面相互接近,随着该线状构件接近转动轴而使一对相对面相互分开;弹性构件,其被支承于线状构件或支承部;以及卡定部,其设于线状构件或钳子构件。
【IPC分类】A61B17-28
【公开号】CN104869921
【申请号】CN201480003653
【发明人】小路启太, 佐藤雅俊, 铃木启太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4年5月16日
【公告号】WO2014185515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