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06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蒸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尤其是一种蒸锅。
背景技术
蒸锅是一种传统的厨房用具,使用方便,同时蒸制食物还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的 营养成分,所以蒸锅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厨具之一,也是餐饮行业的必备用
PI
PR o 传统的蒸锅一般包括锅体、锅盖和若干个带有蒸汽孔的蒸篦等,锅体内壁圆周上 设有圈状凸缘,用于承载蒸篦。蒸制食物时,需要向锅体内架置蒸篦,将食物放在蒸篦上,这 样导致食物的放入和取出很不方便,尤其在取出食物时,容易被水蒸气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食物取放的蒸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蒸锅,包括煮锅、外架在煮锅上的蒸格和与蒸格配套的锅盖;煮锅锅口的
边缘为"L"形,与蒸格的下口相承接;蒸格上口的边缘为"L"形,与锅盖相承接。 区别于传统蒸锅内置凸缘承载蒸篦的方式,本实用新型蒸锅采用了外架蒸格的方
式,煮锅与蒸格之间为特殊的"L"形承载方式。通过上述设计,食物的放入和取出非常方便。
蒸制食物时只需将食物放入蒸格,将蒸格架置在煮锅锅口即可。蒸制完成后从煮锅锅口直
接提离蒸格,再将食物从蒸格中取出即可,方便快捷,还能避免被水蒸汽烫伤。

图1是本实用新型蒸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蒸锅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锅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煮锅l,外架在煮锅上 的蒸格2和与蒸格2配套的锅盖3 ;锅体1的锅口 4的边缘为"L"形,承载蒸格2,与蒸格2 的下口 5相承接;蒸格2的上口 6的边缘为"L"形,与锅盖3相承接。 本实用新型用于蒸制食物时,食物的取放非常方便。只需将食物放入蒸格2,将蒸 格2架置于煮锅1的锅口 4上,盖上锅盖3即可。蒸制完成后直接提离蒸格2,再从蒸格2 中将食物取出,方便快捷,还能避免被水蒸汽烫伤。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配置的蒸格2的数量至少为2个,彼此叠放。如图l,蒸格 22叠放在蒸格21上,蒸格21的"L"形上口 6与蒸格22的下口 5相承接。本实用新型蒸锅 可根据食物数量决定使用蒸格2的数量,食物较少时,使用一个蒸格,此时热量集中,蒸制 速度快;食物较多时,使用多个蒸格,一次性完成食物的蒸制。这样省时省力还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而且,本实用新型由于外架蒸格2,可将蒸格2拿掉,单独使用煮锅l,用于煲汤或 水煮,实现了一锅多用的功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蒸锅所采用的"L"形承载方式不局限于单一形式,煮锅1的 锅口 4及蒸格2的上口 6的边缘可为直"L"形、斜"L"形,弧面"L"形及弧面斜"L"形等。 进一步地,"L"形锅口 4的边缘及蒸格2的上口 6的边缘可同时配置硅胶密封圈, 加强密封性,使热量集中,加快食物烹制速度,节约能源。 与传统蒸锅内设圈状凸缘相比,"L"形承载方式设计独特,加工锅体时易于实施,
节省原材料,且承载稳固。本实用新型蒸锅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蒸锅,包括煮锅(1)、外架在煮锅(1)上的蒸格(2)和与蒸格(2)配套的锅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煮锅(1)的锅口(4)的边缘为“L”形,与所述蒸格(2)的下口(5)相承接;所述蒸格(2)的上口(6)的边缘为“L”形,与锅盖(3)相承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2)的数量至少为2个,彼此叠放。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口 (4)的"L"形边缘,为直"L" 形、斜"L"形、弧面"L"形或弧面斜"L"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口 (6)的"L"形边缘,为直"L"形、 斜"L"形、弧面"L"形或弧面斜"L"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口 (4)的"L"形边缘加置了 硅胶密封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2)的上口 (6)的"L"形边缘 加置了硅胶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锅,涉及厨房用具领域,为方便食物的取放而设计。所述蒸锅包括煮锅(1)、外架在煮锅(1)上的蒸格(2)和与蒸格(2)配套的锅盖(3);煮锅(1)的锅口(4)的边缘为“L”形,与蒸格(2)的下口(5)相承接;蒸格(2)的上口(6)的边缘为“L”形,与锅盖(3)相承接。本实用新型用于蒸煮食物。
文档编号A47J36/06GK201533771SQ20092017496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杨芸, 沈茂全 申请人:广东新科达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