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66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吸尘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 离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吸尘器是利用安装在本体内部的吸入电机产生的吸入力吸 入包含尘埃的空气后,在本体的内部对尘埃进行过滤的装置。
吸尘器中包含有吸入喷嘴,它用于吸入包含有尘埃的空气;吸尘器 本体,它与吸入喷嘴连通;延长管,它用于将吸入喷嘴吸入的空气向吸尘 器本体方向引导;把手,它与延长管进行结合;连接管,它用于使经由延 长管的空气流入到吸尘器本体。此外,在吸尘器本体中安装有用于分离尘 埃的尘埃分离装置,尘埃分离装置由尘埃分离单元和用于储存分离的尘埃 的集尘装置构成。
并且,通过吸入喷嘴吸入的包含有尘埃的空气,将依次经由延长管、 把手及连接管,流动到尘埃分离装置中。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吸尘器中,当在尘埃分离单元中吸入废纸等较大 尘埃的情况下,吸入的尘埃将被卡在尘埃分离单元,并堵住流路,从而导 致吸尘器的吸入性能降低。
并且,当在尘埃分离单元中卡住较大的尘埃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在分 离尘埃分离单元的状态下清理尘埃,从而导致用户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 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在本发明中,在尘埃分离单元中流入包含有尘埃的 空气之前,使废纸等较大的尘埃先得到分离,并且可使用户容易的清理分 离的尘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集尘装置的集尘容量最大化的真空 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
为了达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其特 征在于,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集尘装置,它划分为第1空间和第2空间形成;吸入口,它使空气向第l空间吸入;尘埃分离单元,它从第l空间 排出的空气中分离尘埃,并形成有多个吸入部,其中,尘埃分离单元中分 离的尘埃将储存在第2空间中。
并且,为了达到目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 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集尘装置;划分部,它用于将 集尘装置的内部划分为第1空间和第2空间;加压构件,它设置于集尘装 置的内部,并用于同时压縮第1空间及第2空间中储存的尘埃。
本发明中的效果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中的实施例,由于废纸等较 大的尘埃在流动到尘埃分离单元之前在集尘装置中得到1次过滤,从而可 防止较大的尘埃流入到尘埃分离单元并堵住尘埃分离单元的现象。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废纸等较大的尘埃储存到集尘装置中,从而 可在集尘装置中容易的清空分离的较大尘埃。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尘埃分离单元的内部形成多个旋流流动, 空气的流动流路面积将增大,从而可减少空气的流路损失,并提高分离性 能。
并且,在本发明中,吸入部形成于尘埃分离单元的两侧,尘埃排出部形 成于尘埃分离单元的中央部,在尘埃分离单元的中央部将生成强大的旋流 流动,从而可使尘埃向集尘装置顺畅的进行排出。


图1是第1实施例中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按图1的i-r切开的截面图3是按图i的n-n'切开的截面图; 图4是按图i的in-ni'切开的截面图5是第2实施例中的集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平截面图; 图6是第3实施例中的集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第4实施例中的集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按图7的IV-IV'切开的截面图; 图9是按图7的V-V'切开的截面附图符号说明
l:尘埃分离装置 10:尘埃分离单元
420:集尘装置 120:吸入部 140:空气排出部 164、 166:分支流路
IIO:旋流部 130:尘埃排出部
160:分支部 112:扩管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图l是第l 实施例中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 中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l,其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尘埃分离单元 10,它从吸入的空气中分离尘埃;集尘装置20,它用于储存从尘埃分离单 元10中分离的尘埃。
为了通过旋流原理分离空气中的尘埃,在尘埃分离单元10中包含有圆
筒形状的旋流部IIO。
此外,在旋流部110的两侧形成有一对吸入部120,吸入部120使空气 吸入到尘埃分离单元10的内部,为了在旋流部110的内部形成旋流流动, 一对吸入部120向旋流部110的切线方向形成。
并且,在旋流部110中设置有使空气分流到一对吸入部120的分支部 160,关于分支部160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旋流部110的中央部形成有尘埃排出部130,尘埃排出部130用于排 出在旋流部110的内部分离的尘埃。
由此,通过各吸入部120从旋流部110的两侧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 将通过旋流流动与空气产生分离,并向旋流部110的中央部流动。并且, 向屮央部流动的尘埃将通过尘埃排出部130排出到集尘装置20。其中,为 了顺畅的排出尘埃,尘埃排出部130向旋流部110的切线方向形成。
随着从旋流部110分离的尘埃向旋流部110的切线方向排出,即,向 与尘埃原先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排出,从而可容易的排出密度较大 的尘埃的同时,密度较小的尘埃也将容易的从旋流部110排出。
并且,由于可容易的排出密度较小的尘埃,在后述的过滤器构件中将 不会堆积密度较小的尘埃,从而可使空气顺畅的进行流动,并可进一步提 高尘埃分离性能。
此外,在旋流部110的两侧形成有一对空气排出部140, 一对空气排出部140用于从旋流部IIO排出分离尘埃的空气。并且,通过空气排出部140 排出的空气在合流的状态下流入到图中未示的吸尘器本体中。
此外,集尘装置20是用于储存从尘埃分离单元10分离的尘埃的部分, 并且,集尘装置20随着安装于吸尘器本体将与尘埃分离单元10连通。
图2是按图1的I-I'切开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在旋流部110的两 侧端形成有一对吸入部120,各吸入部120向旋流部110的切线方向形成。 并且,在各吸入部120连接有分支部160,分支部160可与旋流部110 —体 形成,或与旋流部IIO进行结合。在本实施例中,将以分支部160与旋流 部110 —体形成为例进行说明。
此外,分支部160中形成有空气流入的流入部162,以及使通过流入部 162流入的空气进行分流的一对分支流路164、 166,其中,流入部162将 与集尘装置20连通。
由此,通过流入部162流入到分支部160的空气将通过各分支流路164、 166进行分流,并通过与各分支流路164、 166连通的各吸入部120流入到 旋流部110。随着通过各吸入部120吸入空气,在旋流部110的内部将形成相互对 应的一对旋流流动。
如上所述,随着在单一的空间中同时形成一对旋流流动,空气的流动 流路面积将增大,从而减少空气的流路损失,并可提高分离性能。
并且,如图2所示, 一对旋流流动分别在旋流部110的两侧形成,并 向中央部流动,各旋流流动将在中央部汇集到一起。由此,在旋流部IIO 的中央部将形成比吸入部120侧形成的旋流流动更为强力的旋流流动。
由此,在一对旋流流动汇集于旋流部110的中央部的情况下,其流动 强度将大于在相同的空间中形成单一的旋流流动的情况,从而可进一步提 高尘埃分离性能。
此外,流动到旋流部110的中央部的尘埃在强力的旋流流动的作用下, 将通过尘埃排出部130排出到集尘装置20,从而可提高尘埃的排出性能。
特别是,头发等尘埃由于带有静电而容易粘贴在尘埃排出部130的入 口侧或内部,但是,通过如上所述在尘埃排出部130侧形成强力的旋流流 动,头发等尘埃将不粘贴于尘埃排出部130,并可顺畅的排出到集尘装置20中。
此外,在旋流部110的中央部形成有直径比其它部分变大的扩管部112, 并且,尘埃排出部130将形成于扩管部112中。
随着在旋流部110的中央部形成扩管部112,在旋流部110的两侧形成 的一对旋流流动将容易汇集到扩管部112中。
并且,在扩管部112中顺畅汇集旋流流动的情况下,将可通过尘埃排 出部130顺畅的排出尘埃。
此外,在旋流部110的两侧面贯通成型有排出孔116,排出孔116用于 排出在旋流部110中分离尘埃的空气。
此外,在各排出孔116中结合有用于过滤排出的空气的过滤器构件150, 更为详细的说,过滤器构件150中包含有结合部152,它构成圆筒形状, 并结合于旋流部110的内部;过滤器部154,它构成圆锥形状,从结合部 152延长形成,并过滤空气。其中,在过滤器部154中形成有用于空气流动 的多个通孔156。
由此,在旋流部110中分离尘埃的空气将经由通孔156,并通过排出孔 116从旋流部110排出。
下面,将对集尘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图3是按图1的II-II' 切开的截面图;图4是按图1的Ill-Ill'切开的截面图。如图3、图4所 示,集尘装置20中包含有构成外形的集尘本体210;结合于集尘本体210 的上侧的顶盖构件250。
集尘本体210中包含有圆筒形状的第1壁面211;围绕第1壁面211 的外围一部分的第2壁面212;构成集尘本体210的下面的底面213。其中, 第2壁面212大致构成圆筒形状,并且,第2壁面212的半径大于第1壁 面211的半径。即,集尘本体210形成圆筒形状的第1壁面211和第2壁 面212的一部分叠加的形状。
由此,集尘本体210中包含有形成于第1壁面211的内部的第1空 间(A);形成于第1壁面211及第2壁面212之间的第2空间(B)。
此外,第l空间(A)的下侧起到第1尘埃储存部222的作用,并且, 第2空间(B)起到第2尘埃储存部224的作用。其中,在第2尘埃储存部 224中将储存从尘埃分离单元10分离的尘埃。
7并且,在第1壁面211中形成有用于吸入包含有尘埃的空气的吸入口
214,在第1尘埃储存部222中设置有用于从空气中分离废纸等较大尘埃的 分离引导装置270。
由此,通过吸入口 214流入到第1壁面211的内部空间的包含有尘埃 的空气,将在第1壁面211的内部通过分离引导装置270进行尘埃分离过 程。g卩,通过吸入口 214吸入的空气和尘埃将向下侧流动,空气和尘埃将 在向下侧流动的过程中相互发生分离。
因此,将第1壁面211的上侧部定义为用于分离尘埃的尘埃分离腔室 221,即,第1空间(A)的上侧起到尘埃分离腔室221的作用,第1空间 (A)的下侧则起到第1尘埃储存部222的作用。
其中,尘埃分离腔室221和第1尘埃储存部222是为了方便进行说明 而功能上划分第1空间(A),尘埃分离腔室221和第1尘埃储存部222没 有结构上的具体划分。因此,在第1空间(A)中堆积大量的尘埃的情况下, 第1尘埃储存部222即相当于第1空间(A)的全部。
此外,从尘埃分离腔室221分离的尘埃将储存在第1尘埃储存部222 中,空气则将流入到分离引导装置270的内部。
并且,分离引导装置270结合于顶盖构件250的下侧,当顶盖构件250 结合于集尘本体210时,分离引导装置270将插入到第1壁面211的内部 空间。
分离引导装置270构成圆筒形状,并且,在其上面及下面形成有开口 部272、 273。由此,在分离引导装置270的内部将形成排出流路275。
此外,流入到排出流路275的空气将通过顶盖构件250中形成的排出 部252流动到分支部160,即,分支部160的流入部162将与排出部252连通。
分离引导装置270的下侧端部与底面213相隔一定的距离(G),并且, 在分离引导装置270的下侧形成有使空气流入到排出流路275的多个贯通 孔274。
由此,第1尘埃储存部222的空气在分离引导装置270和底面213的 间隔部的作用下,将通过开口部273流入到排出流路275。并且,第l尘埃 储存部222的空气可通过贯通孔274流入到排出流路275。
8此外,在第2尘埃储存部224中将流入从尘埃分离单元10分离的尘埃, 并且,在顶盖构件250中形成有使从尘埃分离单元10分离的尘埃流入的尘 埃流入部254。
此外,在第2尘埃储存部224中设置有用于压縮第2尘埃储存部224 中储存的尘埃的加压构件230。
更为详细的说,加压构件230中包含有中空的旋转轴232;从旋转轴 232延长形成的加压板234。在底面213上,向上方凸出形成有用于结合旋 转轴232的固定轴215。此外,旋转轴232的一部分将插入于固定轴215的 内部。
在旋转轴232中将结合用于向旋转轴232传递动力的从动齿轮240,从 动齿轮240从集尘本体210的外侧结合于旋转轴232的下侧。并且,在从 动齿轮240和旋转轴232结合的状态下,在从动齿轮240及旋转轴232中 将结合连接构件236。
此外,从动齿轮240将与驱动齿轮242连接,驱动齿轮242将与压縮 电机244的轴进行结合。其中,驱动齿轮242及压縮电机244可设置于图 中未示的吸尘器本体中。并且,当集尘装置20安装于吸尘器本体时,从动 齿轮240和驱动齿轮242将相互进行啮合。
由此,当压縮电机244进行旋转时,与压縮电机244结合的驱动齿轮 242将进行旋转。并且,在驱动齿轮242进行旋转时,与驱动齿轮242啮合 的从动齿轮240将进行旋转,从而使与从动齿轮240结合的加压构件230 进行旋转。其中,压縮电机244可使用实现双方向旋转的电机,由此,加 压构件230将可进行双方向旋转。
下面,将对尘埃分离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被清扫面的包含有尘埃的 空气首先流入到集尘本体210的第1壁面211内部的尘埃分离腔室221中, 包含有尘埃的空气将沿着尘埃分离腔室221的内周面螺旋流动,并向下侧 流动。接着,向下侧流动的空气及细微尘埃将通过贯通孔274及开口部273 流入到排出流路275。
同时,废纸等较大的尘埃在向下侧流动的过程中,将被分离引导装置 270缠绕或卡住于分离引导装置270的下侧。
此外,流入到排出流路275的空气及细微尘埃将通过排出部252流动到分支部160,并且,流动到分支部160的空气及细微尘埃被各分支流路 164、 166分开后,将通过各吸入部120流入到旋流部110。
并且,流入到旋流部110的空气将沿着旋流部110的内周面旋回,并 流动到旋流部110的中央部,在此过程中,空气和细微尘埃将根据其重量 差异各自受到不同的离心力,并实现相互之间的分离。
此外,分离的尘埃在旋流部110的中央部将向切线方向排出到尘埃排 出部130,并且,排出到尘埃排出部130的尘埃将通过尘埃流入部254流入 到集尘装置20的第2尘埃储存部224中。
同时,分离尘埃的空气将通过过滤器构件150的通孔156进行过滤后, 将通过排出孔116从旋流部110排出。接着,排出的空气将沿着各空气排 出部140流动,并流入到吸尘器本体的内部。
艮口,根据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在集尘装置20内,首先从空气中分离出 废纸等较大的异物质,分离的尘埃将储存于集尘装置20的第1尘埃储存部 222中。接着,在尘埃分离单元10中再次进行尘埃分离过程后,在尘埃分 离单元10中分离的尘埃将储存到集尘装置20的第2尘埃储存部224中。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由于在集尘装置中1次过滤废纸等较大的 尘埃,将可确保尘埃分离单元10中不会流入较大的尘埃。并且,通过防止 较大的尘埃流入到尘埃分离单元10中,将可防止在尘埃分离单元10中较 大的尘埃堵住空气流路的现象。
并且,由于废纸等较大的尘埃储存于集尘装置20中,从而可容易的清 空储存的较大尘埃。
图5是第2实施例中的集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平截面图。本实施例中 的其它部分与第l实施例相同,其差别在于,在第l壁面的内部形成有用 于改变空气的流动模式的引导部。因此,下面将只针对本实施例中的特定 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第1壁面211中向切线方向形成有吸入口 214,此外,在第1壁面211中形成有引导部216,引导部216用于改变沿 着第l壁面211的内周面流动的空气的方向。更为详细的说,引导部216 形成于靠近吸入口的位置上。
此外,通过吸入口 214流入到第1壁面211的内部空间的包含有尘埃的空气,将在引导部216的作用下改变其流动方向,并与分离引导装置270碰撞。
在此,包含有尘埃的空气与分离引导装置270碰撞的过程中,空气中 的废纸等较大的尘埃将被分离。接着,空气将沿着分离引导装置270的外 侧向下侧流动后,将流入到排出流路275中。
图6是第3实施例中的集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本实施例中的 其它部分与第1实施例相同,其特征性的差别在于分离引导装置的结构。 因此,下面将只对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分离引导装置280的下侧形成有多个卡块 肋284,其中,卡块肋284在分离引导装置280的下侧外围部向下方延长, 并相互隔离。并且,卡块肋284的下侧端部将紧贴于集尘本体210的底面 213。
此外,在相互隔离的卡块肋284的作用下,在各卡块肋284之间将形 成流入孔286,流入孔286使第1尘埃储存部222的空气流入到分离引导装 置280的内部。并且,在分离引导装置280的下侧形成有辅助流入孔287, 辅助流入孔287将使空气顺畅的流入到分离引导装置280的内部。
另一侧面,分离引导装置280的底面紧贴于底面213,在分离引导装置 280的下侧形成有流入孔286。
图7是第4实施例中的集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按图7 的IV-IV'切开的截面图;图9是按图7的V-V'切开的截面图。
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第1实施例相同,其差别在于分支部及集尘装 置。因此,下面将只针对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7、 8、 9所示,本实施例的集尘装置30中包含有构成外形的集 尘本体310;用于选择性的开闭集尘本体310的上侧的顶盖构件350;用于 将集尘本体31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1空间(C)和第2空间(D)的多个 划分部。
更为详细的说,集尘本体310构成圆筒形状,此外,划分部中包含有: 形成于集尘本体310的第1划分部312及第2划分部313;形成于顶盖构件 350的第3划分部352。
其中,第1及第2划分部312、 313在集尘本体310的内周面向集尘本
ii体310的中央部延长形成,第1及第2划分部312、 313将构成一直线。此 外,第1及第2划分部312、 313将相隔一定距离。在第1及第2划分部312、 313之间的空间中设置将要后述的加压构件的旋转轴。gp,在第1及第2划 分部312、 313之间将形成用于容纳旋转轴的空间。
并且,第3划分部352位于第1及第2划分部312、 313的垂直上方, 此外,当顶盖构件350结合于集尘本体310时,第3划分部352将设置于 第1及第2划分部312、 313的上面。
其中,第1空间(C)将起到第1尘埃分离部322的作用,第2空间(D) 则起到第2尘埃分离部324的作用。
此外,在集尘本体310中形成有吸入口 314,吸入口314将形成于第1 尘埃储存部322侧。
并且,分离引导装置370将位于第1尘埃储存部322中,分离引导装 置370用于从通过吸入口 314吸入的尘埃中分离废纸等较大的异物质。
更为详细的说,分离引导装置370结合于顶盖构件350,在分离引导装 置370的下侧形成有用于使第1尘埃储存部322的空气流入的开口部371。 并且,在分离引导装置370的侧壁面上形成有用于使空气流入的流入孔372。
在顶盖构件350中形成有流动引导装置360,流动引导装置360用于引 导沿着分离引导装置370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更为详细的说,流动引导装 置360中包含有与顶盖构件350的底面相隔一定距离的底面引导装置361; 用于连接底面引导装置361和顶盖构件350的侧面引导装置362。
其中,底面引导装置361可通过强制夹紧方式结合于划分部352,侧面 引导装置362可通过强制夹紧方式结合于顶盖构件350中,并且,底面引 导装置361如图8所示构成半圆形。
此外,当流动引导装置360结合于顶盖构件350时,通过顶盖构件350 的底面、流动引导装置360及第3划分部352将形成空气流路355。
并且,在底面引导装置361中形成有贯通孔364,贯通孔364使流入到 分离引导装置370的内部的空气流入到空气流路355中,此外,在贯通孔 364的周围将结合分离引导装置370。
在顶盖构件350中形成有一对排出部353、 354, 一对排出部353、 354 使空气流路355上的空气通过第1实施例的旋流部110的各吸入部120分开流动。即,与第l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中将在集尘装置30中设置分支
部。此时, 一对排出部353、 354将起到分支流路的作用。
并且,在顶盖构件350中形成有使从旋流部110分离的尘埃流入的尘 埃流入部356。
此外,在集尘装置30中设置有用于压缩尘埃的加压构件330,加压构 件330将同时压缩第1尘埃储存部322及第2尘埃储存部324中储存的尘埃。
更为详细的说,加压构件330中包含有旋转轴332;用于压縮第l尘 埃储存部322中储存的尘埃的第1加压板334;用于压縮第2尘埃储存部 324中储存的尘埃的第2加压板336。
并且,第1加压板334及第2加压板336与旋转轴332 —体形成,并 构成一直线。即,第1加压板334和第2加压板336所构成的角度为180 度。此外,第2加压板336的上下长度将大于第1加压板334的上下长度。
此外,在集尘本体310的底面311上向上方凸出形成有固定轴315,并 且,旋转轴332的一部分将插入于固定轴315的内部。在旋转轴332将结 合有用于向旋转轴332传递动力的从动齿轮340,从动齿轮340将从集尘本 体310的外侧结合于旋转轴332的下侧。并且,在从动齿轮340和旋转轴 332结合的状态下,从动齿轮340及旋转轴332中将结合连接构件。
此外,如第l实施例中说明,从动齿轮340通过驱动齿轮及压縮电机 进行旋转,加压构件的旋转方式与第l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去对其详细 的说明。
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例,通过一个加压构件330将可同时压縮各尘埃 储存部322、 324中储存的尘埃,从而可使集尘装置的集尘容量达到最大化。
下面,将对本实施例中的尘埃分离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被清扫面的 包含有尘埃的空气将首先通过吸入口 314流入到第1尘埃储存部322中, 接着,在流入到第1尘埃储存部322的包含有尘埃的空气中,空气及细微 尘埃将通过分离引导装置370的开口部371及流入孔372流动到分离引导 装置370的内部。同时,废纸等较大的尘埃将从空气中分离,并向下侧掉 落。
接着,流入到分离引导装置370的空气及细微尘埃在流入到空气流路355后将通过各排出部353、 354,通过各排出部353、 354的空气及细微尘 埃将沿着各吸入部120流入到旋流部110的内部。接着,流入到旋流部110 的空气及细微尘埃将在旋流部110内经过尘埃分离过程,并相互进行分离。 其中,空气将通过空气排出部140流动到吸尘器本体,分离的尘埃则通过 尘埃排出部130及尘埃流入部356流入到第2尘埃储存部324中。
并且,在进行尘埃分离操作的过程中,加压构件330将进行旋转,第l 加压板334将压縮第1尘埃储存部322的尘埃,第2加压板336则压縮第2 尘埃储存部324的尘埃。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真空吸尘器中包含有吸入喷嘴,吸尘器本体,延长管,把手,连接管,尘埃分离装置,尘埃分离装置由尘埃分离单元和集尘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集尘装置,它划分为第1空间和第2空间;吸入口,它使空气向第1空间吸入;尘埃分离单元,它从第1空间排出的空气中分离尘埃,并形成有多个吸入部,其中,尘埃分离单元中分离的尘埃将储存在第2空间中。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1空间中设置有分离引导装置,在分离引导装置的下面形成有开口部。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分离引导装置的底面接触集尘装置的底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有与第1空间及尘埃分离单元连通的分支部,在分支部中包含有使 空气分流到各吸入部的多个分支流路。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集尘装置中包含有使第1空间的空气流动到各吸入部的多个排出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集尘装置中包含有形成第1空间和第2空间的集尘本体;结合于集尘本 体的上侧的顶盖构件,其中,顶盖构件中形成有用于排出第l空间的空气 的排出部,以及使从尘埃分离单元分离的尘埃流入的尘埃流入部。
7、 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真空吸尘器中包含有吸入喷嘴, 吸尘器本体,延长管,把手,连接管,尘埃分离装置,尘埃分离装置由尘 埃分离单元和集尘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集尘装置;划分部,它用于将集 尘装置的内部划分为第1空间和第2空间;加压构件,它设置于集尘装置的内部,并用于同时压縮第1空间及第2空间中储存的尘埃。
8、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1空间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分离吸入的尘埃的分离引导装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用于从第1空间排出的空气中再次分离尘埃的尘埃分离单元,在尘埃分离单元中分离的尘埃将流入到第2空间中进行储存。,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加压构件中包含有旋转轴;第1加压板,它与旋转轴一体形成,并设置 于第l空间中;第2加压板,它与旋转轴一体形成,并设置于第2空间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真空吸尘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尘埃分离装置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集尘装置,它划分为第1空间和第2空间形成;吸入口,它使空气向第1空间吸入;尘埃分离单元,它从第1空间排出的空气中分离尘埃,并形成有多个吸入部,其中,尘埃分离单元中分离的尘埃将储存在第2空间中。从而可防止较大的尘埃流入到尘埃分离单元并堵住尘埃分离单元的现象。可在集尘装置中容易的清空分离的较大尘埃,可减少空气的流路损失,并提高分离性能,可使尘埃向集尘装置顺畅的进行排出。
文档编号A47L9/10GK101558980SQ20081005277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7日
发明者徐真旭, 李昌勋, 梁海锡, 池宪平, 申孝彻, 郑会吉, 金营浩, 高武鉉, 黄满泰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