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10251739阅读:来源:国知局
和图3所示的吸收性忍40相同的忍材,非积纤部 如上所述为了有意地阻碍吸收性忍的形成材料的堆积而形成。实施例1中所用的吸收性忍 为使颗粒状的吸水性聚合物(SAP)保持于纤维集合体的单层构造的吸收性忍,是包含绒毛 浆200g/m 2和吸水性聚合物285g/m2的均匀混合物的总克重485g/m2的吸收性忍。实施例1中 所用的吸收性忍的尺寸为:纵向长度370mm、最小宽度75mm、厚度3.9mm。另外,所用的吸收性 忍的非积纤部的纵向长度为105mm,宽度为14mm。
[0110] 用包忍片包覆吸收性忍制成吸收体后,对该吸收体的非积纤部从肌肤相对面和非 肌肤相对面的两面进行加热加压,由此将肌肤侧包忍片和非肌肤侧包忍片在非积纤部接 合。该非积纤部的两个包忍片的接合部,通过事先涂敷的粘接剂和两个包忍片的热烙接而 形成。另外,对于吸收体的分别从非积纤部的两侧缘起的IOmmW内的区域,分别从肌肤侧包 忍片侧及非肌肤侧包忍片侧实施压纹加工,W图3所示的离散图案形成有多个圆形的凹陷 部。
[0111] [比较例1]
[0112] 除了不在吸收性忍形成非积纤部W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展开型的一次 性尿布。
[0113] [比较例2]
[0114] 除了变更吸收性忍的非积纤部的位置W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展开型的 一次性尿布。比较例2中所用的吸收性忍的非积纤部,参照图3,在吸收体腹侧部4F的偏倚于 吸收体档部4M的区域4-2具有纵向前端(靠腹侧腰部的端部),从该纵向前端向吸收体背侧 部4R沿纵向X延伸,与图3所示的吸收体4同样,在吸收体背侧部4R的偏倚于吸收体档部4M的 区域4-5具有纵向后端(靠背侧腰部的端部)。
[0115] [评价]
[0116]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一次性尿布,通过下述方法评价吸收体破坏动作次数。将其 结果示于下述表1。
[0117] <吸收体破坏动作次数的测定方法〉
[0118] 将评价对象的尿布W肌肤相对面即正面片为内侧在纵向上对折,用手指拿着人造 尿的注入预定部即吸收体的中屯、部的两侧,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地移动。反复进行50次该上 下动作后,使尿布的各部分伸长而扩展成图1所示的平面状,在将正面片向上固定于水平面 上的状态下,向吸收体的中屯、部的该正面片上注入人造尿40g使其吸收,之后,在自然状态 下放置3分钟。接着,对尿布再次进行在注入人造尿前所进行的上述上下动作。该上下动作 是假设的尿布穿戴中的穿戴者的腿部活动。反复进行该上下动作,直至吸收体破坏,将为了 使吸收体破坏所需要的上下动作的次数作为吸收体破坏动作次数。吸收体的一部分溃烂的 情况也判断为"吸收体破坏"。吸收体破坏动作次数越多,吸收体的保形性越优异,能够判断 为在穿戴中吸收体不易破碎,为高评价。
[0119] 上述测定方法中所用的人造尿的组成如下:尿素1.94质量%、氯化钢0.7954质 量%、硫酸儀(屯水化物)〇. 11058质量%、氯化巧(二水化物)0.06208质量%、硫酸钟 0.19788质量%、聚氧乙締月桂酸0.0035质量%和离子交换水(剩余量)。
[0120] 表1
【主权项】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吸收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具有 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纵向和与其正交的横向,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 于: 所述吸收体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包 芯片;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包芯片,且在将该吸收体在纵向上三 等分时被划分为:位于其中央,穿戴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 戴者的腹侧的位置的腹侧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位置的背侧部, 在所述吸收性芯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吸收性芯的非积纤部,该非积纤部在将所 述裆部在纵向上二等分时的偏倚于所述腹侧部的区域具有纵向前端,从该纵向前端在所述 纵向上延伸, 所述肌肤侧包芯片和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在所述非积纤部接合, 在所述吸收体的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周边部,形成有所述肌肤侧包芯片或所述非肌肤 侧包芯片与所述吸收性芯一体地被压实而形成的凹陷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的长度为所述吸收性芯的横向的长度的最小值的15%以上50% 以下。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的长度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的横向长度的最小值为20%以上 50%以下。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的长度为5mm以上40mm以下。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和所述肌肤侧包芯片在所述非积纤部接合,该非积纤部中的该肌肤侧包芯 片与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的接合力(H2),比该非积纤部中的所述正面片与该肌肤侧包芯片 的接合力(H1)大。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中的该肌肤侧包芯片与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的接合力(H2)相对于该非 积纤部中的所述正面片与所述肌肤侧包芯片的接合力(H1)的比,即接合力(H2)/接合力 (H1)为1.1以上5.0以下。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中的所述正面片与所述肌肤侧包芯片的接合力(H1)为0.2N以上4.5N以 下。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中的所述肌肤侧包芯片与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的接合力(H2)为0.5N以 上5.0N以下。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横向的长度大于非肌肤相对面侧的横向的长度。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的长度(W1)与该吸收体的非肌肤 相对面侧的该非积纤部的横向的长度(W2)的比,即长度(W1)/长度(W2)为1.1以上2.0以下。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的长度(W1)为7mm以上40mm以下。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的长度(W2)为5mm以上35mm以 下。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中的所述肌肤侧包芯片与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的接合部,位于所述吸收 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两个片分别在该非积纤部的形成位置凹陷成凹状。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肌肤侧包芯片和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这两者形成有所述凹陷部,两个片中的该 凹陷部的形成图案相同。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在俯视时为点状,在所述非积纤部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的周边部,以离散 的图案形成有多个。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非积纤部的纵向的周边部不形成所述凹陷部。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包芯片和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为无纺布。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中,包含所述裆部的纵向中央部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弯曲成向内弯 的圆弧状,在俯视时形成为纵向中央部向内侧缩细的沙漏状。1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无负荷时的厚度为2. Omm以上15mm以下。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克重为l〇〇g/m2以上1000g/m2以下。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包芯片和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为一个连续的片材。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在俯视时形成为矩形形状,以其长度方向与纵向一致的方式在所述吸收 体的横向的中央形成有一条所述非积纤部。2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的长度在其纵向的全长中是一定 的,在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该非积纤部的横向的长度在其纵向的全长中也是一定 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吸收性芯(40)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性芯的非积纤部(5)。非积纤部(5)在将吸收体裆部(4M)在纵向(X)二等分时的偏倚于吸收体腹侧部(4F)的区域(4-3)具有纵向前端(5f),从该纵向前端(5f)向吸收体背侧部(4R)在纵向(X)上延伸。肌肤侧包芯片(41)和非肌肤侧包芯片(42)在非积纤部(5)接合。在吸收体(4)的非积纤部(5)的周边部,形成有肌肤侧包芯片(41)或非肌肤侧包芯片(42)与吸收性芯(40)一体地被压实而形成的凹陷部(6)。
【IPC分类】A61F13/496
【公开号】CN205163406
【申请号】CN201520839243
【发明人】植田章之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7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