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组件和具有该穿刺组件的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3903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穿刺组件和具有该穿刺组件的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穿刺组件和具有该穿刺组件的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穿刺组件包括套筒和穿刺针,套筒由隔热材料制成,套筒的侧壁上设有治疗孔,治疗孔连通套筒的筒腔和套筒的外部,套筒上具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向外凸出于套筒的外表面,治疗孔的孔壁到套筒的下端面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限位结构的外表面到套筒的下端面的最小距离;穿刺针包括针芯和设置在针芯上端的第二限位结构,针芯的下端设有针尖,针芯的长度大于套筒的长度,针芯的直径不大于套筒的内径,以使得针芯能够插入并穿过套筒的筒腔;第二限位结构的外表面到针芯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套筒的内径。本发明具有定位准确、可控性强、安全性高和创伤小的优点。
【专利说明】
穿刺组件和具有该穿刺组件的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穿刺组件和具有该穿刺组件的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乳腺炎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乳腺炎性疾病大致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多见于哺乳期,金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伴有红肿热痛,如果治疗不及时,则易形成脓肿。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定义为哺乳期以外的非感染性无菌炎性疾病,以炎性包块伴有多发或单发脓肿为主,部分可伴有下肢结节性红斑关节疼痛等症状。近年来哺乳期乳腺炎与非哺乳期乳腺炎之间的时间界限不再明确,临床观察发现部分非哺乳期乳腺炎也在哺乳期发病。乳腺脓肿目前治疗方式仍以脓肿切开治疗为主,这种治疗方式损伤大、创面大,大部分哺乳期患者需要回乳治疗,而且乳腺脓肿患者多发生于20-35岁之间,对乳房外观的要求较高,脓肿切开引流损伤较大,为患者所不能接受。部分报道称,乳腺脓肿穿刺术可以治疗乳腺脓肿,疗效较好,但是由于穿刺所限制的针头较小,对脓腔内的絮状物无法清理,而且治疗过程中病情会进一步加重,引起乳漏的几率较大,增加治疗时间和治疗风险,使用范围较窄。
[0003]现有技术中还提到一种电火针疗法进行人工造瘘引流来治疗乳腺脓肿,该疗法是通过烧热的电火针直接穿刺进脓腔中并进行造瘘,从而实现引流和治疗。但是利用这种疗法存在的缺点是:由于利用烧热的电火针直接穿刺,无法借助彩超等设备进行引导,所以无法准确定位穿刺点,容易出现穿刺不准确的医疗事故,同时利用烧热的电火针直接进行穿刺和造瘘,对医生的手法的要求极高,不安全且可控性低,存在容易出现烫伤和创伤区域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穿刺组件和具有该穿刺组件的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以解决电火针疗法中定位不准确、创伤区域大、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穿刺组件,包括套筒和穿刺针,所述套筒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套筒的筒腔从上至下贯穿所述套筒,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有治疗孔,所述治疗孔连通所述套筒的筒腔和所述套筒的外部,所述套筒上具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向外凸出于所述套筒的外表面,所述治疗孔的孔壁到所述套筒的下端面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外表面到所述套筒的下端面的最小距离;所述穿刺针包括针芯和设置在所述针芯上端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针芯的下端设有针尖,所述针芯的长度大于所述套筒的长度,所述针芯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套筒的内径,以使得所述针芯能够插入并穿过所述套筒的筒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外表面到所述针芯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套筒的内径;所述穿刺组件在进行穿刺时,所述针芯插入所述套筒的筒腔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紧所述套筒,所述针尖从所述套筒的下端伸出。
[0005]进一步,所述套筒的上部环绕有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即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凸缘位于所述治疗孔的上方。
[0006]进一步,所述治疗孔为条形孔,所述治疗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一致。
[0007]进一步,所述套筒上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由隔热材料制成。
[0008]进一步,所述穿刺针还包括针座,所述针座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上方,所述针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一块圆形的挡板。
[0010]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包括上述的穿刺组件,还包括电火针和加热组件,所述电火针具有针杆,所述针杆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套筒的内径,以使得所述针杆能够插入所述套筒的筒腔,所述针杆的下端在所述套筒的筒腔内的行程不小于所述治疗孔的孔壁到所述套筒的上端面的最大距离;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针杆进行加热。
[0011]进一步,所述电火针包括隔热手柄、端子、连接线和所述针杆,所述针杆由电热材料制成,所述针杆的上端部安装在所述隔热手柄的下端部,所述端子用于实现电连接且安装在所述隔热手柄的上端部,所述连接线用于连通所述端子和所述针杆,所述连接线位于隔热手柄的内部。
[0012]进一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电火针的隔热底座、与电源接通后能够对所述针杆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用于检测所述针杆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结构和电源之间的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相连并向所述温度控制器传递所述针杆的温度的检测信号,在所述针杆的温度达到所述温度控制器的预设值时,所述温度控制器切断电源使得所述加热结构停止运行。
[0013]进一步,所述隔热底座包括一块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两块间隔设置的立板,两块立板之间设有用于与所述隔热手柄配合以支撑所述电火针的支架,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分别安装在两块所述立板上的两个电极,当所述电火针放置在所述支架上时,所述端子和所述针杆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极接触。
[0014]本发明开创性的提出了一种穿刺组件,以配合电火针对脓肿进行有效的治疗,使用该穿刺组件具有定位准确、可控性强、安全性高和创伤小的优点;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穿刺组件的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该治疗系统中的电火针拿取方便,且能够精确限定电火针的温度,利用该治疗系统能够提升手术的效率,且具有定位准确、可控性强、安全性高和创伤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套筒和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套筒和负压引流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火针和隔热底座的结构不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之二。
[0016]图中:丨一套筒;2一第一限位结构;3 一治疗孔;4 一第一引流管;5 一第二引流管;6—针芯;7—第二限位结构;8—针座;9一隔热手柄;10—针杆;11一连接线;12—端子;13一隔热底座;14—支架;15—第一电极;16—第二电极;17—稳压器;18—温度控制器;19—负压引流器;20—负压吸引管;21 —脓腔;22—脓腔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的一种穿刺组件,包括套筒I和穿刺针;套筒I由隔热材料制成,套筒I的筒腔从上至下贯穿套筒I,套筒I的侧壁上设有治疗孔3,治疗孔3连通套筒I的筒腔和套筒I的外部,套筒I上具有第一限位结构2,第一限位结构2向外凸出于套筒I的外表面,治疗孔3的孔壁到套筒I的下端面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限位结构2的外表面到套筒I的下端面的最小距离;穿刺针包括针芯6和设置在针芯6上端的第二限位结构7,针芯6的下端设有针尖,针芯6的长度大于套筒I的长度,针芯6的直径不大于套筒I的内径,以使得针芯6能够插入并穿过套筒I的筒腔;第二限位结构7的外表面到针芯6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套筒I的内径;如图5所示,穿刺组件在进行穿刺时,针芯6插入套筒I的筒腔且第二限位结构7抵紧套筒I,针尖从套筒I的下端伸出。
[0019]如图5和图6所示,利用穿刺组件配合电火针进行治疗的过程为:
A、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B、2%利多卡因将要治疗的范围局部浸润麻醉;
C、将套筒I和穿刺针组装在一起,然后在彩超的引导下利用组装好的穿刺组件进行穿刺,使得套筒I的下端穿过脓腔壁22进入脓腔21内,形成穿刺孔;
D、取出穿刺针将套筒I保留在穿刺孔处,并对脓腔21进行引流,排出脓腔21内的脓液;
E、在彩超的引导下调整治疗孔3的位置,然后将加热完成的电火针伸入到套筒I内并立即取出电火针,这个过程中电火针的侧壁通过治疗孔3对穿刺孔的侧壁进行烙烫,再继续调整治疗孔3的位置,并利用电火针对穿刺孔的侧壁进行烙烫,直至在穿刺孔处形成人工瘘管;
F、通过人工瘘管放置药捻;
G、再次消毒,敷料铺盖。
[0020]显然上述的穿刺组件在穿刺和形成人工瘘管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彩超进行定位,定位十分准确,具有可控性强、安全系数高的优点,能够有效避免创伤区域的扩大,避免了创伤区域大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第一限位结构2用于与脓腔壁22的外面接触,避免了套筒I落入脓腔21内,同时在形成人工瘘管的过程,操作者可用手握住第一限位结构2来调整套筒I的位置,操作十分简单且可控性强;利用治疗孔3来定位烙烫区域,准确暴露电火针的烙烫区域,且能够控制每次烙烫的区域,具有安全性能高、可控性强的优点;套筒I由隔热材料制成,能够防止电火针对治疗孔3以外的区域造成伤害,非常适用于辅助电火针治疗脓肿。
[0021]作为一种优选,如图1所示,套筒I的上部环绕有向外延伸的凸缘,凸缘即为第一限位结构2,凸缘位于治疗孔3的上方。采用这种结构,在穿刺时凸缘与脓腔壁22的外面接触面积大,能够更有效的起到阻拦作用,同时环状的凸缘方便拿握,减小了操作的难度,同时能起到防护作用,以避免电火针烫伤脓腔壁22的外面和操作者的手。进一步,可以设置成凸缘与治疗孔3之间具有间隔,以为操作者拿握凸缘和调整套筒I提供足够的空间。
[0022]作为一种优选,如图1所示,治疗孔3为条形孔,治疗孔3的长度方向与套筒I的轴线方向一致,以减少操作过程中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套筒I的频率,通过旋转套筒I来满足形成人工瘘管的需求,使得操作更加简单。在实际生产中,治疗孔3的长度可以参考各种脓腔壁22的厚度进行设置,例如将治疗孔3的长度设置成0.5cm或lcm,显然,治疗孔3还可以是由套筒I的上端面向下延伸的条形孔,或者是由套筒I的下端面向上延伸的条形孔,也可以是由套筒I的下端面延伸至上端面的条形孔。
[0023]作为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套筒I上设有引流管,引流管由隔热材料制成,采用这种改进,能够在穿刺完成后快速的对脓腔21内的脓液进行引流,提升了效率,避免了脓液干扰电火针的使用效果。作为一种优选,引流管设置为两根,如图1所示,两根引流管分别为第一引流管4和第二引流管5,第一引流管4和第二引流管5均设置在套筒I的外壁上,并且第一引流管4的下端位于套筒I的下部,使得在穿刺时第一引流管4的下端能够进入到脓腔21内进行引流,第二引流管5的下端位于治疗孔3的边缘,利用第二引流管5能够吸取套筒I内的脓液,以方便下一步治疗;如图2所示,在引流时,第一引流管4和第二引流管5均通过负压吸引管20与负压引流器19相连,负压引流器19为第一引流管4和第二引流管5提供负压,以实现引流功能。引流管均由隔热材料制成,避免了引流管在电火针的影响下无法正常工作。显然,上述的第一引流管4和第二引流管5也可以设置在套筒I的内壁上。
[0024]作为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穿刺针还包括针座8,针座8位于第二限位结构7的上方,针座8的下端与第二限位结构7固定连接,设置针座8以方便操作者拿握,提升了穿刺的效率。
[0025]作为一种优选,如图1所示,第二限位结构7为一块圆形的挡板,操作者的手能够轻松的抵在圆形的挡板上,更好的发力。
[0026]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该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包括上述的穿刺组件,还包括电火针和加热组件,电火针具有针杆10,针杆10的直径不大于套筒I的内径,以使得针杆10能够插入套筒I的筒腔,针杆10的下端在套筒I的筒腔内的行程不小于治疗孔3的孔壁到套筒I的上端面的最大距离;加热组件用于对针杆10进行加热。
[0027]作为一种优选,如图4所示,电火针包括隔热手柄9、端子12、连接线11和针杆10,针杆10由电热材料制成,针杆10的上端部安装在隔热手柄9的下端部,端子12用于实现电连接且安装在隔热手柄9的上端部,连接线11用于连通端子12和针杆10,连接线11位于隔热手柄9的内部。这种结构的电火针具有重量轻,方便拿取和操作的优点。针杆10的材料可选择镍铬合金,其温度能够加热到1300摄氏度。
[0028]针对上述的电火针,如图3所示,将加热组件设置成包括用于放置电火针的隔热底座13、与电源接通后能够对针杆10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用于检测针杆10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结构和电源之间的温度控制器18;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器18相连并向温度控制器18传递针杆10的温度的检测信号,在针杆10的温度达到温度控制器18的预设值时,温度控制器18切断电源使得加热结构停止运行。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精确的控制针杆10的温度,为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例如温度控制器18的预设值为1000摄氏度时,在针杆10被加热到1000摄氏度后,温度控制器18会立即切断电源使得加热结构停止运行。为了使加热结构和温度控制器18能够平稳的运行,可在加热结构和电源之间设置稳压器17。
[0029]作为一种优选,如图4所示,隔热底座13包括一块底板,底板上具有两块间隔设置的立板,两块立板之间设有用于与隔热手柄9配合以支撑电火针的支架14,加热结构包括分别安装在两块立板上的两个电极,当电火针放置在支架14上时,端子12和针杆10分别与两个电极接触。具体的,两个电极分别为与端子12对应的第二电极16和与针杆10对应的第一电极15,第一电极15可以设置成U形结构,以对针杆10进行限位。采用上述结构,电火针的加热和拿放均十分方便。
[0030]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的治疗过程为:
A、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B、2%利多卡因将要治疗的范围局部浸润麻醉;
C、在彩超的引导下利用穿刺组件进行穿刺,使得套筒I的下端穿过脓腔壁22进入脓腔21内,形成穿刺孔;
D、取出穿刺针并将套筒I保留在穿刺孔处,对脓腔21进行引流,排出脓腔21内的脓液;
E、在彩超的引导下调整治疗孔3的位置;
F、将穿刺针放置在隔热底座13上对针杆10进行加热,直至断电,然后取出电火针,将针杆10伸入到套筒I内并立即取出针杆10,这个过程中针杆10的侧壁通过治疗孔3对穿刺孔的侧壁进行烙烫;然后继续调整治疗孔3的位置,并利用电火针对穿刺孔的侧壁进行烙烫,直至在穿刺孔处形成人工瘘管;
G、通过人工瘘管放置药捻;
H、再次消毒,敷料铺盖。
[0031]该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通过人工造瘘引流,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利用彩超引导,利用套筒I来限定电火针的位置,利用治疗孔3来限定烙烫区域,电火针方便拿取且能够精确限定加热温度,具有定位准确、可控性强、安全性高和创伤小的优点。
[0032]本发明中的隔热材料是指能够满足医用标准的隔热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导热率低的特性,可选用金属隔热材料或陶瓷隔热材料。
[0033]经过多次临床试验证明,运用本发明所述的穿刺组件和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进行脓肿治疗,具有治疗周期短、损伤小、术后愈合快的优点。并且本发明所述的穿刺组件和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尤其适用于乳腺脓肿的治疗,对乳房的外形影响小,且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为乳腺脓肿微创治疗开辟了快速和可靠的治疗手段。
[00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为基于附图1、附图5和附图6中的坐标系所表示的方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穿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I)和穿刺针, 所述套筒(I)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套筒(I)的筒腔从上至下贯穿所述套筒(1),所述套筒(I)的侧壁上设有治疗孔(3),所述治疗孔(3)连通所述套筒(I)的筒腔和所述套筒(I)的外部,所述套筒(I)上具有第一限位结构(2),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向外凸出于所述套筒(I)的外表面,所述治疗孔(3)的孔壁到所述套筒(I)的下端面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的外表面到所述套筒(I)的下端面的最小距离; 所述穿刺针包括针芯(6)和设置在所述针芯(6)上端的第二限位结构(7),所述针芯(6)的下端设有针尖,所述针芯(6)的长度大于所述套筒(I)的长度,所述针芯(6)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套筒(I)的内径,以使得所述针芯(6)能够插入并穿过所述套筒(I)的筒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7)的外表面到所述针芯(6)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套筒(I)的内径;所述穿刺组件在进行穿刺时,所述针芯(6)插入所述套筒(I)的筒腔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7)抵紧所述套筒(I),所述针尖从所述套筒(I)的下端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I)的上部环绕有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即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所述凸缘位于所述治疗孔(3)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孔(3)为条形孔,所述治疗孔(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套筒(I)的轴线方向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I)上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由隔热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还包括针座(8),所述针座(8)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7)的上方,所述针座(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7)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穿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7)为一块圆形的挡板。7.—种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穿刺组件,还包括电火针和加热组件,所述电火针具有针杆(10),所述针杆(10)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套筒(I)的内径,以使得所述针杆(10)能够插入所述套筒(I)的筒腔,所述针杆(10)的下端在所述套筒(I)的筒腔内的行程不小于所述治疗孔(3)的孔壁到所述套筒(I)的上端面的最大距离;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针杆(10)进行加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火针包括隔热手柄(9 )、端子(12 )、连接线(11)和所述针杆(1 ),所述针杆(1 )由电热材料制成,所述针杆(1 )的上端部安装在所述隔热手柄(9)的下端部,所述端子(12)用于实现电连接且安装在所述隔热手柄(9)的上端部,所述连接线(11)用于连通所述端子(12)和所述针杆(10),所述连接线(11)位于隔热手柄(9)的内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电火针的隔热底座(13)、与电源接通后能够对所述针杆(10)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用于检测所述针杆(10)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结构和电源之间的温度控制器(18);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控制器(18)相连并向所述温度控制器(18)传递所述针杆(10)的温度的检测信号,在所述针杆(10)的温度达到所述温度控制器(18)的预设值时,所述温度控制器(18)切断电源使得所述加热结构停止运行。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火针微创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底座(13)包括一块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两块间隔设置的立板,两块立板之间设有用于与所述隔热手柄(9)配合以支撑所述电火针的支架(14),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分别安装在两块所述立板上的两个电极,当所述电火针放置在所述支架(14)上时,所述端子(12)和所述针杆(10)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极接触。
【文档编号】A61B18/08GK106073888SQ201610376183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1日
【发明人】吕钢
【申请人】吕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