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增热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629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品增热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增热釜,可用于蒸煮食品,如蒸煮豆浆、豆奶或熬制果酱,也可用于萃取果汁、药物等。
加热食品的器具一般为各种锅,如常压锅、高压锅、铁锅、铝锅、搪瓷锅等等,这些锅均是单层锅体,其热效率低,锅底处的蒸煮物易焦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层锅体的食品增热釜,其热效率高,食物不焦糊。
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增热釜包括锅体和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分为内、外两层,内、外层锅体之间为一密封空腔,内层锅体中的送气管与该空腔连通,送气管末端有喷气孔,外层锅体侧壁装有进、出水阀门和液位计,内层锅体锅口边缘装有密封胶圈,锅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的锅盖压紧在内层锅体的锅口上,锅盖上装有安全阀、温度计和加料阀,所述的加料阀包括内套筒、外套筒、上阀芯、下阀芯、弹簧和压杆,内套筒固定在锅盖上,外套筒可沿内套筒滑动,内、外套筒之间装有弹簧,上阀芯装在外套筒的入料口上、可由压杆带动,下阀芯固定在外套筒上、在弹簧作用下将内套筒的出料口封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热效率高、受热均匀、食物不焦糊,加工食品卫生,设备运行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料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实施例参见
图1—3,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增热釜包括内层锅体1、外层锅体2和锅盖11,内层锅体1与外层锅体2之间为一密封空腔9,固定在内层锅体1中的送气管7与空腔9连通,送气管7末端加工有向下开口的喷气孔4,外层锅体2底部有集热翼片5,其侧壁上安装有进水阀门17、出水阀门3和液位计8,内层锅体1的锅口边缘装有V型密封胶圈10,锅盖11由翻转式压板12压紧在锅口上,压板12一端铰接在内层锅体1上,另一端以活节螺栓16压紧,压板12压在锅盖11中央,以保证锅盖11周边受力均匀,锅盖11上装有安全阀15、温度计14和加料阀13,加料阀13由内套筒21、外套筒20、上阀芯19、下阀芯23、弹簧22和压杆18组成,内套筒21固定在锅盖11上,外套筒20可沿内套筒21上、下滑动,内套筒21和外套筒20之间装有弹簧22,上阀芯19的锥形形面封在外套筒20的进料口上,下阀芯23通过其阀杆上的翼翅24与外套筒20固定,在弹簧22作用下,下阀芯23的锥形形面封在内套筒21的出料口上,上阀芯19与压杆18铰接,通过压杆18将阀芯19抬起,即可将物料投入阀腔,压下压杆18,上阀芯19将入料口封住,同时压动外套筒20向下运动,外套筒20带动下阀芯23将出料口打开,物料通过翼翅24之间的缺口由出料口进入内层锅体1,松开压杆18,在弹簧22作用下,下阀芯23将出料口封住。内层锅体1底部设有出料口6。外层锅体2中的水被加热后,产生的蒸气由送气管7上的喷气孔4向下喷入内层锅体1,将食品加热。液位计8下部装有放水阀,锅盖11还可采有压钩、法兰盘等压紧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食品增热釜,包括锅体和锅盖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分为内层锅体1和外层锅体2,内层锅体1和外层锅体2之间为一密封空腔9,内层锅体1中的送气管7与空腔9连通,送气管9末端有喷气孔4,外层锅体2侧壁装有进水阀门17、出水阀门3和液位计8,内层锅体1锅口边缘装有密封胶圈10,锅体1底部设有出料口6,所述的锅盖11压紧在内层锅体2的锅口上,锅盖11上装有安全阀15,温度计14和加料阀13,所述的加料阀13包括内套筒21、外套筒20、上阀芯19、下阀芯23、弹簧22和压杆18,内套筒21固定在锅盖11上,外套筒20可沿内套筒21滑动,内套筒21和外套筒20之间装有弹簧22,上阀芯19装在外套筒20的入料口上,可由压杆18带动,下阀芯23与外套筒20固定,在弹簧22作用下将内套筒21的出料口封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增热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锅体2底部有集热翼片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品增热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气管7上的喷气孔4其开口向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品增热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11由翻转式压板12压紧。
专利摘要食品增热釜,可用于蒸煮食品或萃取药物等。其特征是锅体分为内、外两层,之间为一密封空腔,内层锅体中的送气管与密封控腔相通,送气管末端有喷气孔。外层锅体中的水被加热后,产生的蒸气送入内层锅体蒸煮食物,锅盖上装有双阀芯加料阀,其优点是热效率高,食品不焦糊,加工卫生、运行安全。
文档编号A47J27/08GK2225209SQ9523118
公开日1996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22日
发明者宋学谦 申请人:宋学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