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目验光装置及验光方法_2

文档序号:9735150阅读:来源:国知局
眼屈光度和瞳距,准确判断双眼的散光和轴位。
[0036] 2.本发明的使用所述双目验光装置的测量双眼屈光度的方法中,根据第一成像单 元和第二成像单元上显示出第一点阵图和第二点阵图中相邻两点阵之间距离及本装置设 置的参数计算出双眼屈光度(D)。由于光源可沿光轴前后调节并保持雾视,使得第一只眼睛 的眼底始终能在第一成像单元上得到清晰的点阵图(即眼底像),第二只眼睛的眼底始终能 在第二成像单元上得到清晰的点阵图(即眼底像)。因此,测得的屈光度D更加精确。
[0037] 3.本发明的使用所述双目验光装置检测双眼散光和轴位的方法中,根据第一成像 单元、第二成像单元上显示的第一点阵图和第二点阵图中横、纵方向上相邻四个点阵构成 的图形是否是正方形判断出被测者是否有散光。由于光源可沿光轴前后调节并保持雾视, 使得第一只眼睛的眼底始终能在第一成像单元上得到清晰的点阵图(即眼底像),第二只眼 睛的眼底始终能在第二成像单元上得到清晰的点阵图(即眼底像)。因此对于被测者双眼散 光和轴位的判断更加精确。
[0038] 4.本发明的使用所述双目验光装置测量双眼瞳距方法中,由于光源可沿光轴前后 调节并保持雾视,系统瞳距化2)可W通过对相应的光学元件调节后得到,因此双眼瞳距 an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光路图。
[0040] 图2是本发明人眼眼底反射光点阵图。
[0041] 图2-1、图2-2是本发明第一成像单元、第二成像单元4上的点阵图像。
[0042]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光路图。
[0043]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光路图。
[0044]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道威棱镜同时向上向下平移距离为P时的光路图。
[0045]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光路图。
[0046]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道威棱镜斜向上移动后局部光路图。
[0047] 图8是实施例5光路图。
[004引图9是实施例5棱镜示意图。
[0049] 图10为图9沿K向视图。
[0050] 图11是实施例5中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分别向外旋转a角度示意图。
[0051] 其中,1-光源;2-第=透镜组;3-第=半透半反镜;4-第一半透半反镜;5-第一透镜 组;6-第一微透镜阵列;7-第一成像单元;8-第一只人眼;9-第一反射镜;10-第二半透半反 镜;11-第二只人眼;12-第一透镜组;13-第二微透镜阵列;14-第二成像单元;15-第二反射 镜、16-第S反射镜、17-第四反射镜、18-第五反射镜;21-第一道威棱镜、22-第二道威棱镜、 23-第S道威棱镜、24-第四道威棱镜;41第一棱镜、42-第二棱镜;Er-眼底;Er I-眼底化的反 射光在第一成像单元7上所成的像;Er2-眼底化的反射光在第二成像单元14上所成的像; Ol-第一成像单元7的中屯、;02-第二成像单元14的中屯、;Kl-眼底化的反射光在第一成像单 元7上所成的像化1偏离第一成像单元7的中屯、Ol的距离;K2-眼底化的反射光在第二成像单 元14上所成的像化2偏离第二成像单元14的中屯、02的距离;L2-本装置的系统瞳距;L1'-双 眼瞳距;41、42、43、44-第一只人眼眼底化的反射光在第一成像单元7上所形成的点阵;81、 B2、B3、B4-第二只人眼眼底化的反射光在第二成像单元14上所形成的点阵;a-第二只人眼 向上调节的距离;P-第四道威棱镜平移距离;Q-第二棱镜向外旋转角度;Q-第一棱镜斜面 UVWX的中屯、点;Ql-第一棱镜斜面U1V1W1X1的中屯、点;R-第二棱镜斜面UVWX的中屯、点;Rl-第 二斜面Ul VlWlXl的中屯、点;h-QQl的距离、RRl的距离;31、32、33-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 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0化3]实施例1 [0化4] 如图1所示。
[0055] 光源1发出的光束经过由若干成像透镜组成的第=透镜组2后,入射至第=半透半 反镜3,其中一部分光束经过第=半透半反镜3的反射,形成反射光,另一部分光束经过第= 半透半反镜3的透射,形成透射光。反射光经过第一半透半反镜4反射至第一只人眼8的眼底 Er(即上面的眼睛E),经过眼底化散射,携带有第一只人眼8的眼底信息的反射光再返回至 第一半透半反镜4,经过第一半透半反镜4透射至第一透镜组5,最后经第一微透镜阵列6在 第一成像单元7上成像,得到第一只人眼8的眼底化反射光的第一点阵图,见图2中的化1。经 过第=半透半反镜3透射形成的透射光入射至第一反射镜9,然后经过第一反射镜9反射至 第二半透半反镜10,经第二半透半反镜10反射至第二只人眼11(即下面的眼睛E)的眼底化, 经过眼底化散射,携带有第二只人眼11的眼底信息的反射光再返回至第二半透半反镜10, 经过第二半透半反镜10透射至第二透镜组12,最后经第二微透镜阵列13在第二成像单元14 上成像,得到第二只人眼11的眼底化反射光的第二点阵图,见图帥的化2。
[0056] 根据图2中的点阵图上相邻点阵间距(如Al到A2的距离)及本装置设置的参数计算 出屈光度。此处所说的本装置参数由本实施例中第=透镜组2、第一透镜组5W及第二透镜 组12中所包含的所有透镜的焦距,W及所有镜片(包括所有透镜、所有反射镜、所有半透半 反镜)间的距离,计算出被测者双眼屈光度。
[0057] 参考图2-1,对于一个双眼没有散光(也叫柱镜)和轴位(也叫柱镜轴位)的测试者 而言,第一成像单元7和第二成像单元14上显示的点阵图(见图2-1)各相邻点阵之间的距离 相等,即点阵A1、A2、A3和A4构成的图形为正方形(该点阵是由携带有第一只人眼8的眼底信 息的光束入射至第一微透镜阵列6,并在第一成像单元7上汇聚形成),点阵B1、B2、B3和B4构 成的图形为正方形(该点阵是由携带有第二只人眼11的眼底信息的光束入射至第二微透镜 阵列13,并在第二成像单元14上汇聚形成的)。若该测试者双眼有散光,则第一成像单元7、 第二成像单元14上显示的点阵图像如图2-2所示,即横、纵方向上每相邻4个点阵构成的图 形为矩形,假如图2-2中的左边的点阵图中四点41、42、43、44构成的图形为矩形414243八4, 则说明第一只人眼8有散光和轴位。假如图2-2中右边的点阵图上四点BI、B2、B3、B4构成的 图形为矩形B1B2B3B4,则说明第二只人眼11有散光和轴位。另外,对于双眼有散光和轴位的 测试者而言,第一成像单元7、第二成像单元14上显示的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点阵图,例 如平行四边形Al A2A3A4 W及平行四边形B1B2B3B4。
[0058]因此,根据本装置,能测出被测者的双眼屈光度,并根据点阵图上显示的横向、纵 向上相邻四点点阵构成的图形是否是正方形判断出被测者双眼是否有散光和轴位现象。 [0化9] 同时,本装置还能够测量双眼瞳距L1'。
[0060] -般而言,本装置的系统瞳距L2的初始值为65mm。但是,不同年龄段W及不同性别 的人的瞳距不同,因此,测试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人的瞳距时,使用的系统瞳距L2不会 是65mm。为了得到不同的系统瞳距L2,需要将图1中的第一半透半反镜4、第二半透半反镜10 沿着瞳距方向调整,同时沿着光轴调节光源1,直至双眼眼底化反射光分别在第一成像单元 7、第二成像单元14上分别成清晰的像(见图2)。由于第一成像单元7、第一微透镜阵列6、第 一透镜组5和第一半透半反镜4处于同一光轴上,因此在调节第一成像单元7时,需要将第一 成像单元7、第一微透镜阵列6、第一透镜组5和第一半透半反镜4作为整体进行调节(见图 1)。同样的,由于第二半透半反镜10、第二透镜组12、第二微透镜阵列13W及第二成像单元 14在同一光轴上,因此,在调节第二半透半反镜10时,需要将第二半透半反镜10、第二透镜 组12、第二微透镜阵列13W及第二成像单元14作为整体调节(见图1),直至双眼眼底化反射 光分别在第一成像单元7、第二成像单元14上分别成清晰的像(见图2)。因此,L2可W比65mm 大,也可能比65mm小。
[0061] 当完成L2的调整后,接着计算双眼瞳距L1' "L1'的计算方法如下:假设图1中的第 一只人眼8的眼底化的反射光在第一成像单元7上所成的如图2所示的像化1偏离第一成像 单元7的中屯、Ol的距离为Kl;图1中的第二只人眼11的眼底化的反射光在第二成像单元14上 所成的如图2所示的像化2偏离第二成像单元14的中屯、02的距离为K2;将Kl和K2代入公式 (1)中,
[0063] 公式(1)
[0064] (其中d为测量光路中第一透镜组5的像方主平面到第一成像单元7的距离,f为测 量光路中第一透镜组5的焦距,D为被测者眼睛的屈光度,m为瞳孔到第一透镜组5的物方主 平面的距离)即可计算出双眼眼轴偏离光轴(即成像单元中屯、)的实际距离K1'和K2'。也就 是说,将Kl代入公式(1)中的K,可W求出第一只人眼8的眼轴(未图示)偏离图2中的光轴Ol (即第一成像单元7的中屯、)实际距离K1',K1由本装置测得,为已知值;将K2代入公式(1)中 的K,可W求出第二只人眼11的眼轴(未图示)偏离图2中的光轴02(即第二成像单元14的中 屯、)实际距离K2',K2由本装置测得,为已知值。事实上,第二透镜组12和第一透镜组5完全相 同,第二微透镜阵列13和第一微透镜阵列6完全相同,第一成像单元7和第二成像单元14完 全相同,第二透镜组12的像方主平面到第二成像单元14的距离也为d,因此,在计算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