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4496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检测器械,具体是指皮肤点刺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皮肤点刺试验为医学界所公认的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过敏原诊断方法。皮肤点刺试验是在患者的前臂掌侧皮肤部位进行,其具体操作流程是:首先,在常规皮肤消毒过后,将变应原试液(约20多种)、阴性对照液(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液(组胺)自上而下各滴一滴于清洁后的皮肤上,两液滴之间的距离为3-5cm ;其次,在患者皮肤紧绷状态下,将点刺针透过液滴,垂直刺入皮肤;最后,点刺后10-20分钟观察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变应原及阳性对照的风团大小来确定患者对变应原反应强度。
[0003]目前,皮肤点刺试验所用的设备主要为点刺针,依靠该点刺针所进行的点刺试验存在以下缺陷:
[0004](I)在滴液环节,需要多次抽吸不同原液低液滴于皮肤上,且滴液剂量难以控制,往往抽吸过多,造成原液浪费,且点刺针的滴管头接触不同原液,容易造成成分污染,若滴液时接触到皮肤,则还会存在不同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0005](2)点刺环节,多道点刺逐次进行,使得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出现恐惧心理,另外,理想的点刺状态是点刺针在滴液中心垂直进针进入到表皮层(未见血),只有点刺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才能达到该操作效果。
[0006](3)点刺操作逐次进行,整体过程耗时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点刺效果好,且进液、滴液、点刺一次性完成,大大提高皮肤点刺试验效率的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框体,所述的框体内设置有纵向的安装腔,所述的安装腔内纵向滑移导向设置有至少3个相互同步联动的取样器,所述的取样器包括有取样筒、滑移设置于取样筒内的活塞、以及驱动活塞运动的活塞杆,取样筒的下方设置有针头连接部,针头连接部上设置有样液进出口,该针头连接部上固定设置有穿刺针头,该穿刺针头上设置有针头座和固定于针头座上的穿刺针,取样器内的液体从样液进出口向穿刺针方向液流导向连接,所述的安装腔内相对于取样器的上方纵向滑移设置有与活塞杆联动的驱动隔板,所述的多个取样器的取样筒上固定设置有与安装腔纵向滑移导向配合的取样筒联动隔板,该驱动隔板与取样筒联动隔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驱动隔板通过第一弹簧驱动取样筒联动隔板下移并使得穿刺针的下端凸出于框体的下开口面。
[0009]本设置的工作过程:
[0010](I)进液,驱动隔板上移,从过敏原液盒中将样液吸入到取样筒里;
[0011](2)滴液,将框体贴靠于患者前臂内侧,驱动隔板下移,从而驱动活塞杆下移,进而活塞驱动取样筒里的样液从样液进出口流出,样液从样液进出口出来并沿着穿刺针往下导流,并在穿刺针的针尖处形成样液的液滴,并滴于患者前臂内侧的皮肤上;
[0012](3)穿刺,继续控制驱动隔板下移,驱动隔板通过第一弹簧作用于取样筒联动隔板,并使得取样筒整体下移,进而带动固定于取样筒下端的穿刺针下移,刺入皮肤。
[0013]由于本设置,各个取样器以及穿刺针整体联动,因此,整体进液、滴液和床刺操作一气呵成,操作效率非常高,而且在框体的支撑下,穿刺角度控制好,提高了穿刺效果,并降低了穿刺操作难度。
[0014]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安装腔内相对于取样筒联动隔板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取样筒导向隔板,该取样筒导向隔板上设置有与多个取样器的取样筒纵向滑移导向适配的导向孔。
[0015]通过本设置,可以极大地提高取样筒在框体内部的纵向移动的稳定性。
[0016]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取样筒联动隔板与取样筒导向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的劲度系数小于第一弹簧。通过本设置,使得驱动隔板下移操作时,使得第二弹簧的形变长度变化更多,从而使得驱动隔板下移的距离小于取样筒联动隔板下移的距离,由此,实现活塞杆的下移行程短,实现小量的滴液,而取样筒联动隔板的移动行程长,实现后续的穿刺针的穿刺动作。该结构设置,非常巧妙地实现了滴液量的控制和穿刺行程的完美控制。
[0017]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穿刺针头的针头座为锥环状,针头座的下端中心设置有抽吸孔,针头座的上端可拆卸密封套设于取样筒的针头连接部上,所述的针头座的下端相对于抽吸孔的周缘上斜向中心固定设置有多个中心对称的穿刺针固定筋,所述的穿刺针固定于该穿刺针固定筋,且该穿刺针的上端置于抽吸孔处。通过本设置,样液从取样筒的样液进出口流出进入到针头座内,并继续从抽吸孔的下方流出,而流出的液滴能顺着穿刺针的外壁往下流,形成液滴。另外,在进液时,样液从该抽吸孔吸入,并继续通过样液进出口吸入到取样筒内部。此外,本设置在穿刺时,穿刺针固定筋的下端起到阻止穿刺针针尖的继续进入皮肤,因此,该穿刺针针尖至穿刺针固定筋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即为穿刺针刺入皮肤的最大距离,由此,可以保障穿刺的安全性。
[0018]进一步设置是穿刺针在其位于下移的最大行程状态下,其针尖至框体的下开口面的凸出高度与人体皮肤穿刺试验的表皮厚度相一致。此设置,可以提高穿刺的安全性。
[0019]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取样筒的针头连接部的周向上凸起设置有环形密封凸圈,所述的针头座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该环形密封凸圈密封且定位卡配的环形密封凹槽。通过本设置,实现了取样筒与针头座之间的可拆卸密封配合。
[0020]进一步设置是还包括有弃针机构,所述的弃针机构包括有活动套设于取样筒外并位于针头座的上方的多个弃针圈、将多个弃针圈进行同步联动连接的弃针圈联动支架,以及用于驱动弃针圈联动支架纵向移动的弃针圈驱动杆,所述的弃针圈的下端与针头座的上端向下方向顶推配合。通过本设置,在穿刺作业完成后,驱动弃针圈驱动杆下移,进而使得弃针圈向下顶推针头座,从而使得所有的针头座能够同步被卸下,极大地提高了针头座卸载的效率。
[0021]进一步设置是驱动隔板的外端固定设置有驱动手柄,所述的驱动手柄包括有纵向设置有驱动轴管以及固定于驱动轴管上的手柄部。
[0022]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驱动轴管内纵向设置有中心孔,所述的弃针圈驱动杆的上端活动穿过驱动隔板并置于该中心孔内,弃针圈驱动杆上固定设置滑移设置于中心孔内的弹簧上支板,该弹簧上支板与驱动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通过本设置,利用了针圈驱动杆下移的操作手感。
[0023]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弃针圈驱动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弃针按钮。通过本设置,提高了弃针圈驱动杆操作的手感。
[002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介绍。
【附图说明】
[0025]图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俯视图;
[0027]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0028]图4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仰视图;
[0029]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0030]图6为图4的C-C剖视图;
[0031]图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分解图。
[0032]图8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配合使用的穿刺针头盒结构图;
[0033]图9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配合使用的过敏原液盒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