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9709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位向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舵机。



背景技术:

舵机一般主要由外壳、电路板、无核心马达、齿轮与位置检测器等部件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接收机发出讯号给舵机,经由电路板上的集成电路判断转动方向,再驱动无核心马达开始转动,透过减速齿轮将动力传至摆臂,同时由位置检测器送回讯号,判断是否已经到达定位。位置检测器其实就是可变电阻,当舵机转动时电阻值也会随之改变,藉由检测电阻值便可知转动的角度。一般的伺服马达是将细铜线缠绕在三极转子上,当电流流经线圈时便会产生磁场,与转子外围的磁铁产生排斥作用,进而产生转动的作用力。

舵机作为一种位置伺服的驱动器,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模等领域。目前舵机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机器人领域,如娱乐机器人、教学类机器人以及机器人套件。

现有金属输出齿舵机金属输出齿的定位上,都是在软件刷机定好位后,需要用定位夹具精准装在一个固定零位的舵盘来实现舵机零位精准定位,非常耗时耗力,同时也是易出错,同时增加了人工成本和舵盘成本。

因此,上述的技术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补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舵机,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金属输出齿舵机需借用辅助舵盘配件定位零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一方面为:

一种舵机,包括外壳和置于该外壳内部的传动组件以及向该传动组件提供动力的电机,该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输出齿轮,

所述输出齿轮设置轮齿的周侧具有部分为非轮齿的凸起结构,用于与配合部件实现配合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结构为圆弧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结构的直径与所述轮齿的外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结构的直径大于轮齿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结构由输出齿轮的上端面延伸至下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依次啮合连接的第一阶梯齿轮、第二阶梯齿轮和第三阶梯齿轮;

其中,所述第一阶梯齿轮与电机的电机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阶梯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四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电连接PCBA控制板。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电机和PCBA控制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其中所述输出齿轮至少部分外露于该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齿轮外侧套接轴承,该轴承外侧与外壳配合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中壳和底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输出齿轮的部分外侧面设置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用于与配合部件配合连接,当装配时不需要通过舵盘进行安装配合,还能保证装配后的精准度,同时提升了生产速率,降低了成本和出错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舵机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出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至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舵机,包括外壳1和置于该外壳1内部的传动组件以及向该传动组件提供动力的电机3,该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输出齿轮4,所述输出齿轮4设置轮齿41的周侧具有部分为非轮齿41的凸起结构42,用于与配合部件实现配合定位。

具体来说,该舵机中,用于输出动力的输出齿轮4的外周侧并不是全部为轮齿41,而是至少有一部分为非轮齿41的凸起结构42。该凸起结构42用于与配合部件进行配合时实现与该配合部件进行精准定位,并不需要借助舵盘的辅助。

详细的,所述凸起结构42为圆弧曲面。并且该圆弧曲面沿输出齿轮4的直径方向向外突出。这样有利于输出齿轮4的加工成型。其中,该凸起结构42 的直径与所述轮齿41的外径相同,即凸起结构42的直径与轮齿41的外径相同。该输出齿轮4由一圆柱体结构加工而成,但是在加工的过程中预留了凸起结构42部分不进行加工。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例,所述凸起结构42的直径大于轮齿41的外径。即该凸起结构42所在的曲面与轮齿41所在的曲面并不是同一个面,而是该凸起结构42所在的曲面相对与轮齿41所在的曲面还要向外凸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凸起结构42由输出齿轮4的上端面延伸至下端面。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保证在于配合部件配合的时候,凸起结构42与该配合部件配合连接,并不需要借助额外的工具进行装配;提高了装配精准度和提高了效率。

参见图3,该图示出了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传动组件包括依次啮合连接的第一阶梯齿轮21、第二阶梯齿轮22和第三阶梯齿轮23;其中,所述第一阶梯齿轮21与电机3的电机齿轮31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阶梯齿轮23与所述输出齿轮4同轴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四齿轮24啮合连接。第一阶梯齿轮21、第二阶梯齿轮22和第三阶梯齿轮23按照不同的减速比进行啮合布置,能够增大扭力。具体的,第一阶梯齿轮21大端与电机齿轮31啮合,第一阶梯齿轮21的小端与第二阶梯齿轮22的大端啮合,该第二阶梯齿轮22的小端与第三阶梯齿轮23的大端啮合,第三阶梯齿轮23的小端与第四齿轮24啮合。其中,该第四齿轮24与输出齿轮4同轴设置,并且为一体式结构。

为了使输出齿轮4旋转角度精准定位达到使配合部件精准转动,所述电机 3电连接PCBA控制板5;具体参见图4,该图4为图3中的下方往上看的视角示意图。

装配时,所述传动组件、电机3和PCBA控制板5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其中所述输出齿轮4至少部分外露于该外壳1。并且该输出齿轮4外侧套接轴承6,该轴承6外侧与外壳1配合设置。

为了方便装配,所述外壳1包括上壳11、中壳12和底壳13,上壳11和底壳13都分别通过螺丝与中壳12螺纹连接固定在一起形体一体式结构。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