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排毒、疏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_5

文档序号:9533359阅读:来源:国知局
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详见 表3〇
[0121] 表3本发明对大鼠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排出量的影响(X土S)
[0123] 讨论:
[0124] 肝胆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无特效药物促进肝细胞再生 和防止肝细胞坏死。我们的实验已经证明本发明有良好抗实验性肝硬变作用。本实验表 明本发明对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使SGOT显著降低作用。血清转 氨酶升高主要反映肝细胞变性、坏死,细胞膜通透性升高,使肝细胞内GPT、GOT释放入血所 致。有文献报道由CCL4中毒引起的动物SGPT、SG0T升高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呈粗略平行关 系。本发明有选择性地降低SG0T作用,大剂量使肝脏指数减少,也说明本药有较好的保肝 作用。
[0125] 栀子有利尿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促进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作用, 有抗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作用。栀子对大鼠有显著利胆作用,并使给药后胆汁中的胆固醇、 胆红素排出总量增加,有利于防治胆结石。本发明大大改进中药提取技术,使得中药的有毒 成分降到最低,可以使人体吸收,大大提高其利用率。
[0126] 临床试验
[0127] 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自拟清肝利湿降脂汤治疗脂肪肝90例,取得 显著疗效,临床资料本组90例中为体检发现者和同行单位的门诊患者,年龄33-56岁,平均 45岁;疗程1-6年不等。两组资料经Ridit检验,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具有 可比性。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脂肪肝特征。按就诊顺序随机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写作组主编 《中医肝病诊疗常规》2005年10月第1版。
[0128] 治疗方法
[0129] 治疗组:本发明口服液,方药组成为栀子30g,茵陈llg,茯苓12g,佛手13g,香附 12g,赤苟llg,益母草12g,玉米须llg,贯众12g,白茅根12g,桂枝llg,知母12g,败酱草 llg,连翘l〇g,夏枯草12g,黄芩12g,黄精10g,金莲花12g,墨旱莲llg,鸡骨草12g,小米草 1 lg。按实施例方法2制备,每日3瓶,连服2个月后,停服1周,再服1个月为1疗程。
[0130] 对照组:强肝胶囊(石家庄东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L0980012,1次5 粒,ld3次。两个月1疗程。治疗期间停服任何药物。
[01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肝功能正常,血脂基本正常,B超提示 肝脏声像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消失,谷丙转氨酶及血脂升高部分下降50%以上,B超 提示脂肪肝声像图减轻。无效:未达以上标准者。
[0132] 治疗结果见表1。
[0133]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0135] *临床治愈与有效视为有效例数,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 0. 05),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0136] 讨论:脂肪肝是近年来才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现代 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脂类摄人过多、肥胖、或毒物(乙醇),或遗传与代谢因素引起过量的 脂肪在肝内堆积致病。查阅古典,祖国医学虽没有脂肪肝之病名,但在历代医籍中,有一些 类似本病的记载。《灵枢.卫气失常》即已指出人体内有"脂、"有"膏"有"肉"、并根据人体 形体的不同而分为"脂人"、"膏人、""肉人"。其云:"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 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张志聪《灵枢集注》云:"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津微 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肉,则膏脂丰满。"张景岳《类经》亦云:"精液和合而为膏,以填补 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由此可见,上文描述之膏脂与现代医学之脂类物质相类 似。同时也说明膏脂实乃人体的生理组成成分之一,属精液之范畴,并可与津液其他成分相 互转化,津从浊化为膏,凝则为脂。正常脂膏随血液的运行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白骸以及脑 髓。若禀赋不足,饮食不节,脾胃失调,情志内伤,肝胆失调,年老体弱,身虚不足等原因,而 致摄食过多或传输、利用、排泄异常,皆可是血中脂膏堆积,过多的脂膏浊化。而成为湿浊、 痰饮、侵淫隧道,使气血运行障碍,血瘀的本质具体表现在微循环障碍,血流的动力学异常 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而痰浊与血瘀同是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最终形成肝经痰凝 瘀滞,肝内脂肪瘀积的病理变化,而出现"痰证"、"瘀证"、"脉痹"等证。
[0137] 综合看来当属肝痞、胁痛、症瘕、积聚等范畴基于上述认识,遵循疏肝而降脂、利湿 兼化痰、活血而化瘀之大法,采用疏肝降脂、化痰祛湿、活血散结、软坚消积之中药。方中夏 枯草、黄芩以疏肝降脂之功;薏仁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的作用;白术补脾益气; 佛手宽中理气、和胃化痰、消积除痞;夏枯草、黄芩清利解毒,使之清解通利而护肝。诸药配 伍,疏利通降而不伤正,益气补中而不壅结,以达到扶正祛邪,清热利湿,排毒减肥之目的。
【主权项】
1. 一种除湿排毒、疏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 的原料药:栀子10~50份,茵陈10~20份,茯苓10~20份,佛手10~20份,香附10~ 20份,赤芍10~20份,益母草10~20份,玉米须10~20份,贯众10~20份,白茅根 10~20份,桂枝10~20份,知母10~20份,败酱草10~20份,连翘10~20份,夏枯 草10~20份,黄芩10~20份,黄精10~20份,金莲花10~20份,墨旱莲10~20份, 鸡骨草10~20份,小米草10~20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除湿排毒、疏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液包 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栀子10~30份,茵陈10~15份,茯苓10~15份,佛手10~15 份,香附10~15份,赤苟10~15份,益母草10~15份,玉米须10~15份,贯众10~15 份,白茅根10~15份,桂枝10~15份,知母10~20份,败酱草10~20份,连翘10~20 份,夏枯草10~20份,黄芩10~20份,黄精10~20份,金莲花10~20份,墨旱莲10~ 20份,鸡骨草10~20份,小米草10~20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除湿排毒、疏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液包 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栀子10~40份,茵陈10~20份,茯苓10~20份,佛手10~20 份,香附10~20份,赤芍10~20份,益母草10~20份,玉米须10~20份,贯众10~20 份,白茅根10~20份,桂枝10~20份,知母10~15份,败酱草10~15份,连翘10~15 份,夏枯草10~15份,黄芩10~15份,黄精10~15份,金莲花10~15份,墨旱莲10~ 15份,鸡骨草10~15份,小米草10~15份。4. 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除湿排毒、疏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液的制备步骤包括: a. 栀子的制备,萃取,作为组分1 ; b. 将所述其余原料药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作为组分2 ; c. 将上述两种提取液组分1和组分2合并,浓缩后加蜂蜜或糊精调和,消毒杀菌后制备 成口服液装瓶。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除湿排毒、疏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中,将收获的栀子晒干,泡入5-10倍量的乙醇中,将药粉置有盖不锈钢桶内,加 70%乙醇液,质量为粗粉的0. 8-1倍,搅拌均匀,湿润密闭放置1小时以上,使充分膨胀;将 渗漉筒底部滤板用纱布袋包裹铺平后再将湿润膨胀后的药物样品拌松弄散,然后用不锈钢 勺盛粉,均匀的装入渗漉筒,装10-12厘米厚,用T型棒压匀,再按上述操作,一层一层的装 入,适当加压,药粉填装不得超过渗漉筒的2/3高处;药粉面上盖不锈钢孔板压牢,打开渗 漉筒下面的放料阀,并放一容器,然后缓缓加入70%乙醇液;待排出药粉粉粒之间的空气, 并有乙醇流出约20L左右,关闭放料阀,盖上漉筒,浸渍24小时,然后开放料阀进行渗漉,控 制渗漉速度一般为l〇〇〇g药材每分钟流出2~3ml,滤液放入贮液缸内,并将排空时的乙醇 液倒入贮液缸;将渗滤液合并静置。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成组分1。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除湿排毒、疏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b中,将所述其余原料泡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去上清液, 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 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 06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成组分2。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保除湿排毒、疏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C中,将组分1和组分2合并后,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C时相对密度 为1. 36的浓缩液,置0~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 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 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lml含0.lg生药量;浓缩后的膏剂加蜂蜜或糊精 调和,紫外线消毒杀菌后装瓶。8. -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除湿排毒、疏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还可以为: a. 栀子的制备,作为组分1 ; b. 将所述其余原料药加水浸泡、提取3次作为组分2 ; c. 将组分1和组分2混合,浓缩后加蜂蜜调和,紫外线消毒杀菌后装瓶。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除湿排毒、疏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a中,将洗净栀子放于10倍量乙醇中,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去上清液,合 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 相对密度为80°C时1. 06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成组分1 ;所述步骤b中,将 所述其余原料放入占其质量5-10倍量水中,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 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减压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 0. 6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约为20°C时1. 08 ;减压至0. 03-0. 08MPa,温度保持 在60-80°C,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0,温度至60°C-70°C的浸膏,作为组分2。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除湿排毒、疏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c中,将组分1和组分2的合并,然后放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药 液浓度为〇.lg生药/mL,抽滤至滤液的相对密度为20°C时1. 06 ;上述滤液经体积为10L的 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后,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 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溶剂,调和蜂蜜,紫外线消毒杀菌后装瓶。
【专利摘要】一种除湿排毒、疏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栀子10~50份,茵陈10~20份,茯苓10~20份,佛手10~20份,香附10~20份,赤芍10~20份,益母草10~20份,玉米须10~20份,贯众10~20份,白茅根10~20份,桂枝10~20份,知母10~20份,败酱草10~20份,连翘10~20份,夏枯草10~20份,黄芩10~20份,黄精10~20份,金莲花10~20份,墨旱莲10~20份,鸡骨草10~20份,小米草10~20份。栀子清热,泻火,凉血。湿热体质的人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病等征,本发明选取清火除湿的中药,宣疏化湿以散热。
【IPC分类】A61K36/899, A61K9/08, A61P1/16, A61P39/00
【公开号】CN105288318
【申请号】CN201510889754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青岛安倍康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4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