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的中药胶囊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722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的中药胶囊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的中药胶囊制剂。
【背景技术】
[0002]小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于成人,以甲型为多,其次为乙型,丙型和戊型则较少,丁型更少见,小儿的慢性肝炎大多为乙型肝炎。婴儿肝炎患者发生重症肝炎较多,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幼儿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急,发热多见,肝脾大较多且显著,肝功能损害较明显,易发生代谢紊乱。但预后较好,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较成人快。母婴传播所致的HBsAg阳性者,常为持续阳性。婴幼儿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后均易成为慢性携带者,严重者可使生长发育受影响。
[0003]病毒性肝炎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无论是发病率、急性或重症病例以及病死率均高于成人,极大地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提高小儿肝炎的防治水平,对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病毒感染性肝炎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无论是发病率、急性或重症病例以及病死率均高于成人,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与CMV肝炎病例临床分型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比例极高,重型肝炎发病率亦较高,极大地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提高小儿病毒感染性肝炎的防治水平,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慢性化及导致重型肝炎,对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0004]“传染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根据病原体类型,目前可分为甲型、乙型,以及非甲非乙型肝炎。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小儿较少,以夏秋季的发病率为较高。甲型肝炎潜伏期较短,约14-40天,病人的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应少于30天。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炎病人体液及病毒携带者的粪便里,通过污染手、饮水、食物或食具而经口传染;乙型肝炎的潜伏期较长,可在60-160天,相应地,乙型肝炎病人的隔离期也应比甲型肝炎更长。乙型肝炎病毒除存在于病人的分泌物如唾液、精子等中,还存在于病毒携带者的组织、血液中。因此,在传播途径上,除了经口传播外,还可通过输血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而引起感染。肝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肝肿大、肝区胀痛、黄疸、营养不良等。通常可分为急性肝炎、亚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四大类型。
[0005]小儿肝炎在临床上的表现为:1.厌食、小儿平时饮食正常,近日吃饭的时候不爱进食,连平常最喜欢吃的饭菜也望之不吃,更怕闻到油味,孩子吃了这些平时很爱吃的食物以后,有可能恶心呕吐,这也是提示患小儿肝炎的症状之一。2.精神、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健康小儿平素爱玩好动,比较活泼。若其突然无精打采,精神萎靡,总爱睡觉,身体日渐消瘦,应考虑小儿肝炎。3.发热、小儿肝炎的症状往往与感冒相仿,尤其在肝炎流行区域,如果孩子发生低热(体温在38°C以下)的同时没有呼吸道症状,应考虑小儿肝炎。4.大便稀薄、小儿在没有着凉和饮食不洁史的情况下,大便变稀,次数增多,颜色深黄,也应想到小儿肝炎。5.尿黄、尿黄是小儿肝炎的早期经常出现的征兆之一,应特别留心。但要鉴别小孩近日的用药史(如服用核黄素、黄连素、痢特灵等)和某些食物所致。6.上腹疼痛、病孩肝脏肿大,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尤其是夜间为重。个别病孩脾脏也大,并伴有局部压痛明显,拒绝大人抚摸触及。7.黄疸、最先在小儿的巩膜及结膜(白眼球)发生黄疸,继而耳后及周身皮肤发黄,常为小儿黄疸性肝炎。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病毒感染性肝炎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无论是发病率、急性或重症病例以及病死率均高于成人,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与CMV肝炎病例、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比例极高,重型肝炎发病率亦较高,极大地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针对小儿病毒性肝炎的西药其毒副作用大,化学成分对儿童免疫伤害比较大;中药汤剂口服,虽然有一些疗效,但是疗效欠佳,见效慢,且药物口感不好,患儿不配合服用,且生产成本较高,周期较长,所以临床需要一种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患儿口感佳,能让患儿长期服用的中药胶囊制剂来治疗小儿毒性肝炎患者。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的中药胶囊制剂,其所述中药胶囊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马兰10?20份,白花蛇舌草10?20份,黄芪10?20份,车前草10?20份,柴胡10?20份,茵陈10?20份,蒲公英10?20份,金银花10?20份,板蓝根10?20份,绞股蓝10?20份,山栀子10?20份,枳实10?20份,野菊花10?20份,黄芩10?20份,郁金10?20份,佩兰10?20份,紫花地丁 10?20份。
[0008]所述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的中药胶囊制剂,其所述中药胶囊制剂的剂型可以为: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服液、□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或霜剂。
[0009]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能疏肝理气解毒;清解邪毒,活血化癖;益气补虚,扶正固本,补肝益肾。针对小儿免疫系统不完善,易受外邪入侵,采用清肝利胆,利尿排毒,清除肝胆胃之火的中药药材,进行活血化淤,健脾利湿;保肝降酶,清解邪毒,肝功能恢复正常,清除病毒。针对幼儿成长发育,采用滋补后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材,促进肝细胞增生。并且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有比较好的口感,令患儿容易接受,具有较好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病毒性肝炎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无论是发病率、急性或重症病例以及病死率均高于成人,极大地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提高小儿肝炎的防治水平,对提尚儿童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0011]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与食物污染易引起肝炎暴发流行,其临床分型为急性肝炎,小儿发病的年龄分布主要为7-14岁学龄儿童。预防工作重点在于改善卫生条件,搞好学生课间餐饮食卫生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和媒体宜传,增强学龄儿童的自我保键意识以减少甲、戊型肝炎传播。甲肝疫苗的接种可使人体对HAV产生主动免疫,提倡甲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并注意加强疫苗复种工作。在托幼机构与中小学中,一旦发现急性甲型或戊型肝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对甲肝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立即注射含抗HAV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0012]目前尚无戊肝疫苗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故戊肝的预防仅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我国育龄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率高,围产期感染可垂直传播,导致新生儿、小婴儿巨细胞性病毒肝炎,使患儿生长发育滞后,因此,应做好围产期孕妇及胎儿巨细胞病毒感染防治工作,做到优生、优育。两种或两种以上肝炎病毒混和感染,可造成对肝脏损害的累加作用,促使病情向慢性化和重型化发展。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相似的传播途径,极易发生重叠感染,切断传播途径,可以减少重叠感染的发生。本组病例各型病毒重叠感染占13.31%,全部是乙型肝炎病毒与另外一种病毒混合感染,考虑患儿原为HBsAg携带者,临床上无症状、体征,感染甲肝病毒或戊肝病毒等病毒后出现肝炎表现。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众多,育龄妇女HBV携带率高,导致很高的母婴传播率。因此,对无症状携带者应长期观察,定期复查,合理用药,建立社区医疗保健制度,对携带者进行保健管理,在儿童中普遍推行疫苗接种,保护高危人群,控制HBV感染流行。
[0013]肝属木,主疏泄,肝病气机疏泄不利,必将克犯脾土,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旺则气血足,肝血充盈,涵敛肝阳。故应注重调理中州,以防肝木克脾。即《金匮要略》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临床上表现为腹胀便溏,体倦乏力,四肢懈怠,苔腻等。中医学认为,外因是湿热疫毒,内因是郁怒伐肝,饮食不(洁)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损。湿热癖阻痰郁是本病之源,脏腑功能失调是本病之象,阴阳气血虚弱是本病之本。初期多为肝胆湿热,肝郁气滞;中期则见湿热留滞中焦,脏腑功能失调,形成气郁化火,肝郁脾虚;晚期正气受伤,脏腑虚弱,气血阴阳亏损,形成肝肾阴声,脾肾阳虚,正不胜邪,人血成痕。本病是在正虚邪犯的基础上形成湿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