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保温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181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保温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锅。
背景技术
目前,电饭锅、电压力锅及普通型压力锅均没有科学的保温技术,导致热能量经锅身、锅盖及蒸气释放掉,电饭锅和电压力锅的热效率只有70%,普通型压力锅的热效率只有50%,电饭锅和电压力锅的自动电热保温使电热盘频繁启动而造成高额耗能,电热盘装置在外锅内部容易接触内锅溢出的水份而造成漏电或短路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真空技术实现保温节能的电压力锅。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真空保温电压力锅,锅盖与锅体利用密封圈密封,锅盖顶部设有限压阀,锅盖、锅体侧壁、电灶均为双层内真空结构,锅体下方活动安装电灶,电灶内装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安装在电灶内,它是在导向管内安装有接触弹簧,接触弹簧的顶部连接电盘装置板,电盘装置板上固定有电热盘,电热盘与上面的锅体的单层底部面接触。锅体侧壁的双层内真空密封结构中设置有加强筋。锅体侧壁上安装有控制电热盘工作状态的电子定时器。
本发明对压力锅和电灶采用了封闭式真空保温技术,使锅内热能量和灶堂内的热能量没有释放的条件,热效率达到98%以上,所以本产品的额定功率要比同容积的电饭锅、电压力锅降低25%。在使用时,通过定时发热使锅内的温度和压力进入设定温区,断电后锅内可保持3-4小时的高温期和6-8小时的中温期,对食物进行无耗蒸煮和无耗保温,不需要再次启动加温,避免了高耗的启动能量,压力锅与电灶为活动式同型装配,工作时结构紧密,清洗时拆卸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真空保温节能电压力锅,其锅盖2顶部设的限压阀1及用于锅盖2与锅体6密封的密封圈5均为标准件,它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它的锅盖2、锅体6侧壁、电灶10均为双层内真空结构,锅体6下活动安装有电灶10,锅体6可以从电灶10上挪开,使用时利用锅体6的重量与电灶10密封结合,电灶10内装有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通过电灶10内中心位置的导向管13将接触弹簧14连接电盘装置板12,电盘装置板12与电热盘16为螺钉固定,电热盘16在接触弹簧14的张力作用下与锅底受热面呈压力状接触,电子定时器11根据人工定时而控制电热盘16的工作时间,电源线18接通电子定时器11,再经指示灯19接通电热盘16。
本发明真空保温节能电压力锅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定时器11的时间段接通电源,指示灯亮,电热盘16得电形成电阻发热,热能量在不能透过电灶真空保温层的情况下集中向上作用于锅底受热面,锅内温度急骤上升形成压力,定时依据按锅内的食物容量分别选择6分钟、8分钟、10分钟三个时间段,定时器断电后,锅内温度可达到220℃-240℃,进入无耗蒸煮期,10分钟可以熟饭、熟粥。由于本产品的定时段对锅内所产生的温度只在220℃-240℃之间,所产生的气压低于限压阀的压力标准,所以锅内的气压不能破阀而出,使热能量和营养得到充分保持。由于具备了无耗蒸煮和无耗保温的技术条件,可使锅内一直保持恒温、恒压的状态,没有超压的因素存在,致使热效率和安全性能无限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保温电压力锅,锅盖(2)与锅体(6)利用密封圈(5)密封,锅盖(2)顶部设有限压阀(1),其特征在于锅盖(2)、锅体(6)侧壁、电灶(10)均为双层内真空结构,锅体(6)下方活动安装电灶(10),电灶(10)内装有电加热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温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安装在电灶(10)内,它是在导向管(13)内安装有接触弹簧(14),接触弹簧(14)的顶部连接电盘装置板(12),电盘装置板(12)上固定有电热盘(16),电热盘(16)与上面的锅体(6)的单层底部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温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锅体(6)侧壁的双层内真空密封结构中设置有加强筋(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温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锅体(6)侧壁上安装有控制电热盘(16)工作状态的电子定时器(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真空保温电压力锅。它的锅盖与锅体利用密封圈密封,锅盖顶部设有限压阀,锅盖、锅体侧壁、电灶均为双层内真空结构,锅体下方活动安装电灶,电灶内装有电加热装置。本发明对压力锅和电灶采用了封闭式真空保温技术,使锅内热能量和灶堂内的热能量没有释放的条件,热效率达到98%以上,所以本产品的额定功率要比同容积的电饭锅、电压力锅降低25%。在使用时,通过定时发热使锅内的温度和压力进入设定温区,断电后锅内可保持3-4小时的高温期和6-8小时的中温期,对食物进行无耗蒸煮和无耗保温,不需要再次启动加温,避免了高耗的启动能量,压力锅与电灶为活动式同型装配,工作时结构紧密,清洗时拆卸方便。
文档编号A47J36/24GK1923097SQ20051003207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0日
发明者宣昌黎 申请人:宣昌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