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5848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温致变色材料在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木材方面鲜有报道。现有的可逆温敏变色木质材常温有色,加热变色,应用到实木木材上则会破坏了木材原有的天然花纹,不适用于纹理美丽的树种,且加工处理方法费用昂贵,表面不均匀一致,且着色时间和消色时间较长,限制了可逆温敏变色木质材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要解决现有可逆温敏变色木质材皆为常温有色,加热变色,破坏了木材原有的天然花纹,不适用于纹理美丽的树种,且加工处理方法为高压浸渍和费用昂贵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可逆温敏变色木质材着色时间和消色时间较长;表面均一性、稳定性和变色性能较差的问题。

一种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超声清洗:

将原始木片首先置于丙酮中超声清洗10min~15min,然后置于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10min~15min,最后置于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min~15min,再自然晾干,得到清洗后的木片;

二、配置涂层溶液:

①、将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再加入糊精,再在温度为70℃~75℃和搅拌速度为750r/min~850r/min下磁力搅拌反应2h~2.5h,再在室温下静置1h~2h,得到涂层溶剂;

步骤二①中所述的聚乙烯醇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g:(90mL~100mL);

步骤二①中所述的糊精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g:(90mL~100mL);

②、将温敏变色材料和改性剂加入到步骤二①中得到的涂层溶剂中,再在温度为42℃~50℃和搅拌速度为700r/min~750r/min下搅拌反应1.5h~2h,再在常温下超声功率为100W下超声分散20min~30min,再在室温下静置5min~10min,得到温敏变色材料质量分数为2%~4%的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

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改性剂的质量与去涂层溶液的体积比为4g:(90mL~100mL);

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改性剂为山梨醇;

三、将步骤二②得到的温敏变色材料质量分数为2%~4%的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均匀喷涂于步骤一得到的清洗后的木片表面上,得到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将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在室温下静置,使其自然干燥,得到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

步骤三中所述的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上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厚度为75μm~85μm。

本发明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温敏变色材料购买自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NCC-1。

本发明的优点:

一、本发明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在常温下为木材自然色,保留了木材原有的天然纹理,不破坏其自然特性;

二、本发明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变色均匀稳定,颜色亮丽;

三、本发明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流程简单,及易实现,步骤简约,不需要多余仪器进行辅助,操作便捷,成本低廉,利于工业化流水线生产;

四、本发明制备的改性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用于美观和保护家具表面,并且可对室温进行微调。

五、本发明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从30℃加热至50℃~60℃,本发明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表面明度变化(ΔL*)的值为-12.2~-15.8,红绿指数的变化(Δa*)的值为26.2~33.4,黄蓝指数的变化(Δb*)的值为-8.8~5.0。

本发明可获得一种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加热前后的数码照片,图1中1为实施例一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2为加热后的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3为加热后再冷却至室温的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

图2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测量五个点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加热前后的数码照片,图3中1为实施例二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2为加热后的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3为加热后再冷却至室温的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

图4为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ΔE*值,图4中A为对比试验制备的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ΔE*值,B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ΔE*值,C为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ΔE*值;

图5为对比试验制备的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SEM图;

图6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SEM图;

图7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SEM图;

图8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表面温敏变色材料的表面涂层的交叉网格切割区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一种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超声清洗:

将原始木片首先置于丙酮中超声清洗10min~15min,然后置于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10min~15min,最后置于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min~15min,再自然晾干,得到清洗后的木片;

二、配置涂层溶液:

①、将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再加入糊精,再在温度为70℃~75℃和搅拌速度为750r/min~850r/min下磁力搅拌反应2h~2.5h,再在室温下静置1h~2h,得到涂层溶剂;

步骤二①中所述的聚乙烯醇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g:(90mL~100mL);

步骤二①中所述的糊精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g:(90mL~100mL);

②、将温敏变色材料和改性剂加入到步骤二①中得到的涂层溶剂中,再在温度为42℃~50℃和搅拌速度为700r/min~750r/min下搅拌反应1.5h~2h,再在常温下超声功率为100W下超声分散20min~30min,再在室温下静置5min~10min,得到温敏变色材料质量分数为2%~4%的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

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改性剂的质量与去涂层溶液的体积比为4g:(90mL~100mL);

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改性剂为山梨醇;

三、将步骤二②得到的温敏变色材料质量分数为2%~4%的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均匀喷涂于步骤一得到的清洗后的木片表面上,得到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将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在室温下静置,使其自然干燥,得到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

步骤三中所述的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上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厚度为75μm~85μm。

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一、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在常温下为木材自然色,保留了木材原有的天然纹理,不破坏其自然特性;

二、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变色均匀稳定,颜色亮丽;

三、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流程简单,及易实现,步骤简约,不需要多余仪器进行辅助,操作便捷,成本低廉,利于工业化流水线生产;

四、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用于美观和保护家具表面,并且可对室温进行微调。

五、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从30℃加热至50℃~60℃,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表面明度变化(ΔL*)的值为-12.2~-15.8,红绿指数的变化(Δa*)的值为26.2~33.4,黄蓝指数的变化(Δb*)的值为-8.8~5.0。

本实施方式可获得一种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方式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温敏变色材料购买自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NCC-1。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为落叶松。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点是:所述的原始木片的尺寸为20mm×40mm×5mm。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在丙酮中超声清洗时的功率为100W。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在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时的功率为100W。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时的功率为100W。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①中所述的糊精为白糊精。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②中将温敏变色材料和改性剂加入到步骤二①中得到的涂层溶剂中,再在温度为45℃和搅拌速度为700r/min下搅拌反应2h,再在常温下超声功率为100W下超声分散30min,再在室温下静置5min,得到温敏变色材料质量分数为3.5%的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②中将温敏变色材料和改性剂加入到步骤二①中得到的涂层溶剂中,再在温度为45℃和搅拌速度为700r/min下搅拌反应2h,再在常温下超声功率为100W下超声分散30min,再在室温下静置5min,得到温敏变色材料质量分数为2%的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三中所述的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上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厚度为80μm。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相同。

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一:一种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超声清洗:

将原始木片首先置于丙酮中超声清洗10min,然后置于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10min,最后置于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min,再自然晾干,得到清洗后的木片;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为落叶松;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的尺寸为20mm×40mm×5mm;

步骤一种所述的原始木片的气干密度0.66g/cm3,气干含水率7%;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在丙酮中超声清洗时的功率为100W;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在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时的功率为100W;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时的功率为100W;

二、配置涂层溶液:

①、将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再加入糊精,再在温度为75℃和搅拌速度为800r/min下磁力搅拌反应2h,再在室温下静置2h,得到涂层溶剂;

步骤二①中所述的糊精为白糊精;

步骤二①中所述的聚乙烯醇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g:100mL;

步骤二①中所述的糊精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g:100mL;

②、将温敏变色材料和改性剂加入到步骤二①中得到的涂层溶剂中,再在温度为45℃和搅拌速度为700r/min下搅拌反应2h,再在常温下超声功率为100W下超声分散30min,再在室温下静置5min,得到温敏变色材料质量分数为3.5%的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

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改性剂的质量与去涂层溶液的体积比为4g:100mL;

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改性剂为山梨醇;

三、将步骤二②得到温敏变色材料质量分数为3.5%的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均匀喷涂于步骤一得到的清洗后的木片表面上,得到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将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在室温下静置,使其自然干燥,得到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

步骤三中所述的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上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厚度为80μm。

实施例一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温敏变色材料购买自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NCC-1。

将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加热至60℃,颜色变化如图1所示,图1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加热前后的数码照片,图1中1为实施例一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2为加热后的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3为加热后再冷却至室温的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

从图1可知,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进行处理之后,其天然美观的纹理依然存在,丝毫没有影响其原本的观赏价值,珍贵树种加工时可以放心使用,且加热变色过程可逆,可反复长效使用。

将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放入恒温烘箱内,从30℃升温到60℃,其间5℃为一个梯度,每一梯度恒温2min。用数码相机全程记录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升温时每一个梯度的变色过程,之后利用采用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对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表面明度(L*)、红绿指数(a*)、黄蓝指数(b*)值进行分析。分别测量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温变前后变化,如图2所示的五个点的L*、a*和b*值;每组有三个对照试验,每组样品按照图2所示分别测量五个点的L*、a*和b*值,求出其平均值,根据公式(1)、(2)、(3)、(4)计算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在加热前后的色差值:

图2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测量五个点的示意图;

ΔL*=L2-L1 (1)

Δa*=a2-a1 (2)

Δb*=b2-b1 (3)

<mrow> <mi>&Delta;</mi> <mi>E</mi> <mo>*</mo> <mo>=</mo> <msqrt> <mrow> <msup> <mrow> <mo>(</mo> <mi>&Delta;</mi> <mi>L</mi> <mo>*</mo> <mo>)</mo> </mrow> <mn>2</mn> </msup> <mo>+</mo> <msup> <mrow> <mo>(</mo> <mi>&Delta;</mi> <mi>a</mi> <mo>*</mo> <mo>)</mo> </mrow> <mn>2</mn> </msup> <mo>+</mo> <msup> <mrow> <mo>(</mo> <mi>&Delta;</mi> <mi>b</mi> <mo>*</mo> <mo>)</mo> </mrow> <mn>2</mn> </msup> </mrow> </msqrt>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4</mn> <mo>)</mo> </mrow> </mrow>

其中L1、a1和b1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加热之前数值,L2、a2和b2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加热之后数值。结果表明,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从室温加热至60℃,再自然冷却至30℃,结果表明,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L1为84.0,L2为71.8,ΔL*为-12.2,a1为2.8,a2为36.2,Δa*为33.4,b1为10,b2为-2.8,Δb*为5,ΔE*=35.9。

实施例二:一种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超声清洗:

将原始木片首先置于丙酮中超声清洗10min,然后置于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10min,最后置于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min,再自然晾干,得到清洗后的木片;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为落叶松;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的尺寸为20mm×40mm×5mm;

步骤一种所述的原始木片的气干密度0.66g/cm3,气干含水率7%;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在丙酮中超声清洗时的功率为100W;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在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时的功率为100W;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时的功率为100W;

二、配置涂层溶液:

①、将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再加入糊精,再在温度为75℃和搅拌速度为800r/min下磁力搅拌反应2h,再在室温下静置2h,得到涂层溶剂;

步骤二中所述的聚乙烯醇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g:100mL;

步骤二中所述的糊精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g:100mL;

步骤二①中所述的糊精为白糊精;

②、将温敏变色材料和改性加入到步骤二①中得到的涂层溶剂中,再在温度为45℃和搅拌速度为700r/min下搅拌反应2h,再在常温下超声功率为100W下超声分散30min,再在室温下静置5min,得到温敏变色材料质量分数为4%的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

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改性剂的质量与去涂层溶液的体积比为4g:100mL;

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改性剂为山梨醇;

三、将步骤二②得到的温敏变色材料质量分数为4%的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均匀喷涂于步骤一得到的清洗后的木片表面上,得到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将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在室温下静置,使其自然干燥,得到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

步骤三中所述的表面涂有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上改性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厚度为80μm。

实施例二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温敏变色材料购买自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NCC-1。

将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放入恒温烘箱内,从30℃升温到60℃,其间5℃为一个梯度,每一梯度恒温2min。用数码相机全程记录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升温时每一个梯度的变色过程,之后利用采用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对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表面明度(L*)、红绿指数(a*)、黄蓝指数(b*)值进行分析。根据公式ΔL*=L2-L1、Δa*=a2-a1、Δb*=b2-b1、计算出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在加热前后的色差值:

其中L1、a1和b1为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加热之前数值,L2、a2和b2为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加热之后数值。结果表明,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从室温加热至60℃,再自然冷却至30℃,结果表明,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L1为82.0,L2为66.2,ΔL*为-15.8,a1为3.8,a2为36.8,Δa*为33.0,b1为10.8,b2为5.4,Δb*为-5.4。

将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加热至60℃,颜色变化如图3所示,图3为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加热前后的数码照片,图3中1为实施例二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2为加热后的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3为加热后再冷却至室温的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

从图3可知,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进行处理之后,其天然美观的纹理依然存在,丝毫没有影响其原本的观赏价值,珍贵树种加工时可以放心使用,且加热变色过程可逆,可反复长效使用。

对比试验:一种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超声清洗:

将原始木片首先置于丙酮中超声清洗10min,然后置于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10min,最后置于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min,再自然晾干,得到清洗后的木片;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为落叶松;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的尺寸为20mm×40mm×5mm;

步骤一种所述的原始木片的气干密度0.66g/cm3,气干含水率7%;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在丙酮中超声清洗时的功率为100W;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在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时的功率为100W;

步骤一中所述的原始木片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时的功率为100W;

二、配置涂层溶液:

①、将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再加入糊精,再在温度为75℃和搅拌速度为800r/min下磁力搅拌反应2h,再在室温下静置2h,得到涂层溶剂;

步骤二①中所述的糊精为白糊精;

步骤二①中所述的聚乙烯醇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g:100mL;

步骤二①中所述的糊精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g:100mL;

②、将温敏变色材料加入到步骤二①中得到的涂层溶剂中,再在温度为45℃和搅拌速度为700r/min下搅拌反应2h,再在常温下超声功率为100W下超声分散30min,再在室温下静置5min,得到温敏变色材料质量分数为3.5%的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

三、将步骤二②得到温敏变色材料质量分数为3.5%的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均匀喷涂于步骤一得到的清洗后的木片表面上,得到表面涂有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将表面涂有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在室温下静置,使其自然干燥,得到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

步骤三中所述的表面涂有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木片上可逆温致变色复合物的厚度为80μm。

对比试验步骤二②中所述的温敏变色材料购买自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NCC-1。

将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和对比试验制备的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放入恒温烘箱内,从30℃升温到60℃,其间5℃为一个梯度,每一梯度恒温2min。用数码相机全程记录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和对比试验制备的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升温时每一个梯度的变色过程,之后利用采用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分别对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和对比试验制备的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表面明度(L*)进行分析,每个样品测量五个点,求其平均值,结果如图4所示;

图4为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ΔE*值,图4中A为对比试验制备的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ΔE*值,B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ΔE*值,C为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ΔE*值;

从图4可知,对比试验制备的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ΔE*值为30.46;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ΔE*值为35.91;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ΔE*值为36.98。

从图4分析可知,改性后的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整体色差值ΔE*更大,色差更为明显,颜色更加艳丽。

图5为对比试验制备的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SEM图;

图6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SEM图;

图7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SEM图;

从图5可知,对比试验制备的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表面温敏变色材料呈现十分标准的圆球状,但是这些圆球很杂乱的分布在木材表面,并不整齐均一。

从图6可知,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表面温敏变色材料表面非常平整,分布均一,一致。因为其涂层物质更加均匀,其薄膜透明度更高,所以木材表面的纹理更加清晰。

从图7可知,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表面温敏变色材料表面非常平整,分布均一,一致。因为其涂层物质更加均匀,其薄膜透明度更高,所以木材表面的纹理更加清晰。

漆膜附着力测试:

本实验按照国家标准(GBT/9286-1998)规定,采用交叉切割法测定,将试样放置在坚硬、平直的表面上动手切割,切割方向要与木材45°的夹角。握住切割工具,使刀垂直于试样表面,握住刀柄均匀用力,划透至基材表面。同一方向均匀用力连续切割,形成六条平行线。重复上述动作,与原切割线垂直相交,切割相同数量的平行线,形成网格图形,每个方向上的切割间距应该相等。之后从粘胶带卷上取下两圈完整的胶带并丢弃,然后以均匀速度从下一段取出长约50mm的胶带纸,将胶带中心置于网格上方,方向与一组切割线平行,接着将网格上方部位的胶带纸用手指压平,确保胶带纸与薄膜接触良好。拿住粘胶带悬空的一端,使之与贴在网格上的部分成60°夹角,在0.5~1s之内平稳地撕去胶带纸。最后,在良好的照明环境下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仔细检査试验漆膜网格区域的表面情况,按照图示的说明,通过与标准文件中的“试验结果分级”的图示比较,对试验样本的情况进行分级。

图8为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表面温敏变色材料的表面涂层的交叉网格切割区域图;

从图8可知,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沿切口边缘几乎没有脱落,按照国家评定标准当属0级。综上所述所以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表面温敏变色材料的表面涂层附着力非常好。

着色时间和消色时间测试:

此类温敏变色材料十分灵敏,变色十分迅速,但是消色时间稍有延迟。通过改性作用之后,其消色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用数码相机全程记录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和对比试验制备的实施例一制备的改性木基质可逆温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升温过程,全程使用将样品同时放到60℃的恒温箱并且恒温1min致完全变色,然后立即将其放入0℃的恒温箱中,全程用摄像机记录其消耗时间。每组实验重复5次,取其平均值。表1为这几种产品的消色时间。

表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