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程度监测系统及方法_2

文档序号:9496077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
[0038]图7是本发明绷带本体中药物层的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9]图8是本发明绷带本体中粘贴层的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40]图9是本发明绷带本体中凸点与网孔结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1]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3]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伤口愈合程度监测系统,检测伤口的愈合程度,因而方便医生或患者了解伤口的情况,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0044]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伤口愈合程度监测系统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架构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伤口愈合程度监测系统100包括监测设备1、绷带本体2及智能传感器20。
[0045]所述监测设备1包括光电二极管10、第一光源121、第二光源122、光纤親合器14、处理器16及显示设备18。其中,所述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与所述光纤耦合器14连接,所述光电二极管10与所述处理器16连接,所述处理器16与所述显示设备18连接。
[0046]所述第一光源121用于产生第一波长的光,并将第一波长的光发送给所述光纤耦合器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波长的光为590纳米的光。
[0047]所述第二光源122用于产生第二波长的光,并将第二波长的光发送给所述光纤耦合器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波长的光为860纳米波长的光。
[0048]所述光纤耦合器14将第一波长的光及第二波长的光汇集成一束组合光,并校正组合光的传播路径。具体地说,所述光纤耦合器14将两束不同波长的光(即一束第一波长的光及一束第二波长的光)通过折射和透射使其成为一束组合光,也就是说,使得两束不同波长的光传播路径达到一致。
[0049]所述光电二极管10用于接收组合光,并将组合光中第一波长的光及第二波长的光(即光信号)转换成对应的电信号(即第一波长的光及第二波长的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10所产生的光电流)。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光电二极管10也可以单独接受第一波长的光(或第二波长的光),将第一波长的光(或第二波长的光)转换成对应的电信号。
[0050]所述处理器16用于从所述光电二极管10获取第一波长的光对应转换的电信号及第二波长的光对应转换的电信号,并对所述第一波长的光对应转换的电信号及第二波长的光对应转换的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以监测伤口的愈合程度。
[0051]所述显示设备18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波长的光对应转换的电信号及第二波长的光对应转换的电信号,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设备18还用于显示伤口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的活性程度及伤口的愈合程度。
[0052]所述智能传感器20设置于绷带本体2的粘贴面上。该粘贴面上设置有医用粘胶,使得绷带本体2能够粘贴于人体的皮肤而不脱落。所述智能传感器20可以位于绷带本体2的粘贴面的任意位置(只要所述绷带本体2能够完全覆盖所述智能传感器20即可)。所述绷带本体2可以是,但不限于,医用胶布。
[0053]参考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伤口愈合程度监测系统中智能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智能传感器20包括第一多模光纤201、第二多模光纤203及一根单模光纤202,所述单模光纤202位于第一多模光纤201及第二多模光纤203之间并形成直线连接。所述第一多模光纤201、第二多模光纤203及单模光纤202为圆柱形。所述单模光纤202表面覆盖有一层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该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该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采用溶胶及凝胶法制备,该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包括一层由冷水鱼胶和含有一定量的戊二醛的磷酸盐缓冲液制成凝胶,该凝胶用一种没有生物排斥的叶绿酸铜染色,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可以监测伤口 3的愈合程度。当所述绷带本体2粘贴于所述伤口 3时,所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与伤口 3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进行反应,所述伤口 3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分解所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使得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厚度及密度减少,从而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对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吸收率。
[0054]所述绷带本体2的形状可以是,但不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监测伤口的愈合程度,所述智能传感器20设置于所述绷带本体2的中间位置,使得绷带本体2正好粘贴于伤口时,所述智能传感器20位于伤口的位置(或者说,伤口最严重的区域)。如图3所示,当绷带本体2粘贴于伤口 3时,所述智能传感器20位于伤口 3上。
[0055]如图1所不,所述光纤親合器14与第一多模光纤201连接,所述第二多模光纤203与光电二极管10连接,所述光纤耦合器14将组合光(即由波长为590纳米的光及860纳米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一束组合光)发射到第一多模光纤201,使得组合光穿过第一多模光纤201、单模光纤202及第二多模光纤203。
[0056]当所述组合光在所述单模光纤202中传播时,所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可以对第一波长的光进行不同程度的吸收,而所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对第一波长的光的吸收率受伤口 3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程度所影响。所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对第一波长的光的吸收率与伤口 3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的活性程度之间有预设的对应关系,具体地说,伤口 3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的活性程度越大,所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对第一波长的光的吸收率的变化率越高(即图5中曲线的斜率)。所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对第一波长的光的吸收率与伤口 3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程度之间有预设的对应关系,根据大量实验测试得到,并保存于监测设备1中。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吸收率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的活性程度之间预设的对应关系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曲线为所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对第一波长的光在不同时间段的吸收率,当时间为1天时,曲线的斜率最大,则所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的活性程度最大。
[0057]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电二极管10从所述第二多模光纤203获得第一波长的光,并将所述第一波长的光转换成电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波长的光转换成的电信号计算出所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对第一波长的光的吸收率。所述电信号是指光电二极管10上由于第一波长的光照射所产生的光电流。其中,第一波长的光的强度与所述光电流成正比。所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对第一波长的光进行不同程度的吸收,会减弱第一波长的光的强度。
[00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感应膜2020对第一波长的光的吸收率为第一波长的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10上所产生的光电流的变化率。具体地说,a = c/b,其中,b为所述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