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散剂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61397阅读:来源:国知局
白术260g、茯苳140g、赤小豆140g、黄苗105g、茵陈105g、蒲公英105g、苦杏仁 7〇g、桔梗7〇g、广藿香7〇g、干姜35g、人参35g。干燥后,粉碎至300目,混合均勾后,即得本 发明散剂。
[0037]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0038] 白术140g、茯苳260g、赤小豆260g、黄苗195g、茵陈195g、蒲公英195g、苦杏仁 130g、桔梗130g、广藿香130g、干姜65g、人参65g;干燥后,粉碎至500目,混合均勾后,即得 本发明散剂。
[0039] 以下通过具体试验例进一步表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40]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胃溃疡的治疗
[0041]胃溃疡诊断标准:上腹隐痛、钝痛或烧灼样痛,服用碱性药物后缓解,该类疼痛具 有节律性,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一般还会出现反酸、嗳气、烧 心、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上消化道造影可见龛影;内镜检查,可于胃部见 圆或椭圆、底部平整、边缘整齐的溃疡,溃疡面为灰白或褐色苔膜覆盖,边缘肿胀,色泽红 润、光滑而柔软(即胃溃疡活动期)。共收治40例,内镜检查确认为胃溃疡。
[0042] 治愈标准:上腹部疼痛消失,内镜检查,可见溃疡面白苔已消失,变成红色充血的 瘢痕,可见皱襞集中(即瘢痕期)。
[0043] 有效标准:上腹部疼痛消失或缓解,内镜检查,苔膜变薄,溃疡缩小,其周围可见粘 膜上皮再生的红晕;或溃疡面几乎消失,其上有极少的薄苔(即愈合期)。
[0044] 治疗方法:取白术10g、茯苓10g、赤小豆10g、黄芪7. 5g、茵陈7. 5g、蒲公英7. 5g、 苦杏仁5g、桔梗5g、广藿香5g、干姜2. 5g、人参2. 5g,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 煮5分钟,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0分钟,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分钟,过滤,合并水煎 液后,所得汤剂每日分3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0045] 治愈标准:按治疗方法连续服药,治疗20~40天,治愈35例,占总病例的87%; 有效5例,占总病例的13 %。总有效率达100 %。
[0046]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0047] 十二指肠溃疡诊断标准:上腹部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为仅在饥饿时隐痛 不适,或出现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早餐后1~3小时开 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也须进餐 来缓解。内镜检查,苔厚而污秽,其上可有出血点、凝血块,周围黏膜明显充血水肿糜烂;或 苔仍较厚,周围黏膜炎症水肿减轻,溃疡边缘可出现红色再生上皮(活动期)。共收治30 例,内镜检查确认为十二指肠溃疡。
[0048] 治疗方法:同试验例1。
[0049] 治愈标准:疼痛消失,内镜检查,白苔消失,代之以红色上皮及瘢痕;或再生上皮 红色消退,瘢痕色白(即瘢痕期)。按治疗方法连续服药,治疗15~20天,治愈30例,占总 病例的100%。
[0050] 试验例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
[0051] 慢性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出现饱胀、反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可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出现呕血、黑便,休克,出血停止后常易复发;内镜检查,可见胃粘 膜充血水肿,点片状糜烂,大小不等的多发性溃疡,溃疡面可有新鲜出血块。共收治22例, 内镜检查确认为慢性糜烂性胃炎。
[0052] 治疗方法:同试验例1。
[0053] 治愈标准:反酸、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消失,内镜检查,无点状或片状糜烂,黏膜 水肿消失,胃黏膜已愈合。按治疗方法连续服药,治疗20~30天,治愈22例,占总病例的 100%〇
[0054] 典型病例1
[0055] 李某,男,29岁,晨起时腹部饱胀感特别明显,饭前1小时左右出现嗳气、反酸的现 象,不思饮食,体重明显减轻,无疼痛感;经胃镜检查,确认为糜烂性胃炎。
[0056] 按试验例1方法服药7天后,饱胀感、嗳气现象缓解,15天后,饭量已恢复与正常时 期相当,反酸、嗳气现象消失,25天后,经胃镜检查,溃疡面已愈合,且自觉胃口、胃部感觉良 好,体重回升。
[0057] 试验例4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筛选
[0058] 取SD大鼠,雌雄各半禁食12小时后,大鼠腹腔注射3 %无巴比妥钠进行麻醉,用酒 精棉签消毒皮肤,剖开腹腔,在腺胃部前壁窦体交界处浆膜面贴上浸透冰醋酸的圆形滤纸 30s,直径5_,重复3次,关腹缝合创口,涂青霉素。术后常规喂养,第4天将动物随机分组, 模型组灌胃10ml?kg1蒸馏水,阳性药雷尼替丁组灌胃30mg?kg\本发明各筛选组lOg生 药/kg体重(提取方法同试验例1)。于分组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给药1次,给药量 为10ml?kg连续5天,末次给药12小时后脱颈椎处死动物,剖腹取胃,用生理盐水洗涤 胃内容物,将胃固定于10%甲醛中,15分钟后将胃平展于玻璃表面皿上,放大镜下用游标 卡尺量取溃疡面的长径和短径,并计算溃疡面。
[0059] 计算溃疡抑制率:溃疡抑制率=(对照组溃疡面积-给药组溃疡面积)/对照组溃 疡面积xlOO%,观察溃疡愈合程度。
[0060] 实验结果见表1.
[0061] 表 1
[0062]
[0063] 注:与模型组相比,*为p〈0. 05, #为p〈0. 01 ;与组4相比,A为p〈0. 05
[0064] 其中,各筛选组的配伍如下:
[0065] 组1 :白术15g、茯苳15g、赤小豆7g、黄苗5g、茵陈5g、蒲公英15g、苦杏仁8g、桔梗 8g、广藿香7g、干姜lg、人参4g;
[0066] 组2 :白术12g、茯苓12g、赤小豆12g、黄芪7. 5g、茵陈7. 5g、蒲公英10g、苦杏仁3g、 桔梗3g、广藿香10g、干姜4g、人参5g;
[0067] 组3 :白术7g、茯苳7g、赤小豆10g、黄苗9g、茵陈10g、蒲公英10g、苦杏仁5g、桔梗 6g、广藿香5g、干姜2. 5g、人参2. 5g;
[0068] 组4 :白术10g、茯苓10g、赤小豆10g、黄芪7. 5g、茵陈7. 5g、蒲公英7. 5g、苦杏仁 5g、桔梗5g、广藿香5g、干姜2. 5g、人参2. 5g。
[0069] 上述各组复方,药味相同,但药材用量配比不同对复方的药效活性有显著影响:组 1-3,均对模型动物的胃溃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 05);然而,采用组4的处方配比,可以 显著提高复方药物的治疗活性,且其活性显著优于其他各配比组(P〈〇. 05),因此,本发明优 选组4的处方配比。上述试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特定配比下,发挥了协同增效作 用。
[0070] 试验例5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乙酸型胃溃疡的治疗作用
[0071] 取SD大鼠,禁食12小时后,大鼠腹腔注射3%无巴比妥钠进行麻醉,用酒精棉签消 毒皮肤,剖开腹腔,在腺胃部前壁窦体交界处浆膜面贴上浸透冰醋酸的圆形滤纸30s,直径 5_,重复3次,关腹缝合创口,涂青霉素。术后常规喂养,第4天将动物随机分成6组,每组 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模型组(10ml*kg1蒸馏水),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依 次为10、20、40g生药/kg体重),对比组1 (20g生药/kg体重),对比组2 (20g生药/kg体 重),阳性药雷尼替丁组(30mg*kg4。于分组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给药1次,给药 量为10ml?kg\连续5天,末次给药12小时后脱颈椎处死动物,剖腹取胃,用生理盐水洗 涤胃内容物,将胃固定于10%甲醛中,15分钟后将胃平展于玻璃表面皿上,放大镜下用游 标卡尺量取溃疡面的长径和短径,并计算溃疡面。
[0072] 计算溃疡抑制率:溃疡抑制率=(对照组溃疡面积-给药组溃疡面积)/对照组溃 疡面积xlOO%,观察溃疡愈合程度。
[0073]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取白术10g、茯苓10g、赤小豆10g、黄芪7. 5g、茵陈 7. 5g、蒲公英7. 5g、苦杏仁5g、桔梗5g、广藿香5g、干姜2. 5g、人参2. 5g,加水煎煮3次,第 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5分钟,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0分钟,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5 分钟,过滤,合并水煎液后,得本发明汤剂。
[0074] 对比组1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0075] 取豆蔻10g、白术20g、茯苓20g、广藿香15g、蒲公英15g、人参5g、紫苏叶10g、苦 杏仁10g、薏苡仁20g、茵陈15g;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5分钟,第二次加 8倍量水煎煮10分钟,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分钟,过滤,合并水煎液后,得对比组1汤 剂。
[0076] 对比组2药物的制备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