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772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无人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模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无人机。



背景技术:

当前,无人机市场如火如荼,民用无人机的种类和用途也越来越多,其中FPV(First Person View)为无人机功能呈现方式的一种。小型FPV无人机又称“穿越机”,其可以“第一人称视角”高速飞行的优势,给玩家带来了强烈视觉冲击感和另类体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专业玩家的青睐。无人机竞速赛又称无人机中的F1比赛,玩家可以自行设计或购买“穿越机”参与比赛。但是玩家平时操作FPV无人机时,经常会导致无人机坠机,或与其他硬物高速碰撞造成无人机损坏,FPV无人机因其体积小,零件小,拆解不便,因此维修繁杂,而且有些机型设计不合理,导致在坠机过程中损坏到其他重要的零部件,如飞控,电动机,图像传输模块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无人机,具有低重心、布局合理、上下分体设计、一体式减震、机身快速拆装、结构强度高、重量轻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型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2与机身外壳1,所述的机身主 体2包括下层模块3与上层模块4,下层模块3与上层模块4之间通过减震柱5连接;

所述的上层模块4包括机身底板6与机身顶板7,在机身底板6与机身顶板7两侧设置有机身侧板22;所述的机身底板6前端安装有摄像头固定板10与摄像头支架11;

所述的下层模块3包括机臂加强板12,在机臂加强板12的四个角上安装有机臂13,机臂13的顶部设置有电机座14;无刷电动机20安装在电机座14上,无刷电动机20上安装反桨16与正浆17;反桨16与正浆17呈对角两两布置;

所述的机身上层模块4内部安装遥控接收器23与飞控18,遥控接收器2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飞控18的信号输入端,飞控18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子调速器19,电子调速器19安装在机臂13上,电子调速器19的输出端连接无刷电动机20,所述的摄像头支架11上安装有摄像头25,摄像头25的输出端与图像传输模块24输入端相连。

所述的机身外壳1为流线型多曲面,机身侧板22顶部边线为变半径的流线型圆弧,与机身外壳1贴合。

所述的机身侧板22为纤维侧板。

所述的下层模块3为可拆卸结构。

所述的机臂13独立安装在机臂加强板12上。

所述的两侧的机身侧板22前端通过机身侧螺栓8连接,后端通过固定螺柱9连接。

所述的减震柱5为橡胶减震柱。

所述的机身主体2采用3K碳纤维材质,机臂13与机臂加强板12采用了3mm的3K碳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下层模块3与上层模块4之间采用橡胶减震柱连接,有效的减小了飞行过程中,下层动力系统的震动对上层控制系统造成的干扰。并且机身在坠落或撞击硬物时,减震柱5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减震柱5会断裂,吸收撞击能量,保护飞控18、锂电池21、机身等其他重要的部位。

进一步的,减震柱5的使用,使得下层模块3与上层模块4之间的距离更加接近,使得本机身重心更低,飞行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身上下模块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层机身模块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独立式机臂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连接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小型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2与机身外壳1,所述的机身主体2包括下层模块3与上层模块4,在下层模块3与上层模块4之间通过减震柱5连接;所述的减震柱5为橡胶减震 柱。

如图3所示,所述的上层模块4包括机身底板6与机身顶板7,在机身底板6与机身顶板7两侧设置有机身侧板22;所述的机身底板6前端安装有摄像头固定板10与摄像头支架11;所述的两侧的机身侧板22前端通过机身侧螺栓8连接,后端通过固定螺柱9连接。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下层模块3包括机臂加强板12,在机臂加强板12的四个角上安装有机臂13,机臂13的顶部设置有电机座14;无刷电动机20安装在电机座14上,无刷电动机20上安装反桨16与正浆17;反桨16与正浆17呈对角两两布置。

所述的机身上层模块4内部安装遥控接收器23与飞控18,遥控接收器23的输出端连接飞控18的输入端,飞控18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子调速器19,电子调速器19安装在机臂13上,电子调速器19的输出端连接无刷电动机20,所述的摄像头支架11上安装有摄像头25,摄像头25的输出端与图像传输模块24输入端相连;锂电池21给各部件提供电源。

所述的机身外壳1为流线型多曲面,所述的机身侧板22顶部边线为变半径的流线型圆弧,与机身外壳1贴合。可以更好地保护机身主体2。所述的下层模块3为可拆卸结构。有效的防止内部装置损坏。所述的机臂13独立安装在机臂加强板12上。

所述的机身侧板22为纤维侧板。

机身外壳1采用PC材质,柔软有弹性,在受到撞击时,可发生弹性形变,吸收撞击能量,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机身外壳1为流线型多曲面设计,可以有效减小机体前行的风阻,使得飞行更高效、飞行姿态更稳定。

机身主体2采用质量小、强度高的3K碳纤维材质,使得机身主体2反应更加敏捷干脆,且耐摔、耐撞性能增强,其中机臂13与机臂加强板12更是采用了厚度达3mm的3K碳纤维,进一步提升了机身整体刚性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将无人机通电,飞控18自动检查飞行器姿态和状态,若飞行器状态良好,飞控18会闪烁提示告知可以飞行,遥控器通过发射遥控信号(一般为2.4G跳频信号)给遥控接收器23,遥控接收器23传输信号给飞控18,告知飞控18可解锁起飞,此时可操控无人机起飞、巡航和降落。

起飞后,由于飞机姿态角的改变,飞控18内部的电子陀螺仪和电子加速度测量仪感受到飞行器姿态的改变,将自动输出修正信号给电子调速器19,电子调速器19从锂电池21取电,控制无刷电动机20的转速,进而控制螺旋桨的转速,来保证飞行器的姿态稳定。与此同时,摄像头25采集的图像信号将传输给图像传输模块24,图像传输模块24为另一种频率(通常为5.8G跳频信号)发射设备,图像传输模块24传递信号进行显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