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的吸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68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吸尘器的吸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尤其涉及包括形成于吸嘴的外壳的下端并遮盖对被清扫面反复加压的击打部的盖板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
背景技术
通常,真空吸尘器是利用安装在本体内部的吸入马达,将灰尘以及杂质等与空气一同吸入后在本体内部进行过滤的装置。具有如上所述的功能的真空吸尘器大体上分为作为吸入口的嘴部通过连接管与本体相连通的卧式和嘴部与本体成为一体的立式。卧式真空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其内置产生吸入力的吸入马达等;吸嘴,其借 助在吸尘器本体产生的吸入力吸入被清扫面的灰尘以及杂质等;延伸管以及连接管,连接上述本体和吸嘴。S卩,在真空吸尘器的本体接入电源来驱动吸入马达就会产生吸入力,借助这种吸入力,吸嘴吸入被清扫面的包含灰尘以及杂质等的空气。并且,包含灰尘以及杂质等的空气通过延伸管以及连接管流入吸尘器的本体。流入吸尘器本体的包含灰尘以及杂质等的空气在本体内部流动的同时灰尘以及杂质等被分离。分离的灰尘以及杂质等被储存在吸尘器本体的内部,分离灰尘以及杂质等的空气将排出至吸尘器本体的外部。另一方面,真空吸尘器还可以用于清扫被子或地毯等寝具类的被清扫面。这种被子或地毯等寝具类包含可含有微小灰尘及杂质的纤维材料。即,被子作为毯子的一种,通常由天然/合成绝热材料填充并由棉材质的罩儿包裹,所以在棉材质的罩儿上含有微小灰尘以及杂质。并且,地毯大多被用作地板垫,作为用厚材料做成的装饰性织物,通常利用羊毛等毛线以使表面起毛的方式制成。因此,微小的灰尘以及杂质就会夹在存在于地毯表面的纤细的毛之间。因此,以往为了将存在于如被子或地毯等的寝具类的被清扫面的微小的灰尘以及杂质容易地吸入至吸尘器的本体内部,在吸嘴的内部设置了通过对被清扫面加压拂去灰尘以及杂质的装置,但是与被清扫面相向的盖板以几乎底面的整体与被清扫面相接触的方式平平地形成。但是,在清扫被子的情况下,根据底面与被清扫面相接触的盖板,棉材质的罩儿因吸入马达的吸入力与盖板紧贴而遮蔽使含有灰尘以及杂质的空气流入的连通口,存在不能容易地吸入灰尘以及杂质的缺点。进而,因为连通口被遮蔽,空气无法顺畅地流入,存在导致真空吸尘器的吸入力减弱,因此对被清扫面加压来拂去灰尘以及杂质的装置的振动力也减弱,使清扫性能显著下降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清扫地毯的情况下,存在即使设置在吸嘴的内部的拂去灰尘以及杂质的装置对被清扫面加压,夹在存在于地毯表面的纤细的毛之间的微小的灰尘以及杂质也不容易分离的问题。并且,根据与被清扫面相接触且平平的盖板,由于只是按压地毯表面的毛的同时清扫,因而存在夹在地毯表面的纤细的毛之间的微小的灰尘以及杂质不容易分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包括外壳、击打部、盖板,使盖板的前方与被清扫面互相隔开或者在盖板设置挡止部,从而将存在于被子或者地毯等的寝具类的被清扫面的微小的灰尘以及杂质容易地吸入吸尘器的本体内部。本发明所要达到的技术问题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从以下记录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另外的技术问题。
解决问题的手段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形成有用于吸入灰尘的吸入孔,击打部,其对被清扫面反复加压,以及盖板其形成上述外壳的下端,用于遮盖上述击打部;上述盖板包括第一底部以及第二底部,与上述被清扫面相向,连通口,其使上述击打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被清扫面相接触;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被清扫面互相隔开,上述第二底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被清扫面相接触。作为另一实施例,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形成有用于吸入灰尘的吸入孔,击打部,其对被清扫面反复加压,以及盖板,其设置于上述外壳的下端,用于遮盖上述击打部;上述盖板包括第一底部以及第二底部,与上述被清扫面相向,连通口,其使上述击打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被清扫面相接触,多个肋部,设置于上述连通通口,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和上述第二底部的下表面,一个以上的挡止部,形成于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肋部之间或者上述第二底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肋部之间。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在清扫如被子或其他寝具类等具有流动性的被清扫面的情况下,通过使盖板的前方与被清扫物的被清扫面互相隔开,并形成引导通过盖板的下表面和被清扫面之间的空气的导向槽,从而防止被清扫物的外罩因吸入马达的吸入力与盖板紧贴而遮蔽含有灰尘以及杂质的空气流入的连通口。另一方面,在清扫如地毯等具有无数毛的被清扫物的情况下,通过在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挡止部,以使存在于被清扫物表面的毛卡住后弹出,从而能够将夹在纤细的毛之间的微小的灰尘以及杂质容易地吸入吸尘器本体的内部。因此,本发明使得在清扫具有互不相同的特性的被清扫物的情况下,可选择使用结构以及作用互不相同的盖板,以此能够提高真空吸尘器的清扫性能。


图I是本发明采用的一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嘴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的一实施例盖板的仰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的一实施例盖板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的一实施例盖板的图3的A-A’正面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盖板的动作的使用状态图。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吸嘴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盖板的仰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盖板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盖板的动作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这过程中,为了说明的明确性和方便,可放大表示图中所示的结构元件的大小、形状等。并且,考虑到本发明的结构及作用而特别予以定义的术语可根据用户、应用者的意图或者惯例而不同。对这些术语应根据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为基础下定义。并且,本发明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所提出的实施例,理解本发明的思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施在同一思想范围内的其他实施例,这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图I是本发明采用的一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的立体图。参照图I对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结构以及作用进行详细说明。图I所示的真空吸尘器包括本体30,其利用吸入马达产生吸入力;连接部20,其用于传递在本体30产生的吸入力;吸嘴10,其形成于连接部20的一侧,将分散在被清扫面的灰尘以及杂质等与空气一同吸入。吸入马达安装在本体30的内部,在吸入马达驱动的情况下,产生吸入力将灰尘以及杂质等与空气一同吸入到本体30的内部。所吸入的灰尘以及杂质杂质在本体30的内部被过滤。连接部20的一端安装有吸嘴10,连接部20可由可调节长度的延伸管22、连接延伸管22及本体30的连接管24构成。延伸管22可根据使用真空吸尘器的用户的身高或者被清扫面的位置调节其长度来使用。清扫时,因为与延伸管22相连接的吸嘴10相向于被清扫面进行前后左右移动,所以为了能够让用户便于清扫,连接管24优选地由柔性(Flexible)材质形成。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嘴的立体图。参照图2对本发明的吸嘴进行详细说明。图2所示的吸嘴10详细地示出外壳100、击打部200以及遮盖300等。吸嘴10由外壳100形成外观,夕卜壳100可成一体,也可由上部外壳102和下部外壳104互相结合而成。并且,在外壳100的后端形成有直径与延伸管22的直径相向应的结合部108,以插入安装延伸管22。另一方面,在外壳100的一侧设置有集尘可视化装置400,该集尘可视化装置400在本体30 (参照图I)中发生的吸入力的传递路径的一侧向外部显示杂质的捕集状态。S卩,集尘可视化装置400用于收容通过吸嘴10捕集到的空气和包含在其中的灰尘以及杂质中的一部分,向外部显示灰尘的收容状态,集尘可视化装置400遮蔽向本体30移动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一部分。因此,向本体30移动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可流入集尘可视化装置400的内部。
如上所述,外壳100形成吸嘴10的整个外观。在下部外壳104形成空腔(Cavity)106,该空腔106收容用于对被清扫面加压来去除灰尘以及杂质的击打部200。空腔106通过使下部外壳104的下表面凹陷而成,与将灰尘以及杂质与空气一同吸入的吸入孔110相连通。并且,在外壳10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驱动击打部200的驱动部(未图示),对被清扫面加压来使被清扫面和存在于被清扫面的灰尘以及杂质分离的击打部200在下部外壳104的外部的下表面与驱动部相连接。吸嘴10借助安装在本体30 (参照图 I)内部的吸入马达的吸入力将灰尘以及杂质等与空气一同吸入。因此,在与被清扫面相向的下部外壳104形成有将灰尘以及杂质等与空气一同吸入的吸入孔110。吸入孔110可与外壳100的底面成一体,也可以独立形成。根据一实施例,优选地,吸入孔110与下部外壳104成为一体,以能够将通过形成于外壳100的外部的下表面的击打部200的加压而分离的灰尘以及杂质等直接吸入到真空吸尘器的本体30 (参照图I)的内部。因为,只有吸入孔110与击打部200相邻,才能直接吸入从被清扫面分离的灰尘以及杂质。击打部200与驱动部相连接,对被清扫面反复加压,以能够容易地将存在于地毯或被子等寝具类的被清扫面的微小的灰尘或者杂质等吸入到吸尘器的本体30 (参照图I)。S卩,若击打部200对被清扫面反复加压,存在于被清扫面的微小的灰尘以及杂质等将从被清扫面分离,这些分离的灰尘以及杂质等通过在形成于外壳100的吸入孔110被吸入到真空吸尘器的本体30 (参照图I)。另一方面,在击打部200形成有突起202,该突起202使得击打部200与被清扫面的接触变得容易。即,突起202以使击打部200能够与被清扫面相接触的方式从击打部200突出而成,呈大致半球形状。并且,可追加形成从突起202突出而成的多个小突起,以增大清扫效果,。并且,在击打部200的两端可设置由弹性材料形成的防噪部件204,以防止击打部200对被清扫面加压时产生的噪声。盖板300呈长方形,设置于外壳100的下端,用于盖住击打部200,沿着击打部20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使得击打部20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相接触的连通口 330。S卩,清扫时,吸嘴10将相向于被清扫面进行前后左右移动,但是在被清扫面为被子或者地毯等的寝具类的情况下,击打部200以及空腔106的棱角将卡在被清扫面,使吸嘴10的移动变得困难。因此,通过在外壳100的下端设置盖板300,使得吸嘴10对如寝具类等的被清扫面的移动倍加容易。图3是本发明的盖板的仰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盖板的侧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盖板的正面剖视图。参照图3至图5对本发明的盖板的结构以及作用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盖板300包括设置于外壳100的下端的第一底部310、第二底部320以及连通口 330。第一底部310构成设置于吸嘴10的下表面的盖板300的底面的前方,并与被清扫面相向。并且,第一底部310的前端呈弯曲状,而边缘被圆形加工,因而清扫时吸嘴10相向于被清扫面进行前后左右移动的情况下,不会被被子或者地毯等寝具类卡住。第二底部320构成设置于吸嘴10的下表面的盖板300的底面的后方,并与被清扫面相向。连通口 330在第一底部310和第二底部320之间使击打部20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相接触。即,击打部200对被清扫面反复加压来去除灰尘以及杂质等,在这里,击打部200通过连通口 330向盖板300的外表面露出,使击打部20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相接触,从而对被清扫面加压。并且,被多个肋部340划分的多个连通口 330形成为比击打部200长而宽。S卩,击打部200借助设置于吸嘴10的内部的驱动部进行前后左右振动,通过在连 通口 330设置相当于击打部200的振动幅度的富余空间,来防止因击打部200与盖板的碰撞而产生的噪声。另一方面,在清扫如被子或其他寝具类等具有流动性的被清扫面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使通过盖板30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之间的包含灰尘以及杂质的空气顺畅地流入吸嘴10,第一底部31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互相隔开。即,如被子或者其他寝具类等具有流动性的被清扫物,因为其外罩轻、外罩内由天然/合成绝热材料填充,所以流动性大。因此,因吸入马达的吸入力与盖板300紧贴而遮蔽连通口 330的可能性大。所以,通过使第一底部31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互相隔开,来防止连通口 330被遮蔽,使通过盖板30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之间的包含灰尘以及杂质的空气顺畅地流入到吸嘴10。并且,因为空气流入的面积越小,空气的流入速度越提高,所以第二底部320的下表面优选地与被清扫面相接触。因为,与第一底部310相同,若第二底部320也与被清扫面互相隔开,会使空气流入的面积变宽,导致空气的流入速度降低,会使真空吸尘器的吸入效率下降。盖板300从第二底部320越往第一底部310就越向与被清扫面相反的方向向上倾斜。这是为了如上所述,使第一底部31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互相隔开,并使第二底部32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相接触,以容易地吸入被清扫面的灰尘以及杂质。并且,盖板300还包括多个肋部340,所述肋部340设置于连通口 330,并连接第一底部310的下表面和第二底部320的下表面。通过在盖板300设置用于连接第一底部310与第二底部320之间的肋部340,包括第一底部310、第二底部320以及肋部340的盖板300可形成为一体。优选地,肋部340的下表面也具有与从第二底部320越往第一底部310就越向与被清扫面相反的方向形成的斜面相同的倾斜度。由此,清扫时,吸嘴10能够相向于被清扫面顺畅地进行前后左右移动。并且,在击打部200振动而对被清扫面加压的情况下,击打部200与多个肋部340相接触致使向被清扫面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从而防止击打部200过度向外壳100的外部露出而卡在如被子等寝具类。
另一方面,即使在击打部200与肋部340相接触而移动受限的情况下,也由于只有击打部200的突起202与被清扫面相接触才能够对被清扫面加压,因而突起202的高度优选地比肋部340的厚度高。并且,盖板300还包括在与被清扫面互相隔开的第一底部310的后方形成的导向槽350,以在清扫被子的情况下使流入到吸嘴10的包含灰尘以及杂质的空气的量极大化,。S卩,导向槽350形成于第一底部310的下表面与多个肋部340之间,来弓I导通过第一底部31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之间的空气。如图5所示,导向槽350形成于多个肋部340之间,与肋部340的数量对应地由多个形成。作为导向槽350的一实施例来参照图3,导向槽350由设置于盖板300的多个肋部340的侧壁340a和从第一底部310的后端部延伸的导向面352形成。因为导向槽350引导通过第一底部31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之间的空气,所以导 向面352形成于在比肋部340的下表面高的位置。肋部340的侧壁340a防止流入到导向槽350的空气向吸嘴10的侧方向泄漏,导向面352使流入导向槽350的空气被吸入到在吸嘴10的外壳100形成的吸入孔110。另一方面,导向面352由第一倾斜面354和第二倾斜面356形成,通过使第一倾斜面354以及第二倾斜面356具有互不相同的倾斜度,使通过第一底部31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之间的空气容易地被吸入到吸嘴10的内部。S卩,第一倾斜面354倾斜地形成在第一底部310的后端,第二倾斜面356由第一倾斜面354的后方延伸而成,且该第二倾斜面356的倾斜度小于上述第一倾斜面354的倾斜度,从而沿着第一倾斜面354流动的空气与第二倾斜面356碰撞,并向在外壳100的底面形成的吸入孔110流动。因此,使通过第一底部31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之间的空气的流动朝向吸入孔110,能够容易地吸入到吸嘴10的内部。并且,因为导向槽350与形成于盖板300的连通口 330相连通,所以,通过第一底部31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之间的空气通过连通口 330被吸入到吸嘴10的内部。如上所述,盖板300设置于外壳100的下端。清扫时吸嘴10相向于被清扫面进行前后左右移动,在此过程中,盖板300与被清扫面相接触。与被清扫面相接触的盖板300应固定在下部外壳104的底面,以防止从形成吸嘴10的外观的外壳100脱离。因此,在盖板300的第一底部310的前端部形成有突起部370,该突起部370插入到下部外壳104的底面。突起部370通过使第一底部310的前端部的一部分突起而成,优选地形成多个突起部370,以在将盖板300固定在外壳100的同时确保稳定性。与形成于盖板300的突起部370相向应地,在下部外壳104的底面形成有使突起部370插入的插入孔(未图示)。插入孔的数量与突起部370的数量相向应。并且,在盖板300的第二底部320的后端部形成有与外壳100以弹性的方式紧固的紧固部380。S卩,第一底部310的突起部370插入到在外壳100的底面形成的插入孔,且第二底部320的紧固部380与下部外壳104的底面以弹性的方式紧固,从而盖板300固定在下部外壳104的底面。紧固部380和下部外壳104的底面之间的紧固方式只要是滑入配合(Snapfit)方式等弹性固定以及解除的方式,采取任何方式都无妨。在利用滑入配合的连接方式的情况下,不使用额外的工具,用户也可以容易地进行更换盖板300的作业。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盖板的动作的使用状态图。参照图6对将本发明的吸嘴用于被子等寝具类的情况下吸入包含灰尘以及杂质的空气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用户可使用真空吸尘器去除存在于被子等的表面的灰尘以及杂质。在这种情况下将真空吸尘器的吸嘴10的底面与被子等的被清扫面相向而置。并且,使吸嘴10的底面与被清扫面相接触,使吸嘴10进行前后左右移动。这时,在被清扫面为被子等寝具类的情况下,因为通常由天然/合成绝隔热材料填充,并被棉材质的外罩包着,所以具有流动性,因而若受到吸嘴10的负载,被清扫面就会变形为与吸嘴10的底面的形状相向应。
·
但是,本发明的吸嘴10具有以与被清扫面互相隔离的方式弯曲的形状的第一底部310,并具有引导通过第一底部31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之间的空气的导向槽350,从而防止被子的罩儿与盖板300紧贴而遮蔽连通口 330。因此,即使在清扫被子等具有流动性的寝具类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吸嘴10也能通过连通口 330顺畅地使包含灰尘以及杂质的空气流入,由此清扫性能得以极大化。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吸嘴的立体图。因为如图7所示地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除盖板的结构以及作用以外与上述的图2所示的吸嘴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的说明。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盖板的仰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盖板的侧视图。参照图8至图9以与上述不同的内容为中心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盖板的结构以及作用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盖板1300设置在外壳100的下端,盖板1300包括第一底部1310、第二底部1320、连通口 1330以及多个肋部1340。在清扫地毯的情况下,在盖板1300的第一底部1310的下表面和肋部1340之间或者在第二底部1320的下表面和肋部1340之间具有一个以上的挡止部1360。S卩,在清扫时吸嘴10相向于被清扫面进行前后左右移动的情况下,在与被清扫面相接触的盖板1300形成挡止部1360,从而存在于地毯表面的毛将卡在挡止部1360而被弹开。这时,夹在纤细的地毯的毛之间的微小的灰尘以及杂质将与地毯分离,包含微小的灰尘以及杂质的空气将通过吸嘴容易地被吸入到真空吸尘器的本体30 (参照图I)的内部,这将提高对地毯的清扫性能。根据一实施例,清扫时吸嘴10 —般都会相向于被清扫面进行前后移动,因此为了提高对地毯的清扫性能,优选地在第一底部1310的下表面和肋部1340以及在第二底部1320的下表面和肋部1340之间形成挡止部1360。并且,挡止部1360与构成盖板1300的第一底部1310、第二底部1320、以及多个肋部1340 —体形成。另一方面,参照图9所示的挡止部1360的放大图,在吸嘴10前后移动时,在盖板1300的下表面形成挡止部1360的位置将与被清扫面相接触。S卩,通过第一底部1310的下表面的后端部以及第二底部1320的下表面的前端部与作为被清扫面的地毯的表面相接触,并且肋部134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相隔相当于挡止部1360的高度差,地摊的毛将容易地卡在挡止部1360。因此,存在于地毯表面的纤细的毛之间的灰尘以及杂质将容易地与地毯分离。并且,盖板1300的第一底部1310的下表面从后端部越往前端部就越向与被清扫面相反的方向向上倾斜,第二底部1320的下表面则从前端部越往后端部就越向与被清扫面相反的方向向上倾斜。如图9所示,第一底部1310以及第二底部1320呈以肋部1340的中心为基准弯曲的形状。S卩,虽然在盖板1300的下表面形成挡止部360的位置与被清扫面相接触,但通过使第一底部1310和第二底部1320向上弯曲来减少与被清扫面之间的摩擦力,吸嘴10相向于对地毯等被清扫面的移动将变得容易。
并且,第一底部1310以及第二底部1320弯曲的形状相向应地,设置于第一底部1310和第二底部1320之间的肋部1340也弯曲成从肋部1340的下表面的中心越向两端部就越向与被清扫面相反的方向向上倾斜。因此,清扫时,吸嘴10能相向于被清扫面顺畅地前后左右移动。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盖板的动作的使用状态图。参照图10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吸嘴在用于地毯等被清扫面的情况下吸入包含灰尘以及杂质的空气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用户可使用真空吸尘器去除存在于被子等的表面的灰尘以及杂质。在这种情况下将真空吸尘器的吸嘴10的底面与地毯等被清扫面相向而置。并且,使吸嘴10的底面与被清扫面相接触,来使吸嘴10前后左右移动。这时,在被清扫面为地毯等寝具类的情况下,因为通常在表面会存在纤细的毛,作为形成挡止部1360的位置的第一底部1310的下表面的后端部以及第二底部1320的下表面的前端部借助吸嘴10的负载按压与上述后端部以及上述前端部相接触的地毯的毛。另一方面,肋部1340的下表面与被清扫面互相隔开相当于挡止部1360的高度差,因此位于肋部1340的下表面的地毯的毛的形状不发生变化。因此,若吸嘴10前后移动,位于肋部1340的下表面的地毯的毛将卡在挡止部1360,存在于毛之间的细小的灰尘以及杂质将被分离并被吸入到吸嘴10的内部,吸嘴10按压灰尘以及杂质在挡止部1360被分离的毛。所以,在清扫如地毯等具有很多毛的被清扫面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设置有盖板1300的吸嘴10能够通过连通口 330顺畅地使包含灰尘以及杂质的空气流入,由此能使清扫性极大化。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这仅是例示性的,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可以实施由此进行多种变形以及等同范围内的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要求保护的技术范围应由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外壳,其形成有用于吸入灰尘的吸入孔, 击打部,其对被清扫面反复加压,以及 盖板,其设置于上述外壳的下端,用于遮盖上述击打部; 上述盖板包括 第一底部以及第二底部,与上述被清扫面相向, 连通口,其使上述击打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被清扫面相接触; 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被清扫面互相隔开,上述第二底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被清扫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底部形成于上述盖板的前方,上述第二底部形成于上述盖板的后方; 上述盖板从上述第二底部越往上述第一底部就越向上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上述盖板还包括多个肋部,所述肋部形成于上述连通口,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和上述第二底部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上述盖板还包括导向槽,该导向槽形成于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和上述多个肋部之间,用于引导通过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和上述被清扫面之间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槽与上述连通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槽由上述肋部的侧壁和导向面形成,其中,该导向面从上述第一底部的后端部延伸而形成于上述肋部的下表面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面由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形成,其中,该第一倾斜面倾斜地形成在上述第一底部的后端部,该第二倾斜面形成于第一倾斜面的后方,且该第二倾斜面的倾斜度小于上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度。
8.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外壳,其形成有用于吸入灰尘的吸入孔, 击打部,其对被清扫面反复加压,以及 盖板,其设置于上述外壳的下端,用于遮盖上述击打部; 上述盖板包括 第一底部以及第二底部,与上述被清扫面相向, 连通口,其使上述击打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被清扫面相接触, 多个肋部,设置于上述连通口,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和上述第二底部的下表面, 一个以上的挡止部,形成于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肋部之间或者上述第二底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肋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底部形成于上述盖板的前方,上述第二底部形成于上述盖板的后方; 上述挡止部通过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的后端部和上述肋部的下表面的前端部之间的高度差或者上述第二底部的下表面的前端部和上述肋部的下表面的后端部之间的高度差来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的后端部以及上述第二底部的下表面的前端部与上述被清扫面相接触,上述肋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被清扫面相隔上述高度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底部从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的后端部越往前端部就越向上倾斜,上述第二底部从上述第二底部的下表面的前端部越往后端部就越向上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上述肋部弯曲成从上述肋部的下表面的中心越往两端部就越向上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I或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板还包括 至少一个突起部,由上述第一底部的前端部突出而成,并插入到上述外壳, 至少一个紧固部,形成于上述第二底部的后端部,用于与上述外壳以弹性的方式紧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形成有用于吸入灰尘的吸入孔,击打部,其对被清扫面反复加压,以及盖板,其设置于上述外壳的下端,用于遮盖上述击打部;上述盖板包括第一底部以及第二底部,与上述被清扫面相向,连通口,其使上述击打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被清扫面相接触;上述第一底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被清扫面互相隔开,上述第二底部的下表面与上述被清扫面相接触。
文档编号A47L13/36GK102762139SQ201080064607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0日
发明者黄正培, 黄满泰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