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77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绝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于携带的绝热烹调器。
过去,作为绝热烹调器,将烹调材料放在烹调用内锅预先加热烹调之后,将烹调用内锅收容在绝热外容器内,密闭要求的时间并保持绝热状态来进行烹调。这种绝热烹调器,例如在实公平3-10920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在烹调用内锅的口缘上安装有可自由起伏的把手,在该把手上设有在把手倒伏时与锅的一部分相抵接的卡合部,使其内容物不易洒出。
但是在上述的绝热烹调器中,在绝热烹调器本体上没有把手,所以在携带时不便搬运,而且因为烹调用内锅盖不能确实固定,在携带时,烹调用内锅在绝热外容器内部晃荡,易使内容物洒出。另外,当在绝热外容器内洒出的内容物从绝热外容器泄出时,由于内容物很热,有烫伤之虞。
此外,由于烹调用内锅本体与盖的密封性不好,从烹调用内锅的内容物向外部泄漏热量,降低了绝热烹调器的性能。
而且,在烹调完毕将内容物盛出之时,会受到烹调用内锅盖置放场所的困扰。特别是在露营地等屋外使用绝热烹调器时,由于空间小造成了不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热烹调器,这种绝热烹调器搬运便利,即使失误跌下或倒转也不易使内容物洒出,还备有置放烹调用内锅锅盖的地方,并且绝热性能优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绝热烹调器,包括由具有绝热性能的外置和外容器本体构成的绝热外容器;可自由出入地收容在该绝热外容器内部的由内锅盖和内锅本体构成的烹调用内锅;在第1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容器本体的两侧壁上,设有可通过安装轴进行转动的外容器把手;该安装轴上部的盖两侧部上突设有锁定片;所述外容器把手的外容器本体安装部上形成有卡合部,在所述外容器把手处于立起状态以及从立起状态向一边转动成倒伏状态的时候,该卡合部卡合在所述锁定片上面,而在所述外容器把手处于从立起状态向另一边转动成倒伏状态的时候,该卡合部将卡合解除;并且,所述外盖的内面在闭合该外盖时的抵接在所述内锅盖的上面。
在第2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内面上设有与所述内锅盖的上面相抵接的弹性部。
在第3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盖的上面突设有与所述外盖的内面相抵接的捏手部。
在第4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捏手部是弹性构件。
在第5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内面按压所述内锅盖的周缘部。
在第6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盖的周缘部内侧上具有垂直壁,其直径比内锅本体的上部开口的直径稍小。
在第7方案中,绝热离调其外盖与外容器本体铰式连接的绝热外容器;可自由出入地收容在该绝热外容器内部的由内锅盖和内锅本体构成的烹调用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盖的内面的靠铰式连接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内锅盖的外径大致相同、并沿着所述外盖的内周缘弯曲的突片,同时所述外盖的内面上还形成有适当的突起。
根据上述构造,可以利外容器把手的位置来使绝热外容器的外容器本体与外盖实现锁定或实现解除锁定。而且,通过将外盖锁定,外盖的内面抵接在内锅盖的上面并将其按压,使内锅盖牢固地固定在内锅本体上,同时使烹调用内锅固定在绝热外容器内,因此,搬运时不致浮动,并可防止收容物和容器内部的热量漏出。
另外,在烹调终了将内容物盛出之时,可将外盖打开并将内锅盖载置在其突片上。这时,外盖内面与内锅盖之间,借助设在外盖内面上的突起而形成了间隙。
附图图面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绝热烹调器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
图1所示绝热烹调器的局部侧剖视图;图3是显示绝热外容器本体和外盖处于锁定状态的外容器把手安装部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沿图3中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显示绝热外容器本体的外盖处于解除锁定状态的外容器把手安装部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绝热外容器的侧视图;图7是将内锅盖载置在外盖的突片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烹调用内锅的斜视图;图9是显示内锅把手的立起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显示内锅把手的倒伏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所示,绝热烹调器1是由绝热外容器2和可自由出入地收容在外容器内的烹调用内锅3构成的。
绝热外容器2的构造包括由不锈钢制真空绝热容器形成的圆筒状的外容器本体4,覆盖外容器本体4的上部开口、可自由装拆地安装在外容器本体4上的合成树脂制的外盖5,在容器本体4的侧壁上可自由起伏地安装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容器把手6。
外容器本体4,在其开口部侧壁和底部外面,分别用合成树脂环绕设置口缘保护部7和底部保护部8,在口缘保护部7的沿直径方向的相对的侧壁上,与口缘保护部7成一体地突设有把手安装用的轴部9、9。另外,在口缘保护部7的轴部9、9的一边的中间位置处,与口缘保护部7成一体地设置有外盖5安装用的凹形铰式连接件10。
在外盖5上,在内部具有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绝热层11,外盖5在与上述轴部9、9对应的侧部上分别突设有锁定片12、12,另外,在与上述凹形铰式连接件10对应的位置上还设有凸形铰式连接件13。
在外盖5上,形成有在将外盖5闭合时覆盖绝热层11的内面14,该内面具有与后面要叙述到的烹调用内锅3的内锅盖15顶面相抵接的厚度,另外,在内面14的大致中央部上还形成有在将外盖5闭合时,与设在内锅盖15上的捏手部16相抵接的有一定深度的凹部17。
该凹部17,由于内面14及绝热层11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因此具有弹性。在将外盖5闭合的时候,就会按压上述内锅盖15,将内锅盖15牢固固定在烹调用内锅3上。
此外,在外盖5的内面14的靠铰式连接件13的一侧,设有以内面14的周缘的约1/4-1/2的长度延伸、与内锅盖15的外径大致相等、并且沿着绝热外容器2的外盖5的内周缘弯曲的突片18。在内面14上还适当地形成有突起19。
该突片18是用于载置内锅盖15的,被设置成在将外盖5打开时位于外盖5的下部。而且,上述突起19最好是高约3-10mm,圆头状或尖头状的突起,在将内锅盖15载置在突片18上时,可防止外盖5的内面14与内锅盖15的内面相接触而被弄污。
外容器把手6形成大致コ字形状,两端的安装部20、20分别形成圆形形状,将分别设在其中心上的安装孔21、21各自插置在上述轴部9、9上,就可将外容器把手6以轴部9、9为中心、在外容器本体14的前后方向自由起伏地安装在外容器本体14上。
另外,在安装部20的外周侧上,从外容器把手6的下部延伸约半周并向容器本体4的一侧突出的周壁22,在铰式连接件10的这一侧是连接设置的,由外容器把手6的下部和周壁22形成的凹部的内壁,成为卡合在上述锁定片12的上面的卡合部23。
烹调用内锅盖3包括将导热性好的炭素钢用不锈钢夹层而成的三层构造的内锅本体24,覆盖内锅本体24的上部开口、可自由装卸的不锈钢制内锅盖15,以及可自由起伏地安装在内锅本体24的侧壁上的半圆形的内锅把手25构成的。
在内锅盖15上,其周缘部26的下部形成有与内锅本体24的上部开口缘上面相抵接、在周缘部26内侧上的比内锅本体24的上部开口的直径稍小的垂直壁26a。
垂直壁62a,使其外径与内锅本体24的上部开口的内径之间的间隙为0.3mm-3mm,并且使其高度为2mm-40mm,就可以获得优良的密封性和提高绝热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取间隙为1mm,高度为13mm。
另外,内锅盖15的中央部设有合成树脂制的捏手部16。如果捏手部16是弹性构件形成的,借助绝热外容器2的外盖5的按压作用,就可增大烹调用的内锅3的内锅盖15与内锅本体24的压着效果。
内锅把手25安装在设在内锅本体24的沿径向相对的侧壁上的安装部27、27上。该安装部27在一侧缘上突设有档块28,一边的安装部27其挡块28在下方,另一边的安装部27其挡块28在上方,它们分别安装在内锅本体24上。
这些挡块28、28限制了内锅把手25的转动,当内锅把手25倒伏时,借助内锅把手25与一边的安装部27的下方挡块28的抵接,限制其处于比内锅本体24的上部开口缘高一些的位置上,而当内锅把手25立起时,借助内锅把手25与另一边的安装部27的上方挡块28的抵接,限制其处于直立状态。而且,在内锅把手25的中间部分上,形成有用于使内锅把手25迅速冷却的长缝29。
另外,在将烹调用内锅3收容在绝热外容器2的外容器本体4内并将绝缘外容器2的外盖5盖上时,内锅把手25被压弯在绝热外容器2的外盖5内面上,以大致水平的状态与内锅本体24的上部开口缘成为同一高度。
这种构造的绝热烹调器1,在将烹调材料放入烹调用内锅3的内锅本体2内并装上内锅盖15、再将烹调用内锅3加热烹调之后,将烹调用内锅3收容在绝热外容器2的外容器本体4内并使烹调用内锅3的内锅把手25倒伏。接着,将外盖5盖在外容器本体4上,并将外容器把手6向外盖5的开口侧(图3中所示的B向)转动。
借此,外容器把手6的卡合部23就卡合在锁定片12的上面,使外容器本体4与外盖5贴紧。同时,外盖5的内面14的外周侧按压烹调用内锅3的内锅盖15的周缘部26,而内面14的凹部17也按压烹调用内锅3的内锅盖15的捏手部16,将烹调用内锅3的内锅盖15固定在内锅本体24上,从而将烹调用内锅3保持在绝热外容器2内。
在将外容器把手6立起以搬运绝热烹调器1时,卡合部23卡合在锁定片12的上面,由于外盖5的内面14按压着烹调用内锅3的内锅盖15,使烹调用内锅3固定在绝热外容器2内,无洒出其内容物之虞。
另外,如果将外容器把手6倒向绝缘热外容器2的外盖5的开口侧,即使将绝缘烹调器1在车上堆积运送时,烹调用内锅3的内锅盖15被固定在内锅本体24上,同时烹调用内锅3被固定在绝热外容器2内,其内容物不致洒出。而且,即使绝热烹调器1失误落下或倒转之时,其内容物也不会从绝热外容器2向外部泄出。
在烹调完了将内容物盛出的时候,将绝热外容器2的外容器把手6向铰式连接件10的一侧(图3中所示A向)倒状,解除了锁定片12与卡合部23之间的卡合,将绝热外容器2的外盖5打开,接着打开烹调用内锅3的内锅盖15,将内容物从内锅本体24中取出。
这时,可将内锅盖15载置在外盖5的突片18上。由于在绝热外容器2的外盖5的内面14上适当地设置着突起19,因此,内锅盖15不直接接触内面14,无弄污内面14之虞。并且还可以使附着在内锅盖15的内面的水滴聚集在突片18上。
另外,在将烹调用内锅3从绝热外容器2中取出时,由于烹调用内锅3的内锅把手25停留在比内锅本体24的上部开口缘高一些的位置上,就可以将手指勾在长缝29内,很容易地使内锅把手25立起,因此可以抓住立起的内锅把手25,简单地将烹调用内锅3从绝热外容器2中取出。
此外,虽然在本实例中,绝热外容器的外盖和设在外盖中的绝热层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并且具有将形成在该盖上的弹性凹部与设在烹调用内锅的内锅盖上的捏手部相抵接的构造,对于绝热外容器的外盖与烹调用内锅的内锅盖的抵接来说,只要在关闭绝热外容器的外盖时,能够按压内锅盖而将之固定在内锅本体上就行,不管其有什么样的形状,和采用什么样的材质都不妨碍,例如也可以在绝热外容器的外盖上设置凸部,与烹调用内锅盖的捏手部的周围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将外容器把手通过安装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绝热外容器的外容器本体的两侧壁上,将锁定片突设在位于该安装轴上部的盖的两侧部上,在外容器把手的外容器本体安装部上形成有卡合部,当外容器把手处于立起状态以及从立起状态向一边转动而成倒伏状态的时候,该卡合部卡合在上述锁定片上;而当外容器把手处于从立起状态向另一边转动而成倒伏状态时,该卡合部则解除卡合。同时,由于绝热外容器的外盖内面抵接在烹调用内锅的内锅盖上面,通过转动外容器把手将外容器本体的外盖锁定,使外盖内面按压住烹调用内锅的内锅盖,并使内锅盖固定在内锅本体上,另外,由于烹调用内锅被固定在绝热外容器内,搬运时方便,即使失误落下或被倒转,内容物也不容易从烹调用内锅中洒出。
另外,将盖内面和内锅盖的抵接部分分别用弹性构件制成,使内锅盖与内锅本体牢固地固定,也使绝热外容器的密闭性提高,保温良好,同时,即使由于大的冲击等使内容物从烹调用内锅洒出时,内容物也不会泄出至绝热外容器的外部,无受热的内容物烫伤之虞。
此外,由于在绝热外容器的外盖内面上设有载置内锅盖的突片,并且在外盖内面上形成有突起,在烹调完毕将内容物盛出时,打开外盖将内锅盖载置在突片上。这时,在外盖内面和内锅盖之间,由设在外盖内面上的突起形成了间隙,内锅盖不与外盖内面直接接触,无弄污外盖内面之虞,而且,附着在内锅盖内面的水滴可聚集在突片上。
权利要求1.一种绝热烹调器,包括由具有绝热性能的外盖和外容器本体构成的绝热外容器;可自由出入地收容在该绝热外容器内部的由内锅盖和内锅本体构成的烹调用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容器本体的两侧壁上,设有可通过安装轴进行转动的外容器把手;该安装轴上部的盖两侧部上突设有锁定片;所述外容器把手的外容器本体安装部上形成有卡合部,在所述外容器把手处于立起状态以及从立起状态向一边转动成倒伏状态的时候,该卡合部卡合在所述锁定片上面,而在所述外容器把手处于从立起状态向另一边转动成倒伏状态的时候,该卡合部将卡合解除;并且,所述外盖的内面在闭合该外盖时抵接在所述内锅盖的上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内面上设有与所述内锅盖的上面相抵接的弹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盖的上面突设有与所述外盖的内面相抵接的捏手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盖的上面突设有与所述外盖的内面相抵接的捏手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捏手部是弹性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捏手部是弹性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内面按压所述内锅盖的周缘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盖的周缘部内侧上具有垂直壁,其直径比内锅本体的上部开口的直径稍小。
9.一种绝热烹调器,包括其外盖与外容器本体铰式连接的绝热外容器;可自由出入地收容在该绝热外容器内部的由内锅盖和内锅本体构成的烹调用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盖的内面的靠铰式连接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内锅盖的外径大致相同、并沿着所述外盖的内周缘弯曲的突片,同时所述外盖的内面上还形成有突起。
专利摘要一种搬运方便,落下或倒转时可防止内容物洒出的绝热烹调器。在绝热外容器本体的两侧壁上装有通过安装轴转动的外容器把手,安装轴上部的外盖的两侧部上突设有锁定片。外容器把手的安装部上形成有在其处于立起状态及从立起状态向一边转动成倒伏状态时卡合在锁定片上面、而在从立起状态向另一边转动成倒伏状态时解除卡合的卡合部。闭合外盖时,外盖内面抵接和按压烹调用锅的内锅盖上面,将内锅盖固定在内锅本体上,并将内锅固定在绝热外容器内。
文档编号A47J36/00GK2224582SQ9423617
公开日1996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30日
发明者伊藤精一, 新井义典, 松田州央 申请人: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