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分离式尘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56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风分离式尘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具体是一种底部内、外集尘腔室 上设有可相对单独开启的二个底盖的旋风分离式尘杯。
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吸尘器中均采用能对带尘空气进行二级分离的旋风 分离式尘杯,其一般结构包括外壳,开设于外壳上的出风口,与外壳圆周壁 相切的进风口和设于外壳内的由同轴安装的内外筒构成的分离器;分离器的 进风口设在外筒上,呈环状体,由叶片经环状阵列旋转均布排列而成。内筒 高度低于外筒高度,分离器进风口通过内筒与尘杯出风口连通,且其水平位 置低于尘杯进风口。分离器进风口下方还设有环形隔离罩,隔离罩下方有延 伸管。这类尘杯的主要特点是底部拥有两个集尘腔, 一个是外壳与延伸管间 围成的外集成腔,另一个是延伸管内由自身围成的内集成腔。工作时带尘空 气从尘杯进风口进入后,先经一次旋风分离,灰尘沉积于外集尘腔,再经分 离器内多个螺旋片和旋转叶片的二级旋风分离,将细小灰尘沉积于内集尘 腔。人们一般通过检査内集尘腔内积灰的粗细程度来判断分离器的工作情况 和效能是否良好,为了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显然需要单独获悉内集尘腔内积 灰的情况。然而目前这类旋风分离式尘杯的缺点是内外集尘腔共用一个底 盖,开启底盖后只能同时倾倒内外集尘腔内的积灰,由于外集尘腔内粗灰的 混淆使得无法单独准确的判断内集尘腔内积灰的粗细度。再加上内外集成腔 内的积灰粗细度不同,正常一旦混入粗灰或杂质,并窜入分离器中,将极大 的影响分离器的工作效能,显然共用底盖很难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其在底部内、外集尘腔 室上分别设有可相对单独开启的二级底盖,便于分开倒灰,避免倾倒时两个 集尘腔内积灰混淆影响对内集尘腔内积灰粗细程度的判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包括外壳及外壳内分 离器下部的延伸管;所述外壳与延伸管间围成外集成腔,延伸管内由自身围 成内集成腔;其特征在于外壳上连接有对应内集尘腔的一级底盖和对应外集 尘腔的二级底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一级底盖一端与外壳藉由枢接件 连接,外壳上设有开关连接一级底盖另一端;二级底盖一端与外壳也藉由枢 接件连接,外壳上也设有开关连接二级底盖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枢接件为现有技术,可以采用独立且现成的枢接件 固接在一、二级底盖和外壳上,也可以直接成型于一、二级底盖和外壳上; 目的是使得一、二级底盖能够相对外壳转动式开启,灵活方便。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上设有开关控制一级底盖和二级底盖的开启与锁 紧。当然开关的结构形式任意,我们也优选现有的结构较为简单的翘板卡扣 式开关,其主要结构为一翘板,翘板可藉由支点翘动,翘板一端一般装有卡 钩扣接需要锁紧机构上的卡口。工作时按动翘板一端使另一端卡钩松脱与卡 口的扣接,颇为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一级底盖可在二级底盖下方,方便一级底盖相对二级底盖 先行开启,预先清理内集尘腔内的积灰。且二级底盖底部成型有同一级底盖 外轮廓相同的凹槽, 一级底盖关闭时可嵌入该凹槽内,使得结构紧凑。本实用新型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在底部内、外集尘腔室上分别设有可 相对单独开启的二个底盖,便于分开倒灰,避免倾倒时两个集尘腔内积灰混淆影响对内集尘腔内积灰粗细程度的判断。底盖部分结构简单紧凑,且灵活 便于操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仅底盖部分的分解)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级底盖开启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二级底盖同时开启示意图。其中1、外壳;la、支座;lb、拱形凸缘;lc、第一对孔;ld、第二 对孔;2、延伸管;3、 一级底盖;3a、延伸架;3b、双卡口 ; 4、 二级底盖; 4a、延伸架;4b、单卡口; 5、第一翘板卡扣式开关;5a、拱腿;5b、内凸 轴;5c、卡钩;6、第二翘板卡扣式开关;6a、外凸轴;6b、卡钩;7、枢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l、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旋风分离式尘杯,它包括外壳 1及外壳1内分离器下部延伸管2;所述外壳1与延伸管2间围成外集成腔, 延伸管2内由自身围成内集成腔;外壳1上连接有对应内集尘腔的一级底盖 3和对应外集尘腔的二级底盖4。 一级底盖3和二级底盖4的一端均藉由枢 接件连接在同一枢轴7上,所述枢轴7固定在成型于外壳1底部侧壁的支座 la上。 一级底盖3的枢接件为成型其上的两个相对的延伸架3a,延伸架3a 上开有轴孔;二级底盖4的枢接件为成型其上一个单独的带有轴孔的延伸架 4a,并被夹在一级底盖3的两个延伸架3a中间,三个延伸架藉由轴孔一齐 套设在枢轴7上。一级底盖3经第一翘板卡扣式开关5与外壳1连接;二级底盖4经第二 翘板卡扣式开关6与外壳1连接。所述外壳1底部侧壁上成型有拱形凸缘 lb,拱形凸缘lb的侧壁上打有第一对孔lc和第二对孔ld;所述第一翘板 卡扣式开关5为一拱形翘板,其两条拱腿5a相对的面上成型有一对内凸轴 5b,内凸轴5b卡入第一对孔lc中,两条拱腿5a底部均成型有卡钩5c与一 级底盖3上成型的双卡口 3b扣接;所述第二翘板卡扣式开关6的翘板两侧 面上成型有一对外凸轴6a,外凸轴6a卡入第二对孔ld中,第二翘板卡扣 式开关6底部成型有卡钩6b与二级底盖4上成型的单卡口 4b扣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翘板卡扣式开关5在拱形凸缘lb外部,而第二翘板卡 扣式开关6在拱形凸缘lb内部,它们同以拱形凸缘lb为支点载体,又被拱 形凸缘lb巧妙的分开;采用这样的设计构形以及同外壳1的连接方式,目 的是既保证它们之间不会互相干扰,又使得本实施例中开关的结构位置紧 凑,集中。本实施例中一级底盖3在二级底盖4的下部,故一级底盖3可相对二级 底盖4先行开启,如图3所示,清理内集尘腔内的积灰;便于单独准确的判 断内集尘腔内积灰的粗细度;再开启二级底盖4,清理外集尘腔内的积灰, 且二级底盖4底部成型有与一级底盖3外轮廓相同的凹槽, 一级底盖3关闭 时可嵌入该凹槽内,如图4所示。有效避免现有旋风分离式尘杯的单一底盖 倾倒时两个集尘腔内积灰混淆影响对内集尘腔内积灰粗细程度的判断。
权利要求1.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包括外壳(1)及外壳(1)内分离器下部的延伸管(2);所述外壳(1)与延伸管(2)间围成外集成腔,延伸管(2)内由自身围成内集成腔;其特征在于外壳(1)上连接有对应内集尘腔的一级底盖(3)和对应外集尘腔的二级底盖(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 底盖(3) —端与外壳(1)藉由枢接件连接,外壳(1)上设有开关连接一 级底盖(3)另一端;二级底盖(4) 一端与外壳(1)也藉由枢接件连接, 外壳(1)上也设有开关连接二级底盖(4)另一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 底盖(3)和二级底盖(4)的一端均藉由枢接件连接在同一枢轴(7)上, 所述枢轴(7)固定在成型于外壳(1)底部侧壁的支座(la)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其特征在于一级底盖 (3)的枢接件为成型其上的两个相对的延伸架(3a),延伸架(3a)上开有轴孔;二级底盖(4)的枢接件为成型其上一个单独的带有轴孔的延伸架(4a), 并被夹在一级底盖(3)的两个延伸架(3a)中间,三个延伸架藉由轴孔一 齐套设在枢轴(7)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上的开关均为翘板卡扣式开关,与一级底盖(3)连接的为第 一翘板卡扣式开关(5),与二级底盖(4)连接的为第二翘板卡扣式开关(6)。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 (1)底部侧壁上成型有拱形凸缘(lb),拱形凸缘(lb)的侧壁上打有第一对孔(lc)和第二对孔(Id);第一翘板卡扣式开关(5)为一拱形翘板,其 两条拱腿(5a)相对的面上成型有一对内凸轴(5b),内凸轴(5b)卡入第 一对孔(lc)中,两条拱腿(5a)底部均成型有卡钩(5c)与一级底盖(3) 上成型的双卡口 (3b)扣接;第二翘板卡扣式开关(6)的翘板两侧面上成 型有一对外凸轴(6a),外凸轴(6a)卡入第二对孔(ld)中,第二翘板卡 扣式开关(6)底部成型有卡钩(6b)与二级底盖(4)上成型的单卡口 (4b) 扣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其特征在于一级底盖 (3)在二级底盖(4)下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 底盖(4)底部成型有与一级底盖(3)外轮廓相同的凹槽, 一级底盖(3) 关闭时可嵌入该凹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包括外壳及延伸管;所述外壳与延伸管间围成外集成腔,延伸管内由自身围成内集成腔;其特征在于外壳上连接有对应内集尘腔的一级底盖和对应外集尘腔的二级底盖。由于在底部内、外集尘腔室上分别设有可相对单独开启的二级底盖,便于分开倒灰,避免倾倒时两个集尘腔内积灰混淆影响对内集尘腔内积灰粗细程度的判断且底盖部分结构简单紧凑,灵活便于操作。
文档编号A47L9/16GK201088546SQ200720041438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7日
发明者倪祖根 申请人:苏州金莱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