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阻隔腿箍的吸收制品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5377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侧上。更一般地,所述制品 的前部通常比所述制品的后部具有更大的吸收容量。当将所述制品平坦放置并如图1所示 地俯视时,所述吸收制品可假想地被纵向轴线80划分,所述纵向轴线从所述制品的前边缘 延伸至后边缘,并且将所述制品相对于该轴线划分成两个基本上对称的纵向侧。所述制品 的长度L可沿纵向轴线80从前边缘10到后边缘12来测量。训练裤的长度在切割了所述 裤的侧缝以便能够展平所述裤之后可更容易地被测量。术语"侧向"或"侧向地"是指垂直 于纵向轴线80且平行于侧向轴线90的方向,即所述尿布的左边或右边,如图1中的取向所 不。
[0033] 所述制品可被假想地划分成三个区,即朝所述制品的前边缘的前区Z1、朝所述制 品的后边缘的后区Z3和它们之间的中间裆区Z2,它们各自具有如沿纵向轴线测量的为L 的三分之一的长度。裆点C也可在本文中被定义为在从制品20的前边缘10开始五分之二 (2/5)L的距离处设置在纵向轴线上的点。
[0034] 所述制品包括其纵向侧中的每个侧上的阻隔腿箍34和邻近所述吸收制品的纵向 边缘设置的可弹性收缩的衬圈箍32。现在将进一步详述阻隔腿箍和衬圈箍的构造。
[0035] 阳隔腿箍34和衬圈箍32
[0036] 所述吸收制品在其纵向侧中的每个侧上包括阻隔腿箍34和衬圈箍32。每个阻 隔腿箍由自由的直立远侧边缘66限定,并至少由多个机械和/或热粘结部70在所谓的近 侧边缘附接到所述制品的其余部分。可有利地在阻隔腿箍内提供弹性元件35以用于将远 侧边缘与所述制品的面向身体的表面间隔开,使得阻隔腿箍在被使用者穿着时可直立起 来。弹性元件可为例如一条、两条或更多条弹性材料股线35,所述股线在由非织造阻隔材料 110形成的折叠部中朝远侧边缘附接(所述折叠部可例如使用粘合剂和/或机械粘结部来 保持,如本领域中通常的情况那样)。阻挡腿箍可提供对在靠近穿着者的躯干和腿部的接合 处的液体和其它身体流出物的改善的抑制性。
[0037] 可弹性收缩的衬圈箍32通常放置得比阻隔腿箍34更靠近所述制品的纵向边缘。 因此,机械和/或热粘结部70可放置在衬圈箍和阻隔腿箍之间。每个衬圈箍可包括被包括 在尿布的基础结构中的一条、两条、三条或更多条弹性线丝或弹性元件33,如本领域已知的 那样。衬圈箍通常可提供围绕穿着者大腿的更好的密封。
[0038] 根据本发明,所述制品的每个纵向侧上的阻隔腿箍和衬圈箍至少部分地由相同的 非织造阻隔材料纤维网110形成,所述非织造阻隔材料纤维网至少从阻隔腿箍的远侧边缘 66延伸至所述制品的相应的纵向侧边12, 14。所述非织造阻隔材料可为适用于该用途的 任何常规的且可商购获得的非织造物,具体地为液体基本上不可渗透的材料。典型的材料 可选自可商购获得的SMS非织造物或SMMS非织造材料(纺粘(S)层和熔喷(M)层的层合 物)。所述非织造材料也可包括具有细旦纤维("N纤维")的非织造组分层,所述细旦纤维 具有小于1微米的平均直径。此类N纤维层可被加入到或以其它方式结合到其它非织造组 分层以形成非织造材料纤维网。在一些实施例中,N纤维层可用来产生例如SNS非织造纤 维网或SMNS非织造纤维网。
[0039] 非织造阻隔材料可例如包括第一非织造组分层,其包括具有在约8微米至约30微 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第二非织造组分层,其所包括的纤维具有小于约1微米的数 均直径、小于约1. 5微米的质均直径、和小于约2的质均直径与数均直径的比率;和第三非 织造组分层,其包括具有在约8微米至约3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第二非织造组 分层设置在第一非织造组分层和第三非织造组分层中间。
[0040] N纤维可由例如选自下列的聚合物构成:聚酯,包括PET和PBT、聚乳酸(PLA)、醇 酸;聚烯烃,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源自乙烯和丙烯的烯属的共聚 物;弹性体聚合物,包括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直链和径向的二嵌段和 三嵌段共聚物诸如各种类型的Kraton)、聚苯乙烯、聚酰胺,PHA(聚羟基链烷酸酯)和例如 PHB(聚羟基丁酸酯);以及淀粉基组合物,包括例如热塑性淀粉。以上聚合物可用作均聚 物、共聚物,例如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它们的共混物和熔合体。N纤维层可通过任何合适的 粘结技术粘结到其它非织造组分层,例如诸如压延粘结法,也称为热点粘结。
[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非织造纤维网中使用N纤维层可提供低表面张力阻隔,所述 阻隔的水平与用疏水性涂层或疏水性熔融添加剂处理过的其它非织造纤维网的一样高, 并且仍然保持低基重(例如,小于15gsm,或者小于13gsm)。使用N纤维层也可提供一种 柔软的且可透气的(即,空气可透过的)非织造材料,所述非织造材料至少在一些实施 例中可按单纤维网层构型来用于先前使用双纤维网层构型的应用。此外,在一些实施例 中,使用N纤维层还可至少减少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朝向纤维网的不期望的迀移,并且因此 可最终导致相关联的吸收制品更好的渗漏防护。此外,在与具有类似基重的SMS纤维网 进行比较时,使用包括N纤维层的非织造纤维网还可减小在机械粘结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即,穿过机械粘结部位的洞或针孔)的数目。N纤维进一步讨论于W0 2005/095700和 US2011/0196332(Cheng)中。
[0042] 非织造阻隔材料可具体地为疏水的以便提供阻隔功能以阻止流体从顶片朝穿着 者腿部的渗漏。当非织造阻隔材料向上延伸至所述制品的纵向侧边时,这尤其有利地提供 良好的阻隔功能。非织造阻隔材料可沿所述制品的纵向侧边直接附接或定位成与底片面对 面,如图2所示。这样,顶片不延伸至所述制品的纵向侧边,这进一步降低了流体渗漏的风 险。一般来讲,这些非织造材料通常由如下聚合物制成,所述聚合物为固有地疏水的(例如 PE、PP、PET),并且不经表面活性剂处理以使它们成为亲水的。
[0043] 阻隔腿箍和/或衬圈箍中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用洗剂处理和/或涂覆有洗剂,所 述洗剂包括疏水性材料诸如凡士林,其能够增强所述箍的阻隔功能以及提供皮肤有益效 果。
[0044] 机械和/或热粘结部70
[0045] 非织造阻隔材料纤维网110至少在所述制品的裆区Z2中由多个机械和/或热粘 结部70附接到顶片。术语"机械和/或热粘结部"是指通过以下方法形成于两个或更多个 材料之间的粘结部:压力(例如公开于US2011/0196332A1中)、超声波附接、压延和带有或 不带有所述有意地施加的热的其它机械粘结方法、以及热粘结(也称为"熔合"或"热"粘 结)。具体地,该术语涵盖了通过如下方法形成于一个或多个非织造物的纤维之间的粘结 部:压力和温度的组合,使得所述粘结部内的聚合物熔融在一起以形成连续的膜状材料。然 而,术语"机械和/或热粘结部"不包括仅由粘合剂形成的粘结部。
[0046] 各个粘结部可为任何形状,具体地圆形或卵形。如图4和其后的图所示,机械和/ 或热粘结部70可为卵形形状,其中它们的较长轴以约20°至约80°的角度相对于所述制 品的纵向对齐。粘结部也可沿两个平行线沿所述制品的纵向以锯齿形交错。
[0047] 所述多个机械和/或热粘结部70在裆区中限定纵向取向的粘结区域71。粘结区 域71在本文中被定义为最小矩形区域,其包括裆区中的所述多个机械和/或热粘结部70。 因此,粘结区域71包括粘结部70和所述粘结部之间的区域。粘结区域71具有宽度W1。机 械和/或热粘结部通常可比裆区Z2更多地延伸到前区Z1和后区Z3中。因此,粘结区域通 常延伸穿过所述制品的整个裆区。粘结图案通常可沿所述粘结区域的长度保持恒定。如果 不是这样,则宽度W1被定义为由所述制品的裆区中的粘结部形成的粘结区域的最大宽度。 通常,宽度W1可为〇?5mm至10mm,具体地介于0? 5mm至8mm之间,例如3mm〇
[0048] 非织造阻隔材料纤维网110可沿所述制品的整个长度纵向延伸。阻隔腿箍的远侧 边缘也可"粘性粘结"到顶片,与所述制品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相距数厘米,如图1所示,使得 阻隔腿箍材料在这些节段中保持与顶片齐平。粘性粘结部68, 68'可例如通过粘合剂和/ 或机械粘结形成。
[0049] 粘合剂75
[0050] 所述吸收制品还包括粘合剂,所述粘合剂至少在所述制品的裆区Z2中将阻隔非 织造材料附接到底片25。粘合剂覆盖所述粘结区域的至少20% m,具体地至少25%,30%, 40%,50%或多至100%。然而,本发明人已发现,100%以下的覆盖百分比也可为足够的。 因此,粘合剂可例如覆盖所述粘结区域的20 %至75 %,具体地30 %至50 %。粘合剂可有利 地侧向地与所述粘结区域对中。
[0051] 粘合剂可为本领域所用的任何常规粘合剂,例如热熔融粘合剂。商业粘合剂的实 例以产品代码3166购自Fuller。粘合剂可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来施涂,例如槽式涂布或 因重力落在所述基底上的熔融粘合剂小珠、或粘合剂印刷。粘合剂也可按一条或多条螺旋 线图案由一个或多个喷嘴来施涂,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在顶片和底片被粘合性地接合之 前,粘合剂可首先被施涂到底片或者更有利地施涂到所组合的顶片和非织造阻隔材料的顶 片侧。
[0052] 考虑到更高的基重通常将更有效,但成本也更高,因此粘合剂可按范围为例如 lgsm至30gsm的基重施涂。一种良好的折衷形式可为用于所述施涂的5gsm至20gsm的基 重,例如15gsm。粘合剂可在纵向上连续地施涂,如图所示,但并不排除不连续地(即间歇 地)施涂粘合剂,例如按虚线施涂。
[0053] -种用以实现足够的覆盖面积的简单方法是提供足够大的连续粘合剂线(也称 为"狭槽"),使得甚至对于多至4_的移位,粘合剂区域也将覆盖所述粘结区的至少20%。 这示意性地示出于图4-图6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述粘结区具有超过16_的宽度W1, 则粘合剂施涂区域具有W1的至少25%的宽度W2 -般足以实现所期望的覆盖率,因为可能 的侧向移位相对于粘合剂线的所述宽度来讲可忽略不计。然而,如果所述粘结区如通常的 情况那样具有低于16mm的宽度W1,则所述粘合剂线或带的宽度应当大于所述粘结区的宽 度。这例如示出于图4中,其中所述单个粘合剂带的宽度远远大于所述粘结区的宽度以适 应于一个侧向或其它方向上的4mm的移位(图5和图6)。因而具体地W2可有利地至少等于 8-W1/2 (以mm表示)。例如,如果W1等于3mm,则W2可有利地至少等于6. 5mm( = 8-3/2)。
[0054] 如可见到的那样,考虑到所述可能的4_的侧向移位,出于提供所述粘结区域的 20%的密封的目的而使用单个粘合剂线可相对来讲浪费粘合剂,因为粘合剂宽度W2应当 在许多情况下远远大于所述粘结区宽度W1。
[0055] -种更经济的解决方案可为提供呈多条纵向延伸的粘合剂线75'形式的粘合剂施 涂区域,具体地两条、三条或更多条线,如图7所示。这些线通常可为直的,但并不排除所述 线可为弯曲的,例如正弦形。在一个实施例中,每条线可具有等于宽度W1的至少20%的宽 度W2',并且每条线均与相邻的线间隔开等于或小于4mm的距离,使得当粘合剂施涂区域被 假想地侧向向左或向右移位多至4mm的距离时,粘合剂线中的至少一条线覆盖所述粘结区 域。这种实施例举例说明于图7-图9中,其中粘合剂施涂区域采用三条粘合剂线的形式, 每条线均具有等于所述粘结区的宽度W1的约三分之一的宽度W2',并且每条线间隔开W1 的约三分之一的距离(例如,W2' = 1mm,Wl = 3mm,并且每条粘合剂线之间的距离为2mm)。 中心线侧向地居中在所述粘结区上,使得当不存在或仅存在小的侧向移位时,所述中心线 独自提供多于所述粘结区的表面的20%的粘结覆盖率。当移位较高且多至4mm时,中心线 在一些情况下将位于所述粘结区域之外,但如图8和图9所示,侧向线中的至少一条线因而 将存在于所述粘结区域中并提供所需的所述粘结区的至少20%的覆盖率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