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41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湿式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含垃圾的户外空气通过液体罐中的液体而去除垃圾的湿式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这种湿式电动吸尘器中,在液体罐中放入水,将含垃圾的户外空气与该水激烈混合而将垃圾捕捉到水中。因此,从液体罐(水罐)排出的空气中大量含有水滴。
液体罐的上部空间被排气泵减压,若使该上部空间的空气中所含的水滴变多,则排气泵中将会大量进水,进而损害排气泵,从排气泵向外排出的气体中也会含水分,所以不理想。
实公昭63-1283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公平6-104098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4-92636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许第2701132号[专利文献5]特许第2701129号[专利文献6]特许第2772754号[专利文献7]实公昭53-23982号公报[专利文献8]特开平10-12803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在水罐内的上部空间设置高速旋转的大约呈杯子状的水分离器(旋转分离器),将水罐中的空气(含水滴的空气)通过设置在该水分离器中的缝隙并向内侧导入到排气泵。用该缝隙将水滴由离心力分离,并送回水罐。
专利文献2,3中公开了使旋转方向指向圆筒状的水罐内的上部空间而使含垃圾的户外空气流入,与水面激烈地接触而将垃圾捕捉到水中。该情况下,是从水罐的上部空间的中央排出空气。
引用文献4,5,6中公开了使含垃圾的户外空气从水罐内的外围沿旋转的方向流入水中。另,专利文献4,5中也公开了沿竖直方向组合不同半径的圆筒形成迷路(弯曲空气通路),进而分离水。
专利文献1~6的任意一个都是使含垃圾的户外空气沿水罐的外围流入,并从水罐的中央排气。对此专利文献7,8中公开了通过从水罐的中央附近进入水中的外筒(12,专利文献7)或扇形开口部(10,专利文献8)将户外空气导入到水中,将这些外筒或扇形开口部的下端边缘向半径方向的外侧迂回,而将该经由该水的户外空气导入水罐的上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使用专利文献1所示的高速旋转的水分离器,由于通过该排气泵马达的旋转轴驱动,所以不仅结构复杂,还形成噪音和震动的发生源。
专利文献2,3中,将户外空气加入到水罐内水面上方的上部空间中,此时形成旋转流,通过该空气流使水旋转。专利文献4,5,6中,是将户外空气吹入于水中,使水直接旋转。但是,也会导致空气从这些旋转的水面的不特定处以泡状上浮的情况,空气与水滴的分离在水面上变得不充分。另,未能在水中捕捉的细小的垃圾与空气一同进入上部空间,进而被排气。
专利文献7,8中,因不产生旋转流而无法利用离心力,存在从空气分离垃圾和水滴的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式电动吸尘器,没有使用旋转水分离器时的复杂构造且噪音和震动不会变大,不只是使水流形成旋转流,还使上部空间内的空气流形成旋转流,而利用离心力有效率地去除排气中所含的水滴及细小的垃圾。
<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由下述湿式电动吸尘器而达成通过将加入了液体至所定液面的、大约为圆筒状的液体罐内的上部空间进行减压而向液体罐内的液体中导入含垃圾的户外空气,其特征为,包括吸入通路,该吸入通路具有吸入口,该吸入口从上述液体罐内的中央底部附近作为旋转流吹出含垃圾的户外空气;整流板,该整流板位于上述吸入口的上方,并从上述液体罐的中央附近向半径方向以大致圆盘状扩大,在其与上述液体罐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的同时,从上述环状间隙将空气作为旋转流导入上述液体罐的上部空间;排气通路,该排气通路从上述液体罐的上部空间排出空气。
从吸入通路的吸入口,将含垃圾的户外空气从液体罐内的中央附近底部向旋转方向导入,从该吸入口吹出的户外空气被引导到整流板的下面,而与液体激烈的混合的同时进行旋转。因此该户外空气与液体的混合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整流板的外周缘方向移动,其间,垃圾被液体捕捉之外,轻的空气从整流板的外周缘与液体罐的内周缘之间形成的环状间隙旋转的同时,流入到液体罐内的上部空间。
从液体中流入到上部空间的空气的流入位置不是液体表面全体,而被限于整流板与液体罐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环状间隙),所以在上部空间生成充分强的空气旋转流。因此该空气所含的重的组分,即液滴(水滴)或未被液体捕捉的细微垃圾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附着在液罐的内周面而被去除,这些被分离的轻空气被在液体罐的上部空间开口的排气通路排出。其结果,能够有效地去除排气所含的液滴与细微垃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主要部分即液体罐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其俯视图。
图3为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相同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4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4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为电动吸尘器的外观图。
符号说明
10水罐(液体罐)12罐主体14内部部件16盖18圆板部22圆筒部24螺旋状流路26吸入口28吸入管32吸入通路34整流板36环状间隙40排气口42上部空间44、46挡板52干式过滤器54排气泵具体实施方式
吸入通路优选是配置成能够将含垃圾的户外空气从液体罐的上部位置引入,使液体罐中央附近几乎垂直地下降,而导入到整流板中央下方的吸入口(权利要求2)。因为吸入通路是位于液体罐内的中央,不阻碍混合流的旋转流动或上部空间内中的空气旋转流动。
若将排气通路的排气口相对吸入通路沿半径方向邻接而使其在液体罐的上部开口,就能够不妨碍吸入通路外侧生成的空气的旋转而将空气排出(权利要求3)。并且该排气口优选为连续设置容量尽量大的排气空间,设置成以不妨碍从上部空间流入的空气旋转。
在吸入通路的下部,为了对从吸入口向液体罐底部流入的户外空气赋予旋转,优选为形成螺旋状的流路(权利要求4)。能够对户外空气和混合流赋予强的旋转。
整流板优选为以吸入口侧低、沿着户外空气旋转的方向逐步变高的方式倾斜设置(权利要求5)。混合流一边从吸入口的附近开始旋转,一边被导向整流板的下面,能够随着整流板下面的倾斜而上浮(即利用浮力)而强化旋转流动。
整流板的半径优选为在吸入口侧大,并沿旋转方向逐步变小(权利要求6)。此时,在整流板的外周缘与液体罐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从吸入口侧沿旋转方向逐步扩大,能够辅助强化从该环状间隙向上部空间流入的空气的旋转。
在液体罐的上部空间中,优选设有从流入排气口的空气中去除液滴的挡板(权利要求7)。即,该将挡板设在排气口的外周侧,设置成空气的旋流碰到该挡板后流入到排气口。例如,可设置从液体罐的上部向排气口与液体罐的周围面之间下降的圆筒形的挡板(权利要求8)。
优选在液体罐的上部安装干式过滤器,通过该干式过滤器排气(权利要求9)。万一排气中含有液滴和细微的垃圾时,可通过该过滤器去除。若在液体罐的上部以覆盖干式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排气泵,液滴和细微的垃圾更加不易进入到排气泵,能够保护排气泵(权利要求10)。
实施例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主要部分即液体罐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其俯视图、图3为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为沿相同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6、7、8为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VI-VI线的剖视图、VII-VII线的剖视图、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为使用该液体罐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图。
在图1~4中,符号10为水罐。水罐10包括有底圆筒状的罐主体12、和被安装在主体12开口处的内部部件14以及盖16。内部部件14具有从上方与罐主体12的开口边缘接合的上圆板部18,该上圆板部18的周缘部是通过衬垫20、20气密地被夹持在罐主体12的开口边缘与盖16之间。
内部部件14的上圆板部18为俯视呈圆形,在其中央,圆筒部22向下方垂直延伸,在该圆筒部22的下端形成有水平方向(参照图5)被描绘成螺旋并指向略切线方向开有的螺旋状流路24。该流路24的开口为后述吸入通路32的吸入口26。
从上方将吸入管28插入圆筒部22。该吸入管28为几乎以直角弯曲的、截面为圆形的管,其一端朝向上圆板部18和盖16之间的空间(排气空间)30的侧面并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另一端进入圆筒部22内。该吸入管28与圆筒部22内面之间保持气密封。其结果是,吸入管28与圆筒部22的下部构成将含垃圾的户外空气导入吸入口26的吸入通路32。
在该吸入管28的上流侧通过柔性连接管(未图示)连接吸入部件(未图示),含垃圾的户外空气从吸入部件经吸入通路32导入到罐主体12内。
在圆筒部22的下部,一体形成有以檐状覆盖该吸入口26上方的整流板34。该整流板34为略圆盘状,以吸入口26一侧低、沿吸入口26的开口方向(后述混合流的旋转方向)逐步变高的方式倾斜。在水罐10内,加入大约淹没该整流板34的高度的、或接近于整流板34下面的高度的水(参照图3,4)。
另,该整流板34的外周缘与水罐主体1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俯视为环状的间隙(环状间隙)36。如图6所示,整流板34的半径在吸入口26侧大,并沿吸入口26的开口方向(混合流的旋转方向)逐渐变小。即,在图6中,随着从吐出口26侧的逆时针旋转,整流板34的半径减小。因此该环状间隙36在吸入口26侧窄,并随着吸入口26的开口方向(混合流的旋转方向)的旋转逐步变大。即,在图6中,随着从吐出口26侧的逆时针旋转,间隙36扩大。
在圆筒部22的下端安装有底板38。该底板38使螺旋状流路24的底面沿着混合流的旋转方向逐步下降,由此使流路24的断面积沿流下方向逐步增大。即,底板38为圆筒形,在图5中,随着从吐出口26侧的逆时针旋转,底板38的高度变大。
在内部部件14的上圆板部18上,邻接圆筒部22的半径方向外侧而开有排气口40。该排气口40连通水罐10内的上部空间42以及内部部件14和盖16之间的空间(排气空间)30,如图8所示,其是包围圆筒部22的略圆弧状。在上圆板部18的下表面,形成有与圆筒部22同心的圆筒状的2个挡板44、46。内侧的挡板44的下缘为水平,外侧的挡板46比内侧挡板44短,其下缘是以沿着上部空间42内的空气旋转方向逐步变高的方式形成螺旋状。排气口40开口于圆筒部22与内侧挡板44之间。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排气空间30和排气口40形成排气通路。
在盖16的上表面中央突设有包围圆形开口48的环状筋50,在该筋50中装填干式过滤器52。在筋50上安装有连接于该干式过滤器52上方的排气泵54(图4)。排气泵54由电动马达旋转叶片,将对空间30内部以及通过排气口40与其连通的水罐10内的上部空间42进行排气。因此,上部空间42保持负压,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从吸入管28吸入含垃圾的户外空气到罐10中。
排气泵54被收纳于图9所示的中躯部56中。中躯部56为将转向架58与主体部60上下重叠并通过左右一对锁定部件62(只图示一个)结合的结构。转向架58的四角具有小脚轮64,在其中央从下方安装有上述液体罐10。液体罐10的底面可以在安装于转向架58的状态下与底板分离,其全体通过小脚轮64移动。
主体部60收纳排气泵54,将主体部60从上方重叠转向架58并用锁定部件62固定时,设在该主体部60下表面中央的连接部(未图示)嵌合到包围过滤器52的盖16一侧的筋50。在该状态下,吸入部件通过柔性连接管被连接到开口在主体部60前面的吸入通路32上。
接着,说明该实施例的工作情况。当排气泵54启动时,含垃圾的户外空气从吸入管28被导入圆筒部22的下方,该户外空气在螺旋状的流路24中旋转的同时,从吸入口26流入到水罐10内的水中(参照图5)。该户外空气与水混合,该混合流一边以螺旋状画圆一边在水中旋转。
此时,吸入口26的上方被整流板34以檐状覆盖,所以混合流被导向该整流板34的下表面而上升,通过上升强化旋转的同时继续旋转。该旋转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周侧流动,其间户外空气与水激烈地混合,户外空气所含的垃圾被水捕捉。另,户外空气从整流板34与水罐内周面即罐主体1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环状间隙36上浮到水面,此时通过混合流的旋转动能使从水面排出的空气流也旋转。
存在空气流中混入水滴或混入不能被水捕捉的垃圾如细微的垃圾或表面不易被水润湿的垃圾的情况。因此类水滴或垃圾比空气重,所以在伴随空气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周方向分离,并附着在罐内面进而被捕捉。另,旋转的空气碰到挡板46、44时,在这里水滴和垃圾也被捕捉。此类被去除了水滴或垃圾的空气一边旋转,一边从排气口40进入到空间30,进而通过干式过滤器52,并被排气泵54吸引,而排气到空气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湿式电动吸尘器,通过将加入了液体至所定液面的、大约为圆筒状的液体罐内的上部空间进行减压而向液体罐内的液体中导入含垃圾的户外空气,其特征为,包括吸入通路,该吸入通路具有吸入口,该吸入口从上述液体罐内的中央底部附近作为旋转流吹出含垃圾的户外空气;整流板,该整流板位于上述吸入口的上方,并从上述液体罐的中央附近向半径方向以大致圆盘状扩大,在该整流板的外周缘与上述液体罐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的同时,从上述环状间隙将空气作为旋转流导入上述液体罐的上部空间;排气通路,该排气通路从上述液体罐的上部空间排出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电动吸尘器,吸入通路在液体罐的中央上部附近弯曲,并使液体罐中央附近几乎垂直地下降,而将从液体罐的上部位置导入的户外空气导向整流板中央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电动吸尘器,排气通路相对吸入通路,并具有在半径方向上邻接且在液体罐的上部开口的排气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电动吸尘器,在吸入通路的下部形成有从吸入口向旋转方向吹出户外空气的螺旋状的流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式电动吸尘器,整流板以吸入口一侧低、沿从吸入口导入的户外空气的旋转方向逐步变高的方式倾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式电动吸尘器,整流板在吸入口一侧半径大,并沿从吸入口导入的户外空气的旋转方向半径逐步变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电动吸尘器,在液体罐的上部空间具有挡板,该挡板位于比在排气通路的液体罐内开口的排气口更外围,且从液体罐内的旋转气流中去除液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式电动吸尘器,挡板为从液体罐的上部下降的大致圆筒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电动吸尘器,在液体罐的上部安装有使排出气体通过的干式过滤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湿式电动吸尘器,在其液体罐的上部以覆盖干式过滤器的方式安装有排气泵。
全文摘要
能够不使用旋转的水分离器而不仅使水流还使上部空间内的空气流呈强旋转流,而利用离心力有效地去除水滴及细微的垃圾。一种湿式电动吸尘器,通过将加入了液体至所定液面的、大约为圆筒状的液体罐(10)内的上部空间(42)进行减压而向液体罐(10)内的液体中导入含垃圾的户外空气,其特征为,包括吸入通路(32),该吸入通路具有吸入口(26),该吸入口从上述液体罐(10)内的中央底部附近作为旋转流吹出含垃圾的户外空气;整流板(34),该整流板位于上述吸入口(26)的上方,并从上述液体罐(10)的中央附近向半径方向以大致圆盘状扩大,在该整流板的外周缘与上述液体罐(1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36)的同时,从上述环状间隙(36)将空气作为旋转流导入上述液体罐(10)的上部空间(42);排气通路,该排气通路从上述液体罐(10)的上部空间(42)排出空气。
文档编号A47L9/18GK1977747SQ20061015074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4日
发明者林章光 申请人:株式会社泉精器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