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头的配重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510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尔夫球杆头的配重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棍头,特别是一种高尔夫球棍头配重的结构。
一般高尔夫球杆头的配重构造如

图1所示,其上开设若干垂直式单孔槽1,供注入配重液10,使其实现配重效果,或直接将配重物100直接以螺钉11螺固,如图2,然而,众周所知,传统杆头虽获得配重功效,但因杆头打击力量所产生的振动力相当大,单孔槽的配重注液,由于材质上的不同,很容易因振力而形成松脱或甚至掉落,同样,利用螺钉螺固亦有此松脱问题,所以,传统配重构造只能保持较短时间的配重固定作用,且无法发挥其最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的配重构造,它能使杆头配重不易受打击振动力而产生松脱现象,且能提高杆头品质和发挥较佳配重效果,适用范围也扩大。
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杆头击球面后缘的结构垂直向和水平向端分别开设有灌注槽孔,两槽孔相互贯通,槽孔内灌注配重金属液体,完成一L型配重结构,藉其L型配重体,可分别抵制吸收打击振动力。
本实用新型利用L型配重结构设计,使配重体一端受力时,其另端仍保持固定,因而相互抵制振动受力,使其不易松脱且可获得较佳的固定力,杆头配重效果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可将此技术运用于文中所述的杆头以外的球头上使用。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传统结构图(一)。
图2是传统结构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配重构造轴测示意图。
图4是图3灌注后完成轴测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参照图3、4、5,杆头2击球面20后缘的垂直向及水平向分别开设有灌注槽孔21、22,并使两槽孔21、22相互贯通,施以注入配重金属液体,构成一L型配重结构,利用L型配重结构设计,令杆头2正面击球时,若振力由同向的垂直向受力时,其水平向的配重端能保持固定,不受振力影响,故藉L型配重构造可保持较佳固定力而不易松脱。
参照图6,为另一实施例,是运用在高尔夫球杆头的推杆3上,相同于击球面板30后端的垂直向及水平向均开设有灌注孔32、33,并呈相互贯通,灌注金属液31后,则完成相同L型的配重体,它具有较佳固定力,且不易松脱,杆头配重效果得以发挥。
权利要求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的配重构造,包括配重,其特征在于杆头击球面后缘的结构垂直向及水平向端分别开设有灌注槽孔,两槽孔相互贯通,槽孔内灌注配重金属液体,完成一L型配重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的配重构造,其特点是在杆头击球面后缘的结构垂直向及水平向端分别开设有灌注槽孔,两槽孔相互贯通,槽孔内灌注配重金属液体,提高杆头重心稳度,利用L型的垂直向对应性,使加重部分在打击力作用下不易松脱。
文档编号A63B53/04GK2294082SQ97234439
公开日1998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30日
发明者董坤明 申请人:董坤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