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运动攀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2284发布日期:2019-12-17 21:42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幼儿园户外运动攀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幼儿园户外运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幼儿园户外运动攀爬装置。



背景技术:

幼儿攀爬架是儿童娱乐设备中较为常见的娱乐工具,其主要是为了锻炼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120358133.8的一种幼儿体育教育用攀爬架,其包括有若干组装连接于一起的塑料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圆管之间通过塑料扣件连接于一起,通过采用塑料扣件将多个工程塑料圆管连接于一起,由于塑料扣件的塑料材质的特殊性,从而可以避免以往的通过金属螺钉连接所产生的生锈等而带来的攀爬架的拆卸不方便。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对幼儿教学攀爬时,无法对幼儿攀爬进行防护,易使幼儿摔落造成受伤,降低攀爬架的使用安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幼儿园户外运动攀爬装置,使用后,通过设置的承载板、握槽、支撑杆、防滑套、通孔的配合工作,利用在承载板壁体的内部隐藏式开设握槽,增加抓握力防止松手的同时避免幼儿滑落时受突起物撞击发生损伤,通过设置的防护板、防护垫的配合工作,利用弹性物质的缓冲力,避免幼儿滑落时冲击力过大或身体部位受摩擦发生受伤事件,通过设置的第一护板,在高空中为儿童提供防护,避免儿童在攀爬中由侧向掉落,解决了现有的攀爬架在幼儿教学攀爬时,无法对幼儿攀爬进行防护、易使幼儿摔落造成受伤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幼儿园户外运动攀爬装置,包括承载机构、攀爬机构以及下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台、护栏、第一支撑柱,所述护栏在承载台顶部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环形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顶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台底部的左右两侧。

所述攀爬机构包括承载板、第一护板、防护板、防护垫、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护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护板底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板顶部的正面和背面,所述防护板设置在两个第一护板相对的一侧面之间,所述防护垫左侧的一端与承载板右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顶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板底部的左右两侧。

所述下落机构包括滑板、第二护板、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二护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护板底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滑板顶部的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三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柱顶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滑板底部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承载台顶部左右两侧护栏的正中对称开设有开口,开口连通护栏的内圈与外圈,开口由护栏顶部的壁体与外界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左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载台右侧的顶部,所述护栏右侧开口的底部契合承载板顶部的左侧,两侧所述第一护板左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护栏左侧的正面和背面。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右侧的一端贴合地面,所述承载板与地面的夹角为三十度,所述防护板的底部贴合承载板的顶部并与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的正面和背面两端分别贴合两侧的第二护板并与第二护板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垫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柱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地面上。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开设有握槽,所述握槽的内腔的正中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套接防滑套,所述防护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防护板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通孔与握槽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滑板右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载台左侧的顶部,所述护栏左侧开口的底部契合承载板顶部的右侧,两侧所述第一护板右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护栏右侧的正面和背面,所述滑板右侧的一端与地面平行弯折,所述滑板右侧的一端贴合地面,所述滑板与地面的夹角为四十度,所述第三支撑柱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幼儿园户外运动攀爬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幼儿园户外运动攀爬装置,通过设置的承载板、握槽、支撑杆、防滑套、通孔的配合工作,利用在承载板壁体的内部隐藏式开设握槽,增加抓握力防止松手的同时避免幼儿滑落时受突起物撞击发生损伤,通过设置的防护板、防护垫的配合工作,利用弹性物质的缓冲力,避免幼儿滑落时冲击力过大或身体部位受摩擦发生受伤事件,通过设置的第一护板,在高空中为儿童提供防护,避免儿童在攀爬中由侧向掉落,解决了现有的攀爬架在幼儿教学攀爬时,无法对幼儿攀爬进行防护、易使幼儿摔落造成受伤的问题。

(2)、该幼儿园户外运动攀爬装置,通过设置的承载台,在儿童攀爬到承载台顶部时有一个转折点,通过护栏对承载台进行防护,避免儿童掉落,通过设置的滑板配合承载台的转折,利用滑梯游戏降低儿童在高空中的恐惧感,避免儿童攀爬上去后原路返回对后面儿童的攀爬产生影响,通过设置的第二护板对滑板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避免儿童下落时由滑板的侧面发生掉落,进一步的增强了该幼儿园户外运动攀爬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承载板侧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承载机构、11承载台、12护栏、13第一支撑柱、2攀爬机构、21承载板、22第一护板、23防护板、24防护垫、25第二支撑柱、3下落机构、31滑板、32第二护板、33第三支撑柱、4握槽、5支撑杆、6防滑套、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幼儿园户外运动攀爬装置,包括承载机构1、攀爬机构2以及下落机构3,承载机构1包括承载台11、护栏12、第一支撑柱13,护栏12在承载台11顶部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环形设置,第一支撑柱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柱13顶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台11底部的左右两侧,承载台11顶部左右两侧护栏12的正中对称开设有开口,开口连通护栏12的内圈与外圈,开口由护栏12顶部的壁体与外界相连通,通过设置的承载台11,在儿童攀爬到承载台11顶部时有一个转折点,通过护栏12对承载台11进行防护,避免儿童掉落。

攀爬机构2包括承载板21、第一护板22、防护板23、防护垫24、第二支撑柱25,第一护板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护板22底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板21顶部的正面和背面,防护板23设置在两个第一护板22相对的一侧面之间,防护垫24左侧的一端与承载板21右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2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柱25顶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板21底部的左右两侧,承载板21左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载台11右侧的顶部,护栏12右侧开口的底部契合承载板21顶部的左侧,两侧第一护板22左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护栏12左侧的正面和背面,承载板21右侧的一端贴合地面,承载板21与地面的夹角为三十度,防护板23的底部贴合承载板21的顶部并与承载板21固定连接,防护板23的正面和背面两端分别贴合两侧的第二护板32并与第二护板32固定连接,防护垫2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地面上,第二支撑柱25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地面上,承载板21的顶部开设有握槽4,握槽4的内腔的正中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中部套接防滑套6,防护板23的顶部开设有通孔7,通孔7连通防护板23的顶部和底部,通孔7与握槽4对应设置,防护板23与防护垫24均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通过设置的承载板21、握槽4、支撑杆5、防滑套6、通孔7的配合工作,利用在承载板21壁体的内部隐藏式开设握槽4,增加抓握力防止松手的同时避免幼儿滑落时受突起物撞击发生损伤,通过设置的防护板23、防护垫24的配合工作,利用弹性物质的缓冲力,避免幼儿滑落时冲击力过大或身体部位受摩擦发生受伤事件,通过设置的第一护板22,在高空中为儿童提供防护,避免儿童在攀爬中由侧向掉落,解决了现有的攀爬架在幼儿教学攀爬时,无法对幼儿攀爬进行防护、易使幼儿摔落造成受伤的问题。

下落机构3包括滑板31、第二护板32、第三支撑柱33,第二护板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护板32底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滑板31顶部的正面和背面,第三支撑柱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支撑柱33顶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滑板31底部的左右两侧,滑板31右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载台11左侧的顶部,护栏12左侧开口的底部契合承载板21顶部的右侧,两侧第一护板22右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护栏12右侧的正面和背面,滑板31右侧的一端与地面平行弯折,滑板31右侧的一端贴合地面,滑板31与地面的夹角为四十度,第三支撑柱33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地面上,通过设置的滑板31配合承载台11的转折,利用滑梯游戏降低儿童在高空中的恐惧感,避免儿童攀爬上去后原路返回对后面儿童的攀爬产生影响,通过设置的第二护板32对滑板31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避免儿童下落时由滑板31的侧面发生掉落,进一步的增强了该幼儿园户外运动攀爬装置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