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818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乒乓球比赛、训练和日常锻炼的内层为网状结构的乒乓球底板。
背景技术
乒乓竞技运动使用的乒乓球,直径为40毫米、重量仅为2. 7克,由于乒乓球体积小、重量轻,乒乓球拍性能的差异,可以造成乒乓球飞行速度、弧度迥异的变化。乒乓球拍性能直接影响乒乓球选手的竞技技术发挥,而乒乓球底板在乒乓球拍(球拍由底板、海绵、胶皮3部分组成)构成中,它是影响乒乓球运行方向、速度、力量、弧度等关键指标的基础。乒乓球底板由单层或多层板材粘合而成,底板板材的基本要求是重量轻、质地柔软、弹性大。一般物理常识表明,材料密度越大,重量越沉,质地越硬,弹力越大,所以,能同时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的木材却十分稀少,高档的乒乓底板木材更是稀缺。近年来研究出的木与碳、纤维混合组成的合成材料底板材料,也存在许多使用的局限,一是受到国际乒联规则的限制(国际乒联规则规定,乒乓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二是合成材料重量轻、弹性大,但是,此添加此类材料生产的底板偏硬,丢失了木质材料的柔性,影响使用者的技术发挥。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乒乓球底板板材稀少的问题,克服重量、硬度、弹性相互制约的矛盾,提高乒乓球底板的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乒乓球底板多层板的内层由多个圆孔或其他形状的孔平面穿透,使底板内层板材的击球区域形成一个网状。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加大了底板板材的伸缩度,使底板质地柔软、弹力增加、重量减少,底板性能改善提高;同时,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底板内层板材由平板向网状结构的物理变化,改善了底板材料质地。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可以产生二方面的有益效果一是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满足重量轻、质地柔软、弹性大三大基本要求,可用普通木材替代珍惜木材制作底板,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底板材料的选择范围,减少了生产厂家对紧缺、特殊木材的需求,降低对濒临灭绝树木的砍伐需求,间接保护了生态环境。二是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还对乒乓竞技运动产生如下技术效果减轻球拍重量, 有利于提高运动员动作敏捷性,加快挥拍摆速,减轻运动量;减缓来球冲击力,提高控球的稳定性;提高击球的弹力,加大击球的威力。

图1为普通5层底板的层结构示意图,标明的1、2、3、4、5分别表示对应的底板的木层,1层为面材,2层为力材,3层为芯材,4层为力材,5层为面材;其中2、3、4层,单独各层及它们的组合,在此文表述为内层;图2为本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内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芯材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芯材与力材粘合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适应于多层板的加工制作中,乒乓球底板多层板一般分为3 层板、5层板、7层板等,以典型的5层板为例,木层构造依次为面材-力材-芯板-力材-面材。如图1 制作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乒乓球底板多层板的芯材或芯材与力材粘合后的底板内层板材上开孔,使底板内层木材形成网状结构,如图2:孔与孔之间的间隔距离5-15mm,孔直径l_8mm。孔间隔距离、孔直径除以上参考数据外,可以自由组合,并由不同组合形成不同弹力、硬度、速度的底板。为确保底板击球区域各分布点弹性一致或弹性接近,同时保障底板的结实耐用的基本要求,孔直径不宜大于 10mm,孔间隔距离不宜窄于孔直径。为了方便表述,以上表述的孔均为圆孔,实际制作中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孔。将开孔并粘贴后的网状结构球拍底板的内层用面材两面粘贴覆盖。如图2、图3所示。用面材覆盖粘贴后,内层为网状结构的球拍底板外观与普通球拍底板无异,符合国际乒联“底板应平整、坚硬。”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其特征是乒乓球底板多层板的内层由多个圆孔或其他形状的孔平面穿透,使底板内层板材的击球区域形成一个网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其特征是孔与孔之间的间隔距离 5-15mm,孑L直径 l_8mm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其特征是乒乓球底板多层板大于或等于3层。
专利摘要一种适合乒乓球比赛、训练和日常锻炼的乒乓球底板。方法是用器具镂空底板内层击球范围的板材,令加工区域形成一定比例和数量的圆孔或其他形状的孔,使底板内层板材的击球区域形成一个网状;双面用面材将完成镂空步骤的底板内层粘合,制作成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网状结构乒乓球底板,底板质地柔软、弹力增加、重量减少;能减缓来球冲击力,提高控球的稳定性,提高击球的弹力,加大击球的威力;能用普通木材替代珍惜木材制作底板,增加了底板材料的选择范围,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紧缺、特殊木材的需求,保护生态环境。
文档编号A63B59/04GK201997074SQ20102064224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张敏钦 申请人:张敏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