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彩泥制作的玩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7841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彩泥制作的玩具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彩泥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彩泥制作的玩具机。



背景技术:

彩泥—少年儿童用来制作创意造型的一种益智玩具,但工艺和材质上比橡皮泥要提高不少,柔软而不粘手,它分别有红、黄、蓝、绿、粉、橙、紫等等多种颜色,并可以通过两两混合,创造出其他颜色的彩泥,比如红色+黄色=橙色,黄色+绿色=草绿色。彩泥干了以后加适量的水可以恢复柔软,具备环保效果,适合用来捏创意作品。

彩泥具备可复制性,可任意捏成各种形状,根据配有不同形状的模具、模板,可将彩泥制作成各种物品,或者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引下,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在对儿童的手脑眼协调培养,及色彩识别和创作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效果,但现有的一些彩泥制作玩具机结构复杂,携带不方便,而且成本较高,小朋友使用玩具经常容易摔坏,若是成本较高,会使家庭消费增加,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彩泥制作的玩具机,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彩泥制作的玩具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彩泥制作的玩具机,包括壳体、手柄、推杆、推板、铰链、盖板、卡块、卡槽、滑轨、连接杆、出料板、提手、滑块和模型孔,所述壳体的底部开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提手,所述手柄与推杆的一端连接,推杆的另一端穿过壳体的一侧侧壁,连接到壳体内的推板上,推板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滑块,壳体的上下两侧侧壁分别安装有两条滑轨,滑轨与推板两端的滑块相配合,壳体的顶端安装有盖板,盖板位于两条滑轨之间,盖板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壳体的顶端侧壁上,盖板的另一端设有卡块,壳体的顶端还开有卡槽,卡块与卡槽相配合,壳体远离推板的一侧侧壁上开有通孔,且侧壁上安装有出料板,出料板通过连接杆与壳体相连接,出料板上设有模型孔。

优选的,所述出料板上开有六到八个模型孔,且每个模型孔的规格不同。

优选的,所述手柄上设有防滑凸纹,且手柄、推杆和推板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提手的两端开有螺纹孔,提手通过螺钉固定壳体的底部的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手柄、推杆和推板的共同作用,将壳体内的彩泥推出,经过模型孔的塑造,将彩泥制作成特定的形状,通过转动出料板,使不同的模型孔与壳体上的通孔想对应,将彩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样式,且在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提手,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彩泥制作的玩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彩泥制作的玩具机的出料板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手柄、3推杆、4推板、5铰链、6盖板、7卡块、8卡槽、9滑轨、10连接杆、11出料板、12提手、13滑块、14模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用于彩泥制作的玩具机,包括壳体1、手柄2、推杆3、推板4、铰链5、盖板6、卡块7、卡槽8、滑轨9、连接杆10、出料板11、提手12、滑块13和模型孔14,壳体1的底部开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提手12,手柄2与推杆3的一端连接,推杆3的另一端穿过壳体1的一侧侧壁,连接到壳体1内的推板4上,推板4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滑块13,壳体1的上下两侧侧壁分别安装有两条滑轨9,滑轨9与推板4两端的滑块13相配合,壳体1的顶端安装有盖板6,盖板6位于两条滑轨9之间,盖板6的一端通过铰链5连接在壳体1的顶端侧壁上,盖板6的另一端设有卡块7,壳体1的顶端还开有卡槽8,卡块7与卡槽8相配合,壳体1远离推板4的一侧侧壁上开有通孔,且侧壁上安装有出料板11,出料板11通过连接杆10与壳体1相连接,出料板11上设有模型孔14,出料板11上开有六到八个模型孔14,且每个模型孔14的规格不同,手柄2上设有防滑凸纹,且手柄2、推杆3和推板4为一体式结构,提手12的两端开有螺纹孔,提手12通过螺钉固定壳体1的底部的凹槽中。

工作原理:打开壳体1上部的盖板6,装入彩泥,转动出料板11,使其上的其中一个模型孔14与壳体1侧壁上的通孔相对应,通过手柄2、推杆3和推板4的共同作用,推动彩泥从模型孔14挤出,再次打开壳体1上部的盖板6,装入彩泥,转动出料板11,使其上的其中另一个模型孔14与壳体1侧壁上的通孔相对应,通过手柄2、推杆3和推板4的共同作用,推动彩泥从模型孔14挤出,这样反复动作,便可制作出不同样式的彩泥玩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