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二次旋风式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566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吸尘器二次旋风式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旋风式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真空吸尘器中,为了有效地将灰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开始广泛地使用各种形式的旋风分离装置。例如,PCT专利申请WO98/35602公开了一种旋风式真空吸尘器上的装置,带有灰尘的空气入口切向设置于旋风室的上部,顶部中央为气流出口(负压源),气流切向进入旋风室内后,在离心力作用下作旋转运动,部分灰尘下向沉降分离,同时气流从中央向上运动,经过过滤装置从顶部的气流出口排出。上述结构虽然能实现一定程度的灰尘分离,但沉降下来的灰尘容易被气流带动而再次进入上升气流中,由此造成上升气流中的灰尘含量大,过滤装置易发生堵塞,需要经常清洗。
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二级分离装置,即在上述旋风分离装置的气流出口后方再设置第二级旋风分离装置,同时,增大过滤装置的孔径,细小的灰尘可以穿越过滤装置,以减轻过滤装置的堵塞情况。然而,由于二级旋风分离装置的设置,导致了气流压力损失增大,除尘效率降低。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899188A公开了一种吸尘器二次旋风式分离尘杯,在分离器的外筒体周壁开有低于尘杯进风口的分离器进风口,外筒体中心设有同轴安置的内筒体,在内筒体上部,分离器进风口上方开设有与周壁相切按环状阵列旋转均布排列的进风口,内筒体内壁还装有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筒体。这种结构由于把二级旋风分离装置设置在一级旋风的中心,外筒体上开设环状分布的进风口与一级旋风相连,并在内筒体上开设环状阵列旋转均布排列的进风口,使得气流压力损失小,但是由于在外筒体上开设了环状分布的进风口,使得最外层的一级旋风的效果大为降低,大量灰尘进入了二级旋风装置,未能起到二次旋风分离的应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流压力损失小、除尘效率高的真空吸尘器二次旋风式分离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吸尘器二次旋风式分离装置,包括上游旋风机构、下游旋风机构和集尘室,所述下游旋风机构位于上游旋风机构的内部,所述上游旋风机构和下游旋风机构之间设置有环形的隔离室,上游旋风机构的进气口一侧设置有挡板,由此构成向另一侧延展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远端与隔离室之间,设置有滤孔阵列,环形通道下方为外集尘室;所述隔离室与下游旋风机构之间,设置有至少3个切向入口,下游旋风机构中央为圆柱,圆柱上部设置有尖部向上的圆锥状栅格,下游旋风机构的上部一侧设有出尘缺口,出尘缺口外侧为出尘通道,其下方为次级集尘室,圆锥状栅格下方底部设有出气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向入口为敞开式结构,即切向入口的侧壁长度不大于入口的直径。
所述切向入口环绕下游旋风机构均匀分布,切向入口位于次级集尘室之上的下游旋风机构的下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通道与外集尘室之间,设置有从内壁向外下侧伸展构成的锥台状的隔离罩,隔离罩与外壁之间为集尘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气口位于上游旋风机构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带有灰尘的气流从进气口进入上游旋风机构,受到挡板的阻档,同时在负压源的作用下,沿环形通道在外集尘室上部作螺旋运动,由于涡流作用,大颗粒灰尘沉降进入底部的外集尘室,随着负压源的吸引力,气流经滤孔阵列进入隔离室,在此过程中,滤孔阵列起到过滤作用,较大颗粒的灰尘均被阻挡而沉降进入外集尘室;带有少量细灰的气流进入隔离室后,从下游旋风机构的切向入口进入,再次获得旋转动力,在下游旋风机构内,气流围绕圆柱作高效旋风向上运动,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上端的出灰缺口甩出,经出尘通道进入次级集尘室,干净的气流从圆锥状的栅格下降,由出气口流出,经过电机的前过滤片进入电机。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上游旋风机构和下游旋风机构之间设置了环形的隔离室,在上游旋风机构的环形通道末端设置滤孔阵列,从而,在一级除尘时,除了利用旋转运动实现灰尘沉降外,还利用滤孔阵列进一步过滤大颗粒灰尘,提高了一级除尘的效率; 2.下游旋风机构中,中央设置圆柱,顶部设置倒置的锥形栅格,使得气流自下而上旋转,灰尘更易因离心力作用被甩出,达到高效分离的效果; 3.下游旋风机构设置了多个分布的切向入口,同时,切向入口为敞开式,因而,气流在经过切向入口时有少量会回流至隔离室,带动隔离室中的空气作旋转运动,由此,带有细灰的气流在二级旋风机构中,被更充分地带动旋转,进一步提高了分离效果; 4.下游旋风机构设置在上游旋风机构的内部空间,两级旋风的整体空间排布使得除尘效率高,压力损失小,且结构紧凑。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附图5是图1的D-D剖视图; 附图6是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1、上游旋风机构;2、下游旋风机构;3、进气口;4、挡板;5、环形通道;6、隔离室;7、滤孔阵列;8、外集尘室;9、切向入口;10、圆锥状栅格;11、出尘缺口;12、出尘通道;13、次级集尘室;14、出气口;15、隔离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至附图6所示,一种真空吸尘器二次旋风式分离装置,包括上游旋风机构1、下游旋风机构2和集尘室,所述下游旋风机构位于上游旋风机构的内部,所述上游旋风机构和下游旋风机构之间设置有环形的隔离室6,进气口3位于上游旋风机构的上部,进气口一侧设置有挡板4,由此构成向另一侧延展的环形通道5,所述环形通道远端与隔离室之间,设置有滤孔阵列7,环形通道下方为外集尘室8,环形通道与外集尘室之间,设置有从内壁向外下侧伸展构成的锥台状的隔离罩15,隔离罩与外壁之间为集尘通道;所述隔离室与下游旋风机构之间,均匀分布有3个切向入口9,所述切向入口为敞开式结构,即切向入口的侧壁长度不大于入口的直径,位于次级集尘室13之上的下游旋风机构的下部;下游旋风机构中央为圆柱,圆柱上部设置有尖部向上的圆锥状栅格10,下游旋风机构的上部一侧设有出尘缺口11,出尘缺口外侧为出尘通道12,其下方为次级集尘室,圆锥状栅格下方底部设有出气口14。
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吸尘器二次旋风式分离装置,包括上游旋风机构[1]、下游旋风机构[2]和集尘室,所述下游旋风机构位于上游旋风机构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旋风机构和下游旋风机构之间设置有环形的隔离室[6],上游旋风机构的进气口[3]一侧设置有挡板[4],由此构成向另一侧延展的环形通道[5],所述环形通道远端与隔离室之间,设置有滤孔阵列[7],环形通道下方为外集尘室[8];所述隔离室与下游旋风机构之间,设置有至少3个切向入口[9],下游旋风机构中央为圆柱,圆柱上部设置有尖部向上的圆锥状栅格[10],下游旋风机构的上部一侧设有出尘缺口[11],出尘缺口外侧为出尘通道[12],其下方为次级集尘室[13],圆锥状栅格下方底部设有出气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旋风式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入口为敞开式结构,即切向入口的侧壁长度不大于入口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旋风式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入口环绕下游旋风机构均匀分布,切向入口位于次级集尘室之上的下游旋风机构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旋风式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通道与外集尘室之间,设置有从内壁向外下侧伸展构成的锥台状的隔离罩[15],隔离罩与外壁之间为集尘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旋风式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位于上游旋风机构的上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吸尘器二次旋风式分离装置,包括上游旋风机构、下游旋风机构和集尘室,下游旋风机构位于上游旋风机构的内部,其特征在于上、下游旋风机构间设置有环形的隔离室,上游旋风机构的进气口一侧设置有挡板,由此构成向另一侧延展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远端与隔离室之间,设置有滤孔阵列,环形通道下方为外集尘室;所述隔离室与下游旋风机构之间,设置有至少3个切向入口,下游旋风机构中央为圆柱,圆柱上部设置有尖部向上的圆锥状栅格,下游旋风机构的上部一侧设有出尘缺口,出尘缺口外侧为出尘通道,其下方为次级集尘室,圆锥状栅格下方底部设有出气口。本实用新型除尘效率高,压力损失小,且结构紧凑。
文档编号A47L9/10GK201082150SQ20072004140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日
发明者伟 汪 申请人:伟 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