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车底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28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健身车底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健身车底座结构,专指一种健身用自行车的车体下方系连设有一固置式的底座。
背景技术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种渐趋潮流及时尚的健身器材“健身车”已从健身中心、健身房、健身室等公共健身场所而逐渐地走入一般家庭中,人们在经历一天的紧张、忙碌生活后到家里,可以藉由健身车来运动休闲、健身挥汗及纾解压力;是以,市面上所贩售的健身车运动器材已比比皆是、琳琅满目,但是,如何使健身车的骑车者在尽情忘我的原地飙速骑乘之际,其所骑乘的“健身车”车体可能会随着骑乘者的身躯作左、右模拟转弯式的倾斜摆动而有倾倒之虞,使骑乘者无法感受身历飙速竞技的临场“快”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一种具有较佳安全性的健身车底座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稳固、吸震性能好的健身车底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结构一种健身车底座结构,主要是于健身车车体底侧之前、后端部分别接设有前架杆及后架杆,其中,车体的前端部固接前连接座,而前连接座的二侧分别设有对称突耳,该对称突耳与前架杆的对称突耳间斜向接设一弹性体,而该二前架杆的一端设有供与前连接座的前、后置片以螺栓贯穿而活动枢接的通孔,车体的后端部固接后连接座,该后连接座设有对称的承接片,且承接片的近中央处设有供中心螺栓贯穿接设后架杆而呈活动接状态的对称轴孔。
通过上述元件的组合,车体的前端以斜向设置的弹性体分别枢设于前连接座与二前架杆之间,而呈独立悬吊方式承载来自车体的侧向压力,而车体的后端部则利用后连接接座的承接片与后架杆以中心螺栓贯设呈可活动旋移的枢接,达到使本实用新型的健身车车体得以具有较佳安全性的使用效益。
另外,前架杆容设于前连接座的前、后置片间,且该前架杆的接合段高于跨置段,形成中央高、二侧低的车体底部跨置状态,有利于车体低座的吸震及稳固。
车体下方前端侧及后端侧之间连设一连杆,可以稳固底座。
弹性体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的材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组合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组合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倾斜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健身车底座结构,主要系于健身车车体1底侧的前、后端部11、12分别接设有前架杆21、22及后架杆3,车体1的前端部11固接前连接座20,而前连接座20的二侧分别设有对称突耳201、202供与前架杆21、22的对称突耳211、221间斜向接设一弹性体4,而该二前架杆21、22一端设有通孔212、222供与前连接座20的前、后置片203、204以螺栓5贯穿呈活动枢接,车体1的后端部12固接后连接座30,而该后连接座30乃设有对称的承接片301,且承接片301的近中央处设有对称轴孔302,供中心螺栓6贯穿接设后架杆3而呈活动枢接状态。
藉由上述元件的组合,使车体1的前端部11以斜向设置的弹性体4分别枢设于前连接座20与二前架杆21、22之间,而呈独立悬吊方式承载来自车体1的侧向压力,而车体1的后端部12则利用后连接座30的二承接片301与后架杆3以中心螺栓贯设呈可活动旋移的枢接,达到使本实用新型的健身车车体1得以具有较佳安全性的使用效益。又,于健身车车体1下方前端侧11及后端侧12之间连设一连杆10,以稳固底座。另,二前架杆21、22及后架杆3的底侧设有可调整高度的胶质垫体7,而前架杆的前端部设有车体1推移的辅助轮8。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健身车底座结构,其中,前架杆21、22容设于前连接座20之前,后置片203、204间,且该前架杆21、22的接合段213、223高于跨置段214、224而形成中央高、二侧低的车体底部跨置状态,有利车体1底座的吸震及稳固。
如图5所示,车体1呈倾斜状态时的模拟状态,当车体1向右侧倾斜时,则右侧的弹性体4因呈活动枢接状,故得以其预设的倾斜角度稳固地承受来自车体方向的压掣力,反之亦然。另该弹性体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
权利要求1.健身车底座结构,主要是于健身车车体底侧之前、后端部分别接设有前架杆及后架杆,其特征在于车体的前端部固接前连接座,而前连接座的二侧分别设有对称突耳,该对称突耳与前架杆的对称突耳间斜向接设一弹性体,而该二前架杆的一端设有供与前连接座的前、后置片以螺栓贯穿而活动枢接的通孔,车体的后端部固接后连接座,该后连接座设有对称的承接片,且承接片的近中央处设有供中心螺栓贯穿接设后架杆而呈活动接状态的对称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车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架杆容设于前连接座的前、后置片间,且该前架杆的接合段高于跨置段,形成中央高、二侧低的车体底部跨置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车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车体下方前端侧及后端侧之间连设一连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车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体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的材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健身车底座结构,主要是于健身车车体底侧之前、后端部分别接设有前架杆及后架杆,其中,车体的前端部固接前连接座,而前连接座的二侧分别设有对称突耳,该对称突耳与前架杆的对称突耳间斜向接设一弹性体,而该二前架杆的一端设有供与前连接座的前、后置片以螺栓贯穿而活动枢接的通孔,车体的后端部固接后连接座,该后连接座设有对称的承接片,且承接片的近中央处设有供中心螺栓贯穿接设后架杆而呈活动接状态的对称轴孔。通过上述元件的组合,达到使本实用新型的健身车车体得以具有较佳安全性的使用效益。
文档编号A63B22/06GK2794555SQ20052001673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2日
发明者林志诚 申请人:伸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