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77483阅读:来源:国知局
疗装置10进行说明。
[0077]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10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I结构相同的部位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
[0078]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10与第I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I的不同点在于,控制部11具有根据由图像生成部4a生成的超声波图像来判定治疗的进行状况的治疗判定部11a。
[0079]治疗判定部Ila对治疗用的超声波照射前的超声波图像(照射前图像)进行存储,计算在治疗用的超声波照射的期间生成的超声波图像(照射后图像)与照射前图像之间的差分,在计算出的差分的平均值超过了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治疗结束。
[0080]下面对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
[0081]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10来进行患部的治疗的情况下,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利用集聚判定部4b的动作判定超声波治疗材料是否集聚于患部,切换开关操作的有效和无效(步骤S8)之前,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在由集聚判定部4b判定为超声波治疗材料集聚于患部且开关操作被切换成有效的情况下(步骤S8),控制部11将在图像生成部4a中生成的最新的超声波图像存储为照射前图像(步骤S9)。
[0082]之后,超声波控制部4c使第2超声波振子7进行动作,针对患部照射治疗用的超声波(步骤S10)。并且,在照射治疗用的超声波之后,再次使第I超声波振子6进行动作,使诊断用的超声波照射到患部(步骤S11),生成超声波图像(照射后图像)(步骤S12)。
[0083]在生成了照射后图像的情况下,计算该照射后图像与已存储的照射前图像之间的差分的平均值(步骤S13),判定差分的平均值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步骤S14)。
[0084]图6 (a)示出照射前图像的一例,图6 (b)示出照射后图像的一例。如图6 (a)中箭头所示,超声波治疗材料集聚的部位的超声波图像的亮度高,但在治疗用的超声波的照射后,因超声波治疗材料扩散或者变性等导致其状态发生变化,如图6(b)所示,超声波图像的亮度变低,照射前图像与照射后图像之间的差分变大。
[0085]在差分的平均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超声波控制部4c判定为治疗结束,停止进行第2超声波振子7的动作(步骤S15)。在差分的平均值未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重复从步骤SlO起的工序。
[0086]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10,由于根据治疗的进行状况来调节治疗用的超声波的照射,因此能够防止在治疗结束后仍对患部持续照射治疗用的超声波的不良情况。
[0087]接着,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20进行说明。
[0088]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20具有产生激励光的光源21、检测荧光的光检测器22、以及仅使该光检测器22检测到的光中的特定的荧光波长透过的滤波器23来代替射出诊断用的超声波进行检测的第I超声波振子6。另外,作为控制部24的图像生成部24a设置有生成荧光图像的部分来代替生成超声波图像的部分。
[0089]即,从光源21照射激励光,利用光检测器22检测在患部产生的荧光来代替照射诊断用的超声波并检测回波。由此,能够生成患部附近的荧光图像。
[0090]作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20来治疗患部的情况的前提,使用标记有荧光色素B的物质作为投放给患者的超声波治疗材料A。另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标记有与作为治疗对象的患部特异性地结合的抗体C。
[0091]下面对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20的作用进行说明。
[0092]要想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20来进行患部的治疗,首先对患者投放超声波治疗材料A。
[0093]如图9所示,当标记了抗体C和荧光色素B的超声波治疗材料A到达患部时,借助内化从患部的细胞表面被取入到细胞内。内化意味着与配体结合的受体从细胞表面被取入到细胞内的现象。
[0094]然后,移动到细胞内的受体因配体脱离而再次出现在细胞膜表面。由于受体被循环,因此未留在细胞内。另一方面,一旦被取入到细胞内的具有荧光色素B的超声波治疗材料A会长时间留在核内体中。当存在多个被标记有配体的超声波治疗材料A的情况下,它们依次被取入到细胞内,随着时间的经过在核内体中凝缩。
[0095]图10(a)示出在培养皿上的培养前的荧光图像,图10(b)示出在培养皿上的经过6小时培养后的荧光图像。根据图10(b)可知荧光色素因内化而凝聚。
[0096]而且,当时间进一步经过时,则超声波治疗材料A因生物体的代谢作用而都被排出到细胞外和体外。
[0097]即,标记有抗体C和荧光色素B的超声波治疗材料A能够根据规定的ROI中的亮度图案或者尺寸、亮度累积值等对该凝缩级别或排出级别等进行数值化。
[0098]图11示出内化的时间经过的一例。据此,荧光色素B的荧光强度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期间表示被取入到细胞内的具有荧光色素B的超声波治疗材料A留在核内体中的期间。通过与该期间对应地照射治疗用的超声波,能够使超声波治疗材料A在细胞内压碎或者振动。
[0099]一般来说,细胞具有如下特性:虽对来自外部的刺激具有抵抗力,但对来自内部的刺激抵抗力较弱。即,随着内化的时间经过而开始进行治疗,由此从内部对具有肿瘤等病变的细胞施加刺激而杀灭细胞,具有能够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的优点。如果超声波治疗材料A是相变型超声波造影剂,则通过在留在核内体中的期间照射相变用的超声波作为治疗用的超声波,能够利用细胞内部中的“相变”本身杀灭细胞。
[0100]另外,如图12所示,当比较(a)治疗用超声波的照射前的荧光图像和(b)治疗用超声波的照射后的荧光图像时,可以知晓因细胞溶解导致内部的荧光色素快速地扩散,因此荧光的亮度从所获得的荧光图像逐渐消失。由此,还具有能够确认治疗的状况的优点。
[0101]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治疗装置20,如图13A所示照射激励光(步骤
521),对来自标记超声波治疗材料A的荧光色素的荧光进行检测并生成荧光图像(步骤
522)。根据这样获得的荧光图像的规定的ROI中的荧光强度的平均值判定超声波治疗材料A对患部的集聚(步骤S5?S7)。
[0102]然后,在判定为超声波治疗材料A集聚于患部的情况下,如图13B所示,在将使第2超声波振子7进行动作的操作设为有效(步骤S8)、存储最新的荧光图像(照射前图像)(步骤S23)之后,照射治疗用的超声波(步骤S10)。在未集聚的情况下,如图13A所示,重复从步骤S21起的工序。
[0103]在向患部照射治疗用的超声波时,在其照射中或照射的间隙从光源21照射激励光(步骤S24),根据由光检测器22检测到的荧光生成荧光图像(照射后图像)(步骤S25),并且计算特定的ROI中的治疗用超声波的照射前后的荧光强度的平均值的差分(步骤S13)。
[0104]在差分为第I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由于未得到治疗效果,因此重复进行从步骤SlO起的工序(步骤S26)。当差分超过第I阈值但在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由于治疗效果不充分,因此在提高超声波的强度等改变了照射条件之后(步骤S28)重复进行从步骤SlO起的工序(步骤S27)。
[0105]在差分超过第2阈值的情况下,由于荧光强度足够低,因此能够判断为荧光色素因细胞溶解而扩散,能够结束治疗(步骤S15)。治疗的结束可以由操作者判定,也可以由控制部自动地判定。
[010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监视器5提示荧光强度的平均值或者由控制部24判断荧光强度的平均值,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如图14所示,在图像生成部4a中除了荧光图像之外还根据不通过滤波器23而由光检测器22检测出的所有的波长频带的光来生成图像。由此,像图15所示的荧光色素的集聚图像那样,能够在监视器5中显示(a)特定波长的荧光图像和(c)与微分干涉像的叠加图像。通过从图15(c)的叠加图像中减去图15(a)的荧光图像,能够只显示图15(b)那样的微分干涉像。
[0107]另外,在本实施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