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式磁性积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271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封装式磁性积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玩具技术领域,涉及磁性积木,尤其涉及一种封装式磁性积木。



背景技术:

磁性积木以其趣味性深受人们欢迎,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磁性积木安全性较差,设置在玩具上的磁性体易于脱离,容易导致玩具损坏,特别是在儿童使用时,如不慎将磁性体吞入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对于较厚的积木,存在着一侧磁性强,一侧磁性弱的现象,而装入尺寸较大的磁性体时虽然能够提高磁力,但是存在着制造成本高,较为沉重等技术问题。

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然而,现有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但仍然存在着磁性体固定不够稳固,产品成本过高,较为沉重等技术问题。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磁性积木的磁性不够均匀,个别区域磁性强,而个别区域磁性弱,从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安全可靠,较为轻巧,成本较低的封装式磁性积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封装式磁性积木,包括中空本体和设置在中空本体内的至少一个磁性体,所述的中空本体由塑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本体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中间体,以及固定在中间体下端开口的下盖和固定在中间体上端开口的上盖,在下盖内设有至少一个下定位筒,在中间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套,在上盖内设有至少一个上定位筒,所述的下定位筒与定位套下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上定位筒与定位套上端一一对应设置,在对应设置的下定位筒与定位套之间插设有磁性体,在对应设置的上定位筒与定位套之间插设有磁性体,所述的磁性体呈柱状且各磁性体的磁极朝向相同,相邻的定位套之间和/或定位套与中间体内壁之间设有连接筋,相邻的下定位筒之间和/或下定位筒与下盖内壁之间设有下加强筋,相邻的上定位筒之间和/或上定位筒与上盖内壁之间设有上加强筋。

在上述的封装式磁性积木中,所述的磁性体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的下加强筋、连接筋和上加强筋分别呈板状。

在上述的封装式磁性积木中,所述的下定位筒的上端与定位套的下端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的尺寸小于磁性体的高度;所述的定位套的上端与上定位筒的下端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的尺寸小于磁性体的高度。

在上述的封装式磁性积木中,所述的下定位筒的上端与定位套的下端之间相互接触;所述的上定位筒的下端与定位套的上端之间相互接触。

在上述的封装式磁性积木中,位于下定位筒和定位套之间的磁性体分别与两者紧配合或滑动配合;位于上定位筒和定位套之间的磁性体分别与两者紧配合或滑动配合。

在上述的封装式磁性积木中,所述的下盖与中间体通过第一凹凸结构相互扣合且当扣合后通过超声焊接连为一体;所述的上盖与中间体通过第二凹凸结构相互扣合且当扣合后通过超声焊接连为一体。

在上述的封装式磁性积木中,所述的下盖呈边缘形成围边的板体且与下盖相连的下加强筋连接于围边;所述的上盖呈边缘形成围边的板体且与上盖相连的上加强筋连接于围边。

在上述的封装式磁性积木中,所述的中间体为矩形体、圆筒体、矩形筒体、带有车轮的车形体、带有内圆弧的矩形体和带有外圆弧的矩形体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的封装式磁性积木中,所述的带有车轮的车形体的一端设有连接柱,另一端设有卡扣,且在带有车轮的车形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根横向设置的车轮轴,在车轮轴的外端设有阻挡部,且在车轮轴外端开有轴向延伸的形变缺口,所述的车轮在形变缺口受外力作用下缩小时越过阻挡部后可转动地套设于车轮轴上。

在上述的封装式磁性积木中,所述的下盖、中间体和上盖均由不透明塑料、半透明塑料和透明塑料中的任意一种制成;所述的不透明塑料、半透明塑料和透明塑料为硬质塑料或软质塑料;所述的中空本体的壁厚为0.6-0.7mm;所述的磁性体之间的间距为12-15mm;所述的磁性体的外径为5.5-6.5m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磁性体安装稳固,不易分离,安全性高,并且生产成本较低,整个封装式磁性积木的磁力线分布均衡,不会导致个别区域磁性强,而个别区域磁性弱,从而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形。当磁性体采用滑动配合方式时,磁性体在重力作用下可移动,从而便于将所需的面与其他磁性玩具吸合,既确保吸合强度,又节约制造成本,还能提高使用的趣味性。此外,由于在吸合时,磁性体处于整个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下端,因此重心稳定,使用时稳定性较好,不易倒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封装式磁性积木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上盖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为长方体的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中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沿线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为正方体的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沿线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为带有内圆弧的矩形体的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为带有内圆弧的矩形体的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为带有外圆弧的矩形体的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为带有外圆弧的矩形体的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为矩形筒体的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为圆筒体的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为带有车轮的车形体的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为带有车轮的车形体的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中空本体1、磁性体2、中间体3、定位套31、连接筋32、下盖4、下定位筒41、下加强筋42、上盖5、上定位筒51、上加强筋52、第一凹凸结构6、第二凹凸结构7、车轮81、连接柱82、车轮轴83、阻挡部84、形变缺口85、卡扣8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14所示,本封装式磁性积木,包括中空本体1和设置在中空本体1内的至少一个磁性体2,所述的中空本体1由塑料制成。中空本体1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中间体3,以及固定在中间体3下端开口的下盖4和固定在中间体3上端开口的上盖5,在下盖4内设有至少一个下定位筒41,在中间体3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套31,在上盖5内设有至少一个上定位筒51,所述的下定位筒41与定位套31下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上定位筒51与定位套31上端一一对应设置,在对应设置的下定位筒41与定位套31之间插设有磁性体2,在对应设置的上定位筒51与定位套31之间插设有磁性体2,所述的磁性体2呈柱状且各磁性体2的磁极朝向相同,相邻的定位套31之间和/或定位套31与中间体3内壁之间设有连接筋32,相邻的下定位筒41之间和/或下定位筒41与下盖4内壁之间设有下加强筋42,相邻的上定位筒51之间和/或上定位筒51与上盖5内壁之间设有上加强筋52。

下盖4、中间体3和上盖5均由不透明塑料、半透明塑料和透明塑料中的任意一种制成;所述的不透明塑料、半透明塑料和透明塑料为硬质塑料或软质塑料;所述的中空本体1的壁厚为0.6-0.7mm;磁性体2之间的间距为12-15mm;磁性体2的外径为5.5-6.5mm。

磁性体2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的下加强筋42、连接筋32和上加强筋52分别呈板状。下定位筒41的上端与定位套31的下端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的尺寸小于磁性体2的高度;所述的定位套31的上端与上定位筒51的下端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的尺寸小于磁性体2的高度。

下定位筒41的上端与定位套31的下端之间相互接触;所述的上定位筒51的下端与定位套31的上端之间相互接触。位于下定位筒41和定位套31之间的磁性体2分别与两者紧配合或滑动配合;位于上定位筒51和定位套31之间的磁性体2分别与两者紧配合或滑动配合。

下盖4与中间体3通过第一凹凸结构6相互扣合且当扣合后通过超声焊接连为一体;所述的上盖5与中间体3通过第二凹凸结构7相互扣合且当扣合后通过超声焊接连为一体。下盖4呈边缘形成围边的板体且与下盖4相连的下加强筋42连接于围边;所述的上盖5呈边缘形成围边的板体且与上盖5相连的上加强筋52连接于围边。

中间体3为矩形体、圆筒体、矩形筒体、带有车轮81的车形体、带有内圆弧的矩形体和带有外圆弧的矩形体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带有车轮81的车形体的一端设有连接柱82,另一端设有卡扣86,且在带有车轮81的车形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根横向设置的车轮轴83,在车轮轴83的外端设有阻挡部84,且在车轮轴外端开有轴向延伸的形变缺口85,所述的车轮81在形变缺口85受外力作用下缩小时越过阻挡部84后可转动地套设于车轮轴83上。

整个封装式磁性积木的磁力线分布均衡,不会导致个别区域磁性强,而个别区域磁性弱,从而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形。当磁性体采用滑动配合方式时,磁性体在重力作用下可移动,从而便于将所需的面与其他磁性玩具吸合,既确保吸合强度,又节约制造成本,还能提高使用的趣味性。此外,由于在吸合时,磁性体处于整个封装式磁性积木的下端,因此重心稳定,使用时稳定性较好,不易倒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中空本体1、磁性体2、中间体3、定位套31、连接筋32、下盖4、下定位筒41、下加强筋42、上盖5、上定位筒51、上加强筋52、第一凹凸结构6、第二凹凸结构7、车轮81、连接柱82、车轮轴83、阻挡部84、形变缺口85、卡扣8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