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模拟滑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0197阅读:888来源:国知局
室内模拟滑雪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模拟滑雪机,属于健身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滑雪运动是一项增进人们身心健康,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锻炼顽强意志的体育健身运动,但是受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气候影响,该运动在我国尚属“不发达,不普及”项目,且南方地区尚属真空地带,与我们十三亿人口大国极不相应,与欧美国家差距巨大,特别我国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这一冬季冰雪运动项目急需奋起追赶。

虽然普通健身器材的使用已经逐渐普及,但是对于冰雪运动等方面的健身器材还一直处于空缺状态,特别是现在我国冰雪运动基础力量薄弱,训练场地和器材空白,冰雪资源稀缺,冬季运动技术水平差,训练条件和设施均无法满足冰雪运动发展和需要,因此,为了响应习主席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补齐冰雪运动短板,勇攀世界冰雪运动高峰”的号召,克服场地不足,地理条件差,加快冰雪运动“北扩南展”规划,推动我国大力发展冰雪健身,研发一种室内模拟滑雪机已经成为当前运动项目发展的首要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外形美观,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冰雪运动的发展和需要的室内模拟滑雪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室内模拟滑雪机,包括机架,机架前端设置前辊轴,机架的末端设置后辊轴,前辊轴和后辊轴之间设置滑雪带,滑雪带内侧设置托板,托板固定在机架上,机架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电机Ⅰ和电机Ⅱ,电机Ⅰ和电机Ⅱ分别连接变频器Ⅰ和变频器Ⅱ,电机Ⅰ和电机Ⅱ还分别通过皮带连接设置在前辊轴两端的皮带轮,机架的前端还设置有润滑装置,机架的末端设置有润湿装置,机架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电机Ⅰ、电机Ⅱ、变频器Ⅰ、变频器Ⅱ、润滑装置和润湿装置均连接总控制柜。

室内模拟滑雪机采用双电机同步控制滑雪带,能够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增加润滑装置和润湿装置,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升降机构增大运动仰角,提高训练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优选,升降机构包括两个液压缸和带支撑滚轮的升降支架,升降支架的一端铰接在机架的底部,升降支架的另一端与液压缸的伸出轴铰接,液压缸铰接在机架的前端底部。通过液压缸和升降支架的配合,能够根据训练需求调整倾斜度,采用双液压缸升降系统,升力大,可达5000kg,坡度可达25%,能够提高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优选,机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护栏和后护栏,机架的两侧设置有侧护栏。保证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优选,机架的前部设置有前机罩,机架的后部设置有后机罩,机架的两侧设置有侧机罩。使设备的外形更加美观,安全性更高。

进一步的优选,机架采用带有倾斜角的桥式机架。能够更好的模拟冰雪运动。

进一步的优选,润滑装置包括加油机、油箱和油管,加油机和油箱连接且均固定在机架前端的一侧,油箱连接油管,油管伸入到滑雪带内侧后进行固定,加油机连接总控制柜。能够实现对滑雪带的自动润滑,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优选,润湿装置包括加水泵Ⅰ、加水泵Ⅱ、水箱Ⅰ和水箱Ⅱ,加水泵Ⅰ和水箱Ⅰ相连接且固定在机架末端的一侧,加水泵Ⅱ和水箱Ⅱ相连接且固定在机架末端的另一侧,水箱Ⅰ和水箱Ⅱ之间设置喷水管,喷水管与滑雪带相配合,加水泵Ⅰ和加水泵Ⅱ连接总控制柜。能够定时对滑雪带进行喷水润湿,进一步增强滑雪速度。

进一步的优选,前辊轴和后辊轴分别通过轴枕和轴枕支架安装在机架上。安装固定方便。

进一步的优选,前辊轴和后辊轴的外侧均设置一层热压成型包胶。能够防止径向跳动,增加摩擦力,防止滑雪带的打滑。

进一步的优选,滑雪带的面积为5000mm×10000mm。增加滑雪带的面积,能够满足运动者冰雪训练时大范围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模拟滑雪机将滑雪带的宽度设置为5000mm×10000mm,能够满足运动者滑雪训练时的大范围移动,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稳定性好。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模拟滑雪机采用双动力输出,提高了运动训练时的设备稳定性,同时在滚筒的外圆增加一层热压成型包胶,能够有效防止径向跳动,增加摩擦力,防止跑带的打滑,保证训练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模拟滑雪机结构设计合理,制作和安装方便,外形美观,支撑稳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机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辊轴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辊轴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润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滑雪带;3、托板;4、升降机构;5、前辊轴;6、皮带;7、电机Ⅱ;8、电机Ⅰ;9、润滑装置;10、润湿装置;11、后辊轴;12、后机罩;13、后护栏;14、侧机罩;15、前机罩;16、总控制柜;17、前护栏;18、侧护栏;19、变频器Ⅰ;20、变频器Ⅱ;21、轴枕;22、轴枕支架;23、热压成型包胶;24、液压缸;25、升降支架;26、加油机;27、油箱;28、油管;29、加水泵Ⅰ;30、水箱Ⅰ;31、喷水管;32、加水泵Ⅱ;33、水箱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室内模拟滑雪机,包括机架1,机架1采用带有倾斜角的桥式机架,机架1前端设置前辊轴5,机架1的末端设置后辊轴11,前辊轴5和后辊轴11的外侧均设置一层热压成型包胶23且分别通过轴枕21和轴枕支架22安装在机架1上,前辊轴5和后辊轴11之间设置滑雪带2,滑雪带2的面积为5000mm×10000mm,滑雪带2内侧设置托板3,托板3固定在机架1上,机架1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电机Ⅰ8和电机Ⅱ7,电机Ⅰ8和电机Ⅱ7分别连接变频器Ⅰ19和变频器Ⅱ20,电机Ⅰ8和电机Ⅱ7还分别通过皮带6连接设置在前辊轴5两端的皮带轮,机架1的前端还设置有润滑装置9,机架1的末端设置有润湿装置10,机架1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电机Ⅰ8、电机Ⅱ7、变频器Ⅰ19、变频器Ⅱ20、润滑装置9和润湿装置10均连接总控制柜16。机架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护栏17和后护栏13,机架1的两侧设置有侧护栏18,机架1的前部设置有前机罩15,机架1的后部设置有后机罩12,机架1的两侧设置有侧机罩14。

如图7-图8所示,所述的升降机构4包括两个液压缸24和带支撑滚轮的升降支架25,升降支架25的一端铰接在机架1的底部,升降支架25的另一端与液压缸24的伸出轴铰接,液压缸24铰接在机架1的前端底部。

如图9所示,所述的润滑装置9包括加油机26、油箱27和油管28,加油机26和油箱27连接且均固定在机架1前端的一侧,油箱27连接油管28,油管28伸入到滑雪带2内侧后进行固定,加油机26连接总控制柜16。

如图10所示,所述的润湿装置10包括加水泵Ⅰ29、加水泵Ⅱ32、水箱Ⅰ30和水箱Ⅱ33,加水泵Ⅰ29和水箱Ⅰ30相连接且固定在机架1末端的一侧,加水泵Ⅱ32和水箱Ⅱ33相连接且固定在机架1末端的另一侧,水箱Ⅰ30和水箱Ⅱ33之间设置喷水管31,喷水管31与滑雪带2相配合,加水泵Ⅰ29和加水泵Ⅱ32连接总控制柜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

本实用新型由总控制柜16作为总控机构,不但能够实现电机Ⅰ8、电机Ⅱ7、变频器Ⅰ19、变频器Ⅱ20、润滑装置9和润湿装置10的控制,还能控制升降机构4的开关、升降速、坡度升降,能够实现训练器的升、降自如,随训练人员的需要随时调整和使用。

使用时,训练者穿戴好滑雪的装备,根据训练项目,通过总控制柜16控制液压缸24动作,液压缸24推动升降支架25动作,将机架1调整至合适角度,然后训练者站在训练器上后,通过总控制柜16控制电机Ⅰ8和电机Ⅱ7同时动作,使滑雪带2在前辊轴5和后辊轴11的带动下动作,训练者正常进行训练即可。在训练结束时,电机Ⅰ8和电机Ⅱ7停止工作,液压缸24动作使升降支架25归位即可。

本训练器通过累计6000km自动加油一次,在进行加油时,通过总控制柜16控制加油机26工作,加油机26将油泵入油箱27内,通过油箱27和油管28将油添加至托板3下方的滑雪带2上即可,且每次自动加油设定时间为20分钟,必须要在开机3-5km运行状态下自动加油,时间到加油结束后,停止即可。

本训练器通过润湿装置10定时进行滑雪带2的喷淋,通过总控制柜16控制加水泵Ⅰ29和加水泵Ⅱ32将水分别泵入水箱Ⅰ30和水箱Ⅱ33内,通过水箱Ⅰ30、水箱Ⅱ33和喷水管31将水喷淋到运动的滑雪带2上即可,能够润湿滑雪带,增强滑雪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制作和安装方便,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能够满足运动者滑雪时大范围移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