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翼式健身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372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飞翼式健身训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飞翼式健身训练器。



背景技术:

为了训练人体在空中的平衡能力、耐久力和保持头脑清醒的能力,人们常采用一些训练器材,但目前这些训练器材多为单一的转圈模式,以人体腰部为中心进行一个至三个维度的旋转,训练者在器材上被固定而被动地旋转,在旋转的情况下来适应和训练耐久力,如公告号为cn2748113y、cn201239461y的中国专利。这种被动的单一转圈模式,其缺陷是:一、训练难度大,初练者容易恶心、头晕,不易上手,训练效果不好,不能推广,适应的受众窄;二、旋转半径大,危险度高,安全性差;三、训练模式单一、枯燥,趣味性不强,被动式旋转无法进行飞行娱乐体验,也不能锻炼四肢肌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飞翼式健身训练器,它能适用于训练空中平衡能力和耐久力的初学者,安全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强,能同时训练人体的空中平衡能力和四肢肌肉,适宜的训练群体更加广泛。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翼式健身训练器,包括机座、轨道限位座、左右翻转轨道和前后翻转支撑臂,所述轨道限位座安装在机座上,所述左右翻转轨道支承在轨道限位座上且能在左右方向上作圆弧形摆动,所述前后翻转支撑臂安装于所述左右翻转轨道的两侧并可绕安装轴作前后方向的摆动;所述前后翻转支撑臂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有用于支撑人体上肢和下肢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本发明摒弃了传统的通过单一旋转来训练空中平衡力的方式,由于人体通过用于支撑人体上肢和下肢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支承在前后翻转支撑臂上,前后翻转支撑臂又可绕安装轴作前后方向的摆动,因而人体在训练器上为俯姿并且在上、下肢的控制下可作翘翘板式的前后摆动;而前后翻转支撑臂位于左右翻转轨道的两侧,人体左、右方向的用力还可使左右翻转轨道在轨道限位座上作左右方向上的圆弧形摆动;因而人体可在其主动用力下作前后和左右方向的摆动,当前后翻转支撑臂和左右翻转轨道摆动起来后,人体又在摆动力的惯性作用下来适应并控制其摆动,从而训练人体的空中平衡力。由于人体训练时为水平俯姿,在,而不是传统的单一转圈的风车式旋转,人体离地高度较小,机座高度较小,一方面方便训练者上、下训练器,另一方面安全性大大提升,并能降低训练者的恐惧心理,使初学者也能参加训练,并且因难度较小见效快,适用群体范围更广;而前后和左右方向的摆动式训练,更能模拟空中滑翔伞和翼装飞行的姿态,便于训练者作此类运动的模拟训练,趣味性和娱乐性强,而且与vr设备配合使用,还能进行模拟仿真训练和游戏实景体验,提升使用者的沉浸感;同时因人体四肢用力进行平衡控制,主动式的娱乐训练,还能锻炼四肢肌肉,训练空中平衡力的同时进行四肢肌肉训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为肘手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小腿支撑部和脚支撑部,人体的上、下肢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第二支撑部上时,人体呈俯身躬曲状态、腰部下方无支撑。这样设计能减小训练器在前后方向的长度,使设备小型化,更重要的是更能方便训练者用力来控制前后翻转支撑臂在前、后方向的摆动,这种模仿平板支撑的姿势同时能训练人体的腹肌、臂肌和腿肌,在训练空中平衡力的同时强化上下肢和腹肌的肌肉训练,一举两得。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限位座设置在机座顶部,轨道限位座包括座体,以及限位左右翻转轨道的上下限位轮和前后限位轮;座体具有顶面和前、后、左、右侧面,座体的左、右侧面上设有供所述左右翻转轨道通过的开口,所述前、后侧面上安装有上下限位轮和前后限位轮;左右翻转轨道为凹弧面向上的半圆环形并且其下部穿设在座体中,所述上下限位轮和前后限位轮分别位于左右翻转轨道的上方和前、后方,上下限位轮和前后限位轮的中心线分别与左右翻转轨道的上下表面和前后侧面平行。

将左右翻转轨道穿设在轨道限位座中,轨道限位座的方式仅限位左右翻转轨道人下部,而轨道限位座中设置有用于限位左右翻转轨道的上下限位轮和前后限位轮,使左右翻转轨道与轨道限位座之间为滚动摩擦,一方面采用较小的机构就能支撑左右翻转轨道,另一方面实现对左右翻转轨道左右翻转摆动的限位。

进一步地,为提升前后支撑臂的使用性能和强度,所述前后翻转支撑臂对称地铰接在左右翻转轨道的左、右侧,前后翻转支撑臂的中部高于前、后部,前后翻转支撑臂的前、后部分别向前、后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为增加连接的可靠性和提升使用寿命,所述前后翻转支撑臂的中部为拱形,前后翻转支撑臂的顶部内侧连接有加强板,左右翻转轨道的两端设有轴承座,安装轴的两端支承在加强板和轴承座中将前后翻转支撑臂和左右翻转轨道可转动地连接,在加强板与左右翻转轨道之间的安装轴上隔有套筒。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前后翻转支撑臂的前部和后部分别由前梁和后梁连接,前、后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肘手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肘手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均包括限位滑槽、支撑件和快拆插销,限位滑槽垂直于前、后梁安装,限位滑槽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孔,所述支撑件为槽片状可相对于限位滑槽前后移动,支撑件通过其下部设置的凸条而与限位滑槽滑配,快拆插销穿入所述槽孔和凸条将限位滑槽和支撑件固定;所述肘手支撑部还包括延伸片和握柄,延伸片位于支撑件的底部一侧向前水平延伸,在延伸片的前端设置有向上竖立的握柄。前、后梁可提升训练器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方便安装肘手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支撑件可相对于限位滑槽前后移动并由快拆插销锁住,使肘手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均可在作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调整,以满足不同人体高度或训练者的不同习惯,使用更加方便;设置握把方便训练手部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前梁为两根,在前梁上靠近前后翻转支撑臂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或均布有孔,所述肘手支撑部的限位滑槽通过穿过所述滑槽或孔的快拆螺栓固定在前梁上;所述延伸片为弯钩片状,延伸片的后端通过销轴与支撑件铰接,在销轴上穿有扭簧,扭簧的两个支脚分别与支撑件和延伸片相抵,延伸片克服扭簧力可向支撑件的外侧方向摆动。这样使得肘手支撑部在前梁上可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调整,而延伸片通过销轴与支撑件铰接并且由扭簧限位,使训练者在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平衡的需要可将握柄外扳,放松后握柄在扭簧力的作用下还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的脚支撑部为一u形杆,u形杆开口的两端与后梁连接,脚支撑部位于小腿支撑部的后方。

进一步地,为便于调整脚支撑部的脚蹬位置,满足不同高度的训练者,所述u形杆两端的直杆段为两节杆配合而成,两节杆上均等距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两节杆之间通过快拆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为进一步增加训练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娱乐性,还包括用于拴住人体腰部或上、下肢的安全带,所述轨道限位座的顶面为凹弧面,顶面上包覆有橡胶垫或泡沫软皮,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vr设备的传感器。轨道限位座上的凹弧面以及橡胶垫或泡沫软皮使人们不训练时还可坐在上面小憩,或将腰托在轨道限位座上做其它腰腹肌训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适用于训练空中平衡能力和耐久力的初学者,安全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强,能同时训练人体的空中平衡能力、耐久力和四肢肌肉,适宜的训练群体更加广泛;而且与vr设备配合使用,还能进行模拟仿真训练和游戏实景体验,提升使用者的沉浸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轨道限位座与左右翻转轨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第一支撑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翼式健身训练器,包括机座1、轨道限位座2、左右翻转轨道3和前后翻转支撑臂4,所述轨道限位座2安装在机座1上,所述左右翻转轨道3支承在轨道限位座2上且能在左右方向上作圆弧形摆动,所述前后翻转支撑臂4安装于所述左右翻转轨道3的两侧并可绕安装轴31作前后方向的摆动;所述前后翻转支撑臂4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有用于支撑人体上肢和下肢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为肘手支撑部5,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小腿支撑部6和脚支撑部7,人体的上、下肢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第二支撑部上时,人体呈俯身躬曲状态、腰部下方无支撑。这样设计能减小训练器在前后方向的长度,使设备小型化,更重要的是更能方便训练者用力来控制前后翻转支撑臂4在前、后方向的摆动,这种模仿平板支撑的姿势能同时训练人体的腹肌、臂肌和腿肌,在训练空中平衡力的同时强化上下肢和腹肌的肌肉训练,一举两得。

所述轨道限位座2设置在机座1顶部,轨道限位座2包括座体21,以及限位左右翻转轨道3的上下限位轮22和前后限位轮23;座体21具有顶面211和前侧面212、后侧面213、左侧面214和右侧面215,座体21的顶面211为凹弧面,顶面211上包覆有橡胶垫或泡沫软皮,轨道限位座2上的凹弧面以及橡胶垫或泡沫软皮使人们不训练时还可坐在上面小憩,或将腰托在轨道限位座2上做其它腰腹肌训练。座体21的左、右侧面214、215上设有供所述左右翻转轨道3通过的开口24,所述前、后侧面212、213上安装有上下限位轮22和前后限位轮23;左右翻转轨道3为凹弧面向上的半圆环形并且其下部穿设在座体21中,所述上下限位轮22和前后限位轮23分别位于左右翻转轨道3的上方和前、后方,上下限位轮22和前后限位轮23的中心线分别与左右翻转轨道3的上下表面和前后侧面平行。将左右翻转轨道3穿设在轨道限位座2中,轨道限位座2的仅限位左右翻转轨道3的下部,而轨道限位座2中设置有用于限位左右翻转轨道3的上下限位轮22和前后限位轮23,使左右翻转轨道3与轨道限位座2之间为滚动摩擦,一方面采用较小的机构就能支撑左右翻转轨道3,另一方面实现对左右翻转轨道3左右翻转摆动的限位。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前后翻转支撑臂4对称地铰接在左右翻转轨道3的左、右侧,前后翻转支撑臂4的中部高于前、后部,前后翻转支撑臂4的前、后部分别向前、后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后翻转支撑臂4的中部为拱形,前后翻转支撑臂4的前、后部从中部下沉然后分别向前、后方向延伸。前后翻转支撑臂4的顶部内侧连接有加强板41,左右翻转轨道3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座32,安装轴31的两端支承在加强板41和轴承座32中将两前后翻转支撑臂4和左右翻转轨道3可转动地连接,在加强板41与左右翻转轨道3之间的安装轴31上隔有套筒33。

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所述前后翻转支撑臂4的前部和后部分别由前梁42和后梁43连接,前梁42为两根,前、后梁42、43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肘手支撑部5和小腿支撑部6;肘手支撑部5和小腿支撑部6均包括限位滑槽81、支撑件82和快拆插销83,限位滑槽81垂直于前、后梁42、43安装,限位滑槽81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孔811,所述支撑件82为槽片状可相对于限位滑槽81前后移动,支撑件82通过其下部设置的凸条821而与限位滑槽81滑配,快拆插销83穿入所述槽孔811和凸条821将限位滑槽81和支撑件82固定;所述肘手支撑部5还包括延伸片51和握柄52,延伸片51位于支撑件82的底部一侧向前水平延伸,在延伸片51的前端设置有向上竖立的握柄52。前、后梁42、43可提升训练器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方便安装肘手支撑部5和小腿支撑部6,支撑件82可相对于限位滑槽81前后移动并由快拆插销83锁住,使肘手支撑部5和小腿支撑部6均可在作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调整,以满足不同人体高度或训练者的不同习惯,使用更加方便;设置握柄52方便训练手部用力。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肘手支撑部5在左、右方向上可调,握柄52外扳可外扳,脚支撑部7的脚蹬位置可调。如图7和图8所示,在前梁42上靠近前后翻转支撑臂4的两侧设置均布有孔421,肘手支撑部5的限位滑槽81底部设有螺孔,快拆螺栓9穿过前梁42上的孔421和限位滑槽81上的螺孔将限位滑槽81固定在前梁42上;所述延伸片51为弯钩片状,延伸片51的后端通过销轴53与支撑件82铰接,在销轴53上穿有扭簧54,扭簧54的两个支脚分别与支撑件82和延伸片51相抵,延伸片51克服扭簧力可向支撑件82的外侧方向摆动。这样使得肘手支撑部5在前梁42上可作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调整,而延伸片51通过销轴53与支撑件82铰接并且由扭簧54限位,使训练者在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平衡的需要可将握柄52外扳,若放松握柄52,握柄52在扭簧54力的作用下还原。

为便于调整脚支撑部7的脚蹬位置,满足不同高度的训练者,所述u形杆两端的直杆段为两节杆配合而成,两节杆上均等距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两节杆之间通过快拆螺栓9固定。为进一步增加训练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的肘手支撑部5和小腿支撑部6还设置有安全带10,通过安全带10将手腕和小腿扣住,更加安全;为提高娱乐性,与vr设备配合使用,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vr设备的传感器。

如图9所示,本发明摒弃了传统的通过单一旋转来训练空中平衡力的方式,人体在训练器上为俯姿,其上、下肢分别置于肘手支撑部5和小腿支撑部6上,手部握住握柄52,在人体上、下肢的控制下可绕安装轴31作翘翘板式的前后摆动,人体左、右方向的用力还可使左右翻转轨道3在轨道限位座2上作左右方向上的圆弧形摆动;人体可在其主动用力的作用下作前后和左右方向的摆动,当前后翻转支撑臂4和左右翻转轨道3摆动起来后,人体又在摆动力的惯性作用下来适应并控制其摆动,从而训练人体的空中平衡力。由于人体训练时为水平俯姿,人体离地高度较小,机座1高度较小,一方面方便训练者上、下训练器,另一方面安全性大大提升,并能降低训练者的恐惧心理,使初学者也能参加训练,并且因难度较小见效快,适用群体范围更广;这种前后和左右方向的摆动式训练,更能模拟空中滑翔伞和翼装飞行的姿态,便于训练者作此类运动的模拟训练,趣味性和娱乐性强,而且与vr设备配合使用,还能进行模拟仿真训练和游戏实景体验,提升使用者的沉浸感;同时因人体四肢用力进行平衡控制,主动式的娱乐训练,还能锻炼四肢肌肉,训练空中平衡力的同时进行四肢肌肉训练。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