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外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7190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与所述第一支撑杆I相对转动。
[0030]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钉4的轴线与肱骨头后倾成20-30度角,所述第二固定钉5的轴线在冠状面上与肱骨干成45度角,在矢状面上与肱骨干成30度角,所述第三固定钉6的轴线与肱骨干矢状面成30度角;
[0031]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杆2包括第二安装杆21,所述第二安装杆21的端部分别弯折形成第二连接杆22、23,所述第三支撑杆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杆21上,所述第一固定钉4和第二固定钉5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2、23上,所述第一支撑杆I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2上;此结构的第二支撑杆2对外力引起的变形量具有补偿作用,提高连接支架整体的刚度和强度,同时为安装第一固定钉4、第二固定钉5和第三固定钉6提供了较大的安装空间。
[0032]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杆I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之间通过棒棒夹钳8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3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I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之间通过棒棒夹钳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钉4、所述第二固定钉5和第三固定钉6分别通过钉棒夹钳7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棒棒夹钳8和钉棒夹钳7因其本身结构特点,操作省力,加持力大,连接稳定性强。
[0033]所述第一固定钉4、所述第二固定钉5和第三固定钉6均为直径3.5mm的Schanz钉。
[0034]在使用本肩部外固定支架进行肱骨骨折端固定时,首先将第一固定钉4、第二固定钉5和第三固定钉6穿过骨折线,如图4、5所示,第一固定钉4的进钉点在三角肌的抵止点平面与肱二头肌长头的外侧缘相交处,进钉方向由前外向后内与正常肱骨头后倾成20?30度角;第二固定钉5的进钉点选择在上臂的前外侧,使得第二固定钉5在冠状面上与肱骨干成45度角,在矢状面上与肱骨干成30度角,透视下进钉处位于肱骨头中心点的下方,至肱骨头下0.5?Icm处,分开肱二头肌,在三角肌抵止点平面由前向后进钉;第三固定钉6自肱骨大结节的顶点处,在矢状面上与肱骨干成30度角,以第三固定钉6达到骨折线以远的肱骨干内侧皮质为准;然后通过钉棒夹钳7将第一固定钉4和第二固定钉5固定在第二支撑杆2的适宜位置上,通过钉棒夹钳7将第三固定钉6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I的适宜位置上,即完成对肱骨近端骨折的外固定支架的安装。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肩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支架、第一固定钉(4)、第二固定钉(5)和第三固定钉(6); 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I)和第二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I)包括第一连接杆(11),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一端部弯折形成第一安装杆(12),所述第二支撑杆(2)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杆(I)和第二支撑杆(2)之间设有第三支撑杆(3),所述第三支撑杆(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上,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⑵上; 所述第一固定钉(4)和第二固定钉(5)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上,其连接处分别为第一连接处(41)和第二连接处(51),所述第三支撑杆(3)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连接处位于第一连接处(41)和第二连接处(51)之间,该第一固定钉(4)和第二固定钉(5)均能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上滑动,且分别能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相对转动; 所述第三固定钉(6)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杆(12)上,该第三固定钉(6)能在所述第一安装杆(12)上滑动,且能与所述第一支撑杆(I)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钉(4)的轴线与肱骨头后倾成20-30度角,所述第二固定钉(5)的轴线在冠状面上与肱骨干成45度角,在矢状面上与肱骨干成30度角,所述第三固定钉¢)的轴线与肱骨干矢状面成30度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肩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包括第二安装杆(21),所述第二安装杆(21)的端部分别弯折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杆(22、23),所述第三支撑杆(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杆(21)上,所述第一固定钉(4)和第二固定钉(5)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2、23)上,所述第一支撑杆(I)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I)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之间通过棒棒夹钳(8)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3)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I)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之间通过棒棒夹钳(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钉(4)、所述第二固定钉(5)和第三固定钉(6)分别通过钉棒夹钳(7)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钉(4)、所述第二固定钉(5)和第三固定钉(6)均为直径3.5mm的Schanz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肩部外固定支架,包括连接支架、第一固定钉、第二固定钉和第三固定钉,连接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安装杆,第二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杆相连,第三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杆上,其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撑杆上;第三固定钉能在第一安装杆上滑动,且能与第一支撑杆相对转动;第一固定钉和第二固定钉分别连接于第二支撑杆上,该第一固定钉和第二固定钉均能在第二支撑杆上滑动,且分别能与第二支撑杆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肩部外固定支架具有微创治疗骨折的特点,避免了临床中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暴露广泛的弊病;使闭合复位固定成为可能,并提高了骨折愈合率。
【IPC分类】A61B17-60
【公开号】CN204581472
【申请号】CN201520251598
【发明人】黄海晶, 王捷
【申请人】天津市天津医院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