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_2

文档序号:9818541阅读:来源:国知局
度为1.10的稠膏,备用;
[0047] (3)将步骤(1)制得的细粉、步骤(2)制得的浸膏与步骤(3)制得的稠膏混合,制成 胶囊剂,即为所述的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
[004引实施例5
[0049]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由W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 穿屯、草22份、山黄皮14份、淡竹叶4份。
[0050] 所述的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W下步骤:
[0051] (1)取山黄皮,加醋液与水拌匀,稍炯,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烘干,研末,过 250目筛,得细粉,备用;
[0052] (2)取穿屯、草和淡竹叶混合,粉碎,按照药材质量的5倍量加入体积浓度为78%的 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两次,回流时间为化,过滤得到滤液,将所得滤液合并后,经减压浓缩为 60°C下相对密度为1.14的浸膏,提取后的药材渣保留,备用;
[0053] (3)取步骤(2)提取后的药材渣,加入7倍量的蒸馈水,煮沸3小时,提取;再次加入5 倍量的蒸馈水,加热煮沸2小时,提取;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浓缩成60 °C下相对密度为1.12的稠膏,备用;
[0054] (3)将步骤(1)制得的细粉、步骤(2)制得的浸膏与步骤(3)制得的稠膏混合,制成 胶囊剂,即为所述的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
[0055] 本发明中药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穿屯、草清热解 毒、止咳,山黄皮疏风散寒、行气止痛、除湿消肿,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味药材共同起着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润肺止咳、行气止痛的功效。
[0056]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0057] 现对本发明中药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取小鼠和大鼠各半,分为五组,分别口服 给予相当于20g生药量的实施例1~5制备的中药Ag(该剂量为人服用剂量的20倍W上),每 天一次,持续7天。给药后观察2周,没有小鼠和大鼠死亡,表明本发明中药的毒性甚微。因 此,对确诊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0058] W下为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资料
[0059] 1、病例选择
[0060] 选择确诊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400例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童192例,女童208 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6.2岁,平均病程1个月。将该4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5组、对 照1~3组共八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 比性。
[0061 ] 2、治疗方法
[00创治疗1~5组分别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5制得的胶囊剂,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 次,每次服用相当于20g生药量的剂量,饭后半小时溫开水送服;2~5天即可痊愈。
[0063] 对照1组服用小儿回春丸,嚼服,一次0.4~0.8克(按乳酸菌素计),一日3次。
[0064] 对照2组服用的胶囊剂仅含有穿屯、草和山黄皮,其余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口服,每 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服用相当于20g生药量的剂量,饭后半小时溫开水送服;2~5天即 可痊愈。
[0065] 对照3组服用的胶囊剂仅含有淡竹叶皮,其余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口服,每日2次, 早、晚各1次,每次服用相当于20g生药量的剂量,饭后半小时溫开水送服;2~5天即可痊愈。
[0066] 3、疗效判定标准
[0067] (1)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0068] (2)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有所好转;
[0069 ] (3)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0070] (4)无效:通过治疗后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0071] 4、治疗结果
[0072] 表1各组的疗效比较
[0074]经过2~5天的治疗时间,各组的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选用本发明中药的治疗组的 治愈率为56~60%,总有效率为98~100% ;对照1组的治愈率为16%,总有效率为56% ;对 照2~3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远远低于治疗5组,尤其对照2组和对照3组的治愈率及总 有效率之和仍大大低于治疗5组的疗效,说明本发明中药是在各原料的相互配伍作用下才 具有极高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本发明中药适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00巧]5、典型病例
[0076] 病例1:下某,男,6岁,患者流涕、低热1天,咳嗽,涕泪交加。咽腔轻微红肿,两侧扁 桃体肿大,轻微充血,干咳频繁,两肺呼吸音清,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兼滑实,诊断为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胶囊剂2天后,症状明显改善,服用3个天后,症状 全部消失,痊愈。
[0077] 病例2:刘某,女,3岁,患者咽痛,伴有发热,体溫39°C,检查发现咽及扁桃体表面有 灰白色瘤疹及表溃瘍,周围环绕红晕,确诊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 的胶囊剂2天后,症状有所好转,体溫恢复正常,继续服用2天后,症状全部消失,身体恢复正 常。
[0078] 病例3:郑某,男,7岁,患者连续2天打喷暧、咳嗽,发热,体溫39.5°C,去医院检查发 现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胶囊剂1天后,症状有所好转,体溫有 所降低,继续服用2天后,症状消失,体溫恢复正常。
[0079] 病例4:祝某,女,12岁,患者发热1天,溫度39.3°C,咳嗽,疲多,色白质稀,喉中疲 鸣,纳食尚可,夜寐不安,舌淡红,苔白腻,诊断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制 得的胶囊剂1天后,症状有所缓解,夜寐安和,体溫有所好转,继续服用3天后,症状消失,体 溫恢复正常,痊愈。
[008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W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008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 W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运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W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W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心草 18~24份、山黄皮12~17份、淡竹叶3~5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的 原料制成:穿心草20~24份、山黄皮12~15份、淡竹叶3~5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的 原料制成:穿心草22份、山黄皮14份、淡竹叶4份。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取山黄皮,加醋液与水拌匀,稍焖,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烘干,研末,过180 ~250目筛,得细粉,备用; (2) 取穿心草和淡竹叶混合,粉碎,按照药材质量的4~6倍量加入体积浓度为75~85% 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两次,回流时间为1~2h,过滤得到滤液,将所得滤液合并后,经减压 浓缩为60°C下相对密度为1.12~1.14的浸膏,提取后的药材渣保留,备用; (3) 取步骤(2)提取后的药材渣,加入6~8倍量的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再次加 入4~6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 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2的稠膏,备用; (3)将步骤(1)制得的细粉、步骤(2)制得的浸膏与步骤(3)制得的稠膏混合,制成胶囊 剂,即为所述的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5.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中药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心草18~24份、山黄皮12~17份、淡竹叶3~5份;取山黄皮,加醋液与水拌匀,稍焖,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烘干,研末,过筛,得细粉;取穿心草和淡竹叶混合,粉碎,加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两次,将所得滤液合并后,浓缩为浸膏;取提取后的药材渣,加水,煮沸提取两次,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成稠膏;将细粉、浸膏与稠膏混合,制成胶囊剂。本发明中药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润肺止咳、行气止痛的功效,对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独特疗效,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IPC分类】A61P11/14, A61P11/00, A61K36/899
【公开号】CN105596823
【申请号】CN201610006116
【发明人】丁勇剑
【申请人】丁勇剑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