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及制法

文档序号:9405361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及制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及制法。
【背景技术】
[0002] 水火烫伤是指因热力(火焰、灼热气体、液体、固体)、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及电而 引起的损伤,西医称为烧伤。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烫火灼伤用年久石灰敷之或 加油调和猪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的记载。烫伤后轻则局部红斑,次则水疱,重则皮肉焦黑或 筋骨外露,损及脏腑。常伴潮红水肿,表面大量渗出,以伤处红肿灼痛、起泡、结焦痂为主要 表现的损伤类疾病。轻者损及皮毛,甚则伤及肌肉筋内,严重者,火毒炽盛。伤津耗液,邪毒 侵入营血,内攻脏腑而生诸症。
[0003] 水火烫伤可分为一度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二度烫伤 (水泡性,患处产生水泡),三度烫伤(坏死性,皮肤剥落)。
[0004] 现有中医治疗水火烫伤的方法中,公开号CN 104524079 A (申请号 201510039202. 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痤疮、水火烫伤、皮肤溃疡的中西药组合物, 由以下原料混合而成:氯霉素 l〇〇〇ml、可的松40-60ml、75%酒精80-120ml、龙血竭4-6g、 冰片l_3g。公开号CN 104721555 A (申请号201310708186.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 水火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药物配制而成:四季青10-20份、白 蔹10-20份、田七10-15份、地榆10-20份、女贞叶10-20份、炉甘石8-15份、白芨8-15 份、紫草8-12份、木芙蓉花5-10份、紫花地丁 8-15份。公开号CN 103948655 A (申请号 201410221182. 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外敷特效乳化体及简易制备法,由氧 化钙(CaO)、龙脑香、灵砂、黑胡麻油、洁净水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外敷特效乳化体中比例 为:氧化钙(Ca0)60-80%、龙脑香L 5-2 %、灵砂0· 5-1%、黑胡麻油10-20%。
[0005] 现有技术对治疗水火烫伤主要包括清创术、包扎疗法、暴露疗法、切痂与植皮等, 这些治疗方法大多数疗效不佳,治疗时间长,容易出现交叉感染,且治愈后容易留下疤痕, 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困扰。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采用地方上较为常见的 中药材为原料,具有快速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的功效,止痛效果好,收敛生 肌快,消炎抗菌好,对于水火烫伤具有良好疗效。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一种治疗水火烫伤 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白蔹8-16份;土 箭芪6-15份;马棘7-13份;黄葵9-14份;石耳6-12份;小地扭8-13份;黄刺皮10-14份; 地榆炭9-15份;天浆壳7-16份;铁树9-13份;没药8-15份;凉粉草10-13份;水苋菜7-15 份;虎杖叶11-16份;苦楝皮8-14份。
[0008] -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优选的方案为,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 成:白鼓11_13份;土箭苗10-12份;马棘9-11份;黄葵11-13份;石耳8-10份;小地扭 10-12份;黄刺皮11-13份;地榆炭11-13份;天浆壳11-13份;铁树10-12份;没药11-13 份;凉粉草11-12份;水苋菜10-12份;虎杖叶13-15份;苦楝皮10-12份。
[0009] -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更加优选的方案为,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 备而成:白蔹12份;土箭芪11份;马棘10份;黄葵12份;石耳9份;小地扭11份;黄刺皮 12份;地榆炭12份;天浆壳12份;铁树11份;没药12份;凉粉草11. 5份;水苋菜11份; 虎杖叶14份;苦楝皮11份。
[0010] 上述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 将马棘、黄刺皮和天浆壳洗净,置于烘干机中烘干,连同没药共研成粉末,过 100-140 目筛; (2) 将黄葵、石耳、地榆炭和苦楝皮打碎,置于玻璃容器中,加入食用醋至没过药材,放 置1_2天,取出,沥干,置于锅中,炒干,瞭凉; (3) 将铁树和凉粉草打碎,用60%的乙醇制成相对浓度为1. 10-1. 20 (70°C)的流浸膏; (4) 将白蔹、土箭芪、小地扭、水苋菜和虎杖叶置于砂锅中,加水浸泡20-30分钟,加 入步骤(2)所得物,煎煮两次,每次煎煮30-40分钟,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 25-1. 30 (40°C)的稠膏; (5) 将步骤(3)所得流浸膏和步骤(4)所得稠膏混合,加入步骤(1)所得药粉,顺时针 搅拌10-15分钟,无菌封装。
[0011] 上述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1)优选过 110-130目筛,更加优选过120目筛。
[0012] 上述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3)优选制 成相对浓度为1. 13-1. 17 (70°C)的流浸膏,更加优选制成相对浓度为1. 15 (70°C)的流浸 膏。
[0013] 上述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4)优选加 水浸泡23-27分钟,更加优选加水浸泡25分钟。
[0014] 上述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4)优选每 次煎煮33-37分钟,更加优选每次煎煮35分钟。
[0015] 上述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4)优选浓 缩至相对密度为1.27-1. 29 (40°C)的稠膏,更加优选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 (40°C)的稠 膏。
[0016] 上述一种治疗水火烫伤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5)优选顺 时针搅拌12-14分钟,更加优选顺时针搅拌13分钟。
[0017] 使用方法:用棉棒将本发明软膏剂药物涂于受伤部位,每天涂抹2次,3天为一个 疗程。
[0018] 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分别为: 白蔹:味苦,性微寒。归心、胃经。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精油清热解毒,消痈 散结的功效。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水火烫伤。
[0019] 土箭芪:味甘,性平。归脾经。为瑞香科植物长花荛花的根。具有宽中理气,补脾 益胃的功效。用于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虚肿不消。
[0020] 马棘:味苦、涩,性平。为豆科木篮属植物马棘的根或全株。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 结的功效。用于感冒咳嗽,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痔疮;外用治疔疮。
[0021] 黄葵:味微甘,性寒。归心、肺经。为锦葵科植物黄葵的全株。具有清热解毒,下乳 通便的功效。用于高热不退,肺热咳嗽,痢疾,大便秘结,产后乳汁不通,骨折,痈疮脓肿,无 名肿毒,水火烫伤。
[0022] 石耳:味甘,性凉。归肺、心、胃经。为脐衣科植物石耳的地衣体。含石茸酸,红粉 苔酸,苔色酸甲脂及多糖等。具有养阴润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肺虚劳咳,吐 血,衄血,崩漏,肠风下血,痔漏,脱肛,淋浊,带下,毒蛇咬伤,烫伤和刀伤。
[0023] 小地扭:味苦,性凉。为玄参科植物宽叶母草的全草。具有凉血解毒,散瘀消肿的 功效。用于咳血,疔疮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0024] 黄刺皮:味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鲜黄小檗和甘肃 小檗的根和枝内皮。具有清湿热,解热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痢疾,黄疸,带下,热毒痈肿。
[0025] 地榆炭:味苦、酸,性寒。归肝、肺、肾、大肠经。为蔷薇种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含 鞣质,三萜皂甙。分离出的皂甙有:地榆糖甙I,地榆糖甙II,地柿皂甙B。具有凉血止血,清 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 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00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